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脐血中粒一单系祖细胞(CPU-GM)、红系祖细胞(BFU-E)的数量和特性,并对其细胞增殖周期和骨贿及成人外周血做了比较,实验提示脐血中含丰富的CFU-GM和BFU-E,其数量低于成人骨髓而大大超过外周血水平,脐血红系祖细胞对EPO、BPA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粒系祖细胞对CSF的敏感性和骨髓比较似无明显差别.脐血S期、G2+M期,及S+G2M期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骨髓,虽略高于外周血各期细胞数,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体外单层半固体琼脂培养法及液体培养法检测了脐知中CFU-GM和CFU-F并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对照,结果显示,脐血培养7dCFU-GM产率约相当于成人外周血的5~6倍,但低于骨髓;培养14d的产率略高于骨髓,与骨髓培养7d结果相比无血中可培养出CFU-F,但产率仅为骨髓的1/5,而外周血中则无CFU-F形成,提示人脐血富含造血祖细胞,且有不同于骨髓及外周血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脐血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培养,探讨其临床应用前景与价值。方法 琼脂半固体培养法,比较脐血、骨髓、外周血CFU-GM,比较脐血4℃保存2,4,6天后,CFU-GM回收率。结果 脐血CFU-GM的平均产率接近骨髓,明显高于成人外周血,脐血4℃保存,CFU-GM回收率2天为85.5%,4天为35.1%,6天为10.1%,结论:脐血中富含造血干/祖细胞,为造血细胞移植提供新的来源。脐  相似文献   

4.
采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半固体培养法证明,50-1000U/ml rhIL-2单用对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的CFU-GM〉CFU-E及BFU-E无直接刺激增生作用;当与GM-CSF联用,100-400U=mlrhIL-2其CFU-GM集落形成率明显高于单用GM-CSF的对照组;当与EPO联用时,其CFU-E及BFU=E集落形成率 于单用EPO对照组,而1000U/mlrhIL-2期 3咱集落形成数目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粒-单祖细胞集落(CFU-GM)的体外培养,观察脐血血清(UCS)对正常及白血病骨髓造血祖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UCS对正常及急性白血病(AL)患者完全缓解的骨髓CFU-GM形成有一定增殖作用,而对初发/复发未治AL患者的骨髓CFU-GM形成无类似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的淋巴细胞对红系和粒-巨噬系祖细胞的影响,将PNH患者的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培养液(PHA-LCM)加入造血祖细胞培养基中,用于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的培养。结果在含有PNH患者的PHA-LCM的培养条件下,PNH患者骨髓BFU-E和CFU-GM集落数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PHA-LCM的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正常人骨髓BFU-E和CFU-GM集落数亦明显低于含有正常人的PHA-LCM培养条件下的集落数。结果表明PNH患者淋巴细胞对造血的支持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体外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技术,观察了当归注射液对正常人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红系(CFU-E,BFU-E)、粒系(CFU-GM)的刺激增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骨髓培养体系中加入当归注射液后CFU-E、BFU-E、CFU-GM产率均明显提高,以终浓度为50μg/ml时最佳,以此浓度加入再障患者骨髓常规培养体系中,后者的CFU-E、BFU-E、CFU-GM产率分别提高36.2%、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应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法研究了rhIL-2及其与GM-CSF和Epo组合对骨髓祖细胞集落形成的调节作用。结果:rhIL-2单独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无刺激作用;当其与GM-CSF联合应用时,在浓度为10.0×104~40.0×104U·L-1时,CFU-GM集落数明显高于GM-CSF对照组;当其与Epo联用时,在浓度为10.0×104~40.0×104U·L-1时CFU-E和BFU-E集落数明显高于Epo单用组;但当其浓度升至10.0×105U·L-1时,各种集落数均明显减少。重组人白介素2(rhIL-2)对骨髓造血祖细胞体外增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rhIL-2与GM-CSF和Epo联合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体外增殖具有协同的刺激作用,单独应用无集落形成能力,大剂量应用可能会抑制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9.
