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广义的药毒是药之偏性,用来补偏救弊治疗疾病;狭义的药毒是指药性强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致死者。中药有剧毒、大毒、小毒之分,治病有“以毒攻毒”,使之“有故无损”,能收到独特疗效之说。古今医药人员反复实践,采用不同的解毒方法,使中药大毒变为小毒,有毒变为无毒,保证了疗效,又使药毒对人体不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2.
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传统医学中并没有相同的病名,多归于“虚劳”、“神劳”、“血虚”、“气虚”等范畴。笔者认为“虚”、“毒”、“瘀”的恶性循环是导致癌因性疲乏的关键病机。并从历代关于癌因性疲乏病因病机的概括;“虚”→“毒”→“虚”恶性循环致CRF;“毒”→“瘀”→“毒”恶性循环致CRF;“虚”→“瘀”→“虚”恶性循环致CRF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精准靶向关键病机,以扶正祛瘀解毒法治疗癌因性疲乏,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3.
湖北民间有“跌倒地上爬,离不开八厘麻的”说法。可见八厘麻是一种治疗跌打损伤的常用中草药。但毒性较大,人服超过8厘可引起四肢发麻,羊误食其叶后会踯躅而死。人中毒的基本表现是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乃至休克。我院内科试图应用其降低心率等毒付作用来治疗心动过速、高血压等,取得了显著效  相似文献   

4.
正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广义的药毒是指药之偏性,用来补偏救弊治疗疾病;狭义的药毒是指药性强烈,容易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可能致死。中药有剧毒、大毒、小毒、无毒之分,古今医者经过反复实践发现,通过不同的炮制、配伍、煎煮以及服用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毒性。一、合理炮制通过对中药加工炮制,可降低药物毒性,方法有"水漂法"、"加热法"、"制霜法"、"水飞法"  相似文献   

5.
环常绿黄杨碱D对室性期前收缩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环常绿黄杨碱D对室性期前收缩及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85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 ,分成环常绿黄杨碱D组 (治疗组 )4 5例 ,对照组 4 0例。 2组均行一般治疗和病因治疗 ,其中治疗组加环常绿黄杨碱D 2mg ,po ,tid ,疗程 2wk。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 2 4h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差值为 (- 5 10± 382 )次· 2 4h- 1(P <0 .0 1) ,QTmin延长 (P <0 .0 5 ) ,其余各项QT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加环常绿黄杨碱D后 ,QT延长 ,QTmax和QTmin延长、QTd 缩小、HR减慢 (P <0 .0 1或P <0 .0 5 )、2 4h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 ,差值为(- 2 130± 4 41)次·2 4h- 1(P <0 .0 1)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均P <0 .0 1)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环常绿黄杨碱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室性期前收缩药物  相似文献   

6.
郭彬  娄勇  张力  康文 《中国基层医药》2001,8(6):541-54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带状疱疹为“缠腰火丹”、“半腰龙” ,俗称“蛇丹”、“蜘蛛疮” ,认为本病系由湿热内蕴 ,感受毒邪 ,湿热毒邪搏结 ,壅滞肌肤所致 ,故治宜清热利湿 ,解毒止痛[1] 。其中一些中成药引伸应用治疗带状疱疹经济方便 ,效果显著 ,毒副作用少 ,现介绍如下。1  0 5 %甘草甜素乳膏甘草有解毒泻火等功效 ,历代常用于痈疽疮疡的治疗。其有效成分甘草甜素具有抗病毒活性及抗炎、抗过敏等作用。抗病毒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对病毒的直接作用和诱导干扰素以及增强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等…  相似文献   

7.
《儿科药学》2012,(9):64-64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办,汉唐博瑞·医学学术机构承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小儿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暨肉毒毒素治疗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12-06-01-010(京)],将于2012年9月20日至9月23日在北京天坛医院内举办,授课内容包括肉毒毒素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研究进展、脑性瘫痪康复及高压氧治疗、脱髓鞘疾病、难治性癫痫及癫痫性脑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等,  相似文献   

