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外科治疗。方法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性眩晕 2 8例 ,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 4例 ,横突孔切开减压 ,钩椎关节切除 8例 ,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10例 ,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 2例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4例。结果 :随访 1年~ 4年 6个月 ,优 11例 ,良 12例 ,可 4例 ,差 1例 ,优良率 82 1%。结论 :颈性眩晕由多因素引起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88年以来采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颈性枕神经痛40例,疗效显著。该法无明显副作用,且操作简便,笔者认为值得推广。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7例,女13例,年龄25~68岁,病程4天~11年,其中3月以内21例,1年以内12例,1年以上7例。颈椎正、侧位和斜位X线片示:颈椎生理屈度变直19例,颈椎生理屈度反屈8例,环枢椎半脱位5例,颈椎前后缘骨质增生31例,颈4~5椎间隙变窄7例,颈5~6椎间隙变窄10例,颈椎钩椎关节增生,相应椎间隙变小14例,颈韧带钙化6例,无改变8例。12 临…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放射学检查,确立诊断标准,以期为采用牵引下正骨加穴位注射治疗颈性眩晕提供临床选择。方法:收治颈性眩晕患者72例。对于治疗的效果进行等级评分,其评分的依据为相关影像学检查及功能恢复的程度。选择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患者,采用穴位注射加牵引下正骨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2例患者均获矫正治疗,平均随访1年,随访率100%。72例患者的眩晕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他临床症状(主要为头痛、失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测试颈椎的功能有了较大的改善;影像学检查fX线)结果示颈椎的生理曲度基本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恢复的程度有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恢复程度为优47例(65%);良19例(26%);一般6例(8%);差0例。优良率91%。结论:牵引下正骨并配合穴位注射用于治疗颈性眩晕,能够有效的恢复寰椎的侧移和旋转,并能够消除错位的颈椎对颈动脉的不良影响,其治疗对颈性眩晕及其他,临床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4.
颈性眩晕与中医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关节、肌肉、韧带病变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的症状。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头痛、情绪异常等颈椎病的症状 ,眩晕与颈部活动有关 ,对颈部合理治疗后可减轻或消失。1 分型根据临床经验和研究 ,我们将颈性眩晕分为典型性颈性眩晕和非典型性颈性眩晕。1.1 典型性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眩晕伴颈肩痛或其它颈部疾患症状 ;(2 )眩晕的发生与颈椎活动有关 ,且呈间断性发作 ,并有明显的方位性 ;(3)临床检查可有颈椎病体征或X线的颈椎异常表现 ;(4 )排除内科及五官科疾患。1.2 非典型性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眩…  相似文献   

5.
烟酰胺治疗早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4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1987年1月~1989年1月我们用烟酰胺静脉点滴治疗早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84例,男63例,女21例;51~60岁38例,61~70岁46例。 1 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眩晕,起病于50岁左右或更高年龄;(2)临床表现符合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3)有高血压病及脑血管病史;(4)患者90%以上有水平性眼球震颤;(5)颈椎摄片有骨质增生。 2 症状和体征:眩晕78例(92.8%),恶心呕吐68例,肢体无力(多为偏侧)64例,眼球震颤76例,平衡失调40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是由椎动脉受压或其周围交感神经网受刺激致椎-基底动脉有效血流量减少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引起。笔者经过10余年临床探索,采用指压疗法压迫颈动脉治疗颈性眩晕64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4例中,男19例,女45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者64岁;病程最短45 d,最长12年。 症状及体征:①眩晕:阵发性眩晕,视物不清或转颈时眩晕28例;颈部不能转动,稍动即晕21例;见光即晕12例;不能视物或声音稍大即晕2例;视物旋转,并伴呕吐1例。②颈部症状:均有不同程度颈部疼痛,运动受限,常在突然不协调的颈部运动后出现眩晕;伴手臂疼痛、手指麻木21例,恶心呕吐8例。影像检查:4例作彩色多谱勒(TCD)超声提示单侧或双侧椎动脉血流减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线正侧位片示颈椎生理弯曲节段性变直32例,完全变直14例,颈椎韧带钙化15例,椎间隙变窄25例。MRI检查1例,脑部未见明显占位。CT扫描14例示椎间隙变窄,且伴不同程度椎间盘膨出或突出。  相似文献   

7.
颈性眩晕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椎动脉而致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种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较为常见。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清眩通瘀汤口服,配合清开灵针静脉点滴治疗本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l诊断标准 观察对象87例为我院1995年至1999年住院病人,均以眩晕为主诉入院,全部符合颈性眩晕临床表现:颈部转动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或伴有呕吐、复视,重则突然昏倒。全部病例颈椎X线照片提示颈椎退行性变,经颅彩色多普勒(TCD)证实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一般资料 87例病人随机分为中药…  相似文献   

