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围产保健的加强及全自动全血细胞计数仪应用于常规的产前检查、骨穿检查及抗血小板抗体测定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能及时被诊断和治疗 ,从而降低了孕产妇死亡率 ,提高了产科质量。自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我院共收治 2 1例妊娠合并 ITP,其处理及母婴预后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年龄 30 .5± 5 .2 6岁 (2 4~ 38岁 ) ;初产妇 19例 ,经产妇 2例 ,均为单胎妊娠 ;头先露 2 0例 ,臀先露 1例 ;以往有自然或治疗性流产史 3例 (14.2 % )。孕前已确诊ITP 8例 ,平均病程 3± 1.75年 (0 .5~ 5…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diopathicThrombocy to Penic Pum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若围产期处理不当 ,对母婴危害较大。现将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 ITP产妇 2 0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 997年 1月~ 2 0 0 2年 1月在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 ITP产妇 2 0例 ,平均年龄 2 8岁。初产妇 1 8例 ,经产妇 2例 ;单胎妊娠 1 9例 ,双胎 1例 ;头先露 1 8例 ,臀先露 2例 ;孕前确诊 5例 ,孕期确诊 1 5例 ,其中 3例由外院急诊转入。主要症状 :鼻出血、齿龈出血及瘀斑 ,临床及实验室均符合 ITP诊断标准[1] 。血小板计数 ( BPC)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6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病因分为4组: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组、妊娠高血压疾病(PIH)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及其他组(包括巨幼红细胞贫血、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计数<50×109/L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球蛋白或输血小板治疗。结果 68例患者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PAT)41例(60.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16例(23.5%),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例(8.8%),其他病因5例(7.4%)。剖宫产50例,阴道分娩18例,产后出血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PAT和PIH组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及其他原因患者产后42d血小板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中,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最多见。对血小板计数<50×109/L或有明显出血倾向者,根据孕周不同给予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和(或)输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计数≥50×109/L如无产科指征,可经阴道分娩,如手术终止妊娠应在术前输注血小板后行剖宫产术。  相似文献   

4.
宋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6):2142-2143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ITP)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起病缓慢,病因尚不明确。在诊断ITP中要关注病史特点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的孕周,应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HEPPL综合征等其他类型血小板减少疾病鉴别。ITP对妊娠的影响主要是出血,妊娠合并ITP是孕34周前早产和围产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与围产结局,指导临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2009年间48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资料,按病因分为3组:①由妊娠本身所致者(GT)组,②妊高征(PIH)组,③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分析3组患者的血小板数变化、凝血功能及围产结局。结果①妊娠合并ITP组,妊娠期、分娩前及产后血小板数最低,妊娠终止后ITP组血小板升高不明显,另两组血小板很快恢复正常。②妊娠合并ITP组,aPTT、PT明显延长,GT组纤维蛋白原(Fbg)含量较另两组高。③妊娠合并ITP组,流产、早产率较高,产后出血最多,妊娠结局最差。结论对妊娠合并ITP者应积极治疗,如无效则应早行人流;妊娠合并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HELLP)综合征者宜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37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孕妇,根据病因、妊娠相关血小板减少症(PAT)为Ⅰ组,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型(MDS-RA)及HELLP综合征为Ⅱ组,观察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37例孕妇中PAT 23例(62.16%),ITP 9例(24.32%);Ⅱ组产后出血率高于Ⅰ组(P < 0.05);Ⅰ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龄均大于Ⅱ组(P < 0.05~P < 0.01);术后10天Ⅰ组产妇血小板恢复优于Ⅱ组(P < 0.01)。结论: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病因以PAT为主;其次为ITP。由PAT引起的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妊娠结局较好。  相似文献   

7.
