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述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芪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来源于豆科(Leguminosae)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eg.Var.Mongholicus (Bge) Hsiao (A.mongholicus Bge)及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2.
黄芪,以根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者为上品。黄芪原名黄耆,李时珍说:"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今通叫黄芪。黄芪在改善老年人的机体代谢及预防老年病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芪的"补气"、"扶正"作用与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密切相关,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芪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芪是一种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甘、性温,有补气升阳,同表止汗,托毒排脓,利水消肿和生肌等功效。我国药典规定,药用黄芪有两种: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galus menbranceus(Bge.)Hsiao(A.monglicus Bge.)]及膜荚黄芪[Astr galusmenbr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近年来,对黄芪的生药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做了大量的研究。据报道,黄芪含多量糖分(蔗  相似文献   

4.
司丹丹  顾正荣  徐伟  方城 《中成药》2007,29(12):1854-1857
黄芪(Radix astragali)是一种常用的中药,药典规定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2]。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皂苷和黄芪多糖。目前,黄芪有效成分的提取多以水煮醇沉,取上清液部分或取醇沉部分再进行精制。水煮醇沉提取法操作简单,但提取过程要耗费大量的乙醇,为了减少乙醇用量,水煮提取液在醇沉前要进行蒸发浓缩去除大量水分,这一过程能…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4,(7):936-937
<正>黄芪(Milkvetch Root),古代写作黄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50100cm,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黑龙江等地。黄芪的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抗菌方面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中医认为,黄芪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黄芪作为补气药的重中  相似文献   

6.
黄芪的外周扩血管作用及与γ-氨酪酸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苠是中医常用的补气药,具有降压、利尿、抗肾炎、护肝、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有关黄芪的降压作用及共原理已有报道,并认为黄芪的降压作用主要是外周作用,这一作用与胆碱能系统及组织胺的释放无关。关于黄芪的化学成分也有报道,但其降压成分尚未查明,仅 Hikino 等报告认为黄芪降压作用的主要成分为γ-氨酪酸(GABA),并提出测定 GABA 的含量可作为判断不同产地黄芪质量好坏的一个指标。本文根据实验结果就黄芪的外周作用是否为直接扩血管作用加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比较我国几个不同产地黄芪的作用及其与 GABA 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芪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邵佳  骆殊 《北京中医药》2008,27(4):306-308
黄芪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等作用.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芪又名绵黄耆、独根、二人抬,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8.
黄芪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琰  魏玉苗 《山西中医》2007,23(1):72-74
黄芪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生用益卫固表,炙用补中益气。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从药理方面研究该药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取得了较大进展。笔者就近5年该项研究的近况综述如下。1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1.1有效成分:主要是多糖、皂甙、黄酮、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产地不同,成分略有差别。以蒙古黄芪为例,含有亚油酸、亚麻酸、黄芪多糖、β-谷甾醇、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以及微量元素硒、铁、钙、…  相似文献   

9.
新疆黄芪抗病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新疆黄芪Arstrugalus aksuensis Bge.抗流感病毒及I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效果。方法以山西产的蒙古黄芪为对照,比较新疆黄芪对流感病毒及HSV-1的直接抑制、预防和治疗效果。结果不同剂量的药物对实验用流感病毒毒株和HSV-1毒株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抑制、预防和治疗作用。结论新疆黄芪对流感病毒毒株的直接抑制作用强于蒙古黄芪,而蒙古黄芪Ar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 mougholicus(Bge)Hsiao(B).对HSV-1毒株的作用更强;新疆黄芪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预防作用较强,蒙古黄芪对流感病毒感染鸡胚的治疗作用强于新疆黄芪;新疆黄芪对HSV-1感染Hep-2预防和治疗作用强于蒙古黄芪。  相似文献   