8.
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颈性眩晕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质发生退行性变,刺激或压迫椎-基底动脉及交感神经,使椎-基底动脉痉挛、血流速度减慢,引起脑部供血不足而出现眩晕、肢麻等症状。眩晕可为慢性持续性,也可表现为发作性的剧烈眩晕。眩晕的发作往往与头颈部运动有关,常感到精神萎靡、乏力嗜睡、耳鸣耳聋、视力减退等。笔者自2004年6月-2007年3月采用手法治疗76例颈性眩晕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桂枝加葛根汤配合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水昌 《广州医药》1999,30(3):14-14
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初起症状较轻,易被忽视,以致反复发作,如不予有效的防治,可导致椎间盘脱出、椎间周围韧带及椎体边缘的代偿性增生,造成对周围神经血管的压迫[1]。自1994年1月~1998年6月,我们应用桂枝加葛根汤配合颈椎牵引治疗本病42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5~56岁,平均385岁。全部符合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均有程度不同的颈部酸胀、疼痛、僵硬,患椎棘间及两侧压痛。X线片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156例颈性眩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并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2007~2010年收治的156例颈性眩晕患者,全部病人均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或椎动脉造影检查(DSA),其中非手术治疗96例,颈椎前路融合手术57例,椎动脉支架成形术3例,术后按照Nagashima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 随访8~42个月,平均25个月,93例(59.6%)患者效果为优或良,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椎动脉受累部位:起始段4例,椎体段118例,颅内段8例,发育性椎动脉狭窄6例,无影像学异常者20例;本组无死亡病例,手术组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病例,椎动脉造影后脑梗塞2例,髂骨取骨伤口感染2例,颈椎螺钉松动1例.结论 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塌陷导致的椎动脉扭曲是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前路颈椎融合术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段松会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57-3757
颈性眩晕指颈部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膜、颈椎及椎间盘退变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笔者应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显著,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2例患者,男38例,女54例;年龄30岁~40岁22例,41岁~50岁47例,51岁~60岁16例,61岁~68岁7例:病史最长3a,最短2周。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性别、年龄、病史差异无显著性(P(0.05)。临床表现:颈性眩晕表现为一过性发作性眩晕,常在颈部旋转时诱发,可伴有颈部痛、颈部僵硬、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或猝倒、耳鸣、听力障碍、视力模糊、心悸、记忆力下降。查体:风池穴明显压痛,双侧颈肌紧张,枕后筋膜有不同程度的条索和结节。脑彩色多普勒:表1两组分组例数痊愈显效治疗组4636(79.1)5(11.对照组4624(54.9)7(16.3典型病例患者樊某,女,54岁。因头晕、恶心、呕吐,不能独立行走,于内科治疗2d,效果不佳。随来我科就诊。经查血压,血脂正常,肝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X线示:颈椎曲度变直。彩色多普勒:左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手诊:颈部左侧肌肉紧张,转头头晕加重。诊断为颈性眩晕。以上手法治疗3次后,头晕明显减轻,颈部活动自如,能独自前来...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同位素锝~(99)m TcO_4~-动态闪烁显象法,对20例(18~55岁)颈椎病性眩晕患者进行颈脑血流量测定。其中14例显示脑区供血减少。作者认为颈性眩晕与脑区供血量减少有关。该14例因颈椎病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所致颈性眩晕,经过牵引治疗,眩晕症状消失。故从中得出两点结论:①颈牵治疗法可以改善颈性眩晕时的脑区血供;颈牵可以治疗颈性眩晕;②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事实说明,颈性眩晕原因不仅是颈椎器质性病变,还包括由颈椎器质性病变导致位置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这一新方法,对于研究椎关节错位和颈椎关节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应用在椎动脉供血不足性和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上。  相似文献   

13.
颈性眩晕亦即椎A型颈椎病,属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目前治疗方法颇多。笔者采用补肝疏筋汤配合穴位用药治疗该病80例,颇有疗效,兹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1~60岁,平均40.5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5年,以2个月~6个月居多。本病以位置性眩晕为特点,故80例均有头晕;其中伴迷路症状占64%,伴偏头痛占7.5%,伴前庭症状占6.5%,伴植物神经症状及记忆力下降,视力下降占2%;查体:C1、C2两侧风池穴压痛,并可触及痛性筋束及椎旁软组织紧张,颈部旋转活动受限,椎A扭曲试验(+)。X线片显示钩椎关节增生或CT示颈椎间盘突出20例,占25%;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或反向60例,占75%。80例患者因条件限制都未行椎A造影,但全部都作了排除美尼尔征、后颅凹肿瘤的鉴别检查。  相似文献   

