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磷化氢中毒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方法 对49例慢性磷化氢中毒的患者进行NCV和EMG检测.结果 纤颤电位出现率为9.7%,正锐波8.2%;轻收缩MUP时限延长11.7%,波幅增高4.6%,多相电位增多7.7%;重收缩呈单纯相15.8%,混合相14.3%.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19.4%,未引出波形2%.MCV减慢28.6%,未引出波形6.1%.远端潜伏期延长24%.结论 慢性磷化氢中毒可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其损害以运动神经远端为主,肌肉损害较轻.神经电图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磷化氢中毒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方法对49例慢性磷化氢中毒的患者进行NCV和EMG检测。结果纤颤电位出现率为9.7%,正锐波8.2%;轻收缩MUP时限延长11.7%,波幅增高4.6%,多相电位增多7.7%;重收缩呈单纯相15.8%,混合相14.3%。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19.4%,未引出波形2%。MCV减慢28.6%,未引出波形6.1%。远端潜伏期延长24%。结论慢性磷化氢中毒可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其损害以运动神经远端为主,肌肉损害较轻。神经电图检测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职业病学     
职业病学任引津,张寿林一、铅中毒对临床上周围神经病表现不明显的铅作业工人,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不仅发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远端潜伏期延长;而且肌电图出现自发电位、运动单位平均时限延长、多相电位增多和大力收缩时运动单位数减少等改变。提示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患者患肢的神经电生理的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电针治疗,对照组口服甲钴胺片。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相关肌肉的肌电图;腓总神经、胫神经及腓浅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腓总神经的F波。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胫前肌及腓肠肌轻收缩的肌肉动作单位电位时限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肌电多相电位百分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腓浅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综合征可以明显改善患侧肢体的神经电生理,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肌电图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19例,对比发病6、8个月时的神经肌电图动态变化,观察末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各指标及肌电检查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UAP)时限、安静时自发电位发生情况。结果发病6个月时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末端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3个观察指标与正常参考值比较,至少出现1个指标异常(P <0.05);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波幅、传导速度与正常参考值比较,波幅降低,传导速度减慢(P <0.05);肌电检查表现为 MUAP 不能引出、时限延长及安静时自发电位增多;但发病8个月比6个月时神经肌电图各观察指标改善不明显(P >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导致周围神经损害是明确的,但神经肌电图改善较慢,应延长其检查间期,以免给患者增加伤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海洛因中毒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肌电图改变。方法:对5例海洛因中毒患者进行肌电图插入电位,运动单位时限,波幅的测量及运动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结果:30块肌肉见大量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9-12.6ms,群多相电位40%-60%,3例(24条)周围神经未引反应波,2例正中,尺神经,胫及腓总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结论:海洛因为二乙酰吗啡和吗啡。在体内代谢快,半衰期3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肌电-神经电图在一氧化碳(CO)中毒所致周围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产EMB-5304k肌电诱发电位仪对4例CO中毒所致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常规肌电-神经电图检测。结果 4例患者肌电图共检肌肉39块,其中在静息状态下出现正尖波、纤颤波异常率87.2%,重收缩时募集运动单位异常率89、7%;神经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测定20条神经,潜伏期异常率50.0%,动作电位波幅异常率88.9%。运动神经传导检测共检神经6奈,其中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各1条,坐骨神经2条,潜伏期消失4务,异常率66.7%;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消失4条,异常率66.7%;运动电位波幅消失4条、衰减2条,异常率100%;感觉神经传导检测7务感觉神经,其中正中神经、尺神经、桡浅神经各1条,腓浅神经2条,腓肠神经2条,7条神经潜伏期、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均消失,异常率100%。结论 肌电-神经电图对CO中毒所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及受损部位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电生理改变及评价指标。方法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病例组Ⅰ和病例组Ⅱ.