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志明  王燕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58-959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37眼)合并有白内障的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其中前房角关闭范围≤180°者16眼,(180°者21眼,均角巩膜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其术前术后常规行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镜、眼压检查,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访期内未见房角关闭及黏连范围扩大,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4.43±4.78)mmHg,较术前用药后平均眼压(26.72±2.90)mmHg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52±0.35)mm增加到术后(2.45±0.26)mm,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房角较术前均有增宽。结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继发闭角型青光眼能良好地降低眼压,加深前房和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评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眼压情况,随访时间1-28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2.01±0.61)kPa(P〈0.05),术后中央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加深(2.497±0.141)mm(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探讨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岳阳市一医院眼科2007年8月~2008年10月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52眼),均合并晶状体混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对比术前、术后的视力,前房深度,前房角和眼压变化。结果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6个月平均眼压与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角均较术前增宽,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房角关闭及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减小(P〈0.05);中央前房深度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陈潞  江毅 《海南医学》2011,22(6):86-87
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28个月,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前房深度等变化。结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平均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术前(18.1±3.34)mmHg(1 mmHg=0.133kPa),术后(14.8±1.71)mmHg,房角加宽,前房深度增加[术前(2.16±0.241)mm,术后(3.05±0.177)mm]。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作为因晶体因素导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0例80只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视力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月~2年.结果 术后80只眼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平均眼压13...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对这32例青光眼患者实施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患者治疗的效果观察分析.结果 术前视力小于0.1患者20例,术后3个月视力小于0.1患者2例.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28.69±6.64)mmHg,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3.58±3.10)mmHg.患者治疗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2.02±0.55)mm,术后3个月平均中央前房深度为(3.20±0.47)mm.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后,其平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白内障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的对比。方法分析48例(48眼)合并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5眼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摘除组),23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超声乳化组),观察患者术后视力、眼压、房角及主要并发症等情况。随访时间6个月以上。结果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组后一月平均眼压(12.75±4.05 mmHg)较术前(32.70±5.55 mmHg)明显下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49,P〉0.05)。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有显著提高,房角增宽,周边虹膜前粘连范围变小。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一样既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同样能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于我院眼科中心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71例(7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眼压平均为(10.2±4.6)mm Hg和(10.7±4.9)mm 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00~2004年部分慢性及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5例(58眼),合并晶状体浑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半年,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明显好于术前,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眼压低于术前,部分前房角开放。结论 超声乳化吸除术即可提高视力,又可控制眼压,避免青光眼发作,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原发性急性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 3~ 1 8个月 ,平均 6 .78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眼压在 9~ 1 7.7mmHg范围之内 ,无 1例需局部或全身使用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明显加深。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本院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50例(51眼),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术后随访9~12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3.52±3.24)mmHg,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3.296±0.243)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是闭角型青光眼同时合并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前房维持器(ACM)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在前房维持器下施行三联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45例眼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在前房维持器下进行三联手术治疗,术中前房深度维持良好,手术顺利完成,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1个月,患者术后平均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眼压由首诊时(44.6±15.7)mmHg降至术后1月(12.5±3.6)mmHg(P〈0.001),功能性滤过泡者45眼(100%)。结论在前房维持器下行三联手术可有效维持术中前房深度,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方法选择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的白内障52例(52眼),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角及前房深度。结果术后6个月,50眼(96.15%)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与术后6个月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眼压和前房深度分别为(35.8±3.6)mmHg、(1.56±0.37)mm,术后6个月眼压和前房深度分别为(14.7±3.1)mmHg、(3.29±0.73)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可有效地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26例(26只眼)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半年.结果:术后眼压为(14.4±2.0)mmHg,中央前房深度加深,虹膜膨隆消失,周边房角≥1CT,视力提高.结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9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术后降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降压药使用种数、并发症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罗谦  吴峥峥  程依琏 《四川医学》2007,28(12):1412-1413
目的 研究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共22例(26眼)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分别观察术前及术后前房深度和眼压的改变.结果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患者前房深度均有明显增加,眼压均有明显下降.术前平均前房深度(2.36±0.25)mm,术后平均前房深度(3.40±0.37)mm;术前平均眼压(35.4±3.7)mmHg,术后平均眼压为(14.8±2.8)mmHg(1kPa=7.5mmHg)(P<0.01).结论 对于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能增加前房深度及降低眼压,是一种有效、方便而完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闫仲朝  闫静君 《中原医刊》2006,33(17):56-57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统计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期间,收住我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均伴有晶状体不同程度混浊,视力<0.5,行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12个月,对比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与前房角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且明显低于术前眼压(P<0.01)。术后前房深度都较术前明显增加,周边前房均>1CT。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伴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6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情况,且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后1 d眼压(15.49±2.23)mmHg,较术前眼压(26.48±3.02)mmHg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视力、眼压相对稳定;术后前房深度加深,房角粘连情况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提高视力,改善房角粘连情况,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我院2005年1月~2009年8月,有选择地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闭角型青光眼。结果:术后眼压除一人降眼压药维持外其余患者眼压均≤21mmHg(1mmHg=0.133kPa)。术后视力进步者为13只眼,仅限1只眼因视神经萎缩视力无进步。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不仅晶状体皮质可完全吸出,而且术后加深了前房深度,提高房角功能,解除瞳孔阻滞因素,既控制了眼压,又提高了视力。对小梁有正常功能的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控制病例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