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廖乙名  徐跃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112-3113,3115
目的分析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比较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骨科接受治疗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彻底清创后内固定治疗,波及关节面骨折的35例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胫腓骨骨干部位骨折的30例患者给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交锁髓内钉组)。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并采用Johner—Wruhs标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锁定钢板组手术时间为(152.36±35.28)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20.78±15.22)d;Johner-Wruhs评分为(80.68±5.12)分,有2例发生感染;交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为(126.72±28.95)min,骨折愈合时间为(122.92±12.73)d。Johner-Wruhs评分为(81.05±4.96)分,有5例发生感染。两组手术时间和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可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临床多采用金属植入物内固定治疗股骨中上段干骨折,但由于骨折类型、手术操作及内固定方式或术后功能锻炼不当等容易发生并发症,目前关于不同金属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后并发症及其原因的系统研究报道尚少.目的:回顾性分析带锁髓内钉、加压钢板、梅花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股骨干中上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92例,男63例,女29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梅花钉内固定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观察3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临床疗效及随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92例患者股骨干中上段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均获得成功.3组平均手术成功率及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加压钢板内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少于梅花钉内固定组,治愈率高于梅花钉内固定组(P<0.05).③股骨干中上段骨折内固定物弯曲断裂、骨折不愈合、再骨折及感染是主要并发症,带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并发症低于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及梅花钉内固定组(P<0.05).说明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更利于骨折愈合,但骨折部位和类型千变万化,内固定材料强度的差异和骨折复位情况不同,必须采取个体措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和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LC-DCP)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的方法的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适的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0年治疗的105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效病例,其中男60例,女45例,年龄23~51岁,均为股骨干骨折。原固定方法:钢板45例,梅花针37例,外固定架23例。造成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内固定不牢固62例,负重过早致内固定弯曲或折断23例,手术操作不当20例。再手术固定方法: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A组)65例,LC-DCP治疗(B组)40例。术后均采取积极主、被动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3~35个月。A组和B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平均愈合时间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良率(93%)明显高于B组(85%)。结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具有固定牢靠、破坏血运小、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交锁髓内钉固定及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66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3组,钢板组(24例)行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治疗,髓内钉组(22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外固定架组(20例)行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治疗,比较3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外固定架组骨折愈合时间((8.55±3.09)个月)较钢板组((5.67±4.60)个月)及髓内钉组((5.09±2.49)个月)长(P〈0.05),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外固定架组肩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31.08±5.12、29.91±3.74、28.95±4.12,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肘关节功能评分(83.00±14.40)高于外固定架组(73.35±16.40)(P〈0.05);外支架组术后无骨折不愈合发生,钢板组发生骨折延迟愈合2例、螺钉松动5例,髓内钉组骨折断端有假关节形成3例、骨折不愈合并感染2例,钢板组、髓内钉组和固定架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9.17%、22.7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加压钢板螺钉+髓内针固定可作为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手术方法,微创有限内固定+外支架固定适用于严重粉碎性、开放性及伴有严重感染的骨折类型。  相似文献   

5.
背景:采用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简单闭合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无需交锁等优势。目的:对比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采用自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与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结果。结果与结论:自锁髓内钉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低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下地时间快于锁定钢板内固定组(P〈0.05),两组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置入后1年膝关节KSS评分及生物相容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采用髓内扩张自锁髓内钉置入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更微创,具有手术时间短,下地时间早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不同类型股骨干骨折的优缺点。方法187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男113例,女74例,年龄3,79岁,平均3l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骨牵引32例,皮牵引9例,加压钢板内固定71例,外固定支架治疗38例.及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53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2个月),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膝关节功能优93例,良48例,优良率88.9%。其中发生浅表感染13例,深部感染1例,内固定失败2例,延迟愈合(6个月)4例。经过相应处理均获得愈合。结论牵引、加压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分别有其不同的适应症和优缺点;根据骨折情况选用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相比而言交锁髓内钉较钢板和外固定支架更适合于治疗股骨干骨折,而对于软组织损伤和污染较重的骨折,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带锁髓内钉固定术后不愈合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患者24例,采取加一侧方钢板固定原骨折端并常规植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24例患者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5.6个月。结论对髓内钉固定股骨干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患者,采用加一侧方钢板再植骨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近年来,交锁髓内钉逐渐应用于治疗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联合植骨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患者,普通钢板13例,加压钢板7例.行钢板螺钉取出后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均为静力固定,远近端各有两枚锁钉,术后评价其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随访10~36个月(平均16.2个月).按照Hohl功能评价方法评价临床结果优12例,良6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90%.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5~12个月,平均7.4个月.表明交锁髓内钉联合植骨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满意,是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分析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各自的适应证.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0例肱骨干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和加压钢板内固定组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及术后肩关节及肘关节的功能差异.结果 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及手术切口长度明显长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P均<0.01);但加压钢板内固定组患者骨折愈合率(97.78% vs 80.00%,P<0.05)及肩关节功能评分[(89.37&#177;10.11)vs(80.26 &#177;9.63),P<0.01]、肘关节功能评分[(90.56 &#177;6.73)vs(77.22&#177;8.15),P<0.01]明显高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组.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并发症或不良反应.结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案适合粉碎性或多段性肱骨干骨折,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案适合简单性肱骨干骨折及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临床要依据实际病情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具有可比性的两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与单臂外固定支架进行固定治疗。