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及修复状况。方法选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08例,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观察手术前后不同时期的角膜内细胞密度及细胞形态,分析细胞损伤及临床修复的特点。结果手术前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态与术后1周、1个月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手术后3个月、6个月差异不大(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患者细胞形态及细胞功能在术后2个月左右损伤较为严重,3个月时基本恢复正常,半年后可以达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用于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方法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84眼),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扭动模式(A组,92眼)和常规模式(B组,92眼)施行白内障吸除术。术前对核硬度分级。记录术中所用的超声时间及超声能量。并比较术后角膜透明程度及最佳矫正视力。结果两组均采用负压400mm Hg,流量40ml/min。A组超声能量为0-10%;B组超声能量为30%-40%,爆破模式。在Ⅰ、Ⅱ级核患者,A组术中所用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7.4876±4.1235)%和(21.2722±16.0634)s,均明显少于B组的(10.3415±3.6663)%和(33.1488±20.3963)s(P<0.01);在Ⅲ、Ⅳ级核患者,A组术中的超声能量及超声时间分别为(12.1627±5.0797)%和(34.3961±19.7183)s,均明显少于B组的(14.8157±6.1555)%和(70.0784±37.0080)s(P<0.01)。与B组比较,A组Ⅲ、Ⅳ级核患者术后1、3d的角膜水肿较轻、最佳矫正视力更好(P<0.05)。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较之常规超声乳化更为高效和安全,术后早期易获得理想视力。  相似文献   

4.
张敬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6):100-100,10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总结82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的手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通过护理,82例患者均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和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消除白内障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瑞昌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白内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眼压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细胞密度,术后第1天和第3天眼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眼压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高于对照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眼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眼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良好,能使眼压在短时间内恢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迅速控制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1月在该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4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得到了明显改善,且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无1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仅出现角膜水肿3例(3眼),未经过特殊治疗均自行消失。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确切,可有效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且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技术要点。方法  96例 (12 0眼 )作巩膜隧道切口 ,连续环形撕囊 ,弹性法拦截和劈裂法碎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成功完成连续环形撕囊 6 5眼 (5 4 2 % ) ,顺利乳化晶状体核 10 4眼 ;术后 1个月矫正视力 <0 5者 19眼 (15 8% )、0 5~ 0 8者 78眼 (6 5 % ) ,≥ 1 0者2 3眼 (19 2 % ) ;术中并发后囊破裂 14眼 (11 7% ) ,晶状体悬韧带 1/4象限断离 4眼 ,咬伤虹膜 3眼 ,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 1眼。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成功地连续环形撕囊和晶状体核超声乳化是白内障由囊外摘除向超声乳化吸除术转换过渡期最关键的技术障碍。  相似文献   

8.
9.
王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09-3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疗效。方法收集2009~2011年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角膜水肿共79例(只眼),其中经中西医结合治疗41只眼,与经单纯西医治疗38只眼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老年性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角膜水肿25只,青光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术后发生角膜水肿16只,分别治愈22、15例,好转2、1例,无效1、0例,有效率分别96%、100%;西医治疗组前者19只,后者19只,分别治愈10、13例,好转5、3例,无效4、3例,有效率分别78.9%、84.2%。经卡方检验得P<0.05,即两组治疗效果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观察术后1~3 d角膜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60眼中共发生角膜水肿13眼,发生率为21.67%;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晶状体核硬度、糖尿病史、眼部手术史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与晶状体核硬度、抗青光眼手术史相关(P<0.05)。结论 :高龄、晶状体核硬度程度高、合并糖尿病、抗青光眼手术史患者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1.
