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甘淳教授是江西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经验丰富,他治疗脾胃病从肝论治,疗效显著。笔者有幸师从甘淳教授,获益匪浅。现将甘淳教授诊治脾胃病经验介绍如下:1擅长从肝论治脾胃病中医认为气为百病之首,气之乱为各脏腑乱之先,而肝气疏泄正常与否决定着人体气机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2.
正胃痞病是指心下痞塞,胸膈满闷,触之无形,按之不痛,望无胀大。且常伴有胸膈满闷。得食则胀,嗳气则舒。多为慢性起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发病和加重常与饮食、情绪、起居、冷暖等诱因有关。胃痞病位虽在中焦脾胃,但与肝之疏泄密切相关,肝疏泄失司,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失常,中焦痞塞不通,  相似文献   

3.
慢性胃炎,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痞症"范畴,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类病症。其发病原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忧思恼怒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而致肝胃不和;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而致肝胃郁热,热蕴伤阴,而致胃阴不足;  相似文献   

4.
肾主生殖。肝亦与生殖关系密切。肝疏泄太过,肝木克脾土,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气血生化乏源,则无血下注冲任胞宫;肝气不舒,疏泄不及,气机壅滞不畅,任脉阻滞不畅,经血不得下注;肝血不足,肝郁化火,热灼阴津,则阴血更亏,血海亏虚,亦无血可下;均导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发病。滕秀香教授从肝论治三法:疏肝调气、清肝泻火、养血柔肝。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病变,是一种十分常见和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1]。肝胃气滞证慢性胃炎多因精神紧张,压力增大致肝气不舒、肝失疏泄、克犯脾土,脾失健运、生湿化浊、久酿成毒、蕴于中焦脾胃而发病[2]。我科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经络导平加耳针法辅助治疗慢性胃炎肝胃气滞证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慢性胃炎肝胃气滞  相似文献   

6.
1肝脾肾与女子正常生理的关系 肝脏是生化气血津液的源泉,然肝脏之中尤以肝脾肾和女子的特殊生理有密切的关系。《内经》明确指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受纳正常则精充血足,血液充盈而经带胎产则正常。脾统血肝藏血,肝主疏泄能生化气血同时肝为冲任所系,冲任二脉起子胞中通于肾,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以胃脘胀满、疼痛、纳呆、大便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其发病原因除饮食不节,寒温不适损伤脾胃外,且与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有密切关系。情志不畅致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克脾犯胃,而致肝胃不和。肝气郁结,郁久则化热,伤阴致胃阴不足,同时加重了肝气郁结,  相似文献   

8.
结肠炎属祖国医学之“泄泻”范畴,其病因主要在于脾胃功能障碍,而引起脾胃障碍的因素常见于脾胃虚弱,肝脾不合,肾阳不足,外邪影响等。  相似文献   

9.
黄疸以目黄、肤黄、尿黄为主要症状,其中的目黄为重要特征,本病的发生,由外感淡热疫毒或饮食不节而致湿阻中焦、脾胃功能失常,影响肝胆疏泄,胆液不循常道,溢于肌肤而发黄疸。中医护理有整体护理和辩证施护两个特点。本文将着重从此病的辩证施护方面做些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什么叫肝主疏泄?肝主疏泄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肝主疏泄,是指肝气具有疏通宣泄人体气机的生理功能,它是古代医家对肝性柔和、条达、不郁不亢的生理状态的概括。所以,肝的疏泄功能,主要是指肝气作用于气机而言的,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表现出  相似文献   

11.
潮热盗汗是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典型临床症状,严重干扰围绝经期女性的健康生活。女性在进入围绝经期后,出现潮热盗汗、情志不舒、月经不调、头晕目眩、眼目干涩等多种症状,而其中潮热盗汗因其多发于夜间,使人难以入眠,对女性造成严重困扰,故该文针对潮热盗汗进行分析探讨。目前西医对于其治疗多采用激素疗法,表现出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疗效有限。而从中医角度进行辨证论治,可减少产生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现中医临床多认为女性围绝经期潮热盗汗的发生与阴虚津亏密切相关,却易忽视肝失疏泄也是女性围绝经期发病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黄帝内经》及其他经典著作从生理、病理方面分析“肝主疏泄”理论,进一步探讨女性围绝经期的生理特点及潮热盗汗产生的病因病机,发现女性围绝经期产生潮热盗汗的重要原因在于肝失疏泄所导致的肝气郁结,气血瘀积化热,引起血热妄行、迫津外泄,以及肝失疏泄所引起的津液输布失常。故以此为依据,从恢复肝之疏泄功能进行论治,以疏肝理气为主要方法,柔肝滋阴、补肝养肾等为辅助手段,致力于为临床治疗女性围绝经期潮热盗汗提供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中医古籍中无肝炎病名,更无慢性乙型肝炎之称,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及临床证候,本病应属中医学的疫毒、胁痛、癥瘕、黄疸、肝着、湿阻等范畴。目前中医界对其病因病机认识比较一致,病因是湿热,病机是湿热疫毒之邪侵袭人体,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湿得之。”因湿为阴邪,血属阴,阴邪易着,滞留不去,久留化热,湿热蕴结。湿热疫毒蕴结中焦,脾胃为湿热所困,运化失健,升降失和,气机壅滞,以致湿热疫毒日益胶结。热因湿不能宣泄,湿得热而熏蒸,进而累及肝胆,肝胆受病则疏泄条达失常,或肝气郁结不畅,或肝气横犯脾胃…  相似文献   

