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治疗开放性眼外伤所致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36例(36眼)外伤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光凝、玻璃体腔注药及惰性气体或硅油填充等手术.部分患者应用了暂时性人工角膜技术.结果 36例(100%)眼内炎术后均得到控制,眼球得以保存,视网膜复位良好.除4例幼儿视力检查不配合者外,1例术后仍无光感和1例术后仍为光感外,其余30例(93.75%,30/32)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手术治疗开放性眼外伤眼内炎疗效可靠.早期诊断和选择适当手术时机,能挽救大多数眼球,保留有用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抗生素治疗儿童眼内炎的手术时机和疗效。方法:对儿童外伤性眼内炎50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球内异物9例,视网膜脱离11例。结果:术后随访6~12mo,45例视力光感~0.5,其中3眼视网膜脱离复发,另5眼视力无光感,眼球萎缩。结论:儿童外伤性眼内炎一经确诊应立即手术,因儿童眼外伤后增殖旺盛,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手术中应进行硅油填充,尽可能保留视功能,防止眼球萎缩。  相似文献   

3.
儿童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儿童感染性眼内炎的特点,提出防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住院儿童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外伤性眼内炎占64/70,致病菌以杆菌为主。入院时患儿视力:无光感者12例,≥40者6例。玻璃体切割组35例中18例视力提高,所有病例炎症得到控制;非玻璃体切割组35例中9例视力提高,3例炎症不能控制行眼球摘除。出院时,眼球萎缩者14例,无光感者18例,视力在40以上者仅16例。结论儿童眼内炎预后差,预防是关键。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是提高视力预后的有效途径。玻璃体腔内注射和玻璃体切除术是儿童眼内炎的有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仅存光感的严重眼外伤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20例(20眼)无光感或光定位不确的眼外伤施行显微手术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严重眼外伤人院后常规眼科检查及辅助检查包括B超扫描、X线断层扫描及视觉电生理检查。施行Ⅱ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摘出眼内异物。结果 术后视网膜在位16眼,后极部视网膜在位1眼、术前无光感3眼中术后恢复光感者1眼。术前光定位不确17眼中恢复数指以上视力者10眼,其中0.05~0.3者6眼。结论 仅存光感的严重眼外伤视功能丧失主要原因包括视神经、视网膜、脉络膜严重广泛受损和毁坏。视-枕诱发电位波形消失者,视力可能完全丧失。波形波幅严重下降者,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有可能恢复不同程度的视力。  相似文献   

5.
严重眼外伤中玻璃体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 观察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效果。方法 严重眼外伤采用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眼内异物摘出、视网膜切开、注入过氟化碳液体、眼内光凝、眼内注药、C3F8气体或硅油填充。结果 严重眼外伤178例182眼中116眼视力提高,占63.74%;57眼视力不变,占31.32%;9眼下降,占4.95%。术前无光感的19眼中,7眼恢复光感以上视力。摘出36眼玻璃体内或视网膜前异物及20眼后段眼球壁异物。有4眼视网膜下异物未施行摘取。6l眼视网膜脱离,其中55眼视网膜复位,视网膜解剖复位率90.16%。结论 经过适时恰当的玻璃体手术,大多数严重眼外伤都能挽救眼球并恢复有用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5例(5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结果5眼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经玻璃体切割术,并辅以全身及局部抗生素治疗,眼内炎症得到控制,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把握手术时机可以最大限度挽救患者视力,保全眼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总结严重机械性眼外伤后视力无光感眼的伤情、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及其手术治疗后效果,分析对手术后视力结果和眼球最终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42例42只眼严重眼外伤所致的无光感眼施行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观察其疗效.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 42例外伤后无光感眼中,15例术后恢复了光感或光感以上的视力,27例仍无光感,其中2例行眼球摘除.严重眼外伤无光感眼视功能丧失主要原因为致密浓厚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脉络膜严重广泛的损伤、缺损.而术前伤情、玻璃体手术时机等均会影响手术的成功和视力预后.结论 严重眼外伤后无光感并不意味着视力永久性的丧失,正确的早期修复和适时、恰当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获得一定的视力,视力无法恢复者可暂时维持眼球外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感染性眼内炎的致病原因、临床诊治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治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193例(193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致病因素、病原学、治疗及预后等特点。结果 所有患者中外伤性眼内炎137例(71.0%),铁器类、木制品和物体类是致病的主要原因;眼部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35例(18.1%),以白内障和青光眼术后为主;内源性眼内炎15例(7.8%),以不明原因的病例为主;感染性角膜炎导致者6例(3.1%)。