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气,即水肿。古人云:“水得阳可化气,气得阴则化水。”水气是言病机,水肿是从证候上论述,此乃由于气化失常而致水,液潴留引起。三淫之邪侵袭,气失宣畅,三焦决渎之官失职,水道不通,此乃水肿之外因。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水液运行发生障碍,溢于肌,形成水肿。脏腑功能失调,主要关系到脾肺肾。如张景岳指出:“凡水肿等证,肺脾肾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  相似文献   

2.
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感受外邪 ,或劳倦内伤 ,或饮食失调引起的气化不利 ,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的一种病症 ,临床主要可参照祖国医学的水肿病症进行辨证施治。《景岳全书》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因此 ,肺脾肾三脏与水肿的发病密切相关。1 肾炎初期 ,从肺论治 急性肾炎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多由外感所致 ,一般先犯肺系 ,肺肾本为母子之脏 ,肺肾相关 ,即可从肺治肾 ,以…  相似文献   

3.
<正> 水肿,《内经》称之为“水”,《金匮要略》称之为“水气”。它是病邪侵袭人体或饮食起居失常,导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停骤体内的病变,正如《景岳全书·臌胀篇》所言:“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治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这就指出了“水不自行,赖气以动”之理。因此,在治疗上除用发汗(宣肺)、利尿、攻逐等法外,还有健脾、温肾等法。若有瘀血征象,还应合以活血化瘀之法。  相似文献   

4.
试论水肿     
<正> 水液潴留,溢于肌肤,谓之水肿。为探索其治疗规律,本文就笔者临证体验,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五脏气虚为水肿之根源“水化于气”“气化水自化”(《景岳全书》),气虚水自溢。肺主一身之气,肺气肃降,则水液通调。若肺气不足,肃降无权,则水液不行,溢为水肿。脾为生气之源,主运化。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肾为水之下源,水液赖其蒸化,肾阳虚衰,蒸化无力,则为水肿。张景岳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气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  相似文献   

5.
李光跃  崔淑华 《河北中医》2013,35(8):1163-1164
水肿即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为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的一类病证.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景岳全书·肿胀》篇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感受外邪、饮食起居失常、劳倦内伤等因素导致肺、脾、肾功能失常,均可引起水液代谢异常,水湿内聚发为水肿.  相似文献   

6.
<正>水肿病为常见症状,但病因复杂,人体水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又赖于脾气的生化转输,肺气的宣降通调,心气的推动,肾气的蒸化开合。《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宣肺利水法,是治水肿病常用方法之一。其原理是肺主皮毛,通调水道,下  相似文献   

7.
肾病从脾论治探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铭  李宁 《西部中医药》2009,22(12):39-40
<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症,乃脾、肺、肾3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水不归经则逆而上泛,故传于脾而肌肉浮肿,传入于肺则气息喘急."由此可知.脾在津液代谢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肺肾在调整津液代谢中的地位脾脏难以代之,但脾脏的地位肺肾更难以相抵.现就脾在肾病中的重要意义做一探骊,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8.
水肿之证 ,早在《内经》已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记载 ,后人对水肿论述颇丰 ,其中以张景岳所述最为扼要 ,如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今肺虚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说明三焦气化失常为水肿病机之綮。治疗水肿 ,首先应当辨其病在气分、血分。气分之治 ,大略有二 :宣肺利水、风药新用。肺居上焦 ,主宣发肃降 ,通调水道 ,凡风邪上受 ,首先犯肺 ,肺失宣降则风水泛滥 ,故曰水无风则平静而澄 ,…  相似文献   

9.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10.
<正>水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表现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主要特征。《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早有记载,《素问·水热穴论篇》有"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素问·至真要大论篇》"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说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是导致水肿的病理基础。《景岳全书·肿胀》云:"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相似文献   

11.
水肿是指人体内水液潴留引起周身浮肿的疾病,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其病机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水道不利,肺气失宣,不能通调水道,水湿失运。肾失温化,水气泛滥等都可造成水液停滞体内而形成水肿。《内经》按证候分为风水、石水、涌水。《金匮要略》中以病因脉证分为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五种。后又按水邪人侵的不同脏器,分别有五脏水名称。水肿的辩证治疗,《丹溪心法》将水肿分为阳水与阴水两大类。阳水属于表证、属于证实、多为风邪侵袭。水湿内停,温热蕴结所致。治疗阳水多从祛邪入手,阴水属于里证,属…  相似文献   