人参总皂甙对人血细胞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人参中提取有效成份人参总皂甙(TSPG),测定它对人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BFU-E)和多向祖细胞(CFU-GEMM)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显示:在培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SPG5.25,50,75,100mg/L,可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在体外形成集落。在TSPG5-75mg/L时,CFU-GM集落产率均明显高于不加TSPG的对照组浓度的TSPG使集落产率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层琼脂法对脐血造血祖细胞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20份新生儿脐血粒单祖细胞集落(CFU-GM)为95.6±36.5/10 ̄6MNC;两份不同血型的新生儿脐血细胞混合培养与单个新生儿脐血细胞培养比较,两者在祖细胞生成数量和生长特征方面无明显差别。本研究为临床混合不同血型的脐血造血祖细胞移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骨髓基质细胞上清对脐血造血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SN)对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的作用.方法:使用rIL-3,rIL-1β.rIL-6和SCF等细胞因子或SN或者两者联用长期培养人脐血造血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和造血祖细胞集落测定.结果:脐血造血细胞培养至2周时,细胞总数在细胞因子组增加了134.5倍和SN组增加8.15倍,两者联用增加了171.3倍.培养至第6周时,细胞增加减少,以SN组最明显,为培养前的26.65倍,细胞因子组为54.15倍,两者联用仍有92.25倍.对脐血造血祖细胞增殖的影响,在扩增2周后,CFU产率细胞因子组和SN组比扩增前增殖了250%和217%,两者联用为279%.扩增至第3周,CFU产率下降,以前两组最明显,比扩增前分别增殖151%和145%,两者联用仍增殖了240%.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增殖,但比细胞因子作用弱,两者联用时作用明显强于两者分别使用,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还可产生其它物质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并延长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细胞膜染料DiD对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 BM-MNC)的染色效率和造血功能的影响,并用DiD示踪BM-MNC活体直观观察DiD标记的BM-MNC在小鼠颅骨骨髓内的顺利归巢。方法 体外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成像方法检测BM-MNC的DiD染色效率;CCK-8细胞活性-增殖实验和造血集落形成实验,检测DiD染料对BM-MNC的造血功能的影响;单/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下活体直观观察DiD标记的BM-MNC在小鼠颅骨骨髓内的归巢。结果 BM-MNC的DiD染色效率高达90%以上,且DiD对BM-MNC的细胞活性-增殖和造血能力均无明显的毒性影响(P>0.05);单/双光子共聚焦显微镜下,在活体小鼠颅骨骨髓内可直观观察到DiD标记的BM-MNC的顺利归巢。结论 细胞膜染料DiD对BM-MNC的染色效率高、均一,无明显细胞毒性,荧光不易被淬灭,且受机体自身组织的背景干扰少,用于活体示踪时DiD标记的BM-MNC可顺利归巢到骨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SN)协细胞因子对人脐血造血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使用rIL-3,rI-1β,rIL-6,和SCF等细胞因子或SN或者两者联用长期培养人脐血造血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和表面标志测定。结果 培养7d细胞已开始增殖,14d达高峰,细胞总数在细胞因子组(1)增加了134.5倍和SN组(3)增加81.5倍,两者联用(2)增加了171.3倍。21d开始下降,(3)组下降最明显,35d时细胞总数为培养前的(3)组26.65倍,(1)组54.15倍.(2)仍组有92.25倍。CD34^ 细胞第7天已升高。14d达高峰。(1)、(3)组和(2)组分别比培养前增加了68.43%、69.77%和82.47%,2ld开始减少。分别比培养前增加56.16%、12.33%和71.72%;CD33^ 细胞7天时均显著增加,14d达高峰,分别比培养前增加了80.67%、82.14%和69.69%,21d时维持在14d水平;CD38 细胞7d时均有显著增加,分别比培养前增加了66.65%、70.42%和73.8%,14~21d均在该水平维持,三组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可促进脐血造血细胞的增殖,但比细胞因子作用弱,两者联用时作用明显强于两者分别使用,提示骨髓基质细胞还可产生其它物质刺激造血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及其在AA发生,发展中的影响,为AA个体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T细胞亚,TNF-α水平,采用微量甲基纤维素法研究了29例AA患粒一单系祖细胞(CFU-GM)集落形成及其骨髓细胞和血清对正常CFU-GM集落形成的影响,据此对AA进行发病机理分组。结果:免疫介导组CD4,CD8,HLA-DR,CD4/CD8,TNF-α与正常组相比均具有显差异性,干细胞缺陷组HLA-D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D4/CD8比值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微环境缺陷组与正常组相比均匀无显差异性。