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胃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与腹腔灌洗液端粒酶活性及腹膜转移的相关性,并比较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学检测游离癌细胞预测腹膜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PCNA表达,PCR—TRAP-ELISA法检测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同时行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检测;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为41.7%;与浆膜侵犯、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浆膜受累面积及腹膜转移密切相关,并随着浸润深度及浆膜受累面积的增加而升高(P〈0.05)。PLC检测阳性率为25.0%;在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明显增高,也随着浸润深度及浆膜受累面积的增加而升高。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未分化型癌、pT1、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明显高于PLC。PCNA增殖指数(PI)在腹腔灌洗液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者明显高于表达阴性者,伴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1-3)者明显高于无肉眼可见腹膜转移灶(P0)者,浆膜受侵者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P均〈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适用于胃癌腹腔脱落癌细胞的诊断或腹膜转移的预测,端粒酶活性检测微量癌细胞的灵敏度优于PLC法检测;胃癌端粒酶活性与恶性增殖活性密切相关;胃癌高增殖活性是浆膜受侵及腹膜转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癌胚抗原(CE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胃癌腹腔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36例进展期胃癌和6例慢性胆囊结石病人腹腔灌洗液100ml,其中50ml行CEA RT-PCR,扩增CEA特异性片断;50ml行细胞学检查。胃癌细胞株MKN-45为阳性对照。结果:36例胃癌病人腹腔灌洗液中14例于131 bp处见CEA的特异性条带,阳性率为38.9%(14/36);6例慢性胆囊结石病人腹腔灌洗液RT-PCR结果均为阴性;MKN-45在131bp处发现CEA的特异性条带。细胞病理学检查,36例胃癌病人中有6例腹腔灌洗液中发现有肿瘤细胞或核异形细胞,阳性率为16.6%(6/36),且此6例RT-PCR结果均为阳性;8例RT-PCR结果阳性病人的细胞学检查为阴性。CEA RT-PCR的阳性率与肿瘤胃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和胃癌分化程度明显相关。随访至今,36例进展期胃癌病人中CEA RT-PCR检查阴性的病人尚无一例腹腔内肿瘤复发,1例细胞学检查阴性而CEA RT-PCR阳性的病人术后4个月时出现腹腔内肿瘤复发。结论:腹腔灌洗液中胃癌细胞CEA mRNA的RT-PCR检测法敏感性较高.初步临床观察及随访显示该法有望作为诊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建立一种较敏感的检测胃癌手术时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的方法。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方法定量检测 65例胃癌术中腹腔灌洗液的CEA mRNA ,同时用腹腔冲洗细胞学方法 (PLC )涂片寻找癌细胞。设 5例良性胃疾病的术中腹腔灌洗液及5例健康志愿者血液为阴性对照。结果  (1)良性胃病组和对照组CEA mRNA均为阴性 ;(2 )胃癌组中RT -PCR方法检测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 47.7% ,无假阳性 ;而PLC的检出率仅为 12 .3 %。胃癌组中CEA mRNA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分期 (I II和III IV期 )、有无腹膜转移均有明显相关性 (均P 0 .0 5 )。结论 实时荧光RT PCR较PLC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游离癌细胞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游离癌细胞的存在和肿瘤临床病理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从腹腔游离癌细胞中分离胃癌干细胞的可行性及其意义。方法:随机选择35例胃癌患者,术中发现有腹膜转移5例,无腹膜转移30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腹腔灌洗液中CD44和CK20的表达,并比较有、无腹膜转移两组之间差别是否有差异。结果:⑴有、无腹膜转移组之间腹腔游离癌细胞中CD44+CK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⑵CD44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8%,胃癌组织中CD44阳性表达率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有关;该两因素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从胃癌腹腔灌洗液游离癌细胞中分离胃癌干细胞是可行的,这种可行性为人胃癌干细胞的分离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制定胃癌腹膜转移的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防治腹腔恶性肿瘤,尤其胃癌术后腹腔复发和肝转移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综合利用局部化疗、热疗和大容量化疗液对腹腔的机械灌洗作用,具有药代动力学及流体动力学优势,能有效清除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防治术后腹腔转移和肝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腹膜微转移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切除范围探寻理论依据.方法:应用CK19和CK20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胰腺被膜、网膜囊后壁和盆底腹膜组织,并与HE染色及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对比.结果:62例胃癌患者的腹膜组织常规病理HE染色均未见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证实腹膜微转移阳性率为43.55%(27/62),远高于腹腔灌洗液癌细胞的14.52%(9/62).