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提高乳癌根治术的切口愈合率,降低皮瓣坏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乳癌根治术后,皮肤切口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的效果.结果本组切口I期愈合率93.1%,皮瓣坏死率6.9%,与传统缝合方法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乳癌根治术时,皮肤切口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可明显提高切口愈合率。  相似文献   

2.
浅谈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剖宫产180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1月,本院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华陀牌可吸收外科缝线行剖宫产腹部切口缝合,现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剖宫产(无论是纵切口或横切口)腹部切口全层可吸收外科缝线缝合180例体会。  相似文献   

3.
4.
现常用的可吸收合成缝线包括聚乳酸羟基乙酸线,聚二氧杂环包酮线,这类缝线具有满意的抗张力强度,良好的操作性能,材料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无毒性、无胶原性和无致癌性,对抗体组织反应小,具有较强的抗酸性及抗感染的作用[1]。我院于2000年4月~10月采用聚乳酸羟基已酸线行手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243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43例,男98例,女145例。年龄8~85岁,平均年龄47岁。1.2 切口愈合类型:Ⅰ类切口计89例,包括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  相似文献   

5.
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可吸收缝线在胸科手术切口,皮内缝合中应用的优越性与可靠性。方法将2007年01月至2009年04月施行的肺癌根治术438例,按缝合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组和普通缝皮内缝合线组。针对切口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愈合后外观、住院天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脂肪液化: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组(试验组)发生3例,普通缝线皮内缝合组(对照组)发生13例。切口感染:可吸收缝线组(试验组)发生5例,普通缝线组(对照组)发生21例,两组术后均未发现切口裂开。结论可吸收缝线在肺癌根治术切口皮内缝合中是安全可靠的,并且在处理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日等方面有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正>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在急诊外伤中非常多见,如果急诊处理不当,往往导致后期面部明显畸形,对患者容貌、心理造成影响。为了争取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创伤的最佳修复,减轻或避免后期畸形,笔者自2000-01~2006-01对300例该类典型患者在急诊时采取整形修复术。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罗斌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2):1078-1079
目的:探讨无骨折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的早期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2003年收治的无骨折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经有效的早期治疗,Ⅰ期治愈率达85.2%。结论:无骨折开放性软组织创伤的早期治疗首先是院前的简单有效止血,院内的进一步止血、抗休克治疗,再是清创缝合、重建功能。  相似文献   

8.
自1997年6月~2001年6月 ,我院外科共完成直切口腹部手术292例 ,其中146例采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皮内缝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292例 ,男122例 ,女170例 ,年龄9~76岁 ,其中9~15岁32例 ,15~25岁60例 ,25~45岁102例 ,45~65岁80例 ,65岁以上18例。Ⅱ类切口190例 ,Ⅲ类切口102例。1 2手术方法 :将本组随机分二组各146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丝线分层缝合关腹 ,观察组行医用可吸收合成缝合线连续皮内缝合线一根 (已灭菌、自带园针 ) ,从切口上端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口腔科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160例口腔颌面部外伤的护理,分析其实际效果。结果无死亡病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对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术前病情观察和术后有效的心理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及健康指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由相同的人分别采用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及丝线间断缝合,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组有3例脂肪液化,5例切口感染,经换药很快愈合,无切口裂开及切口疝发生。丝线间断缝合组发生脂肪液化12例,感染16例,经换药,有部分需要拆除缝线,平均愈合时间大于可吸收缝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分层连续缝合是安全、可靠的方法,能够明显减少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发生,对于愈合后切口的美观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髌骨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治疗上,在重建伸膝装置的同时应尽可能的保留髌骨的长度并解剖复位关节面。骨折移位超过3 mm和超过2 mm的关节面不一致是手术的适应证[1]。对严重的髌骨骨折,尤其是上下极的严重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2.
髌骨骨折在临床实践中较为常见,据有关资料统计报告约占全身骨折的1.0 5 %。近年来随着煤炭和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髌骨骨折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尤其是因车祸所致的粉碎性髌骨骨折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我科自1999—2 0 0 3年共收治各类髌骨骨折患者2 4例,其中16例采用可吸收缝线荷包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再次剖宫产术中采用人工合成可吸收缝线缝合皮肤层,并与采用丝线缝合进行效果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守霞 《贵州医药》2005,29(10):939-940
颌面部多发外伤在临床中较常见,并常伴有颅脑损伤,如处理不当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生命危险.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施行的32例颌面部多发创伤病人的麻醉处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口腔颌面部创伤麻醉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口腔、颌面部严重创伤及手术的麻醉情况。结果本组病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54例气管插管时顺利,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术毕患者均完全清醒后拔管,1例由于声门周围水肿,拔管后即行气管切开外,其余患者拔管后SpO2均达95%以上。结论颌面部多发创伤手术麻醉关键在于迅速准确建立通畅的呼吸道;术中应时刻警惕气管导管的位置;注意血容量,积极扩容抗休克治疗;麻醉苏醒期拔管指征要严格。  相似文献   

16.
腹部创伤的早期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间61例腹部创伤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的抢救与治疗经验,认为早期迅速准确作出病情诊断,迅速救治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维持生命体征,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及时手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李亚东  李旺勇  孙杰  冯其柱  王琦 《安徽医药》2022,26(7):1364-1367
目的探讨可吸收单向倒刺缝线在老年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7年 6月至 2020年 5月收治的年龄 ≥60岁的 102例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病人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51例。研究组均采用可吸收单向倒刺线一期缝合胆总管的老年病人资料,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线一期缝合胆总管的老年病人资料,比较两组术中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胆漏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年龄、性别、胆总管直径、最大结石直径、总胆红素、合并症等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及 χ2检验比较,研究组术后缝合时间[(9.06±2.81)min比( 16.16±3.09)min]、术中出血量[(38.47±8.43)mL比( 46.16±6.52)mL]、术后住院时间[( 4.88±1.01)d比( 6.51±1.39)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 2.45±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至2007年间61例腹部创伤的临床资料。对腹部创伤的抢救与治疗经验认为,早期迅速准确作出病情诊断,迅速救治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维持生命体征,合理应用辅助检查,及时手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可吸收线应用于会阴切口缝合的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我院经阴道分娩会阴侧切的初产妇250例。分为观察组(15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会阴侧切可吸收线皮内缝合;对照组采用会阴侧切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效果。结果两组切口感染、线头反应、疼痛程度、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线缝合会阴切口并皮内缝合皮肤不拆线是一种理想的缝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颌面部是人体暴露而又比较突出的部位,容易受到创伤。颌面部创伤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咀嚼功能及心理健康,所以说,颌面部创伤的救治效果直接关系到伤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1]。本文就我院对372例颌面部创伤患者急诊护理工作做一回顾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4月急诊治疗(非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