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白苔和黄苔细胞化学指标的观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考察不同舌苔舌上皮细胞化学变化特点。方法: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技术,检测了33例病理白苔和35例黄苔舌上皮细胞化学7项指标的含量,并按辨证分型进行了比较。结果:白苔组各项指标除G-6-PDH外,均低于正常组,其中LDH、MDH、ACP有显著性差异,黄苔组各项指标(ACP除外)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白苔组;各项指标数值实热证组>正常组>虚寒证组,实热证组与虚寒证组,正常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白苔和黄苔各有其不同的细胞化学特点,并与辩证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显微分光光度技术对117例常见舌苔舌上皮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酸性酯酶(ANAE)、酸性磷酸酶(ACP)、核糖核酸(RNA)、巯基(-SH)等生物大分子活性物质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发现正常薄白苔、虚寒薄白苔及病理白厚、薄黄、黄厚、花剥、光剥舌苔在上述指标的变化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提示舌上皮的细胞化学变化可能是不同病理舌苔形成的主要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辨苔察舌叶天士论之最详。通过《临证指南医案》白苔案例分析,阐明叶氏辨别种种白苔,尚有主痰湿、疟疾、热伏等不同;强调临证时要结合病因、病机、病程、体质与主症等全面综合分析,而不必拘于白苔主表主寒之约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薄白苔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方法选择CAG患者组(30例,均为薄白苔)和健康人对照组(健康组,30名,均为薄白苔),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CAG患者薄白苔的菌群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 (1)健康人组和CAG患者组薄白苔中微生物优势菌结构组成相似。其中,在属分类水平上(相对含量0.5%),薄白苔中优势菌属依次为链球菌属(21.85%±4.00%)、奈瑟氏菌属(14.98%±1.21%)、韦荣球菌属(6.30%±1.10%)、普雷沃菌属(3.92%±0.14%)、纤毛菌属(3.89%±1.53%)、莫拉菌属(0.64%±0.21%)等;(2)5种菌属的含量在CAG患者组和健康组中存在显著差异。CAG患者中的莫拉菌属、韦荣球菌属、纤毛菌属含量明显增加(P0.05),链球菌属和拟普雷沃菌属显著减少(P0.01,P0.05);(3)将优势菌群的含量前35名的菌属绘成热图发现,健康人组薄白苔中链球菌属、拟普雷沃菌属、普雷沃菌-7属、轮生菌属、糖化菌属含量明显居高;CAG组薄白苔则以梭菌属、劳特罗普氏菌属、嗜沫杆菌属、口腔杆菌属、巨球形菌属、弯曲菌属、口腔毛绒厌氧杆菌属、纤毛菌属、韦荣球菌属的含量明显居高。结论 CAG患者薄白苔与健康人薄白苔具有相似的核心菌群骨架,但也存在一定的菌群结构差异,其可能与疾病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应用光谱方法对正常人群舌象的白苔苔色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探讨白色苔色在光谱分析时的特征规律。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舌苔变化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中医舌诊有关舌苔厚度变化能够推断邪气进退的理论,将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分为厚苔组与薄苔组,对两组的舌面pH值和舌苔脱落细胞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AMI的舌面pH值随着病情的进展呈递增趋势.舌面pH值的变化与苔的厚薄没有相关性.薄苔组的HE染色背景较清晰,细胞分布较均匀,细胞相互重叠现象较少.厚苔组舌苔制片背景较模糊、混浊,细胞分布较密集,有较多的上皮细胞堆积、重叠现象.厚苔组的玻珀酸脱氢酶(S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明显强于薄苔组.认为急性心梗厚苔组的舌苔细胞化学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值得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使舌诊在微观辨证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泄泻患者黄腻苔和白腻苔的舌面菌群特征及与平人薄白苔的差异。方法:采集黄腻苔和白腻苔泄泻患者及健康薄白苔志愿者舌苔样本各60例提取DNA,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结果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经过严格的质检和筛选后每组各保留40份优质序列,对这120份测序序列进行分析后发现,泄泻患者的黄腻苔和白腻苔与平人薄白苔的舌面菌群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变形菌门下的根瘤菌科、拟杆菌门下的capnocytophaga丰度在泄泻黄腻苔组中显著升高,梭杆菌门及其门下的梭菌、蓝细菌门及其门下的叶绿体、拟杆菌门下的卟啉单胞菌属及厚壁菌门下的孪生菌属丰度在泄泻白腻苔组中显著升高,拟杆菌门下的普氏菌属及变形菌门下的嗜血杆菌属丰度在健康薄白苔组中显著升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瘤菌科、capnocytophaga丰度显著升高可能是泄泻黄腻苔患者的特征表现,梭杆菌门及其门下的梭菌、蓝细菌门及其门下的叶绿体、卟啉单胞菌属及孪生菌属丰度显著升高可能是泄泻白腻苔患者的特征表现。同时出现上述2...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普遍认为气郁质舌象特征为"淡红舌,薄白苔"的基础上,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定量化以及专家诊断定性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气郁质的舌象特征.方法:通过体质问卷调查500例大学生随机分为气郁质组、平和质组各50例.采集其舌图片运用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分割舌图像后,采用图像处理技术分析记录100例大学生舌象HSV(Hue,Sat...  相似文献   

