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杰 《职业与健康》2006,22(14):1113-1114
早产儿贫血是导致早产儿疾病的重要原因,往往影响着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并易产生并发症。我科自2002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0)防治早产儿贫血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均于出生后第2周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观察4周.治疗组第2周给予rhEPO 700IU/(kg·w),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结果 治疗前两组间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b和sT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S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并可能减少输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方法:将35例胎龄<35周、出生体重1 200~2 500 g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8例,出生后第1周即应用EPO 200 IU/kg,隔日1次,每周3次,共5周;对照组17例未予EPO治疗。两组早产儿生后第10天开始口服铁剂及维生素E,必要时输血。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患儿静脉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网织红细胞(Ret)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应用EPO可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早产儿输血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加服铁剂防治早产儿贫血疗效。方法:选择胎龄耋35周、出生体重1100-1950g的早产儿50例,生后7d病情稳定后取末梢血查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Ret),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25)于生后1周常规服雏生素VC、COB、叶酸。治疗组(n=25)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皮下注射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250u/(kg·次),隔日一次,共4周。并同时加服铁剂,元素铁按第1周:2mg/(kg·d),第2周:3mg/(kg·d),第3周:4rag(kg·d),第4周5rag(kg·d),两组均于生后21和42d复查Hb、Hct、Ret。结果:治疗组的Hb、Hct、Net明细高于对照组。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加服铁剂治疗早产儿贫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危重症患者贫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试验,对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医院老年病科重症监护室(ICU)住院的危重症患者按一定入排标准入组。入组后给予rHu-EPO 10 000 u皮下注射,每周2次。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入组时和rHu-EPO治疗一个月后的APACHEII评分、血压、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治疗前后一个月内的输血次数和输注浓缩红细胞的量(简称输血量)。收集使用rHu-EPO后相关不良事件。结果共23名患者入组,使用rHu-EPO治疗一个月后患者的APACHEII评分减低,Ret升高,一个月内输血次数及输血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ICU长期住院的危重症患者,使用rHuEPO可以提高Ret,减少输血次数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6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经皮下注射rhEPO 10 000 U每周3次治疗,无反应者增加至20000 U每周3次,4~6周为1个疗程.结果 28例患者经治疗后血红蛋白(Hb)明显上升,有效率为60.87%(28/46).治疗前Hb为(67.45±2.05) g/L,治疗2周后为(71.05±1.73)g/L,治疗4周后为(78.45±2.20) g/L,治疗6周后为(90.65±3.4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02,P< 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水平逐渐升高,除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偶有头晕、乏力.治疗前KPS评分为40~70分,治疗后为60~90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结论 应用rh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疗效明显,能有效提高Hb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5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和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大、小剂量组于生后第8 d给予rhuEPO治疗,剂量分别为500 U/(kg·周)和250 U/(kg·周),每周分3次皮下注射,共6周。三组均于治疗一周后予口服元素铁6 mg/(kg·d)。[结果]三组早产儿生后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均逐渐下降,大剂量组下降幅度最小,对照组下降最明显, 三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大、小剂量组于治疗一周后网织红细胞即明显上升,于第4、5、6、7、8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0.01);三组血清铁蛋白生后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于生后第8周(停药后1周)三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与小剂量组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剂量组输血例数较小剂量组和对照组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用药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rhuEPO辅以铁剂可有效防治早产儿贫血,减少输血次数,且500U/(kg·周)效果优于250 U/(kg·周)。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贫血是影响早产儿成活及生存质量的常见问题之一,且易出现并发症.引起早产儿贫血的原因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低下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原因[1].本文中我们观察了加用EPO对防治早产儿贫血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早产贫血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低剂量rh-EPO,观察组给予高剂量rh-EPO。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RBC、Hb、Hct)和铁蛋白(SF)水平,患儿输血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3.866,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RBC、Hb、Hct和S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治疗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的再次检测结果表明,观察组患儿在治疗后上述时间段的RBC、Hb、Hct和S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929,P0.05),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39,P0.05)。结论高剂量rh-EPO对早产儿贫血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更明显改善患儿的相关实验室指标,降低输血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徐峰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55-4557
