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观察超抗原肠毒素B(SEB)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应用SEB处理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2、CCR3、CCR5的转录、表达水平;TCR Vβ亚族混合抗体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EB 刺激PBMC 2 d 后,倒置显微镜就可以观察到T细胞开始增殖;而TCR Vβ亚族混合抗体标记T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增殖时却需要在细胞培养第5天后才检测到明显的细胞增殖,T细胞增殖发生在特异的TCR Vβ3、TCR Vβ17、TCR Vβ14亚族.SEB刺激的T细胞早期(8 h)出现CCR2的下调表达,CCR3没有显著改变;但CCR5的表达在各SEB浓度组都出现显著上调表达(P<0.01或P<0.05).结论 CCR5的上调表达可以作为超抗原活化T细胞的早期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表达,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健康人组、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外周血,进行荧光标记和红细胞裂解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CR7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组相比,术前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中CCR7的表达明显下降,术后CCR7在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的表达明显升高。CCR7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7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胃癌患者(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分析分选的患者T细胞经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其TCR Vβ亚家族的利用及克隆性增殖情况。方法运用RT—PCR-基因扫描技术分析初治AML—M5b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 Vβ亚家族利用和克隆性增殖,免疫磁珠分选患者T淋巴细胞,体外利用自体白血病DC细胞联合CD3单抗、CD28对T细胞进行诱导、活化,并对诱导后T细胞进行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分析。结果9例患者T细胞在体外获得增殖,TCR即分析显示患者外周血T细胞均表达部分Vβ亚家族,体外诱导前后的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和克隆性增殖特点不完全相同,有部分出现新的邯亚家族表达及克隆性增殖,有部分Vβ亚家族在诱导前后始终表现为克隆性增殖,体外杀伤性分析发现诱导后的T细胞对自体白血病细胞具有一定的识别作用。结论AML—M5患者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倾斜性分布和克隆性增殖,部分Vβ亚家族T细胞在诱导前后始终保持克隆性增殖状态,可能是机体针对白血病相关抗原的特异性CTL,体外诱导活化及短期培养后患者T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数量增加,并出现新的克隆性增殖Vβ亚家族T细胞,提示体外诱导活化能够产生白血病患者自体的白血病特异性CT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白血病及淋巴瘤的T淋巴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分布特点。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弥漫大B淋巴瘤3例及外周T淋巴瘤3例患者的外周血或淋巴结T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表达。对照组为健康人8例。结果:对照组健康8例外周血淋巴细胞表达全部24个Vβ亚家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Vβ亚家族均呈限制性表达,外周T淋巴瘤2例和弥漫大B淋巴瘤1例Vβ亚家族呈限制性表达,另外3例表达未受抑制。而淋巴瘤患者淋巴结标本Vβ亚家族全部呈限制性表达。结论:TCR基因重排对淋巴瘤和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胸水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的T细胞受体(TCR)Vβ亚家族及记忆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离健康人和肺癌患者的T细胞,采用流式方法检测Vβ24个亚家族及CD45RO和CD28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Vβ24个亚家族及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结果 43例肺癌患者外周血TCR Vβ亚家族主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九色流式方法检测人外周血中TCR Vβ淋巴细胞亚群活化及凋亡状态的方案。 方法 用细胞膜表面抗体CD3、CD4、CD8、CD95、CD69、磷脂结合蛋白Annexin-Ⅴ、TCR Vβ抗体试剂盒和细胞核染料DAPI建立九色流式染色方案。用1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标本分别进行抗体滴度实验、最适检测电压选择、单色染色和缺一色染色,确定条件后,对8例健康成年人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 根据细胞分群情况选择了合适的抗体滴度和检测电压,单色染色和缺一色试验确定了适宜补偿,建立了九色流式检测人外周血中TCR Vβ淋巴细胞亚群活化及凋亡状态的方案;采用此方案检测的8例健康成年人标本,TCR Vβ亚群分布与TCR Vβ抗体试剂盒说明书及文献报道分布一致,并能分析各TCR Vβ亚群细胞活化及凋亡状态。 结论 建立的九色流式方案可检测人外周血中TCR Vβ淋巴细胞亚群活化及凋亡状态,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妊娠期母鼠给予葡萄球菌肠毒B(SEB)对成年子代CD3+ TCR Vβ8+ T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妊娠16 d时给予