10.
察舌辨证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察舌辨证的细胞化学研究广东518029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吴正治主题词舌诊/超微结构虚实是辨别人体疾病过程中邪正盛衰的一对纲领。临证之要,当以明辨虚实为首务,否则,就难免犯“虚虚实实”之戒。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舌象变化是辨证用药必不可缺的直接...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舌诊定量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方法:利用彩色数字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技术,客观观察了378例中风病患者的舌质、舌苔变化。结果: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中以暗红舌最多,共128例(33.86%),暗红舌与淡紫舌、淡白舌、淡红舌、红绛舌、紫红舌、青紫舌相比,其红色分量(R)、绿色分量(G)、蓝色分量(B)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证型舌质的RGB值研究结果显示:本组病例中气虚血瘀证型、风痰阻络证型者的舌质R、G、B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378例中风病患者各种舌苔间的R/G、R/B值相比,经方差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中医舌诊专家系统”从舌质、舌苔方面对中风病的证候学进行定量研究,为中风病证候规范化、定量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舌苔上清液中相关蛋白变化与慢性肾衰中医湿证的相关性。方法:临床收集慢性肾衰患者舌苔样本102例,其中湿证组76例,非湿证组26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8例,对所有样本采用1500r/min的离心转速,离心2min后取上清液,选用NP20蛋白芯片点样,经SELDI-TOF-MS技术测定得到蛋白质谱峰,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比较湿证组、非湿证组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蛋白质谱峰的差异,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慢性肾衰中医湿证决策树模型。结果:(1)慢性肾衰湿证76例、非湿证26例及正常对照组38例舌苔样本经SELDI-TOF-MS技术测定,质荷比1000~20000范围内共检测到136个蛋白峰,经生物信息学统计分析,有11个差异质谱峰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Z2434.53、M/Z3672.89、M/Z7118.00和M/Z8411.134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和非湿证组呈高表达,M/Z3333.52、M/Z4619.83、M/Z4711.35和M/Z10664.24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和非湿证组呈低表达,M/Z5142.52、M/Z5231.98和M/Z5272.633个差异质谱峰在湿证组呈高表达,在非湿证组呈低表达;(2)利用层次聚类算法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慢性肾衰湿证组、非湿证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两之间均有明显的区分度,但都存在部分重叠;(3)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建立慢性肾衰中医湿证决策树模型,最终得到M/Z5231.98、M/Z2325.41、M/Z4558.86和M/Z3491.894个差异质谱峰组成的生物标记物可以将湿证组和非湿证组样品较好的分类(最终决策树模型对所有样品分组判别的正确率为83.33%,灵敏度为81.58%,特异性为88.46%)。结论:该研究从生物学角度来探讨中医湿证,为中医湿证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应用脱落细胞学技术,对63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了舌脱落细胞检测。结果发现:食管癌患者较常见异常角化细胞,而角化细胞却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气虚阳微证以角化前细胞增多为主,阴虚证以完全角化细胞增多为主,而痰湿证和血瘀证两组则角化前细胞和完全角化细胞增多,各组之间互比较差异显著(P〈0.05)。食管癌舌脱落细胞的变化,为舌诊早期诊断食管癌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腻苔舌苔变化与舌苔菌群和肠道菌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63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其舌象特征分层随机抽样采集其中12例黄腻苔和9例白腻苔患者的舌苔、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同时采集6例肠镜检查无异常的薄白苔健康人舌苔样本。