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代处方取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失眠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保留了大批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华医典》、筛选合格古籍及治疗失眠处方并对穴位进行提取,纳入针灸处方156个、腧穴90个,用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分布于十四经的88个腧穴中,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最多;54个特定穴中,使用最多的是井穴、原穴和背俞穴;取穴以下肢部和胸腹部为主。结果说明,古代医家针灸治疗失眠多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多选下肢部穴,特定穴多用背俞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唐以前至清代150本针灸古籍进行挖掘分析,总结不同朝代针灸治疗中风病的处方用穴特点。方法 抽取古籍中符合脑卒中中风病病症、腧穴、经络、刺灸法等相关语句,形成病症、腧穴、刺灸法、经络数据,分为中风病处方与含有中风病症的腧穴主治两类,人工审核结果并予以规范,通过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以支持度和置信度的方式,实现对不同朝代古籍中风病针灸处方规律的多层分析。结果 共得中风病针灸腧穴处方536首;百会穴在各朝代的使用频率最高;百会、曲池配伍在宋、明、清最为频繁,地仓、颊车配伍在元代使用频率最高;经脉的选用除了清代选取手厥阴心包经为阴经外,其他各朝代所取经脉的前5位均为阳经。宋、元选取频率最高的经脉为督脉、足少阳胆经,明、清以手阳明大肠经居首。各朝代中,均以手阳明大肠经与足少阳胆经组合支持度最高;特定穴均以交会穴为首,除清外,均以交会穴与合穴的配伍最为频繁。结论 针灸古籍中治疗中风病首取诸阳之会百会穴,重视阳经和特定穴的应用,古代用穴少而精,后世取穴渐多。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古代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特点,为现代最佳处方的制定提供线索和思路。方法:统计《中华大典》中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条目,总结古籍中取穴、刺灸法特点。结论:现代针灸临床应完善、规范证候分型,借鉴古籍中丰富的辨证配穴方案,在固定处方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现代治疗手段,以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不同朝代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规律。方法:通过制定数据来源、规范病症腧穴名称、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不同朝代针灸治疗痞满的处方规律。结果:先秦、晋、唐选用足太阳膀胱经脉最多,因背俞穴多在膀胱经上,治疗痞满取背俞穴,取义"阴病取阳";其次为任脉,亦有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宋、元、明、清时期,任脉、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频次名列前三,选取的经脉丰富,十四经脉均有涉及。结论:古代针灸治疗痞满,特定穴的选取是主要选穴原则,经脉腧穴的配伍体现了循经取穴的原则,灸法以艾灸为主。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风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该人群的增加,中风的发病率也有上升的趋势,针灸以其治疗中风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势和特色,成为医学界研究的热点。该文在体针、头针、电针、针药结合等5个方面对近5年有关针灸治疗中风恢复期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临床针灸歌赋中的中风治疗用穴特点。方法根据明代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记载的针灸歌赋内容,摘录针灸歌赋中有关治疗中风的部分,按照中风、类似疾病名称及中风的症状(半身不遂、肢体痿软无力、肢体经筋屈曲拘挛、语言不利及不语、口角歪斜及流涎等)、类似症状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归纳、综合分析。结果临床相关的针灸歌赋中,涉及治疗中风的歌赋14首,涉及处方30张,28个穴位(52穴次),涉及经脉10条。结论在临床相关的针灸歌赋中,中风治疗的选穴主要有以下特点:注重辨证取穴;阳经取穴为主,阳明经穴是重点;强调循经取穴;重视局部取穴,结合远道取穴;兼顾对症取穴;突出特定穴;强调泻法,同时补泻兼施,针灸并用;擅长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中风选用阴阳经穴规律研究进展刘琴1卜彦青21山东中医药大学1995年级硕士研究生2500142山东省针灸科学研究所250014指导张登部关键词针灸中风阴经穴阳经穴中图法分类号R246·1针刺治疗中风已取得可喜进展,方法繁多,单就选经用穴而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明清时期针灸文献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处方选穴规律及配伍意义。[方法]收集明清时期针灸文献,利用Excel建立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处方数据库,用IBM SPSS modeler18.0、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中风后失语针灸处方108条,涉及经络14条,穴位111个,总频次494次,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合谷、百会、哑门,使用最多的经络为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部位集中在头面颈、上肢、下肢,特定穴频次最高的为五输穴、交会穴,配伍关联结果显示,排在前五的为然谷→阴谷、阴谷→然谷、复溜→灵道、阴谷→灵道、然谷→鱼际。[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处方选穴规律遵循:局部选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远近配穴、同名经配穴、上下配穴法,注重特定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质量评价,从循证医学角度对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处方规律进行探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文献数据库,国外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中文检索词为针灸、轻度认知障碍、随机等。英文检索词为Acupuncture、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等。检索时间截止至2018年6月30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8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处方规律进行探讨。[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19篇,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14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显示针灸选穴以督脉头面颈项部穴位及五输穴、原穴居多,多选取百会、风池、神庭为主。[结论] 有限证据支持针灸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选穴以督脉头面颈项部穴位及五输穴、原穴居多,但由于纳入研究证据质量不高,需要进一步高质量研究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腹针加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关节松动、被动运动及鼓励主动运动等),对照组只给予康复训练。