结论:极大部分免疫介导组,部分干细胞缺陷组和个别微环境缺陷组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发生情况厦预后.方法 选择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进行异基因造血于细胞移植的患者13例,男9例,女4例,平均42岁,预处理方案采用BU/CY、GIAC方案,以CsA、MMF、ATG加短程MTX预防aGVHD.结果 2例发生了cGVHD,发生率为2/12(16.67%).予以激素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后1例缓解,1例无效,换为二线治疗后迭缓解.结论 cGVHD仍是Allo-HSCT后期常见并发症,对移植后的长期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症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情况及预后.方法 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为BU/CY、GIAC方案,以CsA、MMF、ATG加短程MTX预防aGVHD.结果 2例分别于移植后21、40d并发重度肠炎,诊断为肠道aGVHD,予以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FK506、抗CD25单克隆抗体后缓解.结论 重度肠道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有效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实验性中暑兔血浆内毒素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兔中暑时血浆内毒素(LPS)浓度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在干球温度42℃、湿球温度35℃、相对湿度60%条件下,测定了24只热暴露兔随机分为肛温维持43℃组和肛温持续上升组,分别测定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以及血浆内毒素(LPS)浓度。结果(1)肛温维持组与持上升组血 LPS浓度分别由实验前的0.139、0.131ng/ml升至0.285、0.249ng/ml;(2)两组动物休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用哺乳动物细胞作体外短期转化试验检测致癌物和促癌物,并对几种实验条件和方法作了比较。结果表明SHE细胞和NIH/3T3细胞均为较理想的靶细胞;丝裂霉素C处理或~(60)Co照射的NIH/3T3 细胞分别作饲养层均可获得理想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发育中的大鼠睾丸进行了细胞角蛋白、波蛋白和溶菌酶的免疫组化观察,用异染法对肥大细胞作了显示。受精第17天,纵隔部睾丸索的上皮细胞中角蛋白反应已很强,而波蛋白反应弱。其它睾丸索的支持细胞也同时有两种中间丝蛋白,反应都弱,以后支持细胞的波蛋白反应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强,角蛋白则变弱。生后角蛋白反应消失,但出生15天以后确实仍有少数支持细胞呈角蛋白阳性,溶菌酶阳性的巨噬细胞在受精第16天已出现,随年龄增长其数量逐渐增多,但生后细胞密度暂时减少,胎龄17天到生后1天,睾丸纵隔和附睾结合部聚集有大量巨噬细胞,生后20天的幼鼠睾丸间质中可见到具有异染性的肥大细胞成群分布在小血管周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尿酸血症(HUA)诱发糖代谢紊乱大鼠胰岛细胞功能的变化,探讨HUA诱发和加重糖代谢紊乱的发病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DM组)和HUA组。采用高酵母饲料饲养、腺嘌呤溶液灌胃及皮下注射氧嗪酸钾溶液的方法建立HUA诱发糖代谢紊乱大鼠模型,采用高糖高脂饲料饲养、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DM组大鼠模型,每隔2周测定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血清尿酸的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胰岛细胞双重染色观察持续HUA对胰岛组织学形态及胰岛α、β细胞占胰岛比例的影响。结果HUA组大鼠4、8、12、16周空腹血糖、空腹血清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0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933、17.606,q=3.632-7.342,P〈0.01);HUA组大鼠第8、12周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均较0周显著升高(F=4.680,q=1.916、2.035,P〈0.01),至第16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HUA组大鼠0、4、8、12周空腹血清胰高血糖素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16周降低,与0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409,q=1.623,P〈0.01);HUA组与NC组比较,空腹血糖、血清尿酸、血清胰岛素、血清胰高血糖素在0周时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16周时差异有显著意义(t=-2.569-11.854,P〈0.05)。HE染色显示,NC组胰岛大小不等,分布均匀,形态规则,无水肿,胰岛细胞正常;DM组胰岛分布弥散,胰岛数量明显减少,部分胰岛轻度肿胀;HUA组与NC组比较胰岛形状变得不规则,胰岛数目减少,但仍然较DM组多。HUA组第16周胰岛α、β细胞分布比例与NC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HUA组内0、4、8、12、16周不同时间胰岛α、β细胞所占比例动态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HUA诱发糖代谢紊乱的机制可能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