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成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程立方  张淑真 《中成药》1996,18(1):40-41
降血糖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成药的研究进展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250014)程立方,张淑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对其疗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研究为广大医药工作者所重视,现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单味药及成药的降血糖研究进展概述如下,以供实验与临床...  相似文献   

2.
中药有效成分具有物质基础相对清晰、疗效明确、作用机制相对清楚等特点,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层次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现状,并认为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是一种基于中医药理论的创新研究模式,是中医药现代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中药有效成分及中药复方制剂调节血脂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行了综述。认为中医药在治疗血脂异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若能注重加强与现代医学实验研究成果的结合,突出中医学辨证施治的鲜明特点,使中医药临床及实验研究更加趋于标准化、客观化、科学化,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将会有更加崭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整理近年来有关复方、单方及有效成分对艾滋病的治疗进展,表明中医药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或稳定病毒增长,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因此,制定全国统一的临床诊疗标准,加强抗HIV中药研制的标准化研究,充分发挥中医药辨治艾滋病的优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总结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对肿瘤免疫的认识和进展,分析中医药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对未来中医药免疫治疗肿瘤方面进行展望。方法在系统总结中药有效成分对肿瘤治疗以及中医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国内外文献,特别是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萜类等中药有效成分对肿瘤的治疗作用的报道基础上,分析中药肿瘤免疫治疗机制及临床效果。结论中医药免疫方法对肿瘤患者的早、中、晚期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机制方面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重视和加强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化学成分一般分为有效成分、辅成分和无效成分,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药理作用,研究中药的治病机理必须和其有效成分相联系,搞清单味中药的具体化学成分,分析研究其中具有药理作用的成分,可以使中药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得到提高和加强,同时为复方中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对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尚存不足,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其研究力度,以求中药临床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申睿  刘苗  朱向东  谈望晶  王烨 《中草药》2018,49(7):1721-1725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势。从中医治法治则的角度及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的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UC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UC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进行性的间质性肺病,预后极差。目前临床治疗IPF以抗纤维化药物为主,但现有抗纤维化药物种类较少,且疗效有限、不良反应多,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IPF因其独特的优势,近年来一直广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药防治IPF疗效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中药治疗IPF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未阐明,使其难以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探索和揭示中药有效成分治疗IPF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现已逐渐成为IPF研究领域的热点。日益增多的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有效成分治疗IPF涉及抗炎、抗氧化、抑制上皮间质转化等多种作用机制,但相关研究尚缺乏系统梳理和总结。该研究通过检索和筛选近年来关于中药有效成分治疗IPF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总结中药有效成分治疗IPF的作用机制、当前实验研究的方法,并提出目前中药有效成分治疗IPF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IPF的进一步基础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红  吴容  张智彬  唐学贵 《中医药导报》2024,(3):126-131+159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对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研究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提供更多参考。通过整理分析发现,中药复方、中药单体、中药提取物、电针疗法可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结肠传输动力和分泌,发挥通便的作用,主要机制涉及抗氧化应激、调节肠神经递质、调节细胞自噬、调节肠道水通道蛋白表达、修复受损肠神经元等途径,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层次的优势。在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明确中医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具体治疗靶点和机制,提高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血栓性疾病方面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多项研究表明,多种中药、中药制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显著抗血小板作用,并且能够通过抗血小板来进一步干预血栓的形成,但其作用机制尚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就近年来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机制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治疗血栓相关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