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邢)患者的血清IL-6的变化,观察紫茜胶囊对其作用的影响,明确CITP的病变机理及紫茜胶囊的作用环节。方法:将CITP患者分为紫茜胶囊治疗组和升血小板胶囊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CITP患者血清IL-6变化情况。结果:CITP患者较空白组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升高程度有所下降,以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血清IL-6水平可能与CITP发病相关,紫茜胶囊对CITP患者血清IL-6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关系。方法分析经我院确诊的58例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四项参数关系及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变化。结果骨髓巨核细胞数和血小板数(Plt)没有相关性,但颗粒型、产板型巨核细胞和Plt、血小板压积(PCT)有一定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Plt、PCT、血小板平均休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察血小板参数对骨髓产血小板功能及治疗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茜胶囊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血清IL-2及sIL-2R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4例CITP患者分为紫茜胶囊治疗组和升血小板胶囊对照组各32例,用ELISA方法检测C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的含量变化。结果:CITP患者的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L-2R则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IL-2及sIL-2R水平变化与CITP的发病有关,紫茜胶囊可通过降低IL-2、升高sIL-2R改善CITP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前后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对60例ITP患者治疗前后及30例对照者的骨髓巨核细胞(MK)的数量、细胞胞浆量、颗粒、退行性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ITP组巨核细胞数,原幼MK及颗粒型MK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均<0.05或0.01);ITP组的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裸核型MK 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ITP组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退行性变积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ITP组总MK数、颗粒型MK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而产板型MK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裸核型MK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MK胞浆积分、颗粒积分均高于治疗前(P均<0.05);退行性变积分治疗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髓巨核细胞数量及形态学的改变可作为ITP诊断、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自身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寿命缩短,破坏过多,数量减少为病理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本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导师孙凤教授多年来致力于对本病的研究,根据多年的临床观察,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观点,自拟紫茜胶囊结合西医治疗ITP120例,临床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骨髓巨核细胞的关系及其治疗时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就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退化变性、颗粒、细胞胞浆量与36例健康者进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 ITP患者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加,颗粒减少伴成熟障碍,胞浆量增多,退化变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前血小板数与疗效无明显关系(P>0.05),但治疗前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效果明显优于巨核细胞数减少者(P均<0.05)。结论骨髓巨核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对诊断ITP有重要意义。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与巨核细胞数相关,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活血化瘀中药治疗31例慢性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形态变化,并与正常骨髓巨核细胞对比,治前颗粒型巨核细胞明显增高,血小板生成型显著降低,巨核细胞发育受阻伴有退行性变,治后各类巨核细胞恢复正常。初步讨论了活血化瘀中药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8.
花生种皮对血小板减少型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花生种皮不同提取部位对血小板减少型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将花生种皮的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和75%乙醇提取部位设置成高、中、低3个剂量组,以重组人白介素-11(rh1L-11)为阳性组,另设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给药2d后,环磷酰胺造模,腹腔注射连续2d。造模的同时持续给药,每日1次,第12天取腿骨骨髓测巨核细胞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各组均能显著增加骨髓巨核细胞数目(P<0.05)。结论:花生种皮抗血小板减少作用有确切的实验室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紫茜胶囊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来阐述紫茜胶囊治疗ITP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注射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的免疫造模方法,建立BALB/C小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选用紫茜胶囊对模型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并用泼尼松、升血小板胶囊作为阳性对照药,观察用药前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变化。结果:模型小鼠血小板降低,而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PAIgA均升高;紫茜胶囊、泼尼松和升血小板胶囊都能不同程度降低血小板相关抗体,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而紫茜胶囊组与泼尼松组、升血小板胶囊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紫茜胶囊能降低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血小板的破坏。 相似文献
10.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血小板计数直接用德国Bayer ADIVA—12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骨髓穿刺抽取适量骨髓液,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用瑞氏染液染色后,使用奥林帕斯CX200光学显微镜观察计数并分类,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计数(BPC)、巨核细胞计数及形态学分类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四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血小板计数(BPC)和巨核细胞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及其加味方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血浆IL4含量和脾细胞IL4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后血浆IL4含量和脾细胞IL4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浆IL4含量和脾细胞IL4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血浆IL4含量和脾细胞IL4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优于小青龙汤治疗组。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可能是通过降低IL4mRNA的表达水平,间接降低IL4含量,从而减轻鼻粘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各组小鼠的行为学症状表及血清中IL-4的含量,观察归脾汤对抑郁模型小鼠抑郁症状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9只。除空白组外,其他组均给予21天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模。与此同时,模型组灌服生理盐水,中药组和西药组给药治疗。处死后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中的IL-4的含量。[结果]模型组旷场试验的跨格数和直立数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IL-4含量,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和西药组比较(P<0.05)。[结论]归脾汤对调节抑郁状态和调节应激状态下的免疫功能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提升因抑郁引起的IL-4含量的减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子针法对哮喘患者症状及血清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60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各3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针刺前后哮喘症状、血清IL-4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针法对哮喘症状的改善差别有显著性,子午流注纳子针法组优于常规针法组;2组针法均能降低哮喘患者血清IL-4的水平,此效应以前者尤为明显。结论:子午流注纳子针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优于常规针法。 相似文献
15.
