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本室分离纯化的霍乱弧菌可溶性血凝素及吸附霍乱菌苗免疫小鼠,用Wg_2(E1-Tor生物型)弧菌灌胃攻击,运用霍乱弧菌小鼠小肠粘附免疫抑制试验对可溶性血凝素的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可溶性血凝素对霍乱弧菌粘附小鼠肠粘膜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Koch(1883)在患者粪便中分离出霍乱弧菌后,人们对霍乱的临床认识有了病原学基础.但对霍乱发病机理的了解却整整经历了70年.De等(1953年)在结扎的兔小肠中首次证实霍乱弧菌的无细胞滤液具有肠毒素活性,这种无细胞滤液即可产生典型米泔样便,从而明确了霍乱的症状并非由细菌本身或内毒素引起,而是由细菌的外毒素—肠毒素所致.霍乱或副霍乱弧菌不侵入小肠粘膜,  相似文献   

3.
人体感染霍乱弧菌后,可获得有效的保护性免疫。但是究竟霍乱弧菌表面的哪种成份在保护性免疫中起主要作用,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深入研究此问题对霍乱免疫机制的探讨以及制造高效霍乱疫苗都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提取了霍乱弧菌外膜成份,并对其免疫化学性,抗原性和免疫保护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用4M尿素提取霍乱弧菌外膜,SDS—PAGE图谱显示11条蛋白区带,主要外膜蛋白分子量在40k~45k之间;  相似文献   

4.
霍乱是世界烈性传染病,由革兰氏阴性的霍乱弧菌引起,世界第7次大流行自1961年延续至今,波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且于1992年出现了新的血清型流行株,表明全球急需有效的霍乱疫苗。霍乱疫苗的免疫接种已有100多年历史,免疫效果不理想,仅能有短期保护作用。通过近十多年的研究。尤其是基因工程重组DNA技术的应用,已研制出一些新的霍乱疫苗:(1)BS/WC灭活疫苗。由无毒的霍乱毒素B亚单位及杀死的全菌细胞组成,经场地试验验证是安全有效的,63498人服菌后,在最初6个月保护效果为85%,免疫后3年为51%,且对预防旅游者腹泻也有短期效果(3个月),保护率达67%以上。(2)CVD103-HgR减毒活疫苗。为减毒的霍乱活菌苗,一次免疫后即能产生保护的免疫反应,志愿者攻击试验对经典型保护率为82%-100%,对Eltor保护率为62%-67%,免疫后仅4%试验者产生轻度腹泻,在印度尼西亚正进行68,000人的场地试验。(3)沙门氏菌载体疫苗。将编码霍乱O抗原基因导入减毒的沙门氏菌载体疫苗株,构建伤寒/霍乱双价疫苗,经志愿者攻毒试验,对霍乱能产生25%保护率,引入霍乱弧菌其它保护性抗原基因以增强免疫效果的实验也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2-2006年霍乱弧菌菌株的相关性.方法 94株霍乱弧菌基因组DNA经NotⅠ酶切,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获得电泳图谱,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检测94株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A阳性92株,其中有2株水产品市场霍乱监测中分离的菌株ctxA为阴性:tcpA阳性91株,其中有2株水产品市场霍乱监测中发现菌株,1株从病人分离的0139群霍乱弧菌tcpA为阴性.94株霍乱弧菌被分为44种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聚类分析将大部分菌株分为三群.从甲鱼分离的0139群霍乱弧菌与同期流行的0139群霍乱弧菌优势PFGE型别一致,并且也为产毒株.结论 重庆市霍乱弧菌存在紧密相关的流行克隆群.甲鱼中分离的0139群霍乱弧菌与霍乱疫情分离菌株之间高度同源,被污染的甲鱼可能是食源性霍乱暴发的主要传染来源之一,海、水产品的监测是霍乱防控的重点.霍乱弧菌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有助于霍乱的主动监测和传染来源的追踪.  相似文献   