SD大鼠尾静脉注射15 μg SEB,同时设立PBS对照组。孕鼠自然分娩后子代鼠生长至成年,流式细胞仪检测成年子代鼠胸腺
及外周血中CD3+ TCR Vβ8+ T细胞;并观察成年子代鼠再次给予SEB时胸腺及外周血中CD3+ TCR Vβ8+ T细胞的应答变化。
结果妊娠期母鼠给予SEB可导致雌、雄性成年子代鼠胸腺CD3+ TCR Vβ8+ T细胞的比例(雌性:1.760,雄性:1.098),较对照组
的(雌性:2.714,雄性:2.088)明显减少(P<0.05),其外周血中CD3+ TCR Vβ8+ T细胞的变化与胸腺中类似。PBS组的雌雄性成
年子代鼠给予SEB后其胸腺及外周血中CD3+ TCR Vβ8+ T细胞较同窝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SEB组的雌雄性成年子代
鼠给予SEB后与其同窝PBS对照组比较,胸腺中CD3+ TCR Vβ8+ T细胞无变化(P>0.05),但外周血中CD3+ TCR Vβ8+ T细胞则
明显增加(P<0.05)。结论妊娠期母鼠给予SEB改变其成年子代大鼠CD3+ TCR Vβ8+ T细胞对再次SEB刺激的应答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CCR5)及其配体在外周血、关节滑膜和滑液的表达及分布,探讨Th1细胞选择性聚集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关节中的机制.方法采用两色和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及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对15例RA患者外周血、关节液及滑膜中Th细胞亚群,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和CXCR3的表达细胞,和C-C亚族趋化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MIP)-1β的产生细胞,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1)RA患者关节滑液细胞内细胞因子分泌模式明显向Th1偏移,Th1样细胞在关节内占优势.(2)RA患者滑液中T细胞受体CCR5的表达率为52%±8%,CXCR3的表达率为61%±12%,与自身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比较明显升高(P<0.01).(3)RA患者滑膜组织中大量浸润的T细胞(尤其是CD4+细胞)、单核/巨噬细胞(Mo/Mac)、B细胞多表达CCR5的配体MIP-1β.结论RA患者的关节内,T细胞、B细胞、Mo-Mac产生MIP-1β、RANTERS等趋化因子,能趋化表达CCR5、CXCR3的Th1细胞选择性进入关节组织,导致Th1/Th2细胞失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孕鼠接触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其子代新生鼠胸腺及外周血 TCR Vβ8+ T细胞的影响.方法:在妊娠16 d时给予SD大鼠尾静脉注射15 μg SEB(SEB组),同时设立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对照组.孕鼠自然分娩后获取出生后0~5 d的 子代新生鼠胸腺及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CR Vβ8+ T细胞比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EB组出生后0~3 d的新生鼠胸腺中CD4+Vβ8+ T细胞比例均减少(P<0.05~P<0.01),出生后4~5 d 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 意义(P>0.05);出生后0~5 d,SEB组胸腺中CD8+Vβ8+ T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出生后0~5 d,SEB组CD4+Vβ8+及CD8+V β8+ T细胞的绝对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新生鼠出生后0~5 d,SEB组外周血CD4+Vβ8+ T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明显减 少(P<0.01);CD8+Vβ8+ T细胞比例亦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1);出生后0~5 d,SEB组外周血CD4+Vβ8+及CD8+Vβ8+ T细胞绝对数均较 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妊娠期大鼠接触SEB可减少子代新生鼠胸腺及外周血TCR Vβ8+ T细胞,并保留至成年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妊娠期孕鼠给予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对其新生子代鼠脾脏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在SD大鼠妊娠第16天给予尾静脉注射15 μg SEB,同时设立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获取出生后3d的新生鼠脾脏并分离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与ConA或SEB共培养3 d,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鼠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液体闪烁仪测定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SEB组新生鼠脾脏中CD4+T细胞比例在ConA或SEB刺激第1天分别较PBS组明显增加,但在第2~3天却明显降低(P<0.05~P<0.01);而SEB组新生鼠脾脏中CD4+TCR Vβ8.2+T细胞比例在ConA或SEB刺激的第1天及CD8+ TCR Vβ8.2+ T细胞比例分别较PBS组明显增加(P<0.05~P<0.01)。SEB组新生鼠脾脏淋巴细胞在ConA或SEB刺激后第1天增殖能力明显强于PBS组,但在第2~3天的增殖能力却又明显低于PBS组(P<0.05~P<0.01)。