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癫癎持续状态(SE)后小鼠海马活化素A、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匹鲁卡品诱导的SE小鼠模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SE后活化素A与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①活化素A蛋白于SE后3 h开始增高,6 h显著增高,24 h至高峰,48 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未成SE的小鼠活化素A表达无明显变化.②抑制素A蛋白SE后无明显增加,同正常小鼠及未成SE的小鼠比较无显著差异.③活化素ⅡA受体mRNA在SE后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SE后海马活化素A、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存在差异性;活化素A可能对癎性脑损伤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癫持续状态 (SE)后小鼠海马活化素A、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匹鲁卡品诱导的SE小鼠模型 ,分别应用Westernblot与RT PCR观察SE后活化素A与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①活化素A蛋白于SE后 3h开始增高 ,6h显著增高 ,2 4h至高峰 ,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未成SE的小鼠活化素A表达无明显变化。②抑制素A蛋白SE后无明显增加 ,同正常小鼠及未成SE的小鼠比较无显著差异。③活化素ⅡA受体mRNA在SE后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SE后海马活化素A、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ⅡA受体mRNA表达存在差异性 ;活化素A可能对性脑损伤的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SE后3h海马活化素SAmRNA表达即显著增高,6h达高峰,持续至约24h后开始回落,48h恢复近正常水平;活化素pAmR-NA表达最先在海马CA2及DG区上调,高峰时CA3区亦见明显表达,48h后仅CA2区仍可见阳性表达;海马活化素βA mRNA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有关。结论 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能明显上调海马活化素βA mRNA表达,其水平的上调可能有助于增强海马神经元抗兴奋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A、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受体ⅡA 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匹鲁卡品诱导的SE小鼠模型.并以正常及未成SE的小鼠(NSE)作对照,分别应用Western blot与RT-PCR观察SE后活化素A与抑制素A蛋白及活化素受体ⅡA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1)正常小鼠海马活化素A含量很低;SE后3h开始增高,6h增高达显著性差异水平,24h至高峰,4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而NSE鼠活化素A表达无明显增加;(2)抑制素A蛋白SE后无明显增加,同正常及NSE小鼠比较无显著差异;(3)活化素受体ⅡA mRNA在SE后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海马活化素A蛋白在匹鲁卡品诱导SE后明显上调.但活化素受体ⅡA mRNA及抑制素A蛋白无明显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鼠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后3 h海马活化素βA mRNA表达即显著增高,6 h达高峰,持续至约24 h后开始回落,48 h恢复近正常水平;活化素βA mR-NA表达最先在海马CA2及DG区上调,高峰时CA3区亦见明显表达,48 h后仅CA2区仍可见阳性表达;海马活化素βA mRNA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有关.结论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能明显上调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其水平的上调可能有助于增强海马神经元抗兴奋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鼠癫持续状态(Statusepilepticus,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小鼠模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原位杂交观察SE后海马活化素βA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应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E后3h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即显著增高,6h达高峰,持续至约24h后开始回落,48h恢复近正常水平;活化素βAmRNA表达最先在海马CA2及DG区上调,高峰时CA3区亦见明显表达,48h后仅CA2区仍可见阳性表达;海马活化素βAmRNA水平与神经元抗损伤力有关。结论毛果芸香碱诱导的SE能明显上调海马活化素βAmRNA表达,其水平的上调可能有助于增强海马神经元抗兴奋性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活化素A对百草枯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人活化素A(rhAct)对百草枯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百草枯、活化素A、Ldeprenyl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评价细胞的酪氨酸羟化酶和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预先给予活化素A和Ldeprenyl的两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百草枯损害组,酪氨酸羟化酶和Bcl2蛋白及mRNA的表达强于损害组,同时两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活化素A和Ldepreny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活化素A和Ldeprenyl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凋亡的发生,而对百草枯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活化素A对致痫小鼠行为、脑电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人活化素A(rhACT)对匹鲁卡品(PC)致癎小鼠行为、脑电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利用脑立体定位手段将rhACT注入侧脑室,1 h后腹腔注射PC.采用发作程度评分、脑电记录观察rhACT对癫癎发作与放电的影响;利用尼氏染色及组织原位凋亡检测观察rhACT对注射PC后24及48h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结果预先脑室注射rhACT后PC诱导的癫癎发作显著减轻,癎样放电明显受抑制;24及48h海马神经元未见明显损害.结论rhACT可能有抗K诱导的癫癎发作及保护海马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活化素A对MPP^+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组人活化素A(rhAcT)对MPP+所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MMP+或活化素A,L-deprenyl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评价细胞的酪氨酸羟化酶和bcl-2蛋白及mRNA含量的变化,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预先给予rhAcT和L-deprenyl的两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MPP+损害组,酪氨酸羟化酶和bcl-2的蛋白及mRNA表达强于损害组,同时两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rhAcT和L-deprenyl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rhAcT和L-deprenyl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凋亡的发生,而对MMP+所诱导的PC12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骨组织中,护骨素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活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的主要作用为刺激破骨细胞的分化和活性,抑制破骨细胞的凋亡。