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SLE患者雷公藤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同时对活动期SLE患者PBMC用雷公藤处理,比较其NF-κB活性变化。结果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有一定量的NF-κB活化,但SLE患者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5)。经雷公藤处理后,活动期SLE患者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非活动期SLE患者相当(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LE的发病机制复杂,雷公藤可能仅在某些环节抑制了NF-κB的表达,在SLE治疗中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中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及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取15例SLE患者典型皮损进行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颜色的深浅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5例SLE患者典型皮损中14例NF-κBp65表达阳性,8例,3例,3例 ,阳性细胞见于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及真皮单一核细胞,其中以棘层细胞及颗粒层细胞的细胞核中表达较强,而非SLE患者正常皮肤中则未见明显的NF-κBp65表达阳性细胞,且皮损中NF-κB表达与疾病活动无明显关系。结论:SLE患者皮肤损害的发生与局部NF-κB的异常激活有一定关系,但似与疾病活动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狼疮肾炎患者(36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内NF-κB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狼疮肾炎患者NF-κB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病情活动期患者NF-κB的表达水平高于病情缓解期患者(P<0.05);治疗后NF-κB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NF-κB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及核因子-κB(NF-κB)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法检测2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及非皮损,以及12名正常皮肤组织中PPAR-γ、NF-κB的表达。结果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738±0.069,低于正常对照组的0.869±0.048和非皮损组的0.802±0.026(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NF-κB的阳性表达计数为0.937±0.039,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735±0.015和非皮损组的0.796±0.068(P〈0.05);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和NF-κB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组PPAR-γ表达减弱、NF-κB表达增强在发病过程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为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NF-κB,IL-6,p16的表达水平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共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和30例包皮环切术皮损中NF-κB,IL-6,p16及各与DNMT1或HDAC1的表达和共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光密度测定,分析各自表达水平及共表达定位的关系。结果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NF-κB(96.25±1.92)和IL-6(129.11±10.47)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NF-κB为67.53±2.03,IL-6为67.61±1.92);p16的表达(64.92±1.97)显著低于正常对照(84.01±12.01);此外,DNMT1和HDAC1各与NF-κB,IL-6,p16的共表达信号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病变组有差异,病变组在棘细胞浅层的表达均高于深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NF-κB,IL-6,p16参与银屑病发病机制;棘细胞浅层可能参与银屑病的表观遗传调节。  相似文献   

6.
核因子κB、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扁平苔藓皮损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在皮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亚单位P65(NF—κBP65)和ICAM-1在32例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25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结果:(1)扁平苔藓皮损中NF—κBP65和ICAM-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8.13%和93.75%;2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F—JcBP65无一例阳性表达,ICAM-1表达的阳性率为20%;二者的表达在扁平苔藓皮损中和正常皮肤组织中之间差异显著,P〈0.01。(2)NF—κBP65和ICAM-1在扁平苔藓皮损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22,P〈0.01)。NF-κB及ICAM-1在扁平苔藓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2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和19例健康对照者皮肤(包皮)中NF-κB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和相关性。结果尖锐湿疣患者皮损中NF-κB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皮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NF-κB mRNA的表达与VEGF mRNA的表达呈显著相关性(r=0.59263,P=0.0023)。结论NF-κB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与尖锐湿疣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2(TLR2)、信号途径下游分子NF-κBp65以及可能的效应分子TGF-α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免疫组化法对4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皮损、11例非皮损区及15例正常人皮肤中TLR2,NF-κBp65,TGF-α的表达进行检测,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结果与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人皮肤及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相比,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TLR2,NF-κBp65,TGF-α的表达明显上调,而非皮损区TLR2的表达也高于正常人皮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TLR2,NF-κBp65的表达水平与PASI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银屑病患者皮损表皮中TLR2与NF-κBp65,TLR2与TGF-α,NF-κBp65与TGF-α表达水平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TLR2,NF-κBp65,TGF-α在银屑病中表达异常,可能共同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中IκB激酶(IκK)-α、IκKβ、IκB-α