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急性肾损伤(AKI)指在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快速下降而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尚无肾衰竭和已有肾衰竭的不同损伤阶段,其诊断标准为:肾功能在48h内突然降低,至少2次血清肌酐(Scr)升高的绝对值≥0.3mg/dL(26.5μmol/L);或SCr较前一次升高50%;或持续6h以上尿量0.5mL/(kg·h)。近年来AKI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约5%的住院患者可发 相似文献
3.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在疾病诊断、评估、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造影剂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多数情况下造影剂肾病是可逆的,但任其发展会增加肾脏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造影剂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减少高危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成为现阶段心血管介入诊疗并发症防治研究的热点。结合2018年欧洲心脏协会血运重建指南中造影剂肾病的防治推荐,本文对当前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病理生理机制、早期损伤标志物、防治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与总结。 相似文献
4.
液体复苏是急危重症救治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 directed therapy,EGDT)可明显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但大部分危重患者在液体复苏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液体过负荷,尤其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液体过负荷状态会进一步加重肾脏功能恶化。本文就液体过负荷的定义、液体过负荷对肾功能的影响、液体过负荷状态的预后表现以及针对液体过负荷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预防心导管术后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 CI-AKI )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12 月医院收治的 402 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 201 例。 两组均进行心导管介入手术,对照组予以水化预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 比较两组肾功能指标 [ 血肌酐( SCr )、尿素氮 ( BUN ),并 计 算 肾 小 球 滤 过 率 ( eGFR ) ] 、 CI-AKI 发 生 率 、炎 症 介 质 [C 反 应 蛋 白 ( CRP )、肿 瘤 坏 死 因 子 -α ( TNF-α )、白细胞介素 -6 ( IL-6 ) ] 水平。 结果:两组治疗前的肾功能指标、炎症介质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的 SCr 、 BUN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eGFR 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各指标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治疗后的炎症介质水平均升高,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 CI-AKI 发生率为 3.98% ( 8/201 )低于对照组的16.92% ( 34/201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通心络胶囊能够有效预防心导管术后造影剂所致急性肾损伤,降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减轻患者肾功能损害,控制炎症反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超声造影诊断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并预测其预后,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1例,分别于入院24 h内(D1)及第3天(D3)行超声造影,获取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以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27例和非AKI组24例,进一步以是否为持续性AKI将AKI组患者分为AKI持续组8例和AKI恢复组19例,以是否死亡将AKI组患者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5例,比较各组间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差异。应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相关AK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造影定量参数预测脓毒症相关AKI的诊断效能。结果 AKI组与非AKI组AUC、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AKI持续组比较,AKI恢复组D3时AUC、PI均增加,TTP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KI恢复组D3时AUC、PI均较D1时增加,TTP较D1时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不同时间超... 相似文献
7.
俞夏莲王伟铭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2):4-7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常见的高致死率病症。近来,专家们越来越重视通过应用生物标志物辅助诊断以及监测AKI的手段以改善AKI的预后。本文就针对肾功能改变以及肾脏损伤的一些标志物进行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Nephropathy,CIN)是排除了其他肾脏损害因素,使用造影剂后2—3d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随着心血管造影技术及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CIN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已成为当前医源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第三大常见病因旧0。几乎所有应用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一过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少数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9.
随着影像学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快速发展, 造影剂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也成为临床最常见的急性肾损伤病因之一。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以及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尤为重要。尼可地尔是一种临床中常见的血管舒张药物, 广泛应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具有对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抗炎症和扩张血管等作用, 被认为能有效预防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但目前关于尼可地尔预防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的疗效研究仍缺少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造影剂诱导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10月住院行PCI术的老年AMI患者1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尼可地尔低剂量组和尼可地尔高剂量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水化治疗),尼可地尔低剂量组和尼可地尔高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30 min至术后3 d服用尼可地尔,3次/d,低剂量组5 mg/次,高剂量组为10 mg/次。比较各组患者肾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性指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toid 2 related factor 2,Nrf2)/抗氧化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ARE)信号通路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结果:各组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尼可地尔低剂量组和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肾结节病(RS)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北戴河康复疗养中心全军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收治的1例以AKI受累为首发症状的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学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并总结了来自中国报告的结节病AKI病例特点。结果本例RS仅以AKI为主要表现,肾组织病理示:R S并亚急性小管间质病变,即:肾间质可见多个肉芽肿样结构形成,内有较多的单核、淋巴细胞浸润,肾间质弥漫单核淋巴细胞浸润伴轻度纤维化,以醋酸泼尼松治疗后,肾功能明显改善(eGFR由7.05 mL/min 2年后恢至49.13 mL/min)。16例文献复习示:肾功能恢复正常5例,肾功能明显改善8例,3例因误诊、未使用激素正规治疗,最后肾功能恶化转为血透维持。