所有样本均行高通量5R 16S rDNA测序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以黄腻苔和白腻苔为主。舌苔奇异菌属(Atopobium)和肠道颗粒链菌属(Granulicatella)可能是黄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舌苔孪生球菌属(Gemella)和肠道罗氏菌属(Roseburia)、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可能是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的特征性菌属。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龋齿放线菌(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和口炎消化链球菌(Peptostreptococcus stomatis)或分别为黄腻苔和白腻苔结直肠癌患者潜在的口-肠相关菌。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舌苔变化与舌苔、肠道菌群结构和丰度的变化相关,舌苔菌群与癌组织菌群、癌旁组织菌群不同的重叠种类及程度提示中医舌诊腻苔的变化能反映出结直肠癌口-肠菌群的特征性变化,为后期研究中药靶向微生物干预结直肠癌的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舌苔微生物组16S rRNA,了解冠心病舌苔菌群结构,探讨冠心病不同类型舌苔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共70例,其中薄白苔15例,黄厚苔33例,很黄厚苔22例,及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对象的舌苔菌群结构。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treeplot构建,分析菌群差异。结果:共得到10506个不同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样本间有显著差异的OTU有1068个(P<0.05)。将OTU与已知物种的16S数据库比对并物种注释,在门水平有16个物种,纲水平有31个物种,目水平有51个物种,科水平有86个物种,属水平有84个物种。两组样品菌群聚类为4大类,每个group均有其优势菌,group1 以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主,group2 以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为主,group3 以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为主,group4以奈瑟菌属(Neisseria)为主。以group1为参照,group2、3、4患冠心病的风险递增(OR 值分别为3.00、3.75、4.64),与患薄白、黄厚、很黄厚舌苔递增相关(generalized odds 分别为0.29、0.19、0.18)。冗余分析(RDA)提示group3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指标较其他类型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舌苔菌群结构与患冠心病风险可能相关,并影响着舌苔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中医理论认为,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临床上是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中医学独特的诊法之一。本文主要对中医舌诊的发展进行概括总结,并通过搜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对舌象、舌苔微生态及其两者与疾病的关系进行归纳,旨在发现疾病与舌象及舌苔微生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中医舌诊的研究找到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舌苔是由脾胃之气上熏,胃津上潮,凝聚于舌面而生。舌苔是散布于舌背的一层苔垢,由舌背脱落细胞、唾液、细菌、食物碎屑以及渗出的白细胞等填充于丝状乳头角化树的间隙内组成。舌背微生态变化是影响舌苔形成与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舌背微生态的组成与变化规律对于阐明舌苔形成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就近年来舌背微生态的研究方法及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舌背微生态变化、舌苔形成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提供依据,为中医药学的现代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舌与病位证素的相关性,促进中医诊断规范化的发展。方法:对7680例当代名医医案、1018例临床病例中紫舌与病位证素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双层频权剪叉算法计算出紫舌对病位证素的诊断权值。结果:心、肝、肺不仅是在紫舌病例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病位证素,紫舌对它们的诊断权值也是最高。结论:病位证素中,紫舌与心、肝、肺的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丁兴  詹臻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32-1834
望舌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尝试借助于现代医学手段来阐明舌苔形成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分别从舌苔与凋亡相关基因、舌苔与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