mRNA的定量表达水平,及与SLE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10例SLE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在基因测序仪上检测IκK-α、IκK-β、IκB-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SLE患者组的IκK-α、IκK-β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发SLE患者IκK-α、IκK-β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已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LE患者(P0.05);②SLE患者组的IκB-α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发SLE患者IκB-α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已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LE患者(P0.01);③IκB-α mRNA的表达与IκK-α、IκK-β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0);④IκB-α mRNA的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体内NF-κB信号通路处于高活性状态,且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阻抑NF-κB过度活化可能有利于SLE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F-κB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及糖皮质激素对其影响。深入阐明皮肌炎的发病及复发机制,为临床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从正常人和皮肌炎患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单一核细胞,用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检测不同组别中NF-κB的活性。结果①在皮肌炎患者外周血中NF-κB有所表达。NF-κB在正常人的外周血中未见表达。②糖皮质激素能抑制NF-κB的活性。③复发病人治疗前其外周血中NF-κB的活性比初诊病人高(P<0.01)。结论①NF-κB活性增强可能是导致皮肌炎炎症反应及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②激素可以一定程度抑制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体外培养角质形成细胞的核因子(NF-κB)的表达,以探讨NF-κB在银屑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法获得角质形成细胞,与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F-κB表达.结果:角质形成细胞在5天可见明显的集落,10天左右可长满单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银屑病患者混合培养细胞较对照角质形成细胞NF-κB表达显著增高.结论:NF-κB活性增强是银屑病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核因子κB和c-myc在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c-myc在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尖锐湿疣50例,确定为HPV6/11阳性;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和25例正常人皮肤(包皮)中NF-κB和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①与正常人皮肤对照组相比,尖锐湿疣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NF-κB和c-myc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前者U=6.286,P<0.01;后者U=4.356,P<0.01)。NF-κB表达主要分布于棘细胞层,阳性信号定位于胞浆。c-myc表达主要分布于表皮全层或棘细胞层和基底层,阳性信号定位于胞核。②尖锐湿疣皮损中,NF-κB与c-myc的表达呈正相关(r=0.89,P<0.01)。结论 在HPV6/11感染时,角质形成细胞中转录因子NF-κB和c-myc的表达增高,可能均参与HPV感染细胞增殖的调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iNOS和核因子(NF)-κBp65蛋白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肤中的表达。方法 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非皮损区和12例正常人表皮中iNOSmRNA、iNOS和NF-κBp65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计分法评定患者的临床病情程度。结果 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表皮中iNOSmRNA和iNOS蛋白表达均较非皮损区和正常人表皮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正常人表皮中仅少部分基底层有微弱表达,而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区的表达为基底层全层和棘层局灶性表达。②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有一致性的iNOS和NF-κBp65高表达,两者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NOSmRNA的表达水平与相应患者的PASI计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①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有iNOS和NF-κBp65的高水平表达。②活化的NF-κB可能参与了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过程,高水平的iNOS表达可能导致了NF-κB的活化。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中iNOS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特定性皮炎(AD)模型小鼠皮损中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表达,探寻龙牡汤治疗AD的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取18只BALB/c小鼠,将其中12只制作成AD模型小鼠,并将其分为3组(中药组、模型组、空白组),通过对比3组小鼠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4、IgE、干扰素(IFN)-γ以及局部皮损中TLR-4、NF-κB p65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探讨龙牡汤发挥作用的机理。结果 (1)TLR-4、NF-κB p65在3组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模型组最高,中药组其次,空白组最小(P0.05);(2)TLR-4和NF-κB 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8,P0.05);(3) IL-4、IgE、IFN-γ与TLR-4/NF-κB p65通路相关性分析:IL-4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85、0.569(P0.05);IgE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651、0.721(P0.05);IFN-γ与TLR-4、NF-κB p65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55、0.634(P0.05)。