181例患者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13.3%,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要病原菌。眼部手术后及内源性眼内炎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和(或)高血压易感因素的比例较高,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感染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光感~0.02者占比为86.2%,治疗后无光感~0.02者占比为62.9%、≥0.10者占比为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治疗前后视力有统计学差异的是外伤性及眼部手术后患者,内源性眼内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感染性角膜炎导致者视力大部分无光感。结论 外伤性和眼部手术后眼内炎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两种主要类型,玻璃体切割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感染性眼内炎经不同的方式积极治疗后可以控制感染,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对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间从外院转来的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6例7只眼.其中5例6只眼为经巩膜隧道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例1只眼为超声乳化手术.采取显微玻璃体切除、眼内激光光凝及眼内硅油填充.结果 随访1~6月.随访时6只眼眼前节无异常,视网膜平伏,视力提高;1只眼因细菌毒力过强,眼内组织损伤严重而无光感,但眼球得以保留.结论 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治疗不及时,视功能将受到不可逆的损害.应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可使眼内炎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保存视力和保留眼球.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眼内炎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效果 ,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因外伤性眼内炎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 2 1例 ( 2 1眼 ) ,其中硅油填充 18眼 ,C3 F8填充 2眼 ,无填充物 1眼。术前视力光感至 0 1。眼压平均为 7mmHg( 5~ 2 5mmHg) ( 1mmHg =0 13 3kPa)。平均随访 18月 ( 3~ 43月 )。结果 术后视力无光感至 0 8,视力提高 15眼 ( 71 43 % ) ,不变 4眼( 19 95 % ) ,视力下降 2眼 ( 9 42 % )。眼压平均为 18mmHg( 10~ 2 2mmHg) ,显著高于术前眼压 (P <0 0 5 )。并发症主要包括前房炎性渗出 ( 19眼 ) ,术后短暂高眼压 ( 4眼 ) ,视网膜脱离 ( 3眼 ) ,眼球萎缩 ( 2眼 )。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晶状体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93年2月~1995年12月应用国产玻璃体切割机配合进口一次性切割头行晶状体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复杂性眼外伤1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2岁。其中眼内异物取出术后外伤性白内障伴视网膜脱离2例;外伤性眼内炎2例;角膜穿通伤修补术后复杂性外伤性白内障6例;继发性青光眼2例;眼钩挫伤晶状体玻璃体异位玻璃体积血2例。术前视力光感10例,年幼儿视力检查不合作3例,l例眼内炎视力无光感。手术方法:按内眼手术前常规准备,充分散瞳。眼内灌注液为眼用平衡液。眼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56例(56眼)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1年。观察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研究患者年龄2~80(46.08±14.90)岁;男53例, 女3例;受伤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异物以金属性为主, 异物主要位于眼后段;细菌培养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所有眼内炎均得到控制。玻璃体注射万古霉素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炎的主要方式。最终视力:无光感6例, 光感2例, 手动~0.1者12例, 0.1~0.3者26例, >0.3者10例。最终BCVA(logMAR)为1.55±0.93, 显著优于术前2.31±1.63(t=4.04, P<0.001)。眼外伤评分及损伤区域与视力预后有关(H=8.06, 6.13;P=0.018, 0.043)。结论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患者治疗效果与初始视力、眼外伤评分及损伤区域有关。玻璃体注射万古霉素及玻璃体切除治疗眼内异物相关性眼内炎有效。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眼内炎往往发病急,病情严重,视力预后差.眼内炎玻璃体切割研究(EVS)认为对于就诊时视力好于光感的手术后眼内炎患者,不需要立即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但是外伤所致的感染性眼内炎致病菌毒力强、视力预后差,因此,及时干预,包括玻璃体切割手术,可能改善感染性眼内炎的视功能预后[1].我们对一组急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眼内异物合并感染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以观察早期玻璃体切割手术对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23例23眼严重眼内炎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年,大部分病例保持了眼球外形和一定的视力。