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单克隆抗体在体内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杂交瘤细胞的无血清无蛋白培养日益受到重视。本文讨论了杂交瘤细胞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的常用添加成分和它们的功能,综述了用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培养杂交瘤细胞技术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无血清培养体系中CD3AK细胞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无血清培养体系,研究CD3单克隆抗体激活的杀伤(CD3AK)细胞诱导HL-60细胞凋亡情况。方法:用血清代用品代替人血清培养CD3AK细胞,将诱导生成的CD3AK细胞与HL-60细胞共同孵育后,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条带及充式细胞仪(FCM)检测分析HL-60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CD3AK细胞孵育7h后的HL-60细胞出现凋亡细胞形态特征,DNA凝胶电泳典型梯状电泳带,FCM检测凋亡细胞比例为24.59%。结论:无血清培养条件下CD3AK细胞可诱导HL-60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背景:无血清培养对大鼠脂肪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影响的报道甚少。
目的:观察无血清培养大鼠脂肪干细胞后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情况。
方法:采用酶消贴壁培养法获得雄性SD大鼠脂肪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实验组细胞无血清培养24 h,对照组用含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的L-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然后应用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培养基培养3周。
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经体外培养可呈多角形或梭形贴壁生长,并能稳定传代。传代后大鼠脂肪干细胞极低表达细胞表面标志CD31。大鼠脂肪干细胞定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呈鹅卵石样,CD31阳性表达明显上升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诱导后大鼠脂肪干细胞能够吞噬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及在基质胶上形成2D小管样结构,其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结果证实无血清培养可促进体外大鼠脂肪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中华仓鼠卵巢(Chinese hamster ovary,CHO)细胞。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基采用小方瓶培养CHO细胞,观察细胞维持时间、培养过程的形态变化。结果: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HO细胞可维持细胞正常生长。结论:无血清培养基可以完全取代含血清培养基用于培养CHO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富集结肠癌干细胞球,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初步富集结肠癌干细胞,流式细胞术,细胞分化实验,NOD/SCID小鼠致瘤实验鉴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结肠癌细胞株CW-2细胞能在SFM中存活、增殖并形成肿瘤干细胞球;分离后细胞中CD44+EPCAM+癌干细胞含量为60.39%;肿瘤干细胞球的增殖能力、致瘤能力均强于含血清培养细胞(P0.05)。结论无血清悬浮培养可以初步富集结肠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6.
人类bcl—2cDNA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0.91kb的含有完整开放阅读框的人类bcl-2cDNA以正向克隆于逆不病毒载体pL-XSN的EcoR1位点,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NIH/3T3细胞,筛选出G418抗性克隆,经免疫印迹证实人类bcl-2cDNA在NIH/3T3细胞中获得了表达,这一表达人类Bcl-2蛋白的哺乳类细胞模型的建立探讨bcl-2的作用机制及其与其它基因间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8.
Ad-huVEGF121在NIH 3T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血管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Ad-huVEGF121体外表达效率及其表达产物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重组腺病毒Ad-huVEGF121转染NIH3T3细胞,应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121的表达,表达产物在兔股骨骨膜下注射,观察其生血管活性。结果转染后NIH3T3细胞持续表达VEGF121 10d左右,骨膜下注射后新生血管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结论我们构建的AD-huVEGF121能在真核细胞内高效表达目的基因,其表达的蛋白具有促进血管生成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9.
PC-1基因表达诱导NIH3T3细胞恶性转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建立稳定表达外源PC-1基因的小鼠成纤维细胞株,初步探讨PC-1基因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pc-1稳定转染NIH3T3细胞,之后利用PCR、逆转录PCR(RT-PCR)技术,确定外源PC-1基因在靶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及在转录水平的表达。通过细胞形态学分析、MTT实验、细胞周期分析、软琼脂集落形成和裸鼠成瘤实验,观察PC-1基因表达对NIH3T3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建立了稳定转染PC-1基因的NIH3T3细胞株。PC-1基因表达的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生长速度加快,在软琼脂上生长并形成集落,接种裸鼠后可成瘤(6/6)。结论 PC-1基因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具有诱导正常NIH3T3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重要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10.
11.