应用血小板生成素(TPO)对8例血小板减少性血液病进行治疗,其中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3例及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2例。TPO剂量为5000U/次,每周三次,肌肉注射,连用8周。结果MDS-RA及ITP患者血小板上升30×10~9/L~62×10~9/L,而CAA血小板上升不明显。本文对TPO治疗MDS-RA、ITP及CAA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围生期防治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分析了1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小板计数将患者分为4组:A组2例(〈10×109/L),B组5例(10×109/L~30×109/L),C组4例(30×109/L~50×109/L),D组4例(〉50×109/L)。采用不同方法给予治疗。结果 A、B组7例中4例血小板〉30×109/L;6例经阴道分娩,产后大出血2例;9例剖宫产,产后大出血3例。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9.
李毓林 《四川医学》2000,21(9):795-796
我院儿科从 1993年 8月至 1999年 1月用静脉丙种球蛋白 ( IVIG)加激素治疗 2 4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与同期单用激素组对比观察 ,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ITP共 4 6例均系我院儿科 1993年 8月至 1999年 1月住院病人。依据 1986年杭州全国小儿血液病座谈会所订诊断标准确诊为 ITP。IVIG治疗组 2 4例 ,男 14例 ,女 10例。年龄 <1岁 10例 ,~ 3岁3例 ,~ 6岁 6例 ,>6岁 5例。治疗前血小板计数 ( 8~56)× 10 9/ L,其中急性 2 2例 ,慢性 2例。激素对照组2 2例 ,男 13例 ,女 9例。年龄 <1岁 5例 ,~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4组,A组:血小板<10×109/L,共8例。B组:血小板10~30×109/L,共12例。C组:血小板30~50×109/L,共11例。D组:血小板>50~100×109/L,共6例。治疗原则:临近分娩者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产前输血小板悬液。血小板>30×109/L有出血倾向时亦给予上述治疗。孕周<37周者如血小板<30×109/L,或>30×109/L伴有出血倾向,亦给予上述治疗。血小板>30×109/L如无出血倾向不予治疗。结果:A组8例中有3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B组11例中2例分娩前血小板<30×109/L,有3例分娩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15例经阴道分娩,有2例分娩过程中有出血,22例剖宫产,有4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但出血量均少于1000ml。结论:妊娠合并ITP如血小板<30×109/L,给予糖皮质激素加丙种球蛋白,能使大多数患者的血小板>30×109/L。分娩过程的出血发生率降低,出血量小。分娩方式与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8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本院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87例,所有病人均在本院产前门诊检查和分娩,年龄22-42岁,平均28.6岁,其中初产妇81例,经产妇6例,75例经产前检查发现,12例孕前已经发现。87例血小板减少孕妇中:BGT5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8例、ITP2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脾功能亢进2例。其中,血小板>50×109/L者:BGT5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3例、ITP16例。血小板<50×109/L者:妊娠高血压疾病5例、ITP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脾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围产期治疗效果及母儿结局.方法:对25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ITP患者25例,同期妊娠分娩数为8 064例,发生率为3.1%0;22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治疗,10例显效,8例良效,2例进步.2例无效,有效率91%;阴道分娩8例,剖宫产分娩17例,2例产后出血,无孕产妇死亡;25例患者共分娩新生儿26个(其中1例为双胎),均存活,新生儿出生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水平,无颅内出血及其他血小板减少或相关疾病.结论: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血小板悬液是治疗妊娠合并ITP的理想方法,可使患者血小板计数水平升高,产后出血减少且对母儿围产结局无影响;剖宫产指征应以产科指征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李春力 《上海医学》2003,26(8):603-604
内皮素 (ET)是源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多肽类物质 ,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最强、最持久的血管收缩物质[1] 。本研究观察 2 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儿血浆ET水平 ,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 :观察组 2 0例均为 1996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在我科住院的ITP患儿 ,诊断标准符合参考文献 [2 ]。男 8例 ,女 12例 ;年龄 9~ 12岁 ,病程 2~ 8年 ;重度出血 (皮肤和内脏出血 ) 14例 ,轻度出血 (皮肤出血 ) 6例 ;恢复期 10例(指重度出血经治疗后皮肤、内脏出血停止 ,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者 ) ;治疗前末梢血小板为 (10 .0~ 2 0 .0 …  相似文献   

