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刘葛  孙凤 《中医药信息》2006,23(6):48-49
目的:探讨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邢)患者的血清IL-6的变化,观察紫茜胶囊对其作用的影响,明确CITP的病变机理及紫茜胶囊的作用环节。方法:将CITP患者分为紫茜胶囊治疗组和升血小板胶囊对照组,以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CITP患者血清IL-6变化情况。结果:CITP患者较空白组血清IL-6浓度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升高程度有所下降,以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结论:血清IL-6水平可能与CITP发病相关,紫茜胶囊对CITP患者血清IL-6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凤  朱云丽 《中医药信息》2007,24(2):62-62,F0003
目的:探讨紫茜胶囊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血清IL-2及sIL-2R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方法:将64例CITP患者分为紫茜胶囊治疗组和升血小板胶囊对照组各32例,用ELISA方法检测C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2、sIL-2R的含量变化。结果:CITP患者的IL-2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sIL-2R则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经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IL-2及sIL-2R水平变化与CITP的发病有关,紫茜胶囊可通过降低IL-2、升高sIL-2R改善CITP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血美安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口服中药制剂血美安胶囊,对照组52例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根据两组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补体C3、C4含量,以及细胞因子IL-6、TNF-α水平对比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产板骨髓巨核细胞及CD4+、CD4+/CD8+细胞计数均有所升高,骨髓巨核细胞总计数有所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患者的血清补体C3、C4含量有所升高,IL-6、TNF-α含量有所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药血美安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能够发挥多靶点优势,且不良反应小,可长期服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升板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应用升板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CITP)疗效显著,为了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理,采用动物模型验证其疗效,探讨该方作用机理为方药研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法,腹腔注射外源性抗血清建立CITP的动物模型,并选择相应监测方法观察CITP模型小鼠的外周血象、骨髓象、血小板相关抗体与病理组织学以判定治疗效果。结果:升板胶囊具有明显提高CITP模型小鼠外周血小板,促进巨核细胞成熟,脾脏指数降低,外周血CD8+降低,CD4+/CD8+比值升高。结论:升板胶囊治疗CITP模型小鼠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血液二号"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方法:将68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方案,2组治疗每隔3个月作一次对照比较,观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比较A组无明显优势,但在治疗6个月时2组比较,A组疗效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药物副反应A级明显低于B组。结论:"血液二号"治疗CITP能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分化,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疗效好于单用西药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采用中药"生血二号"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8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方案,两组治疗每隔3个月作1次对照比较,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时比较A组无明显优势,但在治疗6个月时两组比较,A组疗效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药物副反应A纽明显低于B组.结论:"生血二号"治疗CITP能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分化,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疗效好于单用西药醋酸泼尼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疏风凉血补肾方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CITP)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0例、联合组15例和西药组15例。中药组以疏风凉血补肾方治疗,联合组以疏风凉血补肾方加强的松治疗,西药组以强的松为主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和构成比例、骨髓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良效率(55.0%,11/20)显著高于西药组(20.0%,3/15),与联合组(60.0%,9/15)相近;中药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P<0.01),且优于西药组(P<0.05),与联合组相似;中药组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降低、产板巨核细胞比例上升(P<0.01),与联合组相似,而西药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后TGF-β1值降低(P<0.05),且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凉血补肾方能有效降低CITP患者TGF-β1水平,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从而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紫癜圣愈散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骨髓形态及外周血FOXP3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显微镜观察巨核细胞数目及形态学分类,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FOXP3+在CD4+CD25+Treg中的比例。结果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治疗前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产板巨核细胞比例减低,外周血CD4+CD25+FOXP3+表达的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紫癜圣愈散治疗后的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外周血CD4+CD25+FOXP3+比例增多。结论紫癜圣愈散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促进其骨髓巨核细胞成熟及CD4+CD25+FOXP3+表达的作用,可能是紫癜圣愈散治疗CITP有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潘娟  甘欣锦 《吉林中医药》2005,25(12):57-59
目的:观察血可宁对环磷酰胺致血小板减少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造大鼠血小板减少模型,观察大鼠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功能、骨髓巨核细胞计数及脏器指数等的变化。结果:血可宁中剂量、大荆量组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凝血酶时间(TT)、出血时间明显缩短。结论:血可宁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疗效确切,作用机制与其升高血小板计数、促进骨髓巨核细胞成熟、改善凝血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紫茜胶囊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2及其受体的变化,以及细胞因子IL-2与ITP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IL-2及其受体.结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IL-2水平降低,IL-2受体水平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紫茜胶囊对ITP模型小鼠外周血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凉血方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方法:142例诊断明确的CITP患者采用益气凉血方加减治疗,连续服用4周。每周检测血小板计数,观察主要症状、体征,进行治疗前后量化评分。结果:显效38例,良效70例,进步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9%。治疗后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平均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益气凉血方治疗CITP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免疫法建立小鼠ITP模型,设正常对照组、豚鼠血清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低剂量实验组和高剂量实验组共6组,实验组和阳性药组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药物,其他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的改变.给药10d后处死小鼠,检测小鼠体重、脾脏和胸腺指数、血象、骨髓象、脾脏病理和T淋巴细胞亚群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小鼠出现紫癜和胃肠道出血症状,血小板显著降低,与其他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有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表现出骨髓细胞成熟障碍.实验组和阳性药组对ITP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表现为血小板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 骨髓细胞成熟障碍减轻,巨核细胞数恢复正常,尤其以产板巨核细胞显著增多(P<0.01),脾脏指数降低,外周血CD8降低,CD4/CD8比值升高.各实验组中以高剂量实验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二号再生胶囊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模型小鼠疗效显著,尤其以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最为明显.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血清癜汤治疗慢性特发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探讨疔能的疗效机制。方法:设立养血清癜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5例和氨肽素对照组(简称对照组)22例,用现代免疫学为4.5%、9.1%和45.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无论在血小板恢复、出血症状改善还是在起效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各项免疫学检查显示:治疗前,ITP患者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及  相似文献   

14.
