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靳玫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0):46-4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0例TOBS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TOBS多以眩晕、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可伴视觉障碍、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活动障碍等.影像学改变以中脑、丘脑、枕叶梗死多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梗塞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多处梗塞,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复杂,病情急且进展迅速,并发症多,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时有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崔玉民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4):3320-332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疗水平.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常见,意识障碍发生率较高,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为核心症状.影像学改变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并且多个病灶同时存在.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复杂多样,只有掌握其特征,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认识,才能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系底动脉尖端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中脑病损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丘脑、枕叶、颞叶内侧、甚至小脑上部等处的缺血损伤。自1980年Caplan首先报道以来,国外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椎基底动脉系血管病列出,国内自1991年以来陆续有报道。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06~2011年的12例TOB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式,病因主要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眩晕、意识障碍常为本病首发症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为本病最常见的特征,常合并有运动障碍、共济失调及偏盲等.头颅CT和MRI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最常累及丘脑、小脑及中脑,枕叶、颞叶及桥脑上部也常受累.结论 TOBS是一个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CT和MRI对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4例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TOBS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可伴视觉障碍,偏盲,认知行为异常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头颅CT或MRI最其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梗死灶,伴中脑、小脑、枕叶、颓叶梗死。结论TOBS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MRI诊断优干CT,早期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成亚琴 《江苏医药》2013,39(6):685-687,620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眩晕、呕吐12例,视物不清3例,言语不清14例,意识障碍16例,肢体瘫痪14例,行走不稳5例,起病时仅感头痛、呕吐1例.所有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多发性病灶.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瘫痪程度较轻,MRI成像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与特点。方法回顾并分析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结果临床的表现呈现多样,小伴或伴有意识的障碍,以眼动、眩晕及瞳孔变化为多见,糖尿病、肢体瘫痪、心脏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是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危险的因素;幕下多发梗、双侧幕上多为影像学的特征。治疗38例,恶化7例,死亡1例,有效20例,显效4例,治愈6。结论致残率及病死率高是TOBS的预后差,重视并控制危险的因素,提高认识的知识,早期的治疗与早期的诊断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基底动脉尖部血流循环障碍所产生的临床综合征。现就我院14例TOBS住院患者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3~76岁,平均56·2岁。既往有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4例,高脂血症7例,脑血管病史5例,心房纤颤4例,颈椎病3例。1·2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眼位改变、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头颅MRI可表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致残率、死亡率高。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头颅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预后差。  相似文献   

10.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为基底动脉首端区域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以幕上丘脑、枕叶、颞叶内侧面及幕下中脑、小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预后较其他类型脑梗死更差。单纯根据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往往通过头颅CT或磁  相似文献   

11.
杨平 《江西医药》2012,47(7):570-57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7例TOBS临床资料,观察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预后.结果 TOBS老年人多见,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21例)、高脂血症(16例)、吸烟(12例)、脑梗塞史(9例)、心房纤颤(6例),其临床症状、体征呈多样化特点,多以眩晕(17例,占45.9%)、意识障碍(11例,占29.7%)、眼球运动障碍(13例,占35.1%)、皮质盲或偏盲(12例,占32.2%)起病.磁共振显示累及脑干(16例)、丘脑(16例)、小脑(12例)、枕叶(13例)、颞叶(11例)的多发梗死病灶.结论 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预后差,临床医师应提高警惕,尽早完善MRI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OBS患者22例,比较他们与一般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TOBS最多见的原因为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心脏病,其发生率高于一般脑梗死(Ps〈0.01),TOBS患者与一般脑梗死患者的空腹血糖值有显著差异(P=0.001),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在TOBS组中空腹血糖值有统计学意义(Exp(β)=0.260,P=0.005),糖尿病病史无差异。结论 TOBS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一般脑梗死并无真正差异,空腹血糖值高可是TOBS发生后患者应激反应更强的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0例TOB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及皮质盲、偏瘫或四肢无力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改变以丘脑、脑干、枕叶为主.头颅CT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中脑或桥脑部中央及旁中央区低密度;MRI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改变,MRI对该病诊断更敏感,能早期发现并可及时跟踪病情变化;脑血管造影(DSA)可明确血管狭窄部位。术中溶栓治疗效果好。结论 TOB综合征同时有幕上和幕下多处梗塞,主要病因为栓塞和血栓形成,临床治疗困难,预后差。早期发现,及时溶栓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以眩晕、不同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视物模糊、肢体运动障碍多见。影像特征为丘脑、小脑、颞叶、枕叶、中脑等梗死多见,磁共振较CT敏感。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复杂多样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愈后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基底动脉狭窄的常见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住院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并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64例.根据脑血管造影结果将资料分为基底动脉狭窄组(39例)和非狭窄组(25例),以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其常见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t=3.61,P=0.0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t=2.571,P=0.013)及椎动脉狭窄(x2=8.34,P=0.004)都是基底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等指标未达统计学差异;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1.17,P=0.007)、血清Hcy水平升高(OR=1.47,P=0.040)及椎动脉狭窄(OR=5.45,P=0.01)是影响基底动脉狭窄的主要危险因素,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椎动脉狭窄及血清Hcy水平升高是影响基底动脉狭窄的主要临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赵林钢  龙军  袁冬平  许立  方泰惠 《安徽医药》2013,17(11):1845-1847
目的观察眩痛停方对犬离体基底动脉收缩反应的影响。方法分离犬基底动脉并置于血管环灌流装置中,基底动脉预先给予含药血清,记录去氧肾上腺素或高钾离子作用于犬基底动脉后的血管收缩反应。结果眩痛停方对血管平滑肌的张力性收缩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与生理盐水组比,P〈0.05),且随剂量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眩痛停方对血管平滑肌的相位性收缩没有抑制作用。结论眩痛停方降低麻醉犬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外钙内流,抑制基底动脉血管收缩有关。  相似文献   

17.
石丹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25-27
目的:探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97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病因、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法、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心房纤颤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通过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等治疗,97例患者死亡率为28.72%,存活的患者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结论:对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应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在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后通过药物和减压手术积极控制脑水肿可以挽救生命,加强对民众的宣传,使其及早就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陀螺刀)治疗脑膜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应用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GMXB型陀螺旋转式钴60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治疗26例脑膜瘤患者,肿瘤直径1.1~5.5cm,多靶点联合照射,50%~60%等剂量曲线包绕,处方剂量周边3600~5000cGy,中心9600~11700cGy,单次剂量300~470cGy,1次/日,5次/周,一个疗程7~11次。结果随访3~18个月,按实体瘤疗效WHO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3例,占11.54%,部分缓解(PR)12例,占46.15%,稳定(SD)9例,占34.62%,进展(PD)2例,占7.69%。肿瘤控制率92.31%,症状改善率84.62%。结论陀螺刀治疗脑膜瘤安全、有效,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检查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 Hcy 水平分为三组,5.0~15.0μmol/L 组、15.1~20.0μmol/L 组、20.1μmol/L 以上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记录颅内外脑血管狭窄的数目,分析判定 Hcy 水平与脑动脉狭窄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165例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5.0~15.0μmol/L 组74例(45.18%),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36条;15.0~20.0μmol/L 组50例(30.12%),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6条;20.1μmol/L 以上组41例(24.70%),颅内外狭窄的血管共67条。各组血管狭窄的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12,P <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 Hcy 水平升高者比例大于 Hcy 水平正常者;随着 Hcy 水平的升高,颅内外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