6.
报道一种诱导及检测小鼠肠道抗霍乱毒素免疫反应的方法。小鼠经粗制霍乱毒素(CrT)口服免疫3次后,用免疫荧光法染色小鼠肠组织切片,发现固有层中有大量抗霍乱毒素浆细胞(ACC)存在。免疫反应的高峰为末次免疫后第6天,此时,经肠段结扎试验证实,小鼠获得完全保护力。统计学结果表明,免疫小鼠空肠固有层中ACC量与保护性免疫力间呈高度显著的相关性(r=0.88,P<0.01)。本研究提示,用免疫荧光法计数肠固有层中的ACC,能从细胞水平上较准确、客观地测知肠道局部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梁炯明  谭垂敏  卢耀娟 《广西医学》2008,30(11):1730-173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肠道烈性传染病,起病急,传播快,易引起暴发流行,我国将霍乱列为甲类传染病[1].玉林市1961年以来曾先后发生过7起霍乱疫情,其中外源性6起,内源性1起.近10年未发生过疫情.为了了解外环境霍乱弧菌污染情况,我们于2004~2007年对外环境霍乱弧菌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8.
霍乱弧菌O139菌毛微球疫苗制备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寻求O139型霍乱弧菌菌毛疫苗研制的新途径,用高分子聚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LG)包裹毒素共调菌毛(TCP)抗的,进行免疫学研究,结果表明微轩比游离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高,其中小鼠血清IgG以皮下MS-TCP组最高,唾液中的sIgA以口服MS-TCP组最高,口服组主要诱导粘膜免疫,皮下组主要导全身性免疫,TCP是霍乱弧菌的共同抗原之一,可作为霍乱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9.
龚令旗 《中外医疗》2012,31(36):188-189
目的查明霍乱疫情发生的原因,以及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和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的比较。方法按《霍乱防治手册》(5版)对患者及相关的内外环境标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同时用胶体金快速免疫层析法试剂检测。结果用两种方法同时从腹泻病人和1名密切接触者中检出Ο139群霍乱弧菌,以及相关的外环境中检出同型Ο139群霍乱弧菌。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食用甲鱼而引起的Ο139群霍乱弧菌感染。两种方法的结果相符性很好,且各自取长补短,因此在处理疫情时为防止漏检和争取时间两种方法可以同时采用。  相似文献   

10.
霍乱弧菌检测技术的进展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素琴  陈月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12-3513
多年来,国内外对霍乱弧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许多有效的检测方法,其中生物学检测、血清学分型以及噬菌体分型已广泛推广应用,并作为常规的检测手段。随着霍乱防治中一些新问题的出现,如霍乱弧菌不同的生存状态及霍乱弧菌的变异等,流传的方法已不能适应这种新的需求,同时霍乱弧菌的快速准确的鉴定已成为控制霍乱流行的重要手段。近几年,培养基的改进,霍乱弧菌毒素及毒素基因检测技术的应用,为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现综述如下。1霍乱病原菌的检测1.1培养基的研究1.1.1选择性培养基霍乱弧菌为需氧菌可繁殖的pH为6.09…  相似文献   