14.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GT)49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引起血小板减少(HDCP)1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8例。在治疗上对GT组不需要特殊处理,HDCP组以皮质激素及输血小板为主,ITP组以皮质激素和免疫球蛋白为主。血小板计数<50×109/L伴有出血倾向者输注血小板并考虑剖宫产分娩。67例中阴道分娩37例,剖宫产30例,发生产后出血5例,产后出血率为7.46%。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多,在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糖皮质激素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严重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引起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原因较复杂 ,有时难以鉴别。我们对 2 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进行回顾分析 ,以探讨本病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5年 4月至 2 0 0 1年 1月期间诊治的各种原因血小板减少孕妇 2 6例 ,其中血小板 10 0× 10 9/L~ 5 0× 10 9/L 7例 ,5 0× 10 9/L~ 10× 10 9/L 18例 ,10× 10 9/L以下 1例。年龄 2 1~ 31岁 ,平均 2 5 .5岁 ,孕周 31~ 41周 ,<37周者10例 ,≥ 37周者 16例 ,初产妇 2 0例 ,经产妇 6例。1.2 临床表现 皮肤瘀点、瘀斑或牙龈出血 15例 ,阴道出血 2例 ,头晕、头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妊娠合并ITP与40例GT 11项指标.评价这些指标对ITP的预测价值.结果 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血小板减少首次出现时其计数少于50×109·L-1是两个独立的ITP预测指标(P<0.01).联合分析这两个指标对ITP预测的敏感性达到96%,特异性为72.5%.结论 孕期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及其血小板数值是鉴别ITP与GT的两个最有力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有助于较早诊断妊娠合并ITP.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当血小板数≤ 2 0× 10 9/ L时 ,称重度 ITP,其出血倾向严重 ,可发生自发性颅内出血及失血性休克 ,严重危及小儿生命。因此 ,尽快升高血小板数量 ,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目前 ,国内外多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 ITP,我科对 1996年 1月到 1998年 3月收治的 15例重度 ITP患儿采用了该疗法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 5例均为我科的住院病人 ,经骨穿确诊为 ITP,血小板数 (12~ 2 0 )× 10 9/ L,年龄 4个月~ 13岁。治疗组 15例 ,男 8例 ,女 7例 ,给予大剂量丙…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母婴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妊娠合并ITP患者临床资料,参照第二届全国血液病学术会议制定的ITP诊断标准,按治疗时血小板计数情况分组,血小板计数(50~100)×109/L为Ⅰ组共14例,血小板计数<50×109/L为Ⅱ组共22例.记录Ⅱ组ITP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丙种球蛋白及(或)血小板悬液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其母儿的围产结局.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产后出血、新生儿ITP、颅内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Ⅱ组患者剖宫产率较高).结论 妊娠合并ITP对母儿均有潜在的危险,加强围产期管理,根据轻重程度积极治疗可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简称 ITP) ,是临床常见的小儿血液系统疾病 ,且复发率较高 ,重症病人可合并颅内出血、内脏出血 ,从而导致生命危险 ,部分病人可转为慢性。我院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收治 80例 ITP患儿 ,分别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激素 )、激素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IVIG3种治疗方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均为首次住院 ,血小板计数 <2 0× 10 9/ L19例 ,血小板计数 <(2 0~ 80 )× 10 9/ L 6 1例。 80例患儿中 ,男 47例 ,占 5 9% ;女 33例 ,占 41% ,男女之比为 1.4∶ 1,发病年龄最小…  相似文献   

20.
16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62例妊娠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组)18例,占11.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组)24例,占14.8%,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PAT组)98例,占60.4%。妊娠期血小板平均值ITP组、PIH组与PAT组分别为25.4±16.2,42.5±18.7,76.2±23.4、61.3±13.5(×109/L),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产后血小板恢复正常平均所需时间ITP组、PIH组与PAT组分别为23d、6d、4d。各组输注浓缩血小板治疗或糖皮质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前及治疗后d4血小板均有显著差异(P<0.05);单纯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及治疗后第四天血小板ITP组、PIH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PAT组治疗前后血小板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应积极查找病因,根据不同的病情给予恰当的治疗。给予输血小板、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G)等综合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