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及IL-4、IFN-γ水平。结果 HBeAg阴性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D4+下降,CD8+上升,CD4+/CD8+降低(P〈0.05或P〈0.01),IL-4水平升高(P〈0.01),IFN-γ水平降低(P〈0.01);各证型间比较,湿热中阻、瘀血阻络组T淋巴细胞亚群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按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组顺序,IL-4水平逐渐上升,IFN-γ水平逐渐下降,相邻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HBeAg阴性CHB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4、IFN-γ水平变化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相关性,可为HBeAg阴性CHB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探讨其主要中医证型与血清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基于多中心、大样本的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1868例CH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运用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探讨其常见证型与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HB的常见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证(42.3%)、湿热蕴结证(23.1%)、肝郁气滞证(11.9%)、肝肾阴虚证(5.7%)、瘀血阻络证(5.3%)、脾肾阳虚证(3.4%);HBeAg与湿热蕴结证呈正相关(OR=9.010,P〈0.01),与肝郁气滞证(OR=0.335,P〈0.01)、肝肾阴虚证(OR=0.215,P〈0.01)、瘀血阻络证(OR=0.506,P〈0.05)、脾肾阳虚证(OR=0.111,P〈0.01)均呈负相关;HBeAb与湿热蕴结证呈正相关(OR=3.489,P〈0.01),与肝肾阴虚证(OR=0.356,P〈0.01)、脾肾阳虚证(OR=0.108,P〈0.01)呈负相关。结论CHB中医证型以肝郁脾虚证最多见;CHB主要中医证型与病毒学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湿热蕴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轻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蕴结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按1∶1匹配后,比较两组间肝组织纤维化分级、肝脏硬度值的差异。结果 (1)倾向得分匹配后,共纳入116例轻度CHB,分为湿热蕴结证和肝郁脾虚证组,各58例,两组间临床基本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9.7%(104/116)轻型CHB患者肝组织纤维化分级为S0-2,湿热蕴结证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重于肝郁脾虚证(P0.05);(3)湿热蕴结证组肝硬度值(LSM)明显高于肝郁脾虚证(P0.05)。结论轻型CHB患者病程早期,湿热蕴结证较肝郁脾虚证其纤维化程度重,启动抗病毒治疗时,及时运用中医辨治抗肝纤维化,力求及早延缓、阻断纤维化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及其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以249例NAFL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辨证分为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共5种证型,探讨各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及血清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证型占比:湿浊内停证30.1%,肝郁脾虚证28.1%、湿热蕴结证25.7%、痰瘀互结证8.8%、脾肾两虚证7.2%;②男女比例约1.39∶1,湿热内蕴、湿浊内停证患者以男性为主(P<0.05);肝郁脾虚证者则以女性为主(P<0.01);③湿热内蕴证组ALT升高最为显著,与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湿浊内停证TC升高最为显著,与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脾肾两虚证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AFLD中医证型以湿浊内停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最为常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湿热内蕴证患者更易出现ALT损伤;湿浊内停证更容易出现TC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轻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494例CHB患者(其中轻型CHB407例)的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及中医证型。依照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组,分析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活体肝组织病理学特点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494例慢乙肝中医证型分布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为主;407例轻型CHB患者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由轻及重依次为:肝郁脾虚证、湿热中阻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5种证型炎症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1.310、P0.005;χ2=16.565、P0.001;χ2=16.013、P0.001);5种证型纤维化程度两两比较,肝郁脾虚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8.798、P0.001;χ2=18.313、P0.001;χ2=23.076、P0.001);湿热中阻证分别与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3组对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5.480、P0.001;χ2=15.232、P0.001;χ2=19.684、P0.001);轻型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学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密切相关,以肝郁脾虚证与湿热中阻证为主,属病理学改变早期,但仍有约1/4患者需接受抗病毒治疗;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患者属于肝组织病变中晚期,需积极抗病毒治疗。