8.
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的器质性或功能性病损所引起的一种慢性痛。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治疗方式,但无法将其治愈。A型肉毒毒素是肉毒梭菌分泌的一种细胞外毒素,具有嗜神经性,且毒力最强。A型肉毒毒素通过解除肌痉挛,抑制中枢和外周敏化和抗炎机制来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本文通过阐述A型肉毒毒素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机制和用法,旨在为其在颈源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通法”思想出发,认为浆细胞乳腺炎病机以脏腑功能失常,经络不通,不通则痛,最终使痰瘀毒阻滞乳络为主,而“五脏通”是人体健康,维持常态的前提条件,“通法”以通调脏腑,疏通经络,祛除人体痰邪瘀毒,从而使人体恢复正常阴阳平衡,以期为中医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解毒化瘀汤治疗邪毒阻络型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疗效。方法:将87例小儿紫癜性肾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31例,2组患儿均予休息、常规对症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自拟解毒化瘀汤,疗程8周,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7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血尿(镜下血尿)、蛋白尿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对邪毒阻络证改善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解毒化瘀汤治疗邪毒阻络型小儿紫癜性肾炎疗效好,症状改善快,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二、抗过缓性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应用过缓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高度或完全性房室阻滞等。常用的抗过缓性心律失常药物有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此外,羟基苯丙胺(Hydroxyamphetamine,“Paredrine”),麻黄素、皮质激素、克分子乳酸钠或重碳酸钠、噻嗪类利尿药以及葡萄糖—胰岛素—钾合剂(GIK 合剂)等也用来治疗房室阻滞——阿斯症群,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介绍张君教授从瘀论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经验。其认为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主要病机是“湿、热(毒)、瘀、虚”,并着重指出“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治疗方面提出活血化瘀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应贯穿疾病治疗始终。同时提出早期宜佐以清热解毒,中期宜佐以滋阴,后期宜辅以益气。除此之外,还应遵循中医“既病防变”的治疗原则,以防止疾病迁延、反复。  相似文献   

13.
菝葜又名金刚藤、金刚刺等,是百合科植物Smilax China L.的根茎,为一种民间常用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镇痛消肿等功效,千百年来,广泛被用来作为祛风湿、利小便、消肿毒、治疗关节炎、水肿、镇痛等的药物。国外还有将其用于过敏性哮喘、牛皮癣等治疗的报道。目前国内菝葜商品主要是水提物(生药含量20g/g生药),主要治疗妇科多种急慢性炎症,疗效确切.具有生药含量低、服用量大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肉毒杆菌毒素可治疗灶性手痉挛这是美国Cole等的一项双盲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安慰剂相比较,肌肉注射肉毒杆菌毒素5~30U后,10例病人中,自觉灶性手部肌张力障碍有很大改善者8人,其中6人在肌力和(或)作家、速记员、音乐工作者等职业性手痉挛程度方面有...  相似文献   

15.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儿科常见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中医称为“水痘”、“水花”或“水喜”。易造成暴发性流行,并易并发脑炎、心肌炎等。中医认为:本病由于外感时行邪毒,蕴郁肺脾,发于肌肤所致。近年来,频有报道采用中药复方制剂和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儿童水痘,疗效满意,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TC 方案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2 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26 人为治疗组,接受艾迪注射液联合TC 方案治疗,26 人采用TC 方案治疗。从总有效率、KPS 评分改善率、毒副反应等指标评价两方案的利弊。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KPS 评分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TC 方案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蚂蝗咬伤为广大水稻地区所常见。多数人被蚂蝗叮咬后仅局部出点血,留下一个小红点,但也有少数人可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等局部症状,有时还会伴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以致数天不能参加水田劳动。在开门办学中,根据药性歌中“半边莲能把蛇伤治”一句,我们联想到,既然半边莲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解蛇毒,那么用来治蚂蝗毒可能也有效验。于是我们采用二丁半汤治疗重型蚂蝗咬伤1例,疗效果然十  相似文献   

18.
药品本来是用来救治生命的特殊商品,不该随意乱用,但目前泛滥的“大处方”完全将“是药三分毒”的古训抛在了脑后,导致中国老百姓成为了滥用抗生素等不良医疗行为的直接受害者,使得药品不仅偏离了它的实际用途,而且成了摧残百姓健康的无形杀手。——冀连梅  相似文献   

19.
覃刚平 《中国药业》2009,18(8):57-58
以大量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为依据,阐述中药的毒性及造成“毒”性反应的因素,以利正确认识中药“毒”性并合理应用中药。  相似文献   

20.
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药学中,“毒”或“无毒”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所谓狭义的“毒”或“有毒”,即单指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属“毒”、“恶而厚”的范畴。一般说,凡是毒的药物,大多性质强烈,作用峻猛,极易毒害身体,常用治疗量幅度较小或极小,安全性低。所谓广义的“毒”或“有毒”,具体有二:①药物的总称。即指凡药均可谓之为“毒药”。药即“毒”,“毒”即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