结论:妊娠期孕鼠给予SEB可以影响新生鼠脾脏淋巴细胞的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3,CXCR6和CCR7在丙肝患者肝外周血NK和NKT淋巴细胞上的表达及其意义,了解其与肝组织学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用荧光标记抗趋化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对肝及外周血NK和NKT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染色后,用9色11参数流式细胞仪KSRⅡ检测分析.[结果]肝组织中NKT细胞比例18.2±5.8高于外周血的3.7±2.9,P<0.01;肝组织NK细胞比例7.8±3.3低于外周血中15.1±10.1,P<0.01.肝组织CCR5 ,CXCR3 或/和CXCR 的NK和NKT细胞频数高于外周血,P<0.001,CCR7 NK和NKT细胞频数低于外周血,P<0.001;肝组织学炎症明显组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3或CXCR6的NK和NKT细胞频数高于炎症轻微组.[结论]是趋化因子受体CCR5,CXCR3和CXCR6而不是CCR7介导NK和NKT细胞向肝迁徙定植,它们并可能参与肝炎症的病理免疫学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眼干燥症结膜上皮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特征。方法:对正常受试者(n=15)和眼干燥症患者(n=45)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从印迹细胞学检查的样本中收集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查,定量分析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CCR5阳性细胞用荧光素标记的抗CCR5抗体和藻红蛋  相似文献   

13.
冀林华  任汉云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678-1680
在初次免疫应答中,携带抗原的树突状细胞从外周组织迁移到富含T细胞的淋巴结,与naiveT细胞相互作用,引导它们的增殖和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具有迁移到外周炎症组织的能力。在炎症条件下,非淋巴组织中大多数炎症性趋化因子是增多的,能募集活化的效应T细胞,在二级淋巴组织效应T细胞的产生过程中,能结合炎症性趋化因子的受体也增多。趋化因子与其免疫细胞群表达受体结合指导相应免疫细胞的迁移和活化。一些组织的上皮细胞特异性分泌的趋化因子可以募集淋巴细胞到相应的部位,如小肠中的TECK/CCL25,皮肤中的CTACK/CCL27,粘膜组织中的MEC/CCL28,它们与其相应的配体结合,可以将淋巴细胞分别募集到相应的组织器官,发挥重要作用。趋化因子受体CCR7的配体SLC、ELC主要在淋巴结中特异性高表达,生理状况下CCR7及其配体介导淋巴细胞向淋巴结迁移与归巢。1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T细胞在趋化因子的刺激下,适配蛋白Lad将G蛋白β亚单位连接到相应的激酶Lck和Zap-70,从而介导T淋巴细胞的迁移[1]。naiveT细胞和活化/记忆T细胞表达不同的趋化因子受体。naiveT细胞主要表达CXCR4、CXCR5和DC-CK1R等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T细胞受体(TCR)Vβ基因在中老年男性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健康人及患者外周血的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CR Vβ各亚家族表达谱,统计分析其特点。结果患NSCLC的中老年男性外周血中TCR Vβ部分亚家族高表达,其中CD8+TCR Vβ3、4、9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CD8+TCR Vβ3与Vβ4两基因表达有相关性;r=0.541,P=0.008。结论患NSCLC的中老年男性CD8+TCR Vβ在外周血呈倾斜性分布,推测与肿瘤表位特异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的关系。方法分离35例中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RT-PCR法测定PBMCs培养前后CCR5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CCR5阳性细胞比率。结果治疗前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CR5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及健康对照组,并与PASI呈正相关(r=0.516,P<0.05)。结论 CCR5可能通过活化与趋化单个核细胞到银屑病皮损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受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调控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变化。方法:小鼠骨髓细胞悬液进行贴壁培养法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培养扩增后按不同比例(10%及1%)与经过植物血凝素(PHA)刺激的小鼠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在不同T细胞亚群中表达的变化。结果:在CD3+CD8+亚群中,添加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两个培养组均较对照组增高表达CXCR3及CCR7(P0.05),而CCR5仅在10%MSC的高浓度组较对照组有增高表达。在CD3+CD4+亚群中,CXCR3的表达在10%MSC组、1%MSC组及对照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R5及CCR7在添加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两个培养组均较对照组增高表达,且在该两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浓度梯度中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与淋巴细胞呈一定的细胞比例共培养时能不同程度上调T淋巴细胞及亚群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3、CCR5、CCR7,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提高T淋巴细胞亚群的趋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张兰珍  张嵩卉  李燕芳 《广东医学》2016,(16):2426-2428