12.
<正> 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们通过97例患儿的临床实践,对本病的治疗规律进行了探讨,现报导如下。一、中医对急性肾炎病因病理的认识急性肾炎主要临床表现是水肿。前人认为是由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张景岳说:“凡水肿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张氏的这一阐述,概括了水肿产生的机理。根据临床所见,本病大都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闭阻于肺,肺失清肃,不能通调水道下注膀胱致水风相搏,或疮毒内侵,湿热壅盛而阻遏脾胃  相似文献   

13.
《金匮》指出:“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这是仲景治疗水气病的一般原则。五版教材《金匮要略讲义》提出,这一治疗原则,只宜于水气病的实证。笔者认为,发汗、利小便不仅宜于水气病实证,亦适用于水气病虚证,理由如下。水气病的形成,主要责之肺失宣降、通调,脾失运化水湿,肾之气化不行等,以致人体水液输布、代谢失常,水停泛滥,而见水肿、尿少等证。其治疗当注重调理肺、脾、肾三脏,促使人体水液输布、代谢恢复正常。发汗、利小便即是为此而设。发汗法主要适用于肺失宣降者。肺主宣降,通调水道。肺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  相似文献   

14.
水肿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甚密。如肺气失于通调、水液不能下输膀胱,或脾气失于转输、水湿内停,或肾气失于气化、开阖不利、水无所主而泛滥,则水液潴留,形成水肿。三脏之间任何一脏失调,都可相互影响而发病,但关键在肾,故有“本在肾,标在肺,制在脾”之说。笔者曾用温补脾肾、化气行水之法,予以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治疗1例脾肾阳虚型水肿,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景岳日:“凡治肿者,必先治水;治水者,必先治气。”(《景岳全书》)精辟地论述了调气在水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盖人以水谷为本,水入干胃,经脏腑的功能活动,分清别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如此循环,以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可见,水液的代谢.全赖脏腑的气化。脏腑的功能正常,化得其常.则清者能升,浊者能降;苦其功能紊乱,化失其常,水不化精,则停聚而为胀为肿。所以,治水必须调气。张是岳又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牌肾三胞相关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推畏土,故其制在脾。”(《景…  相似文献   

16.
骨关节炎的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从病因病机看,五脏失调可致骨关节炎的发生。心阳虚则血流不畅,命火虚衰;心肾不交,水火相克,则骨髓枯虚;心主神明失用,运动失控,易致筋失气养,出现关节疼痛。肝血不足,血不濡筋;或肝血亏虚,筋失濡养,则出现四肢倦怠无力,甚至肌肉萎软。脾主四肢肌肉,脾病则四肢肌肉功能障碍;脾之调节水液功能失调,则湿邪留滞于关节则肿胀;阳明虚衰则诸经不足,不能濡养宗筋,出现关节不稳、腿软等;脾主运化,脾病不能为胃行其精液,则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四肢出现酸痛麻之感。肺热伤津,气血精微输布不足,筋失濡润,发为骨痿、骨痹。肾主骨而藏精,肾虚则骨病,肾虚是形成骨关节炎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中医论治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慧岭 《陕西中医》2003,24(4):382-383
肾病综合征在祖国医学中并无此病名 ,从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机制上讲 ,它散在地记载于“水肿”、“癃闭”、“关格”、“肾风”、“虚损”等病证中。其病机根本在于肺、脾、肾、三焦气化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司。“盖水为至阴 ,其本在肾 ;气能化水 ,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 ,其制在脾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医治疗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4):1363-1363,1414
<正>凡具有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水肿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水肿。中医学认为,水肿的产生与外邪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水肿的病机主要是肺、脾、肾以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水液的代谢与肺有关,如肺失宣降,则不能通调水道,以致水湿贮留而形成肺水;由于脾能运化水谷精微,如果脾虚则运化受损,可使水湿停留而形成脾水;肾司开合,由于肾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于克慧  郭润华 《陕西中医》2002,23(10):960-960,F003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及慢性肾炎的现代研究 ,提出气虚血瘀在慢性肾炎中具有普遍性。益气活血法当贯穿于慢性肾炎治疗的始终 ,现将思路探讨如下。   1 气虚证与慢性肾炎1 .1 气虚证的产生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输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精并行。”阐明了水液代谢的生理情况。而张景岳说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 ,故其制在脾 ,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治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则妄行。”…  相似文献   

20.
治水一得     
水肿病,亦称“水”、“肿”、“肿胀”、“水气”等,其发病机理历代医家多有论述。《素问》记载:“其本在肾,其末在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张景岳曰:“凡水肿等证,乃脾、肺、肾三脏相干之病……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气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