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泵(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及序贯加压袜(Graded compression elastic stocking,GCS)对开胸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有DVT高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第二军医大学自2009年开始实施以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通过使本科生参与科研课题的设计与实验操作,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实现了研究与教学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于书卿  季楠  钱珂  康帅  赵继宗 《北京医学》2010,32(10):779-781
目的探讨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预防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0例神经外科肿瘤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230例,术后第1天即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直至患者可以下地行走。对照组110例,未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两组患者于术前及术后每隔3d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中9例(3.9%)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8例(25.5%)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中有2例肺栓塞发生。结论使用间歇充气加压泵可以降低神经系统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5.
郝敬铎  岑雪英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2):1348-1348,1350
目的探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144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采用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进行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149例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常规处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压缩泵(IPC)结合踝泵运动预防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作用。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IPC结合踝泵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术后DVT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结果 研究组术后第2 d、7 d DVT发生率均为1. 0%(1/100)与1. 0%0. 05);研究组血流峰速度(Vp)、血流平均速度(Va)、血流量(Bf)均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静脉曲张术后行IPC结合踝泵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对于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入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50例,观察组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可见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为(31.07±6.55)cm/s,远大于对照组静脉血流峰平均速度(24.14±6.32)(P0.05)。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4%vs 20%)(P0.05),观察组重症患者满意度为96%高于对照组重症患者满意度70%(P0.05)。结论对内科的重症患者在间隙充气加压治疗护理,可以使静脉血液流动回流增速,减低血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间歇充气加压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了间歇充气加压预防下肢DVT,并观察其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明显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为21.67%(P0.05)。而且凝血四项指标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趋向低凝(aPTT、PT、TT上调,Fbg下调)。结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可显著地改善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预后,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长统靴型间歇充气装置(IPC)预防大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试验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后每4小时1次,每次30分钟间断应用长统靴型间歇充气装置,患者能够下床后改为每日3次,直至出院.术后3~8天内行双下肢深静脉血管超声检查,均记录血栓发生的部位(大腿或小腿).结果 术后3~8天超声检查,试验组DVT发生率为18%,对照组为49.3%,均为远端DVT,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年龄、卧床时间、危险因素个数等方面,与无血栓形成患者比较有明显区别.结论 长统靴型间歇充气装置能有效降低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且应用更为方便. 随着年龄增长、卧床时间的延长和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DVT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研究.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式的差异性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30)及对照组(n=30),对照组进行基础干预,实验组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进行干预,比较深静脉血栓、D-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6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33例,术后第1~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2ml/d,同时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32例,仅行抗凝治疗。2组患者于术后1、4和14d分别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33例中仅1例(3.0%)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32例中有8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5.0%),其中6例(18.8%)发生在瘫痪侧,7例(21.9%)发生在腘静脉以下,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的,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下肢间歇充气加压(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96例限期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8)和试验组(n=48),实验组术中持续IPC,促进血液回流,术后持续IPC至患者下肢活动.2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术后第3、7、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血管血流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IPC能有效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间歇式充气加压预防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2O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医院加压弹力袜进行辅助护理,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给患者的下肢进行间歇式充气加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DVT的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直肠癌手术后采用间歇式充气加压的方法来预防患者的下肢DVT效果显著,发病率降低,并且提高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在预防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就诊的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间歇充气加压预防DVT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试验组DVT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6.67%21.67%)(P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D-D、v WF、PT、a PTT、TT、PL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比较,试验组Fbg、PDW、MPV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预防脑梗死患者DVT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患者血清血栓标志物水平。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DVT)是下肢骨折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而间歇充气加压(IPC)装置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机械性预防DVT的措施。IPC装置的作用机制及安全性和有效性尚在研究中。对IPC装置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预防DVT使用前的风险评估内容及工具、物品及患者准备,使用中的压力选择、时间和频次选择,以及健康教育等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项雪芬 《大家健康》2013,(14):135-136
目的:探讨剖宫产患者术后应用间歇性冲气加压泵(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剖宫产患者1183例,实验组583例患者术后行双下肢IPC治疗,对照组600例未使用IPC治疗,观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实验组2例患者经B超诊断发生下肢DVT,对照组9例患者发生下肢DVT。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PC在预防剖宫产术后DVT中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观察使用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箕(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IPC)与单纯使用LMWH颅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09年7月,103例老年髋部骨折手术病例,随机分成2组.第1组55例,术后使用LMWH与IPC.第2组48例,术后只使用LMWH.进行DVT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结果:第1组DVT2例(3.63%);第2组DVT8例(16.7%).DVT发生率第1组明显低于第2组(P<0.05).结论:术后LMWH联合使用IPC可以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韦妙成 《微创医学》2014,(3):352-353
目的观察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于术后第1天开始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上、下午各1次,每次30 min,共3 d;如存在高危因素,使用时间为术后第1天持续到术后第10天。结果 1 735例妇科手术病人无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下肢间歇加压充气装置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术后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LMWH)、间歇充气加压(IPC)及传统方法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选取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共360例,随机分为LMWH组、IPC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20例。比较各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1)LMWH组与IPC组术后DVT、PE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LMWH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IPC组DVT、P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与间歇充气加压均可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