14.
中药结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种 ,临床上较为常见。本病以眩晕为主证 ,有称颈性眩晕。笔者在 1 991~ 1 998年中运用中药内服结合手法治疗 32例 ,并随访 1年以上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2例中男 1 2例 ,女 2 0例 ,年龄 2 8~ 6 5岁中 ,平均年龄 42岁 ,病程 5天~ 1 4个月。临床表现及体征 :均有眩晕 ,颈痛 ,多伴有头痛或偏头痛 ,恶心 ,呕吐 ,或伴耳鸣 ,听力减退 ,视物模糊 ,或伴记忆力减退 ,健忘失眠等。查体均有颈部肌肉压痛 ,颈部活动受限 ,旋颈诱发眩晕试验( ) ,大部分病例有椎间孔挤压试验 ( )。 32例患者颈椎的 X线平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方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颈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患者引起颈性眩晕的病因,分别采取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椎动脉外膜剥离,横向扩大颈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结果: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个月。根据眩晕消失的情况和Nagashima评分标准,将疗效分为优、良、可,差四种情况。其中优23例,良1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84%。结论:针对颈性眩晕而采取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有目的性的去处引起颈性眩晕的机械性压迫因素和神经刺激因素,避免了手术扩大化的倾向,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颈椎手法推拿与针灸结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4.07-2015.07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12例颈性眩晕患者,应用计算机取样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一组56例患者仅采取颈椎手法推拿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一组56例患者采取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约为92.86%(52/56)远远高于对照组的80.36%(45/56),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手法推拿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能有效提供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眩晕症状,临床作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振锋 《中原医刊》2003,30(15):38-38
我院从 1993年来 ,采用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76例 ,男 3 6例 ,女 40例 ,年龄 41~70岁 ,平均 5 6例。病因 :外伤 5例 ,劳损 3 3例 ,受寒 6例 ,落枕10例 ,不明 2 2例。病程 1个月~ 8年 ,平均 10个月 ,76例患者有颈肩背及上肢不适、酸胀感、麻木、沉重感 ,3 4例压颈试验阳性 ,3 0例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5 0例有颈椎棘突偏歪。颈椎X线片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 ,48例颈椎生理曲弧度消失变直或反曲 ,3 2例椎间后缘连续中断 ,12例后纵韧带钙化。1 2 诊断依据 :同时具备以下三…  相似文献   

18.
颈椎病 ,又称颈椎综合征、颈肩综合征 ,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多年对临床较常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口服大唐奥通醒脑再造胶囊治疗 ,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1 4 8例中 ,男 80例 ,女 6 8例。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81岁。病程最短 2个月 ,最长 2 0年。1 2 诊断标准(1 )头痛 ,颈性眩晕 ,曾有猝倒发作 ;(2 )旋颈试验阳性 ;(3)CT、X线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4 )除外眼源性 ,耳源性眩晕。2 治疗方法口服大唐奥通醒脑再造胶囊中。处方 :黄芪6 0g、红参 1 2 5g、当归 1 2 5g、赤芍 1 0g、天麻 1 0g、白…  相似文献   

19.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 ,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像觉的自我体会错误。为了探讨纳洛酮治疗眩晕症的疗效 ,作者自 1998年 12月对本院诊治的眩晕症患者进行纳洛酮与利多卡因疗效比较 ,评价纳洛酮的疗效与副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6 8例 ,男女各半 ,年龄 2 4~ 78岁 ,平均 4 6 6岁。其中 4 0岁以下 2 5例 ,4 1~ 5 8岁 2 8例 ,5 9~78岁 15例。本组病例分为 :(1)梅尼尔综合征 (30例 ) ;(2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2例 ) ;(3)颈椎性眩晕 (6例 ) ;(4 )位置性眩晕 (4例 ) ;(5 )神经官能症性眩晕 (6例 ) ;(6 )…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病是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骨质增生 ,颈椎不稳 ,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网导致椎基底动脉有效血容量减少 ,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眩晕病。临床上分持续性眩晕和发作性眩晕 ,前者是指眩晕症状在患病期间持续存在 ,常伴有耳鸣、恶心、呕吐或头痛 ,体位改变症状不缓解 ,在任何体位时都眩晕 ,后者是指在某一颈部特殊体位时发生眩晕 ,有四种体位即伸位、颈屈位、侧屈位、旋转位 ;我们对 6 0例颈性眩晕病病人的病史、症状、体征进行分析 ,对病因治疗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6 0例患者 ,男性 2 6例 ,女性 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