定喘汤对支气管哮喘大鼠血清总IgE及IL-4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定喘汤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免疫学作用机理及定喘汤与氨茶碱之间的协同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复制大鼠哮喘模型,灌胃给药,观察定喘汤、氨茶碱、定喘汤和氨茶碱联合用药对大鼠哮喘模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以及血清IgE、IL-4含量的变化.结果:哮喘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BALF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增多(P<0.01),血清IgE及IL-4含量明显升高(P<0.01);定喘汤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可明显降低细胞总数、Eos计数、IgE和IL-4的含量(P<0.01);定喘汤与氨茶碱具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定喘汤治疗哮喘的免疫学调控机制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产生IgE和IL-4,减轻Eos浸润;定喘汤与氨茶碱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后可加强抗哮喘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肌灵对EAMG大鼠血清IL-4、IFN-γ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中药复方重肌灵对EAMG大鼠血清IL-4、IFN-γ调节作用。方法:采用N2AchR加等量福氏完全佐剂,多次免疫Lewis大鼠,复制EAMG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佐剂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重肌灵组。采用ELISA法观察各组动物血清AchRab、IL-4、INF-γ水平。结果:重肌灵、地塞米松组大鼠血清AchRab滴度、IL-4、IFN-γ水平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两治疗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肌灵具有良好的防治EAMG效果,可能是通过下调血清IL-4、IFN-γ,抑制AchRab产生,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灸对哮喘模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及Ig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清IL-4,IL-6及IgE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天灸对它们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灸组及电针组。用卵蛋白(OVA)致敏来制备哮喘模型大鼠。ELISA法检测血清IL-4,IL-6及IgE。结果模型组血清IL-4,IL-6及IgE高于正常组(P<0.01),经治疗后均有所降低,且天灸组最显著。结论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与血清IL-4,IL-6及IgE的异常有关,天灸对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刺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分泌活性、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针刺治疗过敏性哮喘 2 5例 ,其中轻度 7例 ,中度 1 8例 ,治疗 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中IL 4分泌活性、血清总IgE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临床疗效显著 ,总有效率达 96 %。治疗前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IL 4分泌活性、血清总IgE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1 ) ,治疗后 ,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明显下降 ,与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针刺能抑制过敏性哮喘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的IL 4分泌活性 ,降低血清总IgE的水平 ,从而阻断IgE介导的Ⅰ型超敏反应 ,这可能是针刺治疗过敏性哮喘取效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3种中医治法对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肺AQP4表达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代表3种中医温病治法的蒿芩清胆汤、银翘散和玉屏风散对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复合模型组、蒿芩清胆汤组、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及阳性药物组。实验结束后剖杀小鼠,称肺重,计算肺指数及肺指数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APQ4的阳性表达;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IL-4及IFN-γ的浓度,并计算Th1/Th2类细胞比值。结果:与复合模型组相比,3组方剂均能降低小鼠肺指数,各用药组均有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AQP4阳性信号表达的趋势,其中银翘散组、玉屏风散组与复合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复合模型组相比,3组方剂均能降低模型小鼠血清中IFN-γ的浓度,Th1/Th2(IFN-γ/IL-4)比值亦有降低的趋势。结论:3组方剂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的肺指数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3种复方对模型小鼠肺组织中AQP4表达的影响并不一致,推测其发挥功效的途径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