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中药新药御制平安丹的研制思路、工艺、主要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质量标准、稳定性试验以及临床研究结果,证明这个源于清代宫廷著名医方的御制平安丹有抗晕动病作用、改善脑部微循环、镇静、对急性胃炎的保护作用、镇吐、解痉和抑菌作用。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说明该药副作用小、使用安全,临床研究表明该药适宜作为防治晕动病及其并发症急性单纯性胃炎的药物。其防治晕动病的疗效优于人丹和乘晕宁,治疗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疗效优于阿托品,并且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御制平安丹治疗晕动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御制平安丹(下称平安丹)治疗晕动病(运动病)343例,观察结果表明,平安丹服后有效率为92.8%,优于乘晕宁和人丹组(P<0.05~0.01)。平安丹可影响猫前庭感受器,抑制旋转后眼震,起到调节前庭—植物性神经功能的作用;它还能改善动物软脑膜微循环,有助于调整椎基底动脉、前庭通路等区域微循环障碍。以上效果与治疗剂量东莨菪碱(Scopolamine)相似。  相似文献   

3.
陈可冀  李春生 《中成药》1996,18(2):43-44
御制平安丹是经过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对晕动病、急性单纯性胃炎有卓效的名方。本文将其原始文献加以分析,从方剂组成、修合、质量、发放范围等方面,推断其主要适应证,为中成药现代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田氏晕宁膏治疗晕动病9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华  顾小侠  许彦  杨永美 《河北中医》2004,26(6):417-418
晕动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颠簸性运动时,由于过多的、反复的加速度或角加速度刺激内耳前庭系统的毛细胞后,引起副交感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兴奋所致的一种发作性疾病。长期以来,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目前,控制晕动病发作的常用方法是乘车前口服抗组胺药茶苯海明即乘晕宁片。这种方法虽然人人皆知,但仅能缓解部分症状,且具有头昏、嗜睡、倦怠、乏力等副作用,总体疗效不尽人意。  相似文献   

5.
<正>据清官医案记载,包括单味药方和有效验医方,最著名的宫廷养胃秘方当属——御制平安丹。平安丹主要成分是苍术、陈皮、山楂、白豆蔻、沉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晕动病随机分为晕痛针法组与西医抗晕动镇静治疗组各30例,每个疗程治疗7d,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别有显著性,晕痛针法组优于西药组。结论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目的观察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晕动病随机分为晕痛针法组与西医抗晕动镇静治疗组各30例,每个疗程治疗7d,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统计。结果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差别有显著性,晕痛针法组优于西药组。结论晕痛针法治疗、预防晕动病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组。  相似文献   

7.
本次研究以调查晕动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以及不同性别在晕动病上的差异性表现为目标,将中医四诊合参运用其中,对1000名新疆地区高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发现:551名为晕动病患者,晕动病发生率为55.1%;551名晕动病患者中,气虚质较为明显,占32.67%;女性较男性更易发生晕动病;男性以气虚质和阴虚质为主,女性以气虚质和湿热质为主。研究表明,上述体质对晕动病的发生发展存在内在联系,对晕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相关依据,并对进一步提升晕动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内关穴体表电刺激与电针预防旋转诱发的晕动病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以18名男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同期盲法对照研究设计,比较内关穴体表电刺激与电针预防旋转诱发的晕动病效应差异,结果显示内关穴体表电刺激与电针均能明显减轻晕动病症状和胃节律紊乱程度,而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体表电极无创痛刺激内关穴对预防晕动病有肯定疗效,与电针内关穴效应相当,前者可替代后者。  相似文献   

9.
御制平安丹是清代宫廷应用时间最久、范围最广的医方之一。据《太医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剂》卷三记载,本方适用于感受时邪秽恶,中气中寒,胃肠不和,致心胃疼痛、呕哕恶,中气中寒,胃肠不和,致心胃疼痛、呕哆恶心、脚腑痞满、或大便泄泻等症,酷似现代医学急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为了探索旅游中常见病治疗的传统优秀药物,我们于1989年5~11月,应用御制平安丹  相似文献   