11.
霍乱弧菌脂多糖的提取与其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Westphal的热酚-水法及高速离心法从霍乱弧菌569B等菌株中提取脂多糖,用血凝法测其效价。并以提取的脂多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的能力测其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霍乱弧菌569B菌株的脂多糖有较强的诱生肿瘤因子的能力,而且其血凝效价也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烧伤后早期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变化及其白念菌粘附肠粘膜的关系进行观察。方法利用无特殊病原菌(SPF)的小鼠定植白念菌模型 ,致以20%TBSAⅢ度烧伤。ELISA法检测伤前及伤后1、2、3d的肠内特异抗白念菌IgA水平 ;同时选择培养并计数盲肠及小肠粘膜表面粘附的白念菌。结果伤前组特异IgA为(69.37±25.37)U/mg,伤后1d为(48.84±26.47)U/mg,2d明显降为(38.22±23.57)U/mg,3d为(52.64±37.35)U/mg;肠内白念菌总量伤后第1天最高 ;伤后第2、3天粘附菌量明显升高。结论特异IgA下降与肠粘膜表面粘附菌量增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2011-2012年对3株疑似O139群霍乱弧菌进行检测与分离鉴定。方法依据检验标准对样本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学试验、生化反应等鉴定。结果该3株菌为麦氏弧菌,与O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有交叉凝集。结论该3菌株不是O139群霍乱弧菌,而是麦氏弧菌。为避免实验结果出现假阳性,必须进行系统生化鉴定,以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特别是在处理霍乱疫情时,病原菌的正确鉴定可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九香止泻肠溶片对副溶血弧菌活性以及对新斯的明所致的小鼠小肠功能亢进的影响。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抑菌圈直径,液体培基测定法与平皿倾注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给小鼠皮下注射甲硫酸新斯的明0.15 mg/kg造成小肠功能亢进造模,灌胃10%炭末生理盐水,测定小肠推进率。结果九香止泻肠溶片在50 mg/mL浓度对副溶血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其作用优于肠康片,MIC为50 mg/mL,MBC为500 mg/mL;与模型组比较,九香止泻肠溶片各剂量组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明显优于肠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香止泻肠溶片具有显著的抗副溶血弧菌活性、抑制小肠功能亢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探氯吡格雷对小鼠小肠黏膜的损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20 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 BALB/c 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 组:空白对照组、氯吡格雷组,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氯吡格雷组灌服氯吡 格雷,2 周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小肠黏膜大体变化及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简称免疫组化)法检测小 肠黏膜组织中Occludin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氯吡格雷组小鼠小肠黏膜大体损伤、组织病理学损伤高于空 白对照组(P <0.05);免疫组化测得氯吡格雷组小鼠小肠黏膜Occludin 蛋白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P <0.05)。 结论 氯吡格雷可造成小鼠小肠黏膜损伤;可能通过降低Occludin 蛋白表达造成小肠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1995年以来,滕州市致病性弧菌种类、分,布等病原学检测情况。共检疑似霍乱病人粪便1562人份,检出致病性弧菌127株,检出率为8.13%,其中非01群霍乱弧菌居首位83株占65.35%,其次为麦氏弧菌13株占10.4%,溶藻弧菌11株,河弧菌9株,副溶血弧菌6株,弗尼期弧菌5株。83株非01群霍乱弧菌可分型占61株,分布8个血清型,定型率为73.49%,127株致病性弧菌产类霍乱肠毒素(G)47株占37.00%,以非01群霍乱弧菌产生类CT所占比例为最高,从而说明它在毒力和致病性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Vibrio cholerae (V.cholerae) and other vibrios and their relationship.Method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DNA sequence analysis,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analysis and average linkage cluster analysis were used to study 3 isolates of V.cholerae strains O139, three isolates O1 biot ype El Tor, four isolates O1 biotype classical and 3 other vibrios.Results V.cholerae O139 contained the genomic sequences of ctx A2- B as well as V.cholerae O1.V.cholerae and others vibrios were divided into 4 groups by fingerprint patterns of RAPD, that is ① V.cholerae O139 and V.cholerae O1 El Tor; ② V.cholerae O1 classical; ③ V.para heamolyticus and V.vulnificus and ④ V.flluvialis.V.cholerae O139 DNA fingerprint of RAPD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El Tor biotype: average linkage cluster distance was 0, and slightly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b iotype, with a distance of 2.07.It was much more different from vibrio par aheamolyticus and others, with a distance of 6.76-8.54Conclusion V.cholerae and other vibrios are polymorphic in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V.cholerae O139 are the same as El Tor b iotype.O139 may have evolved from the El Tor biotype.The inherent char acteristics of vibrio paraheamolyticus are the same as vibrio vulnificu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外环境霍乱弧菌循环和分布状况,为今后预防和控制霍乱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15984-1995《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霍乱防治手册》(原卫生部,第五版)规范进行监测。结果2001-2011年间检测外环境水体、食品、混合便和苍蝇标本共2279份,检出霍乱弧菌阳性156份,总阳性率6.85%;其中水体阳性率21.40%,水产品阳性率0.71%,混和便阳性率0.30%。霍乱弧菌阳性菌株鉴定分型:小川型占87.82%,稻叶型占10.26%,O139型占1.92%;流行株占2.56%(均为稻叶型),非流行株占97.44%。结论巴州地区外环境尤其是水体霍乱弧菌污染较严重。加强外环境的霍乱弧菌监测、科学地预测预报、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能有效降低和控制霍乱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南昌市水体、水(海)产品中霍乱弧菌的系统监测,了解南昌市水体水(海)产品霍乱弧菌的污染状况,为制订霍乱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在霍乱可能发生流行的季节按月定期在南昌市范围内开展水体、水产品霍乱弧菌的监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检出的霍乱弧菌的毒力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菌株的生物学性状,是否为产毒株,是否有致病力,采用核酸脉冲电泳场技术(PFGE)对水体、水产品中O139型分离株和同一年的霍乱病人及带菌者中的O139型分离株进行同源性分析比较,了解其分子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散发病例中的分离株均为非产毒株,同样有致病力,与外环境的水体、水(海)产品中的分离株无关联,暴发疫情的病例中的分离株均为产毒株,与常规监测的水(海)产品中的分离株有一定相关性,常规监测水体中的分离株均为非产毒株,在表型及基因水平上与病例中的分离株差异较大,不是病例发生的致病菌。结论霍乱疫情输入区散发病例具有偶然发生的特点,常常表现为"来无影、去无踪"的特点,被产毒株污染的水(海)产品是导致暴发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食物过敏动物模型中小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卵蛋白致敏Nc/Jic雄性小鼠建立食物过敏动物模型,探讨食人过敏原后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及免疫学的变化。【方法】选取Nc/Jic雄性28只,分为两组,实验组小鼠21只,用卵蛋白(OVA)致敏,OVA(2mg/mL)经肠道攻击1h、6h、24h后分别采血及小肠,对照组7只,用生理盐水代替OVA,处死小鼠取小肠。对小肠样本进行染色,在高倍镜下观察小肠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变化,计数100个细胞并对肥大细胞、嗜酸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进行分类: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ABC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因子IL-4、IL-6,分析小肠黏膜免疫学的变化。【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小肠黏膜H&E染色可见小肠黏膜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1h以肥大细胞为主(P〈0.05),6h在小肠黏膜可见到大量嗜酸性细胞浸润(P〈0.05).而24h则以淋巴细胞为主(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OVA致小鼠的小肠黏膜中,IL-4及IL-6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比较对照组,在食物过敏时Nc/Jic雄性小鼠小肠黏膜不仅在形态学呈现免疫炎症反应及损伤,而且在免疫学方面出现Th2细胞因子占优势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