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差异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呼吸道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及标准株ATCC90028体外粘附生长24 h形成生物膜,用XTT减低法测定其增殖情况,并分别提取生物膜态白念珠菌总RNA,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测定转录因子CPH1、EFG1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采用ACt的方法计算其相对表达量.结果 根据粘附生长的白念珠菌增殖情况,有8株临床株形成生物膜能力“高”,另7株临床株及标准株ATCC90028形成生物膜能力“低”.生物膜表型差异的菌株间转录因子CPH1、EFG1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粘附分子ALS3、HWP1基因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呼吸道白念珠菌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其差异的机制可能与转录因子CPH1和EFG1以外的基因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2.
念珠菌病已成为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病人的并发症之一。虽然热带念珠菌、类星形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解脂念珠菌等也可致病,但白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也是院内感染的常见菌之一。随着条件致病性真菌的不断分离,只有以快速、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把白念珠菌与其他念珠菌分开,才能适应临床需要。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少工作并取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自肺结核患者分离与鉴定白念球菌荚膜菌株,以进一步探讨该菌荚膜的致病性及其与结核病并发感染的关系.方法:IR肺结核患者痰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俭及用沙保氏琼脂平板分离培养、沙氏斜面培养基纯培养,作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出芽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糖发酵和糖同化试验等鉴定菌种;家免试验、荚膜肿胀试验、透射电镜等作荚膜结构的鉴定.结果:(1)临床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念珠状菌;能形成芽管、假菌丝、厚膜孢子;能发孵葡萄锖和麦芽糖产酸又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同化试验阳性,乳糖同化试验阴性.(2)在感染家免体内可形成荚膜,边界明显;荚膜肿胀试验阳性.结论:该菌侏可被鉴定为具有荚膜的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由于念珠菌的广泛存在,学术上对真菌药物耐受的念珠菌报道增多,已引起医学界和药学界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现通过调查以往来念珠菌的耐要机制,来说明耐药念珠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现象和耐药产生的相关因素,以及对耐药机理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的新进展。随着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耐药菌株逐渐产生近年来有关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生长动力学特征,其不同时期对氟康唑敏感性的差异及经氟康唑预处理的生物材料表面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96孔微量培养皿进行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培养,用MTT法检测生物膜不同时期的活性及对氟康唑的敏感性。结果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早期(8h)生长较快,当成熟生物膜形成后,生物膜活性则维持在一个较高的代谢水平,不再增加;早期(2h)的生物膜对氟康唑MIC50为2~4μg/m|,中晚期(12~72h)生物膜MIC50均〉128μg/ml。与对照组比较,低浓度氟康唑(0.5~8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上生物膜活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高浓度氟康唑(32~64μg/ml)处理的生物材料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早期生物膜对氟康唑敏感性较高,中晚期则产生明显耐药。经抗菌性处理的生物材料对预防生物膜的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白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用药的敏感性及判断两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方法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推荐的棋盘微量稀释法,检测了30株白念株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5-氟胞嘧啶及两药联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同时对两药的作用方式进行判定。结果联合用药时显著减少了每一药物MIC值的几何均数,在40%受试菌表现为协同作用方式,在53.3%的受试菌株表现为相加作用方式,在6.7%受试菌株表现为无关作用方式,未观察到拮抗作用出现。结论氟康唑和5-氟胞嘧啶联合比单一药物体外抗白念珠菌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7.
接受雌激素治疗患者阴道内白念珠菌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患者阴道内白念珠菌增殖情况.方法:观察组(雌激素替代疗法)和对照组(非雌激素替代疗法)患者的阴道分泌物用霉菌培养基进行培养,对培养结果及外阴瘙痒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阴道分泌物中的白念珠菌的检出率(13.8%)高于对照组(8.7%)(P<0.05).外阴瘙痒症状发生率,对照组(10.9%)明显高于观察组(3.7%)(P<0.01).结论:接受雌激素替代治疗可使白念珠菌少量增殖,但不至引起外阴瘙痒症状.  相似文献   

8.
随机分离致病性白念珠菌17例的基因分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白念珠菌不同基因型的同源性,以及在菌株群中分布的特征,为白念珠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找到一个方法。方法扩增出白念菌株CDC3(保守基因)的部分片段并测序,应用Vector-NTI软件包进行比较。结果17株菌株被分为9个基因型,有8株菌株的基因型高度同源,有9株的基因同源性较高,这9株菌株的基因型在样本分布中占优势;高度同源的8株菌株与其它菌株的主要区别在于,在第195—205位缺少TTTCTTCTT,在第338—345位多了TAAGTAAG。结论菌株3等9个菌株的基因型在样本分布中占优势,可能是进化过程中为适应宿主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临床不同来源白念珠菌的25S rDNA基因分型与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制定的M27-A3方案中的酵母菌微量稀释法,检测贵州地区149株临床白念珠菌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149株白念珠菌均对两性霉素B敏感,对5-氟胞嘧啶、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6.64%和93.96%,而对伊曲康唑的敏感率较低为46.31%;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来源菌株对伊曲康唑敏感性低于深部组织感染菌株;各25S rDNA基因型别的白念珠菌对4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贵州地区白念菌株对伊曲康唑的敏感性较低,这些不敏感菌株多数来源于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贵州地区白念珠菌25S rDNA基因型别在4种抗真菌药中的耐药率无差别.  相似文献   

