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loma,MM)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及其与各项血清学指标和疗效的关系,旨在筛选有效预测疾病预后的指标,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31例MM患者进行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1q21扩增等细胞遗传学异常检测,其中del(13q)的检测采用了D13S319、RB1两种探针,14q32易位的检测采用IgH探针,del(17p13)的检测采用P53探针,1q21扩增的检测采用1q21探针.分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患者临床特征、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患者13号染色体缺失、14q32易位、1q21异常、17p13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45%、68%、50%、35%;35%的患者同时检出13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和14q32易位,79% del(13q)者伴有14q32易位,其中D13S319探针检测阳性者100%伴有14q32易位.31例MM患者诱导治疗后有21例患者达到了轻微反应(欧洲血液和骨髓移植协作组EBMT疗效标准)以上的疗效,总反应率为67.7%,未发现del(13q)、14q32易位、del(17p13)和1q21扩增阳性患者与细胞遗传学异常阴性患者在总反应率上存在差异.结论:国人MM患者的常见染色体异常是del(13q)、14q32相关的易位、1q21异常、del(17p13),其中del(13q)与14q32相关的易位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染色体异常.方法 结合1q21/RB1、D13S319/p53、IGH一组DNA特异性探针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MM患者13q14缺失、+1、p53缺失以及IgH基因重排的发生率.结果22例MM患者中,3q14缺失7例(31.8%),其中D13S319、RB1探针同时检出4例13号染色体异常;IgH基因重排6例(27.2%);+113例(59.1%);p53基因缺失4例(18.1%).不同免疫球蛋白类型的D13S319缺失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3q14缺失、IgH基因重排及+1在MM中发生率较高,ISH技术检测分子遗传学异常敏感度高,应作为MM的常规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3.
郭锐  李娟  庞缨  谷景立  冯莹  谢玮 《广东医学》2016,(6):878-881
目的:探讨国内初治及复发难治的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1号、11号染色体异常及其与临床血清学指标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对43例MM患者进行1q21、CCND1、ATM(11q22.22)特异序列探针FISH检测,同时采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 CC, R 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异常。结果43例 MM 患者 FISH 检测结果,41.86%(18/43)检测出染色体异常,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q21扩增14例(32.6%),ATM 异常10例(23.3%),CCND1扩增4例(9.3%)。常规染色体核型成功分析40例患者,8例核型异常(20%),核型异常患者(100%)均伴有≥1种FISH探针异常,涉及11号异常5例62.5%,1号异常5例62.5%。疗效观察中1q21扩增14例,其中CR/nCR患者4例,PR患者4例,MR患者1例,PD患者4例,未治出院1例。 CCND1扩增异常4例,其中CR患者1例,PD患者2例,死亡1例。 ATM缺失异常3例,CR患者2例,PD患者1例。结论对于初治及复发难治MM患者,FISH检测异常率高于传统核型分析技术,核型为超二倍体及11号染色体三体MM患者预后可能较好,化疗完全缓解率较高;伴有1q21扩增、CCND1扩增且核型异常MM患者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4.