成人食管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培养成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建立能够体外长期培养的食管上皮细胞系,为上皮细胞的体外研究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取食管癌患者正常食管上皮,用0.25%Dispase酶和0.25%胰蛋白酶/0.02?TA消化获取成人食管上皮细胞,使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液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角蛋白、上皮膜抗原(E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结果 原代培养8d后,细胞汇合成片呈铺路石样生长,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表达阳性,可连续传代.结论 为体外分离培养成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建立了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鼠A型精原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A型精原细胞的分离、鉴定及体外培养的方法与技术。方法利用非连续密度梯度离心及差速贴壁法纯化A型精原细胞;用抗c-kit和抗TERT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细胞鉴定;用含10%NBS的DMEM进行体外培养。结果Percoll分离法结合差速贴壁法最终平均大鼠的每个睾丸可得到0.614×106个A型精原细胞,锥虫蓝染色显示细胞的存活率为92.1%。c-kit和TERT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细胞平均分别为(90.8±1.0)%和(91.7±1.2)%。在含10%NBS的DMEM条件下,A型精原细胞于培养96 h增殖达高峰。结论Percoll分离与差速贴壁法结合是纯化A型精原细胞的有效方法;c-kit和TERT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证实本实验所获得的细胞是A型精原细胞;大鼠A型精原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增殖。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鼠不同年龄组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最佳条件。方法 分离12~15d大鼠胚胎、1~2d新生鼠的脑组织和成年大鼠脑的海马区和嗅球,在条件培养基(包含生长因子)中增殖培养,用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巢蛋白(nestin)鉴定克隆细胞;去除生长因子,降低血清浓度到2%后,诱导细胞分化,用神经细胞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鉴定分化细胞。结果 获得了大量可自我增殖并分化为3种神经细胞(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神经前体细胞。结论 在适当的分离培养条件下,可以获得大量的神经前体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细胞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的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采用改良方法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和原代培养,为得到更高纯度和稳定的支持细胞原代培养体系,并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支持细胞鉴定方法。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大鼠睾丸支持细胞,用Tris-HCI处理后除去生精细胞,实现进一步纯化。并用Feulgen染色法鉴定支持细胞,对支持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培养的支持细胞纯度达到95%,每个睾丸可获取支持细胞约10^7个,Feulgen染色后明显可见支持细胞核内的双极小体。结论酶消化法分离和Feulgen染色法鉴定大鼠支持细胞简单易行,且细胞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16.
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mRTECs)原代培养、传代及鉴定的方法.方法 采用肾小管节段贴块培养法与3种消化培养法(胰蛋白酶、胰蛋白酶 EDTA、胶原酶Ⅰ)进行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锥虫蓝染色后镜下观察消化后细胞成活率、细胞形态和数量.胰蛋白酶消化传代,以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细胞种类.结果 贴块法和胶原酶Ⅰ消化培养法均能成功培养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两者相比,胶原酶Ⅰ消化培养法培养的细胞生长更快.结论 胶原酶Ⅰ消化培养法是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脐血单个核细胞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脐血单个核细胞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 ,常规方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 ,接种于含 SCF、GM-CSF、G-CSF、IL-3、IL-6、EPO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第 5 d发现有 6~ 10个细胞组成的小集簇 ,散在分布 ,细胞形态无变化。第 11d有神经元样细胞生长 ,与集簇并存。以后神经元样细胞逐渐生长 ,但集簇生长停滞 ,第 16d仍未发现集落形成。收集细胞 ,进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 (NSE)、神经丝蛋白 (NF)免疫细胞化学测定 ,显示少量神经元样细胞 NSE、NF阳性。该结果提示在半固体培养基中 ,脐血单个核细胞可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 ,传统的用于集落培养的半固体培养基可能也适合脐血中其它细胞成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乳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进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选取10~15d龄的SD大鼠,采用植块法培养原代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继代培养中通过差速消化和差速贴壁方法、结合倒置显微镜下形态学的观察进行继代培养和纯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 成功培养了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呈多边形或鹅卵石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第Ⅷ因子相关抗原显阳性.结论 改良了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获得了较高纯度的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可用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取材于成年 Wistar大鼠嗅球的最外两层 ,进行原代培养嗅球成鞘细胞 ,用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免疫组化方法确认。结果显示 :( 1)培养至第 10 d,原代培养物多见两种形态的细胞 :一种为单极、双极或多极细胞 ,带有细长的突起 ;另一种为所谓“煎蛋样”细胞 ,扁平状 ,胞质少极化 ,边缘不规则 ;( 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反应显示这两种细胞均呈阳性 ,Nissl法复染后 ,可计数其纯度为 70 %~ 85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