护骨素/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在破骨功能调控中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脂联素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脂联素与骨代谢相互偶联。但脂联素对破骨细胞的作用不明。 目的:观察脂联素对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和护骨素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分析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研究所实验室完成。 材料:外科手术取正常成人髂前上棘松质骨用于细胞培养,临床标本由湘雅医院提供。 方法:分别用0,3,10和30 mg/L脂联素干预人成骨细胞48 h,检测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 mRNA与蛋白表达。并用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观察其对破骨细胞生成的影响。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成骨细胞护骨素和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表达,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确定为破骨细胞。 结果: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成骨细胞护骨素 mRNA与蛋白质的表达(P < 0.05)。脂联素呈剂量依赖性促进人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mRNA与蛋白的表达(P < 0.05)。脂联素干预成骨细胞与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同培养系统可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结论:脂联素可通过诱导成骨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素配体表达、抑制护骨素表达,诱导破骨细胞生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探讨茶多酚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的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及茶多酚对PD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BL小鼠腹腔注射MPTP复制PD模型,观察茶多酚对PD模型多巴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果:PD模型组与茶多酚保护组比较PD模型小鼠耙杆时间明显缩短,黑质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纹状体内IL-6含量增高,TNF-α因子变化不明显。结论:茶多酚对MPTP-PD模型小鼠的多巴胺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IL-6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6(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6,BMP6)在β淀粉蛋白(amyloid β,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是否存在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10 d,经Aβ25-35毒性片段(15~25 μM)处理24 h后,通过RT-PCR技术检测BMP6 mRNA基因表达水半.原代培养7~10 d的神经元经过Aβ25-35(30μM)处理后10 min,添加BMP6,通过CCK-8试验,活体神经元形态观察、Annexin V/PI流式细胞学分析观察BMP6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结果 RT-PCR法显示Aβ25-35(15μM、20μM和25μM)处理24 h后神经元BMP6 mRNA较未处理组表达明显减少(P<0.05).CCK-8实验显爪Aβ加BMP6组较之Aβ组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活体神经元形态观察Aβ加BMP6组较之Aβ组神经元的形态保护良好,Annexin V/PI流式细胞学显示Aβ加BMP6组较之Aβ组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 BMP6在Aβ致人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这一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β,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7~10 d,培养基中添加Aβ25-35毒性片段,10 min后添加不同浓度的BMP7.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TUNNEL荧光半定量法检测细胞凋亡,MAP2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果 Aβ+不同浓度BMP7组细胞活力均较Aβ处理组明显增高(P<0.05),并随BMP7浓度增加其活性升高;TUNNEL荧光半定量实验显示Aβ+不同浓度BMP7组凋亡细胞较Aβ处理组明显减少(P<0.05),并随BMP7浓度增加凋亡细胞呈减少趋势;MAP2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元形态显示,Aβ+BMP7组较Aβ处理组海马神经锥体神经元的形态保护良好.结论 BMP7在Aβ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害中具有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具有剂量依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中药救脑益智胶囊对 D-半乳糖老化小鼠 (DGAM)海马神经元β-淀粉样肽 (β-amyloid,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记方法 ,检测 DGAM模型海马神经元 Aβ、β-分泌酶、内质网 Aβ结合蛋白和早老蛋白 -1的表达水平 ,并观察中药救脑益智胶囊对 DGAM的保护作用。结果 对照组小鼠海马 CA1区神经元有少量 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 ,而 DGAM海马 CA1区神经元 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中药组上述各种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DGAM海马神经元存在 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上调 ,中药救脑益智胶囊可明显改善模型动物中上述蛋白的异常表达 ,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百草枯对PC12细胞的活化素不同亚基和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百草枯加入体外培养的PC12细胞中,用RTPCR法检测细胞的活化素βAmRNA、βBmRNA、抑制素αmRNA和受体ⅡA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并以锥虫蓝排斥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变化。结果:百草枯损害后PC12细胞的活化素βAmRNA、βBmRNA和受体ⅡA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抑制素α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细胞活力在百草枯损害后12和24h下降。