应用keypoint神经肌电描记仪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时、动作电位波幅和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动作电位波幅测定,并与50例正常人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之间以及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MCV、SCV、动作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时等多项检测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腓神经变化最明显。结论糖尿病患者应进行上、下肢多条周围神经MCV、SCV、动作电位波幅和远端潜伏时的全面检测和评价,以便及早发现周围神经病变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长期接触锰对锥体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锰对人体神经电生理改变,探讨锰对锥体束的影响。方法锰作业及锰中毒人员共40例,做脑运动传导时间和常规肌电图检查,观察脑运动传导时间和肌电图的时限与电压,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锰作业年限较长或有明显中毒体征者,脑运动传导时间明显延长(P<0001),常规肌电图时限延长,电压增高,所有患者多项电位增多,大部分重收缩定量分析为肌源性改变。结论锰作用于机体早期为锥体外系统损伤,晚期可出现锥体束的损害。测定脑运动的传导时间,可作为诊断锰中毒的参考指标,也可作为评定锥体束损害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电生理学角度分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对神经、肌肉组织的损害,探讨其损害的范围、程度及机制,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1)利用同心针电极检测肌电图(EMG)。(2)利用银一氯化银表面电极检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终末潜伏速率。(3)利用单极针电极及环状电极检测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终末潜伏速率(顺行法)。(4)利用诱发电位仪检测躯体感觉传导时间(SLSEP)。结果(1)EMG:运动单位电位(MUP)平均波幅降低,平均时限缩短,多相电位均超过35%,最大用力收缩动作电位的波形(MVC)呈病理干扰相。(2)运动神经平均传导速度(MCV)减慢,胫神经为40.2m/s,腓总神经为43.2m/s;远侧端刺激其潜伏速率明显减慢,胫神经终末潜伏速率为10.1m/s,腓总神经终末潜伏速率为12.1m/s。(3)感觉神经平均传导速度(SCV)减慢,胫神经为32.2m/s,腓总神经为36.2m/s;终末潜伏速率明显减慢,胫神经为12.2m/s,腓总神经为14.2m/s。(4)SLSEP:腰髓电位(N20)为24.2ms,皮层电位(P40)为44.1ms,P40—N20为19.9ms。结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除损害血管本身外,首先是肌肉组织的损害,继之是神经组织的损害,神经末梢损害重于神经干。感觉神经末梢的损害先于运动神经末梢,对中枢传导功能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发现正己烷接触亚临床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作用。方法:对26例正己烷接触者及26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神经传导及针电极肌电图检测,每位受检者均常规检测四肢周围神经,包括运动神经传导(CMAP)、感觉神经传导(SNAP)、针电极肌电图(EMG)。结果:神经传导检测中正己烷接触者左尺神经CMAP、SNAP波幅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右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腓肠神经SNAP速度均减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MG中正己烷接触者组肢体远端肌均可见高波幅运动单位,近端所检肌运动单位形态基本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早期发现正己烷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对临床及时应用药物干预及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指导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临床及电生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及基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3例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进行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检查,分析参数包括远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进行至少4块肢体肌肉的肌电图检查,观察插入电位、自发电位和运动单位电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检测SMN1基因7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结果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出生后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弛缓性瘫痪。所有患儿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显著下降,伴有远端潜伏期和运动传导速度轻度改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伤。基因检查显示13例患儿SMN1基因第7号外显子全部纯合缺失。结论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产前基因检查可避免该类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34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进行常规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NCV)测定。结果 纤颤电位出现率29.4%,正锐波出现率31.6%;轻收缩时运动单位平均波幅增高79.4%,时程增宽72.1%,多项波30.9%;重收缩时单纯相26.5%,混合相57.4%.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减慢42.9%;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减慢72.5%.结论 慢性酒精中毒可出现神经肌肉损害,其损害以损害神经末端为主。  相似文献   

14.