10.
晕动病是由于车船或飞机不规则的颠簸、内耳前庭受到过度刺激而引起的前庭机能紊乱。笔者运用山莨菪碱敷脐预防晕动病发作,疗效显着,现将有随访记录的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uricular plaster (otopoint-pellet pressing therapy)and Western medicine (Dramamine) were compared in the treatment of 200 cases of motion sickness who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uricular plaster group (n = 135) and Western medicine (control) group (n = 65).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markedly effective rates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auricular plaster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51. 1% and 23.1%, 94.1 % and 81.6% respectivel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former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祛湿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综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6例活动期的RA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54例与西药组52例。中西结合组采用中医解毒通络祛湿法结合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西药组采用甲氨喋呤(MTX)加SASP治疗。比较观察2组关节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双手握力和20m步行时间,以及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等指标,总结其临床疗效与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中西结合组的临床显效率为77.78%,总有效率为90.74%,明显高于西药组(59.62%和71.15%,P<0.01)。治疗后2组关节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功能指数、双手握力和20m步行时间(s)等均明显缓解(P<0.01),中西结合组临床表现缓解更为显著(P<0.05);两组ESR、RF、CRP均有明显改善(P<0.05);中西结合组在ESR、RF、CRP、补体C3和IgA的改善方面均优于西药组(P<0.05)。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皮疹和月经失调等,中西结合组的总发生率为7.41%,显著低于西药组(15.38%,P<0.01)。结论:解毒通络祛湿法结合MTX治疗活动期RA的临床综合疗效优于MTX加SASP等单纯西药治疗,且副作用低,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骶管阻滞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骶管阻滞联合中药舒筋止痛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 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 3 4例和B组 3 4例 ,A组单用骶管阻滞 ,B组采用骶管阻滞联合中药舒筋止痛汤的方法 ,对照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和疼痛的改善情况 ,以判定其疗效。结果 :A、B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优良率分别为 64 8%和 88 2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B组治疗后的VAS值亦明显好于A组 (P <0 0 5 )。结论 :两组治疗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较好疗效 ,但相比较而言 ,骶管阻滞联合中药舒筋止痛汤对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应用骶管阻滞 ,中药舒筋止痛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缓解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田玉环  王珊珊 《光明中医》2016,(16):2382-2385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耳穴贴压缓解阑尾炎术后伤口疼痛及腹胀的影响。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在本院外科进行阑尾炎手术并使用耳穴贴压的患者中随机选取1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80例。A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以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的细节护理,B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36h、72h伤口疼痛程度,术后排气时间,出院时对护理满意度及耳穴贴压的依从性。结果 A组患者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均低于B组,其中术后12h至术后72h各时间段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疼痛时间和程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平均时间显著小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3%)明显高于B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护理非常满意人数显著多于B组,不满意人数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依从性比较无显著差异,但A组患者完全依从人数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对于缓解阑尾炎术后伤口疼痛及腹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以疼痛护理及心理护理为主的细节护理可以明显的提升患者对耳穴贴压的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刺法调整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以廉泉为主要穴位进行不同的针刺方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之咽阶段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111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廉泉单针浅刺法(A1组)、廉泉单针深刺法(A2组)和廉泉加旁廉泉多针深刺法(B组),连续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B组为95·0%,A1组为65·7%,A2组为83·3%,B组与A1、A2组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和显著性意义;在愈显率方面,B组为82·5%,A1组为20·0%,A2组为52·8%,B组与A1、A2组比较均为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在治疗7天后,吞咽功能评分B组与A1、A2组比较均为P<0·01,说明改善吞咽障碍敏感性方面B组优于A1、A2组。结论:以颈部腧穴解剖为基础的多针深刺法不但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咽阶段障碍,而且安全性高、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恩替卡韦加逍遥散,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血清病毒载量、肝脏硬度及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治疗3个月后HBV-DNA转阴率观察组仍高于对照组,FS值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FS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CHB患者的临床证候,促进HBV-DNA阴转,降低肝脏硬度,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7.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王晶 《中国针灸》2004,24(1):47-48
目的 :观察不同深浅刺法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9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分别采用浅刺法 (治疗组 )和沿皮透穴刺法 (对照组 )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 95 8% ,对照组愈显率为 81 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浅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沿皮透穴刺法。  相似文献   

18.
脑宁康胶囊治疗中风病先兆证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宁康胶囊治疗中风病先兆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内在机制。方法将中风病先兆证患者1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过氧化酶(LPO)、谷胱甘肽钴氧化物酶(GSH-Px)、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血小板膜表面受体(CD62P)、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sVCAM-1)等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总有效率及用药后临床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用药后临床症状积分极显著改善(P<0.01),1年内治疗组中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OD、LPO、GSH-Px、ET-1、NO、CD62P、sVCAM-1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或<0.001),与对照组比较,除GSH-Px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01)。结论脑宁康胶囊能够明显改善中风病先兆证症状,控制中风发生,并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机体抗氧化能力、血小板活化功能及机体免疫功能,可在对脑损伤诸多环节中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脂炎消煎剂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63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脂炎消煎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NAFL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口服脂炎消煎剂,对照组服用多烯康胶丸,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肝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1%,对照组为58.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丙氨酸氨基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谷氨酰转肽酶(GGT)均有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脂炎消煎剂治疗NAFL有确切疗效,能改善患者肝功能,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