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睡醒后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如果说诸葛亮辅佐刘备,北伐中原,复兴汉室,其充沛的精力,高超的智慧,得益于早年隐居南阳“草堂春睡足”,那么,他后来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最终病死于五丈原,则恰恰因其“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殚精竭虑,严重睡眠不足所致。现代医学证实,良好的睡眠,能将人的体温、血糖、新陈代谢调节到最佳状态。清代作家李渔认为:“养生之诀,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胃,睡能坚骨强筋。”一般来说,成年人…  相似文献   

2.
2005年,记者初见诸葛立荣的时候,曾好奇地问他,与“诸葛亮”有无亲戚关系,他笑着说:“我是诸葛亮第49代孙呢!”虽然是玩笑话,但这位同时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相似文献   

3.
《健康必读》2007,(6):37-37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  相似文献   

4.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也有不可逾越的心理障碍。具体地说,他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由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史互证的论证方法切入论题.笔者以史料《三国志》为基础,兼以《将苑》、《兵要》等军事作品以及三国时代的历史地图册,将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与军事实践结合起来探讨.通过对其在赤壁之战、南征、北伐等战役中的军事活动的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肯定了诸葛亮杰出的军事才能.  相似文献   

6.
诸葛亮为何英年早逝?从现代医学观点来看,其死因有二:一是操劳过度。“事无巨细,咸决于亮”,长年疲劳,积劳成疾。二是食居无常。“寝不安席食不甘味”,说明睡眠不足,营养欠佳。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难道他还不懂得养生之道吗?非也。这个问题诸葛亮早就作过回  相似文献   

7.
小吃攀富贵     
老猫 《家庭保健》2014,(12):65-65
几乎每个风味小吃,都有段传奇的来历。比如说锅盔吧,传说这种干面饼的发明者居然是诸葛亮。当年诸葛亮刚出山,与曹军鏖战于博望坡,军中有粮,但是没水。关羽说,这仗没法打了。诸葛亮说,别介,我有辙。你弄一点水来,把面和成硬块,烤吧,熟了就能吃。关羽试了试。别说,不仅能吃,味道还不错。因其形状像头盔,所以起名“博望锅盔”。  相似文献   

8.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缅怀诸葛亮的诗句。诸葛亮是怎样死的呢? 从史书上看,诸葛亮早年在隆中“躬耕陇亩”,其“身长八尺,容貌甚伟”,体质大致还是不错的。但是自从受到刘备三顾之请,出来辅佐蜀汉,与魏、吴争雄之日起,他就抱定“鞠躬尽粹,死而后已”的决心,殚精竭虑,奋力驱驰,不以自己的健康为意,为刘备争了三分天下。刘备死后,刘禅无能,一应朝事,全靠诸葛亮一人操持,真是日理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让人心净如水,胸襟开阔,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相似文献   

10.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在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了刘备访诸葛亮的过程是“凡三往,乃见”。在长篇小说《三国演义》里,作家罗贯中把这情节描绘得妙趣横生,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而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编剧更把这一情节演义得淋漓尽致。然而,仔细思考起来,小说中的描写难免有让人生疑的地方:诸葛亮的名声真有这么大吗?我们回到《隆中对》里记载的情形来了解一下吧!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在众多人中,唯有徐庶崔州平对这一说法持肯定态度。这几句记载说明,在刘备来隆中之前,诸葛亮在群众心中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力,更不用说在政治家军事家的心中有什么印象了。在今天看来,诸葛亮的填词谱曲唱歌云游,其实都是在作秀!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只能算一个好高鹜远的清谈家!刘备是否知道有这样一个能人尚未可知。况且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个在时人心中“莫之许”的人,刘备怎么会如此轻率诚心诚意去拜访呢?如果真如陈寿所言,那只有一种解释: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相似文献   

11.
王斌 《家庭医学》2021,(10):22-23
正三国故事中,关于"涕"的记载很多。在第一次北伐前,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出战书",就是令人感动的前《出师表》。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写道:"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这里的"涕",到时底是什么?古代有"涕、泗、泪"的三种说法。一般"涕"指眼泪,"泗"指鼻涕。比如《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捕蛇者说》:"蒋氏大戚,汪然出涕。"  相似文献   

12.
天然抗菌素:大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国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率数十万大军,南征孟获。不料孟获暗施毒计,将蜀军诱至瘴气弥漫的秃龙洞,致使蜀军皆染上了瘟疫,面I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诸葛亮向一老者求解救之方,那老者道:“此去正西数里,一隐士号‘万安隐者’,其草庵前有仙草名为‘韭叶芸香’,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诸葛亮依言而行,果真全军平安。这韭叶芸香即是大蒜。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用“伶牙俐齿”这句成语形容口齿犀利、能言善辨的人。然而人们也没有忽视舌的语言功能.古时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妇孺皆知的。至于“唇枪舌剑”,更是夸大了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为了防止蒋介石军事独裁,帮助国民党左派重新掌权,同蒋介石展开了明争暗斗,突出地表现在北伐和迁都问题上的较量。在北伐问题上,鲍罗廷试图通过欲擒故纵的方式,促使蒋介石在北伐中丧失更量咛仝心,来达到削弱蒋介石权力之目的。但是,这个策略并没有也很难奏效。在迁都问题上,鲍罗廷指导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展开斗争,挫败了蒋介石企图挟持国民党中央及其政府的计谋。  相似文献   

15.
火锅 “火锅”一词即湖北方言“伙锅”。湖北素有千湖之乡的美誉.有许多水上人家吃饭时都是把所有的菜肴合在一起,用湖水煮熟,然后全家人就着锅夹菜吃饭。刘备三顾茅庐之际.正值隆冬,天寒地冻。用餐之时,饭菜易冷,于是诸葛亮就对大杂烩的菜肴进行了改良。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对周瑜之死不禁有感。周瑜是吴国一位了不起的将帅之才,在赤壁之战中奇巧用兵,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但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对才能超过自己的诸葛亮恨之入骨,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多次设计陷害。诸葛亮“三气周瑜”,说得有声有色。最后周郎才尽,“赔了夫人又折兵”,怒气填胸,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博古通今,才智超群,可谓经天纬地之才。他在辅佐刘备的事业中,宵衣旰食,夙兴夜寐,甚至连“罚二十”之类的小事都要亲自批阅,可是“所啖之物,日不过升。” 由于诸葛亮长期过着这  相似文献   

18.
《长寿》1995,(6)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是东汉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早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登门求教,年仅26岁的诸葛亮胸怀大志,与刘备进行了“隆中对策”,设计了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  相似文献   

19.
近年读书,见有多家毛泽东诗词的注释本,其中就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虎踞龙盘”,都解释是“三国时诸葛亮看到吴国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南)的地势曾说:‘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周振甫:《毛泽东诗词欣赏》,上海书店一九九三年八月版第八十八页)。其它如《毛泽东诗词名家赏析》(蔡清富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二月版),所解释均同。无独有偶。据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光明日报》有关报道,内称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三日:毛泽东视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他登上天堡城,对陈毅说:“当年诸葛亮对孙权说…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军南下到达云南沪水时,士兵因感染“瘴气”,一批批地死去,连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一筹莫展。据今人研究,“瘴气”就是曾经猖獗一时的“疟疾”。千百年来,人类为征服“疟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抗疟良药奎宁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为世人所熟悉。奎宁是秘鲁语的音译,原意就是树皮。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占秘鲁,驻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