POEMS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久晗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43-1944
目的研究POEMS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16例POEMS综合征患者医疗及神经传导记录,共检测92根运动神经和58根感觉神经。结果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在下肢比上肢更不易被引出(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P<0.05)。CMAP波幅下肢比上肢降低更明显(P<0.05)。运动神经(94%)和感觉神经(78%)传导速度减慢较常见。70%的运动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DML)延长,患者的远端潜伏期指数(TLI)较正常值明显升高(P<0.05)。结论 POEMS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结果存在特征性表现,传导异常较常见,下肢受累更严重,在神经的中间部分比远端部分表现更突出,可以对早期诊断POEMS综合征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在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治疗转归随访过程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随访15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治疗1年后的神经电生理变化,检查指标包括四肢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及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年后患者的左侧正中神经、双侧尺神经及右侧腓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加快(P值均<0.05),右侧尺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明显提高(P< 0.05),右侧胫神经末端潜伏期相对缩短(P<0.05),双侧上肢正中神经SEP的N9及N13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0.05,0.01),N9的波幅明显提高(P值均<0.05);四肢感觉神经传导功能和中枢传导时间(N13-N20)均无明显改善(P值均>0.05)。结论慢性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恢复过程具有神经长度依赖性特点,随访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早期以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及正中神经SEP的N9潜伏期缩短最为明显,SEP在感觉恢复评估方面的敏感性优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朝鲜族正常人下肢神经传导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现A波的意义.[方法]检测34例延边朝鲜族正常人腓、胫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及迟延电位F波,观察A波与神经传导各参数及生活习惯的内在联系.[结果]腓神经A波出现率高于胫神经,A波阳性腓神经与阴性相比,远端潜伏期延长,CMAP波幅低下,F波最短潜伏期延长.A波阳性胫神经与阴性相比,远端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结论]朝鲜族正常人腓神经A波出现率较高,究其原因认为可能与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陆国云  肖佛义 《中外医疗》2014,33(6):179-18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以足下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进行双侧胫神经F波、双侧腓总神经和胫神经传导、双侧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电图检查。结果4例以腓骨小头上一下段传导速度减慢〉10rrds或动作电位波幅下降超过50%及胫前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腓总神经病;5例以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胫前肌、胫后肌、腰椎旁肌肌神经源性损害为主,诊断为腰骶神经根病;1例为腓总神经、胫神经动作电位波幅下降,感觉电位未引出,胫前肌、胫后肌神经源性损害,腰椎旁肌肌电图未见异常,诊断为坐骨神经病。10例均行腰骶段脊髓MRI。其中5例所见均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相符。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腰骶神经根病与腓总神经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腕管综合征(CTS)患者进行正中神经掌支纤维(PCBm)肌电图检测及常规神经传导检测(NCS),探讨CTS患者PCBm的电生理异常,阐明PCBm肌电图检测在CT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临床表现及肌电图检测确诊为CTS的50例患者为CTS组,并以30名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NCS检测。记录正中神经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Amp)、远端潜伏期(Lat)、运动传导速度(MCV);记录指3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Amp、Lat、感觉传导速度(SCV),同时进行PCBm肌电图检测,观察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TS患者(100%)均出现正中神经传导检测异常,主要表现为CMAP远端Lat延长(P<0.01),指3 SCV减慢及Lat延长(P<0.01),显示为正中神经腕部损伤;其中20例(29只手,45.3%)患者PCBm SCV减慢(P<0.01),Lat延长(P<0.01),提示PCBm损伤。结论: CTS患者常出现PCBm损伤,PCBm损伤可作为传统CTS神经电生理检测的补充,可做为CTS超出腕部损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生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病人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肌电图仪检测病人的神经传导和针电极肌电图(NEMG),分析甲亢病人神经传导以及病变情况,比较甲亢病人不同位置肌肉NEMG检查异常情况。结果:感觉传导异常检出率47.22%,高于运动传导异常检出率22.22%(P<0.05)。甲亢病人近端肌肉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发生率58.33%,高于远端发生率41.67%(P<0.05)。轻度收缩时运动单位电位波幅降低情况以及多相波增多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亢病人可出现神经肌肉损害,且主要以感觉传导为主,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0.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a data range of the surface area of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 in normal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and abductor digiti minimi. 256 median nerves and 317 ulnar nerves which were proved to be normal by NCV and EMG studies were included. Computer-aided measurement of distal latency, amplitude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plus author-designed negative surface area reading was done. The surface area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ranged from 28.6 to 35.3 ms*mV in abductor pollicis brevis and 30.0 to 31.5 ms*mV in abductor digiti minimi.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ifferent ages and between both sexes. The surface area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amplitude but no correlation with distal latency and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as the concept of surface area is widely accepted and the measurement technique is more easily available, to set up a normal data base of surface area of the routinely examined muscle is very important and the surface area of CMAP should be included in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routine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