结论结节病急性肾功能损伤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符合 AMI 诊断标准病例,排除包括年龄<18岁、住院时间<2 d、临床资料不完备、住院期间发生感染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终末期肾脏病或已行透析患者,从基线资料、心肌梗死病情、实验室检查、药物以及器械辅助等治疗等方面收集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有 AKI 及无 AKI 两组,利用 SPSS 19软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以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获得 AKI 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病例565例,发现 AKI的发病率为16.1%,其中 AKI 组患者病死率为19.8%,非 AKI 组病死率为0.4%(P <0.01)。单因素组间比较筛选出的危险因素包括:(1)基本病史年龄、高血压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史、慢性肾脏病史、脑梗死史、周围血管病史;(2)心肌梗死病情心室纤颤、心率、Killip分级≥3级、左心室射血分数;(3)实验室资料血肌酐、eGFR、血红蛋白、尿素氮、肌钙蛋白I、B 型脑钠肽、C 反应蛋白、空腹血糖、白蛋白;(4)药物及器械辅助等治疗呋塞米最大日剂量、未使用 ACEI /ARB 类药物及他汀类药物、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安置临时起搏器、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进行机械通气治疗(P <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AMI 后 AKI 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助于识别高危患者,早期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急性胰腺炎(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短期预后,并建立一个可预测AP合并AKI患者院内死亡风险的模型,探索其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 0.4中提取AP患者的临床数据。其后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影响AP合并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列线图。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其准确性。 结果共纳入1 213例AP患者,根据AP患者是否合并AKI,将其分为AKI组(739例)和非AKI组(474例),两组患者院内病死率分别为9.9%(73/739)和2.1%(10/474)。然后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739例AP合并AKI患者分为存活组(666例)和死亡组(73例)。经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比值比(OR)= 1.033,95%置信区间(CI)(1.004,1.062),P = 0.024],入院类型中相对于急诊入院,紧急入院[OR = 2.203,95% CI(1.079,4.499),P = 0.030]、择期入院[OR = 0.134,95%CI(0.050,0.358),P < 0.001],高脂血症[OR = 0.241,95%CI(0.124,0.468),P < 0.001],简化急性生理功能评分Ⅱ(SAPSⅡ)[OR = 1.038,95%CI(1.014,1.062),P = 0.002],碳酸氢盐[OR = 0.910,95%CI(0.853,0.970),P = 0.004],休克[OR = 2.273,95%CI(1.166,4.429),P = 0.016]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OR = 3.873,95%CI(1.173,12.788),P = 0.026]为AP合并AKI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计算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44,0.926),P < 0.001]。 结论AP患者中,合并AKI者病情更严重,病死率明显升高,预后更差。基于年龄、入院类型、高脂血症、SAPSⅡ评分、碳酸氢盐、ACS、休克7项指标构建的列线图,对AP合并AKI患者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识别患者的死亡风险,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终末期肝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和严重的疾病.病死率较高.自1965年世界第一例肝移植获得成功以来,肝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肝移植的开展,其预后有了很大改善,目前肝移植患者术后存活最长者已达34年.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是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最常见的发病期。外科手术相关的AKI的发生率占医院获得性AKI的18%~47%。如何防治AKI的发生、发展已成为当前肾脏病研究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由于目前没有特异性治疗措施可以逆转AKI,围手术期AKI的预防和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故本文重点就围手术期可能对肾功能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术前AKI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及AKI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记物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结合2012年KDIGO指南就目前AKI的治疗策略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李贵森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2):23-25
脓毒症诱导急性肾损伤是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对该并发症的早期防治和早期诊断处理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脓毒症诱导急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回顾,以期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15-03—2017-10期间入住我院ICU的10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KDIGO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非AKI组和AK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肾功能指标、肾脏替代治疗情况、住院病死率、28d病死率及慢性肾脏病发生情况。结果:(1)本研究中,108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AKI,AKI发生率为29.6%,其中轻症AKI 27例(25%),重症AKI 5例(4.6%);(2)整个研究队列住院病死率为10.2%,28d病死率为16.7%。AKI组的住院病死率及28d病死率分别为21.9%和31.3%,明显高于非AKI组(5.3%和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肾脏预后方面,AKI组住院期间肾脏替代治疗需求率及慢性肾脏病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KI是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导致或加重不良预后,应当引起充分重视和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肾损伤是肺移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随着日益增长的肺移植需求和肺移植术后生存率 的提高,目前临床对急性肾损伤的认知和处置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患者术前的基本状况、术中及术后等多种因素均与急性 肾损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基线的肌酐水平、基础诊断、手术过程以及术后长期接触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其他肾毒性药物等。 在临床护理中,及时识别并最小化上述风险因素的影响,可以降低高危患者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减轻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同 时,日常密切监测血清肌酐水平、尿量以及特定生物标志物可帮助早期识别急性肾损伤,并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急性肾损伤的 发生率。本综述总结了现阶段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影响因素、流行病学及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对目前的研究 做个总结。肺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研究数量仍然有限,未来仍需更多的临床研究来发现能精准、灵敏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指标, 制定更准确、灵敏的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以方便临床早期识别、干预高危患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ICU 14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AKI临床诊断标准筛选AKI患者,进行病因分析,检测AKI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记录尿量、住ICU时间等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443例ICU患者中符合2012年KDIGO-AKI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6.7%),其中病死32例(32.65%),需肾替代治疗50例(51.02%),随着AKI患者年龄和分期的增大,病死率越高;病因构成中脓毒症性AKI患者48例(48.98%),非脓毒症性AKI患者50例(51.02%),脓毒症性AKI患者住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非脓毒症性AKI患者长(t=2.292,P=0.024;t=2.083,P=0.040),且行肾替代治疗比率较高(χ2=4.083,P=0.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少尿、休克、酸中毒、AKI 3期、升压药物、感染和需肾替代治疗是AKI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ICU中AKI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AKI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对降低AKI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