[结论]轻型CHB患者中医辨证分型可为临床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不能行肝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相关检测手段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细胞亚群、IL-17与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结局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 cirrhosis,LC)、HBV相关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alr carcinoma,HCC)及正常对照组T细胞亚群水平,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IL-17水平。结果⑴HBV感染者CD4+T细胞测定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LC组低于CHB组,HCC组低于LC组,P〈0.05,差异均具有显著性。⑵HBV感染者CD8+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LC及HCC组高于CHB组,P〈0.05,但LC与HCC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⑶CHB组与对照组间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在LC组与HCC组间CD4/CD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LC、HCC组比对照组、CHB组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显著性。⑷LC组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CHB组,HCC低于LC组,差异有显著性,CHB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结论⑴CD4+T细胞易被HBV感染成为靶细胞遭到免疫清除,随疾病进展,水平降低,而受其调节的CD8+T细胞功能下降,CD8+T很可能直接参与肝细胞损伤过程。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指标。肝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紊乱。⑵IL-17与纤维化程度及肝功损害成正相关,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参与其中,但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可能因为肝癌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分泌较肝硬化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表面抗原(HBsAg)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30例CHB患者外周血DC,分为HBsAg组和无HBsAg组,培养7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DC的CD83及CD86的表达,MTT法检测DC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及IL-6的含量。结果 HBsAg组CD83、CD86的表达量分别为(19±4)%和(49±9)%,无HBsAg组则分别为(12±4)%和(18±6)%(P均〈0.01)。HBsAg组和无HBsAg组的DC对混合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分别为(20±10)%和(7±4)%(P〈0.01)。HBsAg组的DC培养上清中IL-12、IL-6的含量分别为(111±68)ng/ml和(646±426)ng/ml,无HBsAg组分别为(38±12)ng/ml和(1843±235)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HBsAg可增强CHB患者外周血DC提呈抗原、激活T淋巴细胞的功能,对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00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四诊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评定。结果老年期抑郁症证候要素以血虚、气郁和气虚为主。证候要素组合以3证组合最常见,3证组合中以血虚、气郁和气虚组合情况最多。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兼有髓亏,实证以气郁、血瘀为主,辨证病位在肝、脾、肾最为常见;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郁肾虚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辨证分型与TNF—α和IL-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放射免疫法。结果:IL-6水平在各证型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但其总体变化趋势为肝胆湿热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肝郁血瘀型〈湿邪困脾型。其中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本文的6个证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湿邪困脾组明显高于其它5组,与肝胆湿热组、肝郁气滞组、肝郁脾虚组、肝郁血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TNF—α浓度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8例不同病种不同证型的青春期功能性月经失调患者血浆中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垂体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的同步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孕酮均降低(P<0.05)。相火偏亢证PRL、E2显著高于脾肾气虚证及肝郁湿滞证(P<0.05);脾肾气虚证E2低于正常(P<0.02),LH升高(P<0.05)且PRL、E2均显著低于相火偏亢证(P<0.05或P<0.01)肝郁湿滞证LH/FSH低于正常(P<0.05),而PRL、E2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与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的关联。 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和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PCR-LDR)相结合的测序方法,检测22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IL-10-592 A/C、-819 C/T和-1082 G/A位点的多态性,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以及这3个SNP位点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 结果:IL-10-819位点C等位基因在脾虚湿盛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脾虚湿盛证(P<0.001),TT基因型在肝气郁结证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非肝气郁结证(P<0.05)。IL-10-592 A/C和-1082 G/A位点的多态性与乙肝后肝硬化中医证候之间未发现有显著的关联(P〉0.05)。 结论:IL-10-819位点C等位基因可能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形成脾虚湿盛证相关,而其TT基因型可能与肝硬化患者形成肝气郁结证相关。  相似文献   

12.