结论龙牡汤有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表达进而阻断NF-κB p65通路释放炎症因子,从而平衡Th1/Th2细胞亚群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角质形成细胞核因子(NF)-κB活性及其抑制蛋白(IKB)α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反转录-荧光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印迹试验.观察经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的地塞米松作用下.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的IκBα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用蛋白印迹试验检测NF-κB核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地塞米松可诱导HaCaT细胞IKBα的表达而抑制NF-κB核转位,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效应,在36 h时作用最明显.结论:糖皮质激素通过调控人角质形成细胞NF-κB/IκB信号通路.可抑制皮损局部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研究NF-κB在DM/PM患者骨骼肌的表达情况,以及DM患者血清体外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NF-κB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NF-κB在DM/PM中的相关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法对25例DM/PM患者骨骼肌中的NF-κB(P65)进行检测,取16例DM患者治疗前和6例治疗后的血清加入体外培养的HUVEC中,用细胞免疫组织化法检测HUVEC株NF-κB(P65)的表达.结果 NF-κB(P65)在DM/PM患者骨骼肌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和肌纤维中表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对照组无表达;DM患者治疗前血清体外作用HUVEC 6h后,(11.126±1.920)%细胞表达阳性,24h后细胞的阳性率上升到(17.048±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NF-KB(P6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7±0.609)%(6h)和(11.273±0.643)% (24h),二者均低于相应的治疗前表达率(P<0.01).结论 NF-κB在DM/PM肌肉微血管肌纤维的炎症性反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DM患者血清中可能有激活NF-κB的成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磷酸化MEK和ERK及核因子(NF)-κB 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30例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15例正常人表皮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 的表达,并利用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平均吸光度(A值)测定,并对免疫印迹测定结果进行灰度扫描、统计学处理。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显示,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的表达(A值分别为0.36 ± 0.03、0.36 ± 0.04和0.26 ± 0.04)明显高于正常人皮肤(A值分别为0.22 ± 0.02、0.18 ± 0.03和0.16 ± 0.03),两组比较,P值均 < 0.01。Western印迹结果(两组比较,P值均 < 0.01)与免疫组化检测一致。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中磷酸化MEK、ERK和NF-κB表达水平均增高,MAPK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分子的异常激活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p65、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在银屑病患者皮损区及非皮损区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斑块状皮损及20例进行期银屑病患者非皮损区皮肤、10例正常皮肤石蜡标本中的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银屑病皮损区角质形成细胞中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3006±0.1200、0.4551±0.1572和0.3862±0.1304)较正常人皮肤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A值分别为0.1379±0.0663、0.1970±0.0679和0.1262±0.0612)及银屑病非皮损区组(A值分别为0.1930±0.0687、0.2626±0.0606和0.2387±0.0467)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4.113、5.044、6.106、3.711、5.265和4.889,均P<0.05).与正常人皮肤相比,银屑病非皮损区TLR4、NF-κBp65、CCL20表达明显上调(t值分别为2.118、2.685和5.608,均P<0.05).银屑病患者TLR4、NF-κBp65、CCL20的表达水平间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66、0.851和0.885,均P<0.05).结论 TLR4、NF-κBp65、CCL20的高表达可能与银屑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9.
银屑病皮损中Toll样受体4、NF-κBp65、HSP60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Toll样受体4(TLR4)、NF-κBp65、HSP60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银屑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皮损及10例正常皮肤石蜡标本中的TLR4、NF-κBp65、HSP60的表达,对其在皮损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将结果与PASI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寻常性银屑病皮损角质形成细胞中的TLR4、NF-κBp65、HSP60的表达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NF-κBp65与HSP60表达水平与患者PASI评分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银屑病患者TLR4、NF-κBp65、HSP60的表达水平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TLR4、NF-κBp65、HSP60的表达上调可能与银屑病发病及严重程度有关.HSP60可能与TLR4/NF-κBp65信号转导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20.
20 0 4 2 30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及外观正常皮肤核因子 κB、细胞间黏附分子 1的表达 /杨国良 (中国医科大一院皮肤科 )…… / /中华皮肤科杂志 .- 2 0 0 3,36(10 ) .- 6 0 0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9例患者皮损及外观正常皮肤核因子κB(N F-κB)、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CAM -1)的表达 ,并设 10例正常对照。结果显示 ,1NF-κB表达 :正常人组表皮及真皮、患者外观正常皮肤组表皮细胞未见表达 ,12例真皮浸润细胞及血管表达 ;皮损组 11例表皮细胞表达 ,16例真皮浅层浸润细胞及血管表达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2 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