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各进行1次目测类比定级(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中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2组治疗前后比较,VAS评分、FMA上肢功能评分及M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肢功能评分及MBI评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配合现代康复技术治疗卒中后肩痛患者,在改善卒中后肩痛疼痛症状方面,较单纯现代康复技术治疗效果更佳;而在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自理能力方面,两者疗效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针刺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组穴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电子数据库,筛选文献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运用SPSS Clementine 12.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应用SPSS 26.0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60个针刺处方,47个腧穴,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为百会、风池、颈夹脊、大椎、风府,督脉上的腧穴最多,多集中在头颈部,重视交会穴等特定穴的选用。关联度排名前4位的腧穴组合为百会-风府、大椎-哑门、百会-哑门、百会-哑门-大椎,并将高频腧穴聚为5类。结论 临床针刺治疗TIA取穴以头部为主,多采用近端取穴、循经取穴联合远端取穴的取穴原则,腧穴配伍重视调动阳气、醒脑开窍、滋补气血。  相似文献   

13.
丁勇 《中医学报》2016,(12):2025-202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给予降血压、抗凝、降血糖、调血脂等治疗,康复治疗采用Bobath方法。对照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太极推拿法。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al deficit scores,ND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Ashworth评分法评价治疗前后痉挛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BBS)评价平衡能力,采用Fugl-Meyer(FMI)量表评价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量表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评价。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7.27%,高于对照组的70.91%(χ~2=4.453,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凝视功能、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等NDS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Ashworth分级均较治疗前显著减轻(P0.05),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I、BBS和FMI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BI、BBS和FMI量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脑开窍针法联合太极推拿治疗脑卒中偏瘫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国内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的相关文献,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20.0、SPSSModeler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及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81篇文献,涉及81个针灸处方、66个腧穴,腧穴使用总频次549次。其中,百会使用频次最高,常选用经脉为督脉、胆经、胃经、肝经,腹部、下肢和背部腧穴使用较多,特定穴多使用交会穴,最常用的腧穴组合为风池-头维。结论 国内针刺治疗紧张型头痛以局部取穴为主,配合远端取穴;重视调节气机,通络止痛;重视特定穴使用,尤其是交会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除内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正确摆放体位、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艾灸。采用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量表、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pp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风痰瘀阻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浆缓激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痛觉过敏、远端水肿和肩部活动运动3个维度评分及SHS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SH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U-FMA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U-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水平升高,SP和缓激肽水平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SP和缓激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便秘作为卒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容易诱发新的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病人生命,已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针灸治疗卒中后便秘运用多年,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文章对近年针灸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张润子  杨改琴 《中医学报》2020,35(4):757-760
脾土衰败,土湿阳衰,左路心火不升,右路肺金不降,邪气壅滞脏腑经络。脏腑经络连系于舌,若一气不得周流,则发为失语。运用"一气周流"理论治疗中风后失语,关键在于调节气机的升降,以带动四象之气周流不息,使人体达到一个阴平阳秘的状态。在中药治疗方面,多重视温补脾土,方选桂枝乌苓汤、黄芪姜苓汤加减以培补中气、燥湿理气;在针刺治疗方面,辨证选取水沟、百会、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廉泉、通里、哑门等穴,谨守针刺的时机,把握脏腑阴阳之升降,便可达到针刺其经,一气周流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针药组和药物组,连续治疗2疗程,观察洼回氏饮水试验评分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自身对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组间比较显示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综合整理,并经多年针刺临床实践所得出的一组处方,采取一定的手法,并配合语言康复训练,观察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旨在找出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行之有效的穴位及针刺方法。方法:临床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两组共6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头针组和常规药物治疗语言康复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82.3%;对照组中,单纯头针组临床治愈率为6.2%,有效率73.9%;常规治疗语言康复组临床治愈率3.1%,有效率为54.8%。结论:针刺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相互配合可能是治疗缺血性中风语言障碍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