10.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常用方剂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一名黄耆,为豆科紫云英属膜荚黄芪(Astragular membranactus (Fisch)Bgc)或内蒙黄芪(A·mongholicus Bgc)的根,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李时珍指出:“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芪为中医补气之要药,味甘,性微温,入肺、脾二经。生用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治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炙用补中益气,治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气虚血脱,崩漏带下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目前对黄芪的药理研究主要限于对全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那么集如此多功效于一身的黄芪到底是何方神圣呢黄芪首载于我国古代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汤液本草》谓黄芪"柔脾胃,是谓中州药也"。黄芪,又名黄耆,性微温,为临床常见的补气药品,味甘,归脾、肺经。"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因其补气之功最优,故推为补药之长,而名之曰耆也。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干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产地蒙古黄芪中黄芪甲甙含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玉杰 《中药材》1998,21(10):492-493
黄芪为著名补气类中药,来源于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和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蒙古黄芪主产于山西、内蒙古等地。近年来有人曾对不同品种和产地黄芪内在质量作过研究,但有关内蒙各地黄芪质量研究尚未见报道。药理实验表明,黄芪皂甙是黄芪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了科学评价黄芪质量,本文测定了内蒙5地所产蒙古黄芪中黄芪甲甙的含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中药黄芪的字义进行考证,以阐明黄芪名实。方法:查阅汉至明清时期的辞书及历代中草药书籍,对黄芪进行字义与名实溯源考证。结果:我国历代本草皆以黄耆为现在中药黄芪的名称,我国现代书籍皆以黄芪字形为名。芪在《说文解字》,《玉篇》,《集韵》,《广韵》,《类篇》,《字汇》中释义为芪母,芪母即指中药知母,而不是指中药黄芪。芪释义为现在中药黄芪始自明代辞书《正字通》,《康熙字典》和《汉语大词典》对芪列有中药黄芪及知母二种释义。明代李中立在其《本草原始》一书中特意指出当时黄耆的耆字书写为芪字是错误的,可见中药黄芪字形名称使用始于明代。耆在历代辞书中释义为长,耆的字义表述了现在中药黄芪的植物形态特征,因此以黄耆为其名称符合我国中草药命名习惯。结论:将古籍文献及历代中草药书籍中包含的本草学内容进行比对,阐明其词义,梳理药物的名实关系,找出中药黄芪名称变化原因,为人们在研究中草药时查阅古籍文献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芪幼苗N,P,K营养缺乏症状和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芪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大宗药材,以豆科紫云英属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或蒙古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系入药[1],具有补中益气、降压利尿、排脓消痈、脱毒生肌、滋养肌肤等多种功效,现代临床及药理研究证明,黄芪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方式下恒山黄芪的质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1]。山西省产黄芪已有久远的历史,主产于恒山山脉的浑源、应县、代县、繁峙等县及太行山南部的晋东南、晋南等地[2],其中恒山黄芪为正宗  相似文献   

16.
邵佳  骆殊 《北京中医》2008,(4):306-308
黄芪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生肌等作用。李时珍谓:“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黄芪又名绵黄耆、独根、二人抬,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和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相似文献   

17.
黄芪及其制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建蓬  张嫡群  王云志 《中成药》2006,28(6):875-878
黄芪(Rad 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 em branaceus(F isc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 m em branaceus(F 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作用,为常用中药之一。主要成分有黄芪皂苷、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黄芪甲苷是黄芪皂苷的主要成分,具有抗炎、降压、镇痛、镇静、升高血浆中cAMP水平、促进小鼠再生肝DNA的含量及促进免疫功能等生理活性。我国药典中收载的含黄芪的中成药有20种。黄芪、含黄芪的复方制剂以及生物样品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正>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首创"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成为滋补肾阴的中医经典名方。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载:"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现临床上多把六味地黄丸改为汤剂应用,张春艳副主任医师加减运用黄芪六味地黄汤(即六味地  相似文献   

19.
黄芪为豆科植物内蒙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Fish)Bge.Var.Mongho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nbranaceus(Fish)Bge]的干燥根。黄芪始载于《本经》,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升阳、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主要成分为黄芪多糖和黄芪皂苷等。文献报道黄芪对心血管、血液、肾脏、代谢及免疫系统均有作用。糖尿病肾病(DN)属糖尿病(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造成慢性肾衰常见原因。近年来用黄芪单方或组方治疗DN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本文就黄芪对DN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黄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黄芪(radix Astragali)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a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var mongholicus(Bge)Hsiao]的干燥根。味甘,性微温。功能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和托疮生肌。主要成分为黄芪皂甙、黄芪多糖、γ-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钙等),为临床各科应用较为广泛的中药之一。现将近年来黄芪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