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ITP模型小鼠造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小柴胡颗粒及其组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血小板计数及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ITP模型小鼠,将之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维血宁组、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小柴胡颗粒组、丹参三七颗粒组,于造模后第14天开始分组给药,给药体积为30mL/kg体重,每日给药1次,共14天,分别于给药前后称重;给药前、给药后4天、7天及14天检测血小板计数;实验结束剥离股骨取骨髓测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下降,血小板计数持续下降,骨髓巨核细胞增加,产板巨减少、成熟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小柴胡颗粒组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P<0.05);各给药组均使血小板计数上增,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对血小板提升作用高于维血宁组及其组方小柴胡颗粒组和丹参三七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强的松组、加味小柴胡颗粒、小柴胡颗粒组使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增高,其中加味小柴胡颗粒组优于小柴胡颗粒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强的松组无差别(P>0.05)。结论:加味小柴胡颗粒能提高ITP模型小鼠体重增长率,并明显提升血小板计数,促使骨髓巨核成熟,效果优于维血宁组,且优于其组方小柴胡颗粒和丹参三七颗粒,与强的松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免疫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慢性气虚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影响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血小板减少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12 0例气虚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 ,并于治疗前后观察血小板计数 ,测定细胞免疫 ,骨髓巨核细胞数。结果 :治疗组显效 16例 ,良效 2 4例 ,进步 12例 ,无效 8例 ,有效率 86 67%;对照组显效 10例 ,有效 14例 ,进步 10例 ,有效率 5 6 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较对照组明显上升 ,细胞免疫紊乱明显改善 ,产板巨核细胞上升。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免疫功能 ,提升血小板计数 ,与西药合用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TTP)的疗效.方法:将80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判断补髓生血颗粒对CITP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44例患者总有效率为85.9%,对照组36例患者为56.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髓生血颗粒对CITP疗效明显,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益气通阳汤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鼠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益气通阳汤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数、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巨核细胞数分类、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影响。方法:设计用豚鼠抗小鼠血小板血清(APS)连续注射小鼠,造成ITP小鼠模型,分别给益气通阳汤(150,75,37.5 g.kg-1.d-1)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4 d。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显微镜观察巨核细胞形态分类、塑料包埋法计数小鼠股骨巨核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T,B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模型小鼠外周血PLT数持续明显减低、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多、其中原幼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减低,外周血CD3+CD4+T细胞减低,CD3+CD8+T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明显降低。给予益气通阳汤治疗小鼠的PLT明显增高、巨核细胞数减少、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明显增高,CD3+CD4+T细胞增高,CD3+CD8+T细胞比例降低,CD4+/CD8+升高。结论:益气通阳汤能提升ITP模型小鼠PLT数,提高产板巨核细胞比例,改善T淋巴细胞的失衡,达到治疗IT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尹艳  刘耒  李喜伟 《中医药学刊》2010,(11):2403-2405
目的:观察桑椹三仙胶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80和CD86的mR-NA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桑椹三仙胶治疗前后CITP病人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80和CD86的mRNA的表达。结果:CITP组CD80和CD86mRNA表达有相同倾向,即均高于正常组,治疗后均有所下降。CITP组CD80、CD86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桑椹三仙胶治疗后CD80、CD86mRNA表达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但未达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存在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过度表达。桑椹三仙胶可能通过纠正共刺激分子异常表达调节免疫状态,从而达到缓解甚至治愈CITP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