结论:百草枯可能通过引起PC12细胞的活化素和受体表达水平的下调,而导致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背景:损伤胰腺提取液含有胰腺再生过程的特异性生长因子,能够促进β细胞系增殖和胰岛素分泌,可能有助于胰岛再生和细胞分化。 目的:观察损伤胰腺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5-06/2007-03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完成。 材料: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6只,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活化素A、视黄酸、胰蛋白酶抑制剂为Sigma公司产品,链脲菌素为Sigma公司产品。 方法:大鼠腹腔注射链脲菌素,2 d后血糖浓度超过10 mmol/L时取其胰腺组织,在含有胰蛋白抑制剂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制备匀浆,2次离心后取上清,即为损伤胰腺提取液。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传代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时,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以体积分数为0.02的胎牛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11 d;活化素A+视黄酸组以活化素A、视黄酸各自诱导24 h,再以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尼克酰胺、尼克酰胺+exendin 4各自诱导3 d;活化素A+视黄酸+损伤胰腺提取液组在前组基础上添加损伤胰腺提取液;损伤胰腺提取液组单纯以损伤胰腺提取液诱导11 d。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对分化细胞表型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水平。 结果:活化素A+视黄酸组、活化素A+视黄酸+损伤胰腺提取液组有较多的胰岛素阳性反应细胞出现,且后者形成的胰岛样结构较前者大而多;损伤胰腺提取液组可见较少的胰岛素阳性反应细胞及胰岛样结构。各诱导组均检测到胰岛素1 mRNA的表达,培养上清中均可检测到胰岛素的分泌,且活化素A+视黄酸+损伤胰腺提取液组胰岛素分泌水平>活化素A+视黄酸组>损伤胰腺提取液组(P < 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呈阴性表达。 结论:基于前期活化素A、视黄酸及其他成熟因子的诱导方案基础上,损伤胰腺提取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诱导分化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大黄素 (3 甲 1,6 ,8 三羟蒽醌 ) ,一种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和经 βAP1 4 0 处理的培养的神经元的作用。 方法  应用动物行为学和原代皮层神经元培养方法对大黄素进行评价。通过Morris水迷宫评价去卵巢造成的大鼠智力行为学变化和饲喂大黄素 70d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培养的神经元分别用 β淀粉样蛋白1 4 0 ,β淀粉样蛋白1 4 0 17 β 雌二醇 ,和 β淀粉样蛋白1 4 0 大黄素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皮层神经元和培养细胞中的凋亡细胞。 结果  去卵巢大鼠的时间逃避潜伏期及距离逃避潜伏期均长于对照大鼠和经大黄素处理大鼠。去卵巢大鼠神经元和经βAP1 4 0 处理的培养神经元的凋亡百分比及荧光强度均高于饲喂大黄素动物神经元及经大黄素处理培养神经元。结论  本研究支持这样的工作假说 :大黄素能保护去卵巢大鼠及培养的神经元抗 β淀粉样蛋白1 4 0 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奈哌齐上调海马神经元β2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25-35片断(Aβ25-35)诱导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神经元β2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2-nAChR)的表达。方法在不同时间及采用不同浓度多奈哌齐提前干预培养的海马神经元,之后用Aβ25-35诱导神经元损伤。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神经元形态学改变,以MTT法测量神经元活性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法观察不同浓度和不同时间多奈哌齐干预后Aβ25-35损伤神经元β2-nAChR表达情况,并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免疫荧光半定量法测量其平均相对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多奈哌齐干预组可减轻Aβ25-35对神经元的损伤。多奈哌齐预处理组神经元β2-nAChR表达明显增加,其平均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Aβ25-35损伤组。结论多奈哌齐对Aβ25-35诱导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部分与β2-nAChR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Aβ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同时通过对诱导凋亡的关键因素综合分析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①实验方法及分组:正常对照组,神经元母细胞瘤SH-SY5Y无血清培养;模型组,模型组加终浓度为25μmol/L 的Aβ25-35处理24h;黄芩苷治疗组,黄芩苷预处理1h,再加终浓度为25μmol/L的 Aβ25-35处理24h,大剂量组采用100μM,小剂量组采用50μM。②实验评估:各实验组作用24小时后,收集细胞上清ELISA测定细胞NO、LDH分泌;MTT实验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及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RT-PCR检测caspase-3的mRNA水平。 结果:MTT实验显示,Aβ25-35处理后SH-SY5Y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而黄芩苷各治疗组则显示出明显的保护作用(p<0.05,p<0.01);细胞上清LDH活性测试显示,Aβ25-35组上清中的LDH明显升高(p<0.01);黄芩苷组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差异显著(p<0.05,p<0.01);比色法测定细胞上清中NO分泌显示,Aβ25-35处理后细胞NO分泌明显上升(31.64±1.96μM),而黄芩苷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抑制NO的产生,黄芩苷100μM(9.43±0.63μM),黄芩苷50μM(23.41±0.94μM)p<0.01;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细胞凋亡率及线粒体膜电位,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β25-35明显诱导了细胞凋亡,同时线粒体膜电位也明显下降(p<0.01),而黄芩苷各治疗通过保护线粒体膜电位有效抑制了凋亡的发生发生;进一步的caspase-3mRNA表达测定中也显示黄芩苷各组均能明显抑制caspase-3的表达。 结论:本研究结果明确了黄芩苷能有效抑制Aβ25-35诱导的神经元细胞的调亡,在进一步机制研究中显示了黄芩苷同过抑制自由基损伤、调亡分子caspase-3的表达以及保护线粒体正常功能等凋亡发生的关键环节保护了神经元细胞。  相似文献   

20.
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NO、NOS和LDH影响及bFGF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中 NO、NOS及 LDH的含量变化 ,观察 Aβ1 -40对神经元的损伤及 b FGF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1 -40作用于海马神经元 2 4h后 ,培养上清液中 NO、NOS含量增加 ,LDH活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1 )。经 b FGF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 Aβ1 -40 2 4h后 ,NO、NOS含量及 LDH活性均降低 ,且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 FGF对 Aβ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