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较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愈合时间短,疗效评分平均分高但是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方面,交锁髓内钉组无感染病例,单臂外固定支架组有4例钉道感染病例,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和单臂外固定支架固定均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在并发症方面,单臂外固定支架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股骨颈空心螺钉髓内固定与重建钢板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锁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股骨颈空心螺钉组采用股骨颈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钢板组采用锁骨解剖型接骨板治疗。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1年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均完成手术,股骨颈空心螺钉组术中发生骨劈裂1例,临时更改为钢板固定。股骨颈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钢板组(P〈0.01或P〈0.05)。2组患者术后均获13~24个月的随访。术后1年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股骨颈空心螺钉组为(95.8±4.2)分;钢板组平均为(94.6±5.4)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颈空心螺钉组术后2周出现螺钉轻度退钉及骨折端旋转2例,予以继续悬吊制动3~4周后骨折愈合,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螺钉断裂及骨折不愈合病例。钢板组出现切口麻木3例,术后4周出现钢板断裂1例,予以患肢悬吊固定8周后骨折愈合,未出现感染、皮肤坏死病例。结论股骨颈空心螺钉髓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具有减少手术创伤、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节约医疗费用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2):1511-1511,1514
目的评价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将98例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法,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法。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P<0.05);随访1~3年(平均1.25年),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92%,高于对照组的83.67%(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张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6):2222-2225
目的:探讨髓内钉固定术与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关节置换组和髓内钉固定组两组,每组各40例,关节置换组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髓内钉固定组采取髓内钉固定治疗。对两组老年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康复锻炼时间、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评定两组的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为(55.39±7.85)min ,明显低于髓内钉固定组的(60.62±8.49)min;关节置换组的切口长度为(12.65±2.41)cm ,显著长于髓内钉固定组的(8.53±2.36)c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中出血量及康复锻炼时间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14 d、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的 Harris评分明显高于髓内钉固定组;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半年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髓内钉固定组;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髓内钉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而言,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相比于髓内钉固定治疗在提高术后早期的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患肢活动度、促进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内固定植入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方式有多种,较多使用的方法为锁定加压钢板、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临床对这3种固定方法的疗效持不同观点。 目的:通过对股骨远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顺行髓内钉和逆行髓内钉治疗方法的比较,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股骨远端骨折行内固定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锁定加压钢板38例,顺行髓内钉21例,逆行髓内钉59例,比较3组内固定植入过程中失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术后恢复的优良率。 结果与结论:118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4-26个月,平均为20个月。所有患者未发生感染,1例患者因骨病例骨折导致骨缺失愈合延迟,采用骨填充后在第19周基本完全愈合,其余均在4.5个月内愈合。在骨折愈合时间上3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中失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顺行髓内钉组和逆行髓内钉组均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顺行髓内钉组要优于逆行髓内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锁定加压钢板组、顺行髓内钉组及逆行髓内钉组3者膝关节Kolment的评分优良率分别为76.3%,52.4%,86.4%。说明逆行髓内钉内固定牢固,稳定可靠,出血量少,创伤小、骨折易复位等优点,特别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表现效果更好,与锁定加压钢板及顺行髓内钉组比较,逆行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多采用早期内固定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及内固定器材等相关科学的发展,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方式较多。然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式及内固定类型的选择临床上存在较多争议。目的: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与髓外固定的临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宣城中心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6例,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者31例,动力髋螺钉组者66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者49例。动力髋螺钉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均属于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属于髓内固定系统。通过对比各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及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转子间骨折预后的指导意义。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4个月-3年。与锁定加压钢板组及动力髋螺钉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组的疗效优良率(94%)显著高于锁定加压钢板组(81%)及动力髋螺钉组(8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应用髓内及髓外固定系统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修复效果,但髓内固定系统较髓外固定系统在手术时间、失血量及患者内固定后疗效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6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就诊时间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治疗,B组患者给予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70.00%,B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3.33%,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A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严重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其抗旋转能力差,单单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容易失败.如内固定后出现股骨头塌陷、股骨颈短缩、小转子内侧失稳髋内翻、头颈旋转、头颈切割穿钉、钢板拨钉及钢板断裂等现象.故对于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置入内固定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96例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实施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动力髋螺钉组48例,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8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内固定后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内固定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对比评估.结果与结论:内固定后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动力髋螺钉组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射线暴露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内固定后髋关节评分(Harris评分)高于动力髋螺钉组(P<0.05).动力髋螺钉组内固定后并发症发生率(14%)显著高于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组(4%,P< 0.05).提示单纯动力髋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发症较多,失败率较高;而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阻挡钉能重建股骨后内侧结构,弥补动力髋螺钉的缺点和不足,对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修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非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对照组采用扩髓型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二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如局部感染率分别是6.67%和23.33%,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17.35±3.21)周和(22.51±4.56)周,延迟愈合分别为10.00%和2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非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为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各有优缺点。目的:对比观察InterTan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01/2010-12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0例,根据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别采用InterTan和锁定钢板置入治疗转子间骨折。结果与结论:5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折愈合。InterTan组置入切口、出血量少于锁定钢板组,置入时间长于锁定钢板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采用InterTan置入治疗时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