10.
白念珠菌对山苍子油诱导性耐药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对山苍子油诱导耐药实验的反应情况,进一步评价山苍子油抗念珠菌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 )采用多步诱导法,观察在含梯度浓度( 1~1 0 0MIC)山苍子油培养基上连续转种的白念珠菌BMU0 0 2 70最小抑菌浓度(MIC)的变化情况,以氟康唑作为阳性对照,同时设空白对照和溶媒对照;( 2 )将敏感性下降的诱导株在无药培养基上连续转种1 0次后,检测其MIC值;( 3 )测定山苍子油对氟康唑敏感性下降诱导株的MIC值;( 4 )测定山苍子油、氟康唑对BMU0 0 2 70的最小杀菌浓度(MFC) .结果:( 1 )在多步诱导培养过程中,山苍子油组的M…  相似文献   

11.
目的〓〖HTK〗评价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分别与环孢菌素A联合应用时对敏感与耐药白色念珠菌的体外抗真菌效果。〖HTW〗方法〓〖HTK〗采用棋盘法测定两类药物联用的体外抗真菌效果,以OD值测定法判读MIC值,并以FICI法对联用结果进行评价。〖HTW〗结果〓〖HTK〗两类药物联用对耐药白色念珠菌全部表现为协同作用,对敏感菌大多表现为无关作用。〖HTW〗结论〓〖HTK〗对于耐药白色念珠菌,环孢菌素A对3种三唑类药物均有明显的增敏作用,但对敏感菌的增敏作用不明显。以OD值测定法判读MIC值具有客观、迅速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白念珠菌是临床最常见的条件致病真菌,可以导致黏膜和系统感染。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真菌药物数量有限,长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所导致白念珠菌的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耐药程度也越来越高。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高适应性导致了耐药性的产生,同时也是白念珠菌对环境应激的一种体现。本文对应激反应通路作了总结,并着重从应激反应角度阐述了白念珠菌的耐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耐药基因CDR1、CDR2的表达情况。方法常规方法分离123株临床菌株,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作菌种鉴定,采用Rose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耐药株与随机选择的同等数量的敏感株(对照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目标基因CDR1、CDR2,扩增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进行初步分析。结果123株白色念珠菌分布于呼吸道50.4%(62/123)、泌尿道28.5%(35/123)、生殖道14.6%(18/123)和其它6.5%(8/123)。通过药敏筛选,获得耐药菌株35株,其中有15株出现交叉耐药。受试菌对两性霉素、5-氟胞嘧啶、咪康唑、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9.2%、85.4%、87、0%、84.6%、和83.7%。35株耐药株和对照株均出现耐药基因CDR1、CDR2。结论白色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编码外排蛋白的耐药基因CDR1和CDR2可能同时存在于全部受试菌株内。  相似文献   

14.
高尿酸血症在肾移植患者中较为常见,在接受环孢素A(CsA)治疗的患者中发病率更高。尿酸升高的原因多与药物治疗时间的长短有关,与剂量、血药浓度、血肌酐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肾移植患者痛风的发生率较低,其确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处理,目前尚有争议,作者对肾移植患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白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剧增.随着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抗药菌株不断出现,抗药现象已成为药物治疗的严峻挑战。膜转运蛋白高表达导致多药抗药是白念珠菌抗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本文对与白念珠菌抗药有关的膜转运蛋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选择白假丝酵母菌ATCC10231 作为实验菌株,以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情况. 经低温等离子体照射30、60、120、180 s后,在培养基中心照射位置处,出现明显的抑菌环,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菌环逐渐增大;连续观察3 d,抑菌环没有改变. 低温等离子体在体外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为其将来成为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一种新手段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被膜(BF)内真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FITC-conA标记白假丝酵母菌BF的多糖成分,利用荧光显微镜从形态学上观察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形成过程的影响。将标本分为5组,分别是对照组(大蒜素浓度为0)、大蒜素0.25 mg/mL组、大蒜素0.5 mg/mL组,大蒜素1.0 mg/mL组、大蒜素2.0 mg/mL组。应用XT T减低法定量检测大蒜素对白假丝酵母菌BF中真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大蒜素2.0 mg/mL组大蒜素干预白假丝酵母菌BF后的荧光强度较大蒜素0.5 mg/mL组及对照组的荧光强度减弱。大蒜素0.5、1.0、2.0 mg/mL作用于白假丝酵母菌BF 5 h后,XT T减低法光密度(OD)450的值分别为1.87±0.31、1.64±0.25和1.30±0.29,分别与对照组的2.11±0.2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25 mg/mL的大蒜素作用白假丝酵母菌BF后,OD450值为1.93±0.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蒜素能杀灭白假丝酵母菌BF内的真菌,对BF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大蒜素浓度的增加,其对BF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念珠菌感染患者的菌种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运用抗真菌药物作依据。方法采集164例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标本分离真菌,疑为酵母样真菌者均采用YBC卡进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念珠菌做抗真菌药敏试验。结果164株念珠菌共有8个种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67.1%。各种念珠菌对制霉菌素等9种抗真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各种念珠菌对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程度明显不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