目的:研究不同用药时间、不同剂量的国产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早产儿分为早期治疗A组、早期治疗B组和晚期治疗A组、晚期治疗B组、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早期治疗A组、早期治疗B组和晚期治疗A组、晚期治疗B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按不同用药时间、不同剂量给予rHuEPO治疗。各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3、4周测定早产儿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总数(WBC)等,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各组Hb、RBC、Hct均逐渐下降,治疗后1、2、3、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治疗A组下降幅度最小,与对照组、早期治疗B组、晚期治疗A组、晚期治疗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产儿在出生后3天内使用rHuEPO750U/(kg.周),每周3次效果好,对于预防早产儿贫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不足、红细胞寿命缩短是造成肾性贫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部分出现EPO抵抗,影响疗效。本院采用rhEPO与左旋卡尼汀(L-CN,又称左旋肉碱)联合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贫血,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方面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4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12周后观察他们的肾功能、血红蛋白及血色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64例患者中有58例患者的血色素、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上升,肾功能也趋于稳定,行为状况也明显改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有效率达到90.62%,并且治疗前后,治愈有效的58例患者的血红蛋白(Hb)、血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含量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在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方面显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于早产儿贫血的治疗时机,及对胎龄不同早产儿贫血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出生后出现贫血的早产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早治疗组42例,晚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早治疗组在新生儿出生2周后使用EPO进行治疗,使用1周后再给予口服铁剂至出生后5周,晚治疗组则新生儿出生3周后给予相同治疗法至出生后5周。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性的治疗,在出生后的第2周给予铁剂口服至出生后5周。观察并记录3组新生儿在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网织红细胞(Ret)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早治疗组与晚治疗组造血物质铁蛋白(SF)、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情况;观察早治疗组组内大胎龄患儿,与小胎龄患儿Hb、HCT、Ret、SF、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情况;并记录3组新生儿在治疗期间输血的例数。结果治疗过后,早治疗组Hb、HCT、Ret水平均要高于晚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治疗组与晚治疗组SF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治疗组组内大胎龄患儿与小胎龄患儿Hb、HCT、Ret、SF、叶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早治疗组患儿输血率与对照组患儿输血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贫血患儿在出生第2周使用EPO可改善患儿贫血状况,胎龄越大患儿治疗效果越显著,虽不能避免输血的情况,但可减少患儿输血次数,医护人员要根据家属意愿与患儿实际情况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453-1454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病性贫血患者共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原发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变,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平均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病性贫血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口服铁剂治疗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07年11月~2009年1月间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NYHA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贫血(血红蛋白<110 g/L)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予EPO皮下注射加口服铁剂,对照组予0.9%NS 2 ml皮下注射加口服铁剂.治疗4个月后观案血红蛋白.心功能,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6分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相对基础状态血红蛋白明显增加(P<0.01),BNP明显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1),心功能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BNP、LVEF、6分步行距商、纽约心功能分级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PO联合铁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纠正贫血,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应用国产和进口重组红细胞生成素依普定和生血素分别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贫血患者治疗效果 ,及副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例均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需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贫血患者。随机将其分生血素组和依普定组。生血素组 10例 ,其中男 6例 ,女 4例 ,年龄 (6 9 6± 14 2 )岁。原发疾病分别为慢性肾炎 8例、紫癜性肾炎、梗阻性肾病各 1例。已行血透时间为(14 2± 9 6 )月 ,每周治疗 2~ 3次 ,共 10~ 12h ,标准碳酸氢盐透析。治疗前血红蛋白 (Hb)均低于 6 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胎龄28~34周早产儿217例,采用ELISA法检测脐血EPO水平。所有早产儿行头颅B超及头颅MRI检查以诊断是否有脑损伤,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分为脑损伤组与无脑损伤组。结果脐血EPO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脐血EPO水平截断值为13. 115 IU/L时,其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灵敏度为87. 8%,特异度为75. 7%。结论脐血EPO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基因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一种刺激红细胞生成的糖蛋白,它主要在肾脏产生,促进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原始红细胞,促进幼红细胞分裂成熟,促进网织红细胞成熟和释放,最终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因此,可有效地纠正终末期肾衰竭病人的贫血,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它的许多不良反应也凸现出来.现将我院十余年来的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叶酸及维生素B12在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在早产儿贫血中的防治作用。 【方法】 将2006年1月—2010年5月间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69例,首先按出生体重分为两组;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8例为第一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Ⅰ26例,对照组Ⅰ22例;出生体重<1 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21例为第二组,并随机分为治疗组Ⅱ11例,对照组Ⅱ10例,两组均于生后第7天给予EPO 250 U/(kg·d),3次/周,共6周,同时加服铁剂[元素铁3~5 mg/(kg·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叶酸[200 μg/(kg·d)],以及维生素B12[30 μg/(kg·周)]。对照组未予强化叶酸及维生素B12。 【结果】 6周后治疗组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平均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超低出生体重儿组的疗效较极低出生体重儿组更显著。 【结论】 叶酸及维生素B12可加强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疗效,且出生体重愈低,疗效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于接受治疗的胃癌相关性贫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将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量化处理后,分别以数据的形式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4周和8周,观察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Hb、RBC、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低于观察组的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3,P0.05)。结论结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胃癌相关性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