田祖国  袁钟  翁春岚 《重庆医学》2013,(26):3125-3126,3128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的常见染色体异常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FISH,采用5种特异性探针检测18例MM患者染色体异常。结果在18例MM患者中13例出现染色体异常,总异常检出率为72%(13/18);其中1q21异常为6%(1/18),13号染色体的D13S319和Rb-1两种异常均为17%(3/18),14号染色体的IGH异常为33%(6/18),17号染色体的p53异常率为6%(1/18)。并分析发现,染色体异常与患者的性别、年龄、DS分期、ISS分期、血红蛋白、血小板、浆细胞数、β2-微球蛋白(β2-MG)、清蛋白、肌酐、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无相关性。13号染色体缺失的MM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结论 FISH技术检测遗传学异常更敏感可靠;MM患者13号和14号染色体异常多见。MM染色体异常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罗伟  何雪梅  曾凡胜  何露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79-1280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遗传学特点与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MM患者的遗传学结果。结果 127例MM患者中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20.3%(35/127),结构畸变多累及1、13、14、17号染色体,复杂畸变的染色体多见,占51.4%(18/35)。核型异常的MM患者对常规化疗疗效差,预后较差,伴有13q14缺失的患者死亡率较不伴有的患者高(P〈0.05)。结论 13q14缺失及IgH易位等是MM常见的核型异常,13q14缺失等是预后不良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在多发性骨髓(MM)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ISH技术,采用特异性探针(RB1、P53、D13S319、IGH及Iq21),对100例初诊MM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其染色体异常情况,与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FISH技术检测100例初诊MM患者中60例(60%)基因异常,其中IGH重排42例(42%),Iq21扩增32例(32%),RB1缺失23例(23%),D13S319缺失21例(21%),P53缺失5例(5%)。各基因异常结果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如下:IGH基因重排与骨髓内浆细胞水平(>30%)、ISS分期存在相关性;del(13q)与ISS分期、骨髓浆细胞水平(>30%)及β2-微球蛋白水平(β2-MG)水平存在相关性;Iq21扩增与β2-MG、ISS分期存在相关性;P53缺失检出率最低,预后可能较差。MM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的主要以Ig G型和Ⅲ期为主。结论 MM最常见的基因异常是IGH基因重排以及Iq21扩增,其次是RB1和D13S319缺失,P53缺失最少。Ⅲ期和Ig G型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更高。FISH的检出率要优于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CC)技术,FISH联合CC可作为MM患者的常规检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 技术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FISH 技术, 采用5 种特异性DNA 探针检测20 例多发性骨髓瘤(MM) 患者染色体异常, 并与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比较。结果: FISH 显示20 例MM 患者中18 例出现染色体异常, 总异常检出率为90%, 其中14q32 易位65%(13/20), del(13q14) 阳性率为55% (11/20), 1q21 异常25% (5/20), p53 阳性率15% (3/20)。常规染色体分析异常检出率仅为15% (3/20)。结论:del(13q14) 和14q32 易位是MM 患者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 FISH 比传统的染色体检查更敏感可靠, 并可作为MM 预后评估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免疫球蛋白、血清自由轻链检测值及比率改变和遗传学异常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意义.方法 对11例初诊MM骨髓标本进行染色体R显带分析,以一组探针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进行检测:1q21、RB1、P53、D13S319、IgH.以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K、λ轻链值.结果 1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核型10例正常,1例为52XY,+2,+3,+4,+5,+6,+18.FISH检测9例异常,2例正常.检出1种异常2例(例5、例7),IgH重排.2种异常2例(例1、例10),IgH重排、1q21扩增或RB1、D13S319缺失.3种异常2例(例9、例11),RBI、D13S319缺失和IgH重排或1q21扩增.4种异常2例(例3、6),IgH重排,1q21扩增,RB1、D13S319缺失.5种异常1例(例2).以IgH重排最多,7例,且基因断裂后信号点类型多样.RB1、D13S319缺失次之,6例.1q21扩增5例,P53缺失最少见,例2检测到P53扩增.5例血清IgG升高,3例K型,2例λ型.6例血清IgA升高,5例K型,1例λ型.11例MM患者K/λ比率在K组明显升高,在λ组显著降低.结论 血清自由轻链及其比率测定结合染色体核型和FISH分析,在MM诊断及治疗监测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人的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病程差异较大,几乎所有的患者均存在染色体异常,以与14q32相关的易位和13q缺失最常见[1].由于MM细胞比例低、体外有丝分裂指数低及中期分裂相少等因素,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低[1].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不需要中期分裂相,利用位点特异性探针可检测到常规细胞遗传学方法不能发现的间期细胞的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复杂核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35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35例MDS患者中有24例出现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阳性率占68.6%。其中6例出现5号染色体单体或5号染色体长臂丢失;4例出现7号染色体单体或7号染色体长臂丢失;1例出现等臂7号染色体;2例出现8号染色体三倍体;3例出现Y染色体丢失;2例出现16号染色体倒位;5例出现复杂的染色体易位,包括t(6;?),(t8;21)(q22;q22),(t7;?),der(19)(t19;?)(q13.3;?),der(9)(t9;?)(p11;?)(t6;9),(t8;14),(t1;8)。结论:FISH技术在MDS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手段弥补CC检查的不足,对MDS准确诊断分型、合理治疗方法的选择乃至对预后的评估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