胃癌腹膜微转移与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肿瘤的部位、患者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癌腹膜微转移,可为胃癌根治术术式的选择和术后综合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对于进展期胃癌患者,应常规腹膜取材检测微转移,多点取材有助于提高微转移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1(Tim-1)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探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方法收集128例胃癌患者及12例良性病变患者的腹腔冲洗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128例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Tim-1mRNA的表达情况,术后随访半年至3年,根据超声,CT,MRI,或术中的诊断,明确腹膜转移的发生及时间。分析Tim-1mRNA与临床各病理参数关系及出现胃癌腹膜转移时间的关系,统计学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中,57例(44.5%)术后出现腹膜转移,分为4组分析:术后半年出现腹膜转移23例(术后半年组),术后2~3年出现腹膜转移34例(术后2~3年组),术后无腹膜转移组71例及对照组12例。术后半年组Tim-1mRNA表达明显高于术后2~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Tim-1mRNA表达又明显高于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腹膜转移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肿瘤直径≥4cm、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T3+T4期、TNM分期Ⅲ+Ⅳ期Tim-1mRNA为高表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1mRNA在胃癌患者腹腔灌洗液中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方法,Tim-1mRNA表达的高低对胃癌术后腹膜转移的早期和晚期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优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腹腔液胃癌细胞学与CEA mRNA检测比较的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及腹腔冲洗液、腹膜组织中的癌胚抗原(CEA)mRNA,以探讨对腹腔中游离癌细胞和预测腹膜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8例胃癌和5例胃良性病变病人的腹腔冲洗液或腹水,并同时切除少量大网膜、膈腹膜和盆腔腹膜作为对照。冲洗液行常规细胞学检查,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和网膜组织中CEA mRNA的表达。结果:腹腔冲洗液和腹膜组织中的CEA 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39.58%(19/48)和43.75%(21/48),皆高于腹腔冲洗液细胞学27.08%(13/48)(P<0.05)。CEA mRNA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浆膜侵犯程度及TNM分期呈正相关。结论:腹腔冲洗液CEA mRNA和细胞学检查是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和预测腹膜转移的有效方法;如同时行腹膜组织CEA mRNA的检测可能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9.
腹膜种植转移是胃癌术后复发的常见形式,其预后极差,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术中广泛腹腔灌洗(extensive 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lavage,EIPL)是预防胃癌腹膜转移的一项简单、实用的技术,其方法是在进行根治性胃癌手术后使用生理盐水对腹腔进行10次的广泛灌洗,并以吸引器彻底吸净残留液体,并配合术中化疗。这种方法能显著地减少腹腔游离癌细胞,从而减少术后腹膜转移的发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以及术后生存率。本文将介绍EIPL对预防腹膜转移的效果与优势,并阐明将其作为预防腹膜转移的标准治疗策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腹腔游离癌细胞的监测与腹腔灌注化疗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腹腔游离癌细胞的测定对术后温热灌注化疗的意义。方法:对我院102例胃癌患者在术中于探查前,关腹前和灌洗化疗后的腹腔液作游离癌细胞检查。结果:探查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36.3%(37/102),关腹前游离癌细胞检出率为52.9%(54/102),腹腔热灌注化疗后有31例找到变性坏死的游离癌细胞,其有效率达57.4%(31/54),游离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与肿浸润深度,浆膜受侵面积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有关。结论:胃癌患者腹腔内有游离癌细胞存在,且具有较高活性,手术过程中的创伤刺激可增加癌细胞的脱落,因此术中采取无瘤技术和大量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是必要的,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有效杀伤癌细胞,所以对游离癌细胞阳性者术后应进行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1.
CK19和CK20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CK)19、CK20对胃癌腹膜微转移的检测价值,并探讨与微转移发生有关的因素.方法:2007年6月-2007年10月期间30例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术中行横结肠系膜前叶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K19及CK20的表达,并行HE染色,以腹腔灌洗检查癌细胞作比较.结果:CK19及CK20在胃癌患者横结肠系膜前叶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3%和30.0%,明显高于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查法(10.0%),且阳性率因肿瘤侵出浆膜层而升高.结论:术中行活组织检查检测CK19、CK20,可用于判断胃癌患者有无腹膜微转移,从而指导临床分期,为判断预后及建立个体化的术后治疗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单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是目前胃癌研究的热点,其预后较差。腹腔游离癌细胞可能是在癌细胞迁移、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形成的。研究显示,胃癌T分期、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组织学低分化、革囊胃、食管胃结合部癌以及手术操作等是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胃癌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目前,腹腔游离癌细胞的获取主要通过诊断性腹腔镜联合腹腔灌洗,细胞...  相似文献   

13.