王静 《北方药学》2012,9(2):41-4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收治的46例(52眼)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进行治疗,比较术前术后患者的眼压、前房角开放程度及视力等.结果:术前眼压平均为(39.2±2.4)mmHg(1mmHg=0.133kPa),前房角开放程度(224.3±25.6)°,视力0.2±0.1,术后眼压平均为(15.2±1.4)mmHg,前房角开放程度(69.5±7.4)°,视力0.6±0.2,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对患者的眼压、前房角开放程度、视力等指标均有显著疗效,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难点,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行超声乳化吸除手术、中央前房深度<2.5 mm的白内障患者70例89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1.0~1.2者20眼(22.5%),0.5~0.8者50眼(56.2%);中央前房深度术前(2.19士0.03)mm,术后平均加深(1.34士0.05) mm,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6.17,P<0.001);眼压均比术前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18±0.58) mm Hg],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7.20,P<0.001);术后角膜可逆性水肿发生率为23眼(25.8%),其中Ⅲ级以下核组3眼(8.1%),Ⅲ级及其以上核组20眼(38.5%),所有病例角膜水肿均在手术后1周内恢复透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手术难度大,强调切口规范,使用高质量黏弹剂,保持前房深度,应用拦截劈核技术、高负压吸引手法碎核,提高超声乳化操作的有效性,均是顺利完成手术的关键.同时强调合并浅前房的白内障患者应尽早手术,超声乳化吸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刘钢 《江苏医药》2006,32(3):289-289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关键技术之一是成功晶状体前囊膜的连续环形撕囊(CCC)。我们对术中撕囊失败而改为开罐式截囊的白内障采用旋转切削联合劈核技术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CEC)的影响。方法采用颞上方透明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平均超声能量及作用时间分别为23.8%、1分30秒;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仪分别于术前、术后3~6个月拍摄174例(184只眼)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处理及自动分析。结果手术前和手术后3~6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531.8±345.3 mm2和2246.5±402.2 mm2,内皮细胞丧失率为11.6%。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分别为331.13±125.25μm2和385.21±198.32μm2,变异系数分别为38.45%和48.63%,六角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2.6%±12.9%和43.8%±16.2%;与术前相比,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减少,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增大,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0.5以上者占88.6%,1.0以上者占50.0%。结论高龄或Ⅳ、Ⅴ级核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术前检查应常规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析,术中采用高负压、低超声能量操作,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沈培清  李永蓉 《安徽医药》2021,25(8):1581-158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爆破模式在白内障术中应用及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79例(83眼),其中42眼采用爆破模式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爆破组).另41眼作为对照组采用连续模式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连续组).术中连续组最大能量50%,最大负压240 mmHg,流量26 mL/min;爆破组最大能量50%,最大负压300 mmHg,流量30 mL/min.观察术中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平均超声乳化功率(AVE),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异系数及中央角膜厚度等.结果 爆破组EPT(12.31±8.30)s、AVE(10.00±6.81)%均低于连续组EPT(18.51±9.30)s、AVE(15.01±7.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1周爆破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高于连续组、变异系数低于连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乳化爆破模式能提高超声乳化效率,减轻角膜内皮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6.
李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3,(31):100-101
目的探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眼内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65000例(86450只眼)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经治疗后2只眼眼球摘除,3只眼眼球萎缩,5只眼产生光感(light perception),7只眼视力达到0.2以上。结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晶状体后囊膜部位出现破裂,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为主要致病菌。加强手术治疗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能够有效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情况,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全国麦格眼科中心在1994年3月至2004年2月收治的64425例(85324只眼)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术眼中,有15只眼感染眼内炎,感染率是0.02%,眼内炎出现在1999年前的有10只,占总数的66.7%;对12只眼行房水或者玻璃体检查,8只眼培养阳性,相关菌类及所占比例是1只眼出现铜绿假单胞菌,12.5%;1只眼出现芽孢杆菌,12.5%;4只眼表皮葡萄球菌,50%;2只眼出现真菌,包括酵母菌与白色念珠菌,比例25%。在治疗后6只眼的视力超过0.2,4只眼有光感,3只眼眼球萎缩,2只眼摘除眼球。结论患者接致病治病病原体是表皮葡萄球菌。晶状体的后囊膜发生破裂是引发眼内炎的最主要因素。研究数据表明,在治疗中严格按规定进行操作,能够降低术后眼内炎的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9):173-175
目的观察钻井式楔形劈核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应用钻井式楔形劈核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120例。结果术前患者的视力均<0.1,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达(0.62±0.23),其中术后1d,最佳矫正视力≥1.0共25例,术后3d,最佳矫正视力≥1.0达42例,术后1个月视力明显恢复,最佳矫正视力≥1.0达82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前(2382.11±270.34)个,术后(2295.26±321.53)个。术后发生后囊膜破损3例、悬韧带离断2例、继发性青光眼1例。结论钻井式楔形劈核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临床效果确切,能使患者及早地获得最佳的矫正视力,减少了眼内组织的损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朱白蕾  钟丘 《江西医药》2005,40(5):258-260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4月~2004年9月收住我院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闭角型、原发性开角型或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8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记录手术前、后的视力和眼压,记录手术并发症和滤过泡情况。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结果术后1周和3个月眼压分别为(10.51±5.13)和(11.12±5.13)mmHg,与术前眼压(35.66±13.52)mmHg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1周与3个月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1周及3个月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1周与3个月视力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82只眼均有扁平弥散型滤过泡,但术后3个月滤过泡均缺如,仅2只眼眼压≥21mmHg。结论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手术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05例(347只眼)白内障患者分别采用巩膜隧道切口(A组)和透明角膜切口(B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测量角膜散光度,采用矢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SIA)值。结果 A、B组术后1周、1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度与各自术前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A组与B组间两两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1个月A组与B组间SIA值两两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A组与B组间SIA值两两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切口对角膜散光改变均较小,但透明角膜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