目的:通过研究妊娠相关蛋白-A(Glycodelin -A)对 CD4+T 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的影响,探讨Glycodelin -A 影响 CD4+T 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抽取正常育龄女性外周血,将全血加入不同浓度 Glycodelin -A 后于体外环境下分别培养6、24、48 h。多重荧光标记后利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 CD4+T 细胞表面 CXCR4、CCR2、CCR5表达率。结果Glycodelin -A 对 CD4+T 表达 CXCR4表达无明显调节作用,适宜浓度下对 CD4+T 表达 CCR2起上调作用,对 CD4+T 表达 CCR5起下调作用。结论Glycodelin -A 可通过改变 CD4+T 细胞表达趋化因子受体 CCR2、CCR5表达影响 CD4+T 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趋化因子受体8(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8,CCR8)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性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中的表达,探讨CCR8对Treg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卵巢癌细胞ID8荷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脾脏和外周血中Treg上CCR8的表达比例,CCR8+Treg上免疫检查点相关蛋白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细胞素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CTLA-4)、可诱导的T细胞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T cell costimulators,ICOS)、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CR8变构抑制剂AZ084加入前后对C57BL/6小鼠脾脏中初始CD4+T细胞向Treg分化的影响。结果:卵巢癌荷瘤小鼠肿瘤中Treg上的CCR8表达相比脾脏、外周血的Treg显著增高;相比CC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的TCR Vα和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及针对APL细胞特异性杀伤情况.方法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培养(MLTC)方法,利用APL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MLTC后T细胞的29个TCR Vα亚家族基因和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各亚家族的T细胞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应用LDH法分析诱导增殖的T细胞针对APL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 经APL细胞刺激后增殖的脐血T细胞表达部分Vα和Vβ谱系基因,并在Vα10、Vβ5和Vβ15出现有克隆增殖趋势,诱导后T细胞对APL细胞的杀伤性均高于未诱导组的T细胞.结论 APL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出现抗原相关的TCR Vα和Vβ亚家族优势利用和克隆性增殖;诱导后的T细胞对APL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人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5(chemokine receptor5,CCR5)的表达,比较健康人群、HIV急性期患者和HIV慢性期患者之间CCR5表达的差异,明确CCR5表达在正常人和HIV感染者之间的差异,以及CCR5表达与HIV病情进展的关系,以明确CCR5在HIV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面表达的意义,并为CCR5拮抗剂在HIV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提供临床标本依据。方法收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260例HIV感染者和6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其中急性期感染者98例、慢性期感染者162例,利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中PBMC,在显微镜下进行淋巴细胞计数,应用直接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表面CD4分子及CCR5进行染色,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对流式细胞术所得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检测结果表明:(1)HIV急性期患者和HIV慢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HIV慢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的表达显著高于HIV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此项研究表明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的差异与HIV的易感性、疾病进展情况密切相关。外周血中CD4+T淋巴细胞表面CCR5表达的检测,将对HIV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