793例脂肪肝患者证候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脂肪肝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方法:采用以病统证,病证结合的研究模式,建立基于EPidata3.1软件和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调查的脂肪肝证候表观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对证候数据进行二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肝郁脾虚、脾虚、脾虚湿阻、轻证湿热内蕴、血瘀、重证湿热内蕴、痰湿内阻是脂肪肝的基本证型。脂肪肝以单个证型和2~4个基本证型组合形式多见,病机较为简单时,脾虚湿阻型最为常见,病机较复杂时,肝肾不足型最为常见。108例(13.6%)患者表现为无症状型,46例(5.8%)患者表现为证候不可分类型,其余患者被聚为脾虚痰瘀互结(91例,11.5%)、肝肾阴虚(147例,18.5%)、脾虚痰湿中阻(254例,32.0%)、脾虚湿热内蕴(81例,10.2%)和肝郁脾虚湿阻(66例,8.3%)等5种证型。 结论: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脂肪肝的证候分布规律,值得深入研究;本病病位在脾,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为本病基本病机,痰、湿、瘀、热、肝郁为本病主要病理要素;肝肾阴虚是本病较为特殊的一个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探讨乙肝中医证候分型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联。方法:从上海龙华医院肝科选择乙肝患者中诊断为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者各3例,并选择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集乙肝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样本,提取白细胞中的总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谱进行比较。另外选择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各10例和健康者10例,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验证部分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乙肝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之间、乙肝患者与健康者之间,基因表达谱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两种证型患者之间共有40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39条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倍数|≥2,P〈0.05),基因表达上调的有142条,下调的有97条。肝肾阴虚证单独调变的基因主要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干细胞的维持等相关,湿热蕴结证单独调变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等相关。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3、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等基因的表达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乙肝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白细胞中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提示乙肝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与基因差异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的中医辨证分型是否引起淋巴细胞亚群和淋巴细胞VCS(V volume C conductivity S scatter)相应的变化。方法对符合纳入条件116病例分成三组,分别为肝郁脾虚型43例,湿热中阻型38例,瘀血阻络型35例,同时选健康体检人员为健康对照组48例。对各组进行ALT、WBC、CD4^+、CD8^+、CD4^+/CD8^+、MLV、MLV-SD、MLC、MLC-SD、MLS、MLS-SD的检测,分析各组上述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瘀血阻络型三组的ALT、CD8^+、MLV、MLV-SD、MLC-SD、MLS-SD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CD4^+、CD4^+/CD8^+、MLC、MLS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湿热中阻型比较,肝郁脾虚型的CD8^+、MLV-SD、MLC-SD、MLS、ML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ALT、CD4^+、CD8^+、CD4^+/CD8^+、MLV、MLV-SD、MLC-SD、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瘀血阻络型比较,ALT、CD4^+、CD8^+、CD4^+/CD8^+、MLV、MLV-SD、MLC-SD、MLC-SD、MLS、MLS-S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证侯的变化,淋巴细胞的亚群表达及VCS参数的结果发生相应的变化,表明三者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证型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52例病毒性肝炎中医证型与疾病预后.结果 1)病毒性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以肝胆湿热证最多见,其次是肝郁脾虚证、肝络瘀阻证、脾虚湿困证、气虚瘀黄证,其余证型少见;2)55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痊愈158例(28.62%),好转386例(69.93%),仅5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F-36生存质量量表对40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设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与中医证候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P0.05),在SF-36量表的八个维度中,按受损程度大小依次为躯体健康、总体健康、心理健康、精力评分、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情绪角色功能、躯体角色功能。气虚证、阴虚证和肝郁证对2型糖尿病患者QOL的影响较大(P0.05),热盛证、肾虚证、脾虚证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也有一定影响(P0.05),湿热证对糖尿病生存质量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健康人显著降低,不同中医证候对生存质量各维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肢体淋巴水肿中医辨证分型和超声显像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 方法:对107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行彩色超声检查,检测皮肤全层、皮下组织和深筋膜增厚度,按照超声图像将皮下组织回声和皮下组织形态分为5个不同的等级,然后比较不同中医证型各观察指标的差异,分析中医证型与超声显像改变的相关性。 结果:下肢淋巴水肿各个证型均有其独特的声像图特征。与寒湿阻络型相比,湿热下注和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明显增厚(P〈0.05,P〈0.01);痰凝血瘀型患者皮肤和皮下组织增厚度与湿热下注型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皮下组织回声以湿热下注型最低,而痰凝血瘀型最高(P〈0.05);不同证型皮下组织的形态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凝血瘀型结构紊乱最为明显。 结论:淋巴水肿的超声显像改变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相关性,影像学资料也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客观化的新指标,对于淋巴水肿的诊治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各中医证型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456例患者,分别统计吸烟史,测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20例比较,分析中医证型与吸烟、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型以心血瘀阻证及痰阻心脉证为主。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证型组吸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PG)均升高(P〈0.05),其痰阻心脉证与吸烟关系最为密切(P〈0.05),痰阻心脉证及气滞血瘀证均以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最为明显(P〈0.05),FPG水平以气阴两虚证及心肾阴虚证升高为主(P〈0.05)。冠心病各证型组血脂TG、TC、LDL-C与对照组相比均升高,HDL-C降低(P〈0.05),其中TG、T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阳气虚衰证最低(P〈0.05);LDL-C以痰阻心脉证最高,气阴两虚证最低(P〈0.05);HDL-C以气阴两虚证最低,气滞血瘀证最高(P〈0.05)。结论吸烟、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辅助诊断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