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8例内源性眼内炎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方法 对18例(20眼)内源性眼内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3.3%的患者存在易感因素。90%患者延误诊断4天以上。2/3病例有明确致病菌,真菌感染4例(6眼),细菌感染8例,另有6例致病菌不明。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抗菌素治疗,10例接受玻璃体手术,9只眼获得数指以上视力。结论 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致盲性眼病,玻璃体手术是治疗内源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玻璃体内注药加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二性霉素 B加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对8 例8 眼真菌性眼内炎采取玻璃体内注射二性霉素 B加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平均随访 88 个月。结果:7 眼治愈,随访时矫正视力 01~03;1 眼未愈,视力无光感、眼球萎缩。结论:玻璃体内注射二性霉素 B加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早期明确诊断是保证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感染性眼内炎导致眼球丧失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993-02/2002-12收治的116例(117眼)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21眼)行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发生率为17.9%。其中视力无光感的眼内炎病例中眼球丧失的发生率是80%(P=0.0001,OR=73.6);内源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是45.4%(P=0.0125,OR=4.69);眼球破裂伤的发生率是41.7%(P=0.0031,OR=6.78);女性眼内炎的发生率是35.3%(P=0.002,OR=4.48)。前、后5a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的发生率分别是26.5%及11.8%(P =0.040)。结论:眼内炎病例中视力无光感、内源性眼内炎、眼球破裂伤是导致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的危险因素。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出的发生率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8.
眼外伤无光感眼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Dong F  Dai R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1):657-659
目的 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眼外伤无光感眼的效果。方法 对11例(11只眼)外伤后的无光感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并观察其。随诊6-24个月,平均11个月。结果 在11例外伤后无光感眼中,7例恢复了光感或光感以上的视力,4例仍无光感,其中1例行眼球摘除。眼外伤后无光感的主要原因为严重的屈光间质混沌,视网膜脱离,破损及脉络膜水肿。结论 部分眼外伤后无光感眼经及时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可获得一定的视力。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 探讨眼内炎的病因构成及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我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眼内炎患者53例54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8例,女15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2岁。对2例(2只眼)炎症较轻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5例(5只眼)视力无光感,炎症反应重的患者行眼球内容物剜除术,其余46例(47只眼)均采用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随访2~32个月,平均10.5个月。 结果 眼球穿通伤导致的眼内炎共32只眼,占59.26%。内源性眼内炎8只眼,占14.81%。与白内障手术相关的眼内炎共7 只眼,占12.96%,青光眼手术晚期滤泡感染2只眼,占3.70%。玻璃体切割术后3只眼,占5 .56%。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 keratotomy,RK)后1只眼,占1.85%。原因不明1只眼,占1.85%。经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P=0.003)。3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高于3 d后的患者(P=0.014),7 d内行玻璃体切割术患者的视力恢复明显优于7 d后的患者(P=0.021)。功能成功(视力≥0.02)37只眼,占68.52%;解剖成功(视力<0.02,眼球结构完整)47只眼,占87.04%,脱盲(视力≥0.05)27只眼, 占50.00%。 结论 眼球穿通伤,尤其是伴有眼内异物存留者是导致眼内炎的最主要原因,尽早行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眼内炎的理想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93-95)  相似文献   

20.
眼内炎:白内障术前及术后控制感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眼内炎是一种少见但非常严重的白内障术后并发症,它能够使患者完全丧失视力,直至无光感。已有的报道认为眼内炎的发病率为0.13%至0.70%之间,病原体一般来源于眼表(角膜、结膜)和眼附属器(泪器、眼睑、眼外肌)。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表皮葡萄球菌,约占70%,金葡菌约占10%,链球菌属占9%,肠球菌属占2%,其余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占3%。革兰氏阴性菌占约6%,但其中的绿脓杆菌感染是最为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