13.
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泄泻的发生不仅与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有关,同时也与肺、脾、肾气机失常有密切关系,肺失宣肃、肝失疏泄、肾气不升、肠腑失降均可影响气机运作而发泄泻.治疗上以恢复脏腑气机升降机能为重,气机调畅则泄泻可止.该文从相关脏腑的气机升降运动来探析泄泻的发生及治疗,以期为临床治疗泄泻提供辨证思路.  相似文献   

14.
柴胡疏肝散化裁的临床运用赵菊琴,戴祖汀030012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肝属木,赖血以荣,其性喜条达。若郁怒难伸,肝木不能送其条达之性,失其疏泄之用,则为肝郁。肝失疏泄,因而横逆,若脾胃虚,则肝木乘之。朱丹溪指出:“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  相似文献   

15.
戴廷栋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5(6):384-384,F0003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本证常见病因为寒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导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其病因病机包括:(1)寒邪犯胃:素体虚寒或外感寒邪,或恣食生冷,使寒邪内客于胃,塞凝气滞,升降不利,致胃气不和而疼痛。(2)饮食伤胃: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冷热不忌,均可损伤脾胃,令其食满不化,气机不畅而疼痛。如过食辛辣炙、酒醴之品,至中焦积热,耗伤胃阴,胃失濡养而发生疼痛。(3)肝气犯胃:肝为剐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忧思郁怒皆能伤肝,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气机阻滞,而致胃痛。若气滞日久,必至瘀血内结,胃络受阻,“不通则痛”。若气郁化火,耗伤胃阴,使胃络失养,而致胃痛。(4)脾胃虚弱:素体脾胃不足,中阳不振,寒自内生;或久病伤及脾胃,致使胃阴不足,胃失濡养,胃气不和,均可引起胃痛。引起胃痛的病因虽然不同,但总的皆因胃气失于和降,“不通则痛”。其不通的原因有寒、热、食滞、血瘀等不同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正>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该病腹痛多为周期性,且节律性较强,临床上还可出现泛酸、嗳气、上腹部局限性压痛以及神经功能证候群等。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本病病机复杂,以脾胃失和、脾胃失养、肝胃不和为主。常规的西医治疗具有治疗时间过长、临床疗效欠佳的  相似文献   

17.
<正>肝纤维化是各种肝损害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的发展到肝硬化之前的可逆转的病理改变阶段,属中医学"瘀血、癥积"范畴,是由于感受疫毒,情志郁结,劳欲过度,饮食不节等伤及肝经,损及肝络,迁延日久,渐积而成。临床证候虚实相兼,错综复杂。因此,在临床诊治中要结合体征辨证施治,选择攻补之法。1活血化瘀药治疗肝纤维化中医学认为肝藏血而主疏泄,"体阴而用阳",气血运行赖于肝的疏泄,在病理状态下,肝失疏泄,  相似文献   

18.
急慢性肝炎属中医学“黄疸”或“湿温”或“胁痛”范畴,其急性期多为外感湿热,困遏脾胃,影响肝胆疏泄所致;或因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从内生引起。其受病的脏腑主要是脾、胃、肝、胆。由于治不及时或治疗不得当,则可转为慢性。临床常见  相似文献   

19.
肝主藏血,司疏泄,体阴用阳,易被饮食、房劳、情志所伤,而致精损、气耗、神散。所以,对患慢性肝病者不仅要用药物治疗,而且需从养生角度来复肝健身,方能早日康复,其要点笔者体会有三。一、调脾胃以开源节情欲而固肾《素问·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强调精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人体  相似文献   

20.
柴胡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本品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又能升举清阳之气,疏泄肝气而解郁结。常用治外感发热、少阳病、阳气下陷证、肝气郁结证、热入血室证等。临床应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