腹膜转移是胃癌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一旦浆膜受侵犯,即使施行了根治性手术,仍有50%的病人出现腹膜转移。为了正确预测腹膜的转移,作者通过对胃癌病人术中进行腹腔灌洗查找恶性细胞,从而确立腹腔中游离肿瘤细胞与病人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1975.4~1997.5间,作者对1297例胃癌病人进行了术中灌洗细胞学检查。开版后马上注入200ml生理盐水,人工腹腔内扩散后,从左隔下、小网膜与肝胆韧带间隙和直肠子宫陷凹收集约100ml液体,立即加入1ml肝素,1500转/分离心5分钟,将有核细胞涂片,用巴氏、吉姆萨及PAS染色后进行细胞学检查。按照P…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变化,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收集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间63例腹腔镜、61例开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腹腔灌洗液,分别运用细胞学和荧光定量PCR方法 检测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和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变化,观察胃浆膜受侵面积与腹腔游离癌细胞阳性率的关系.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腹腔灌洗液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为25.4%,与开腹组(2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腹腔灌洗液CEA mRNA阳性率为41.3%,与开腹组(40.3%)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前、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均为阳性的病例,其浆膜平均受侵面积为(16.2±2.2)cm2,而术前、术后游离癌细胞均为阴性的病例,其浆膜平均受侵面积为(5.3±0.8)cm2,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率与浆膜受侵面积呈正相关(R2=0.874,P=0.000).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并不增加腹腔游离癌细胞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中腹腔灌洗液细胞学检测(peritoneal lavage cytology,PLC)和癌胚抗原蛋白测定(pCEA)对胃癌患者术后预测腹膜转移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术中采集57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和8例胃良性疾病患者的腹腔灌洗液,进行细胞学检测和放射免疫法测定pCEA水平。结果 胃癌患者腹腔液pCEA阳性率(43.9%)明显高于PLC(26.3%)(P<0.05),PLC和pCEA阳性率与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0.01)。与PLC相比,pCEA对胃癌术后预测腹膜转移有较高的敏感度(94.7%)和较低的假阴性率(5.3%)。PLC阳性组及pCEA阳性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PLC阴性组及pCEA阴性组(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pCEA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腹膜转移的预测和预后判断,术中pCEA测定是一种较PLC更加灵敏、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对腹腔脱落肿瘤细胞检测的影响,并探讨提高腹腔游离癌细胞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胃肠外科35例初治的进展期胃癌病人,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所有病人分别在术中探查前及关腹前各行一次腹腔冲洗,并收集灌洗液。比较两组灌洗液中肿瘤脱落细胞阳性检出率及肿瘤标志物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癌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9-9和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的表达情况。结果3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探查前腹水或腹腔灌洗液中涂片细胞学检查中检出阳性率为5.7%(2/35),关腹前为5.7%(2/35),两者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探查前与关腹前腹水或腹腔灌洗液中EMA的表达(4/35,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时间点CA125的表达(1/35,3/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探查前腹水或腹腔灌洗液中,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法游离癌细胞检出阳性率为5.7%(2/35),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MA的阳性率为11.4%(4/3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125的阳性率为8.6%(3/35),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法(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免疫组织化学法联合检测EMA及CA125的阳性率为11.4%(4/35),与腹腔灌洗液脱落细胞学法(2/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腹腔镜下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并不会增加癌细胞脱落风险,且肿瘤脱落细胞发生率低。但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游离癌细胞的诊断,需要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测定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对检测腹腔中游离癌细胞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原位分子杂交(ISH)技术测定2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始、术毕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同时与常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8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始、术毕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42.9%(12/28)和21.4%(6/28),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细胞学检查游离癌细胞阳性率术始、术毕分别为14.3%(4/28)和3.6%(1/28);两者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始,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阳性率为42.9%,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14.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毕,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阳性率为21.4%,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为3.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原发癌肿已侵出浆膜层者和原发癌肿侵及和未侵及浆膜层者,术始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73.3%和7.7%,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阳性与临床原发癌肿侵出浆膜层呈正相关,但与原发癌肿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均P>0.05)。结论用ISH技术测定腹腔灌洗液中细胞内端粒酶活性对检测腹腔中游离癌细胞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常规细胞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术前腹腔镜检查与RT—PCR检测腹腔灌洗液中游离癌细胞CEAmRNA的表达水平,在胃癌患者术后微转移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行腹腔镜探查,灭菌生理盐水冲洗腹腔4~5次,收集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和RT—PCR检测CEAmRNA表达水平。结果:22例胃癌患者中,细胞形态学捡测31.8%(7/22)阳性,RT—PCR捡测54.5%(12/22)CEAmRNA阳性表达,二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诊断性腹腔镜检查、RT—PCR与PLC有效结合,可提高腹腔转移复发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有助于对胃癌分期、淋巴转移和预后的综合判断,对胃癌的辅助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确诊时90%属于进展期。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膜复发占42.5%~61.5%。侵袭和转移是导致胃癌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消灭腹腔游离癌细胞成为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关键。腹腔化疗(IPC)作为进展期胃癌的辅助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腹腔化疗是一种选择区域性化疗措施,它采用腹腔穿刺后直接向腹腔内注  相似文献   

20.
胃癌腹腔微转移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检测胃癌腹腔微转移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50例术前及术中检查均未发现腹膜转移的胃癌病例, 术中行道格拉斯窝处的腹膜活检并行HE常规染色和CK 20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同时用RT PCR方法检测胃癌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的表达。结果 全部患者道格拉斯窝活检腹膜HE染色均为阴性。CK 20免疫组化检查的阳性率为24.0%(12/50);RT PCR检测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的阳性率为36.0%(18/50);CK 20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的12例患者腹腔冲洗液中CK 20 mRNA检查均为阳性。CK 20 mRNA阳性率与胃癌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P<0.05)。CK 20 mRNA阳性和阴性胃癌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2.2%和62.5%(P<0.01)。结论 术前检查或术中探查未发现腹膜转移的胃癌患者,可行腹腔冲洗液RT PCR检查以发现有无腹腔微转移,该项检查可为胃癌正确分期、腹腔内辅助化疗及预后判断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