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支架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为其适应证。使用自膨胀式支架和保护装置,进行支架置入成形术。结果61例患者,置入70枚支架,配合28个保护装置。支架成功率100%,术中无中风并发症出现,即刻血管造影显示满意,平均术后血管残留狭窄约8%。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分别采用颈部X线及超声波检查及血管造影,再狭窄1例,其余支架形态好,位置无移位,血流通畅,无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颅外段狭窄有效、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例老年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施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并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结果 10例颈动脉狭窄管径恢复正常,3例狭窄程度减少90%,1例减少70%,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在1周内消失,神经功能损害症状改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一种预防和治疗老年人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21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其疗效、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3例术中出现心动过缓,8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无脑栓塞及脑出血事件发生,1例支架内出现明显斑块。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杂交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使用杂交支架对2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及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支架23枚.术后脑血管造影示颈动脉狭窄程度均≤20%.术中出现颈动脉窦综合征5例,血管痉挛2例,支架远端血管栓塞1例,经治疗均恢复.术后6个月时,患者均未发生与手术侧颈动脉相关的脑血管事件.结论 颈动脉杂交支架治疗重度颈动脉狭窄效果显著,能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且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组28例患者,在球囊扩张及支架释放过程中,全部使用保护伞,并对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13例患者进行预扩张,扩张后根据狭窄长度置入自膨式支架,未扩张的15例患者直接置入自膨式支架,其中有2例未扩张的患者,支架释放后未完全膨胀,但血流通畅。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100%,未出现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支架置入后,支架膨胀良好,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亦能代替经典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并对颈动脉狭窄引起的卒中的预防和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11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在支架置入前及置入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300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同时对患者卒中的复发进行登记。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围手术期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支架置入前颈动脉的狭窄率为84%±15%,支架置入后颈动脉狭窄率为4.5%±6.0%,明显缩小;支架置入前患者的MMSE评分及P300潜伏期分别为20±5和434±78 ms,在治疗后随访的1、3及6个月,MMSE明显提高而P300明显缩短;而且随随访时间延长,P300及MMSE变化越明显;在随访期内患者无症状性卒中复发。结论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CAS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伴有不稳定斑块的重度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肢无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左侧颈内动脉开口重度狭窄并伴不稳定斑块;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下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后,患者症状消失。结论对于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需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出最佳的手术方式;手术技巧、熟练程度等是保证支架成形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36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手术方法、并发症、疗效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脑梗死,均经DSA证实有颈动脉狭窄;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支架置入,治疗前责任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率为(78.8±10.7)%,治疗后病变血管平均狭窄率为(11.6±7.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有9例患者出现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有3例出现高灌注综合征,无1例发生脑梗死;术后随访6~12月,无颈动脉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的发生,未见TIA及症状性脑梗死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短暂性脑缺血性发作(TIA)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了解血管病变部位和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50%者行颈动脉注射尿激酶治疗;颈动脉狭窄>50%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或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4年来58例TIA患者中,发现颈动脉狭窄16例,其中狭窄<50%者8例经尿激酶颈动脉注射治疗后,TIA终止;狭窄>70%者8例,其中1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5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及1例颈动脉夹层动脉瘤均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治疗。7例患者8处病变共置入自膨式支架12枚,治疗效果良好,随访3~20个月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颈动脉狭窄是TIA发作的重要原因,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置入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5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放射诊疗中心实施脑保护下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22例超高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80-85岁,平均81.8岁.21例单侧颈动脉狭窄放置1枚支架;1例左侧颈动脉狭窄合并左椎动脉狭窄同时进行了治疗,分析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 在围手术期内出现严重并发症2例,术中出血1例,1例术后10小时出现心跳骤停,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9.1%,高于可以接受的6%,对所有病例随访3-18个月(平均7个月),按mRS评分0分20例,7分1例,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高龄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方法对16例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成功置入17枚球囊扩张支架,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术后造影狭窄程度明显改善,残余狭窄<20%。在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16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颈动脉彩超示血流通畅,未见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基本方法,探讨该术式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意义,并发症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对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对全部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围手术期抗凝治疗,4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共放支架8个,其中Wallstent支架3个,smart支架5个。结果:1例术中出现微栓子脱落轻度卒中,1例术中出现一过性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其后逐渐恢复,I例术后持续性低血压,7例患者症状好转或消失,占87.5%,在使用脑保护装置的4例患者中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对8例患者进行随诊,随诊时间1年半无明显并发症。结论: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采用正规的围手术期治疗和应用脑保护装置可以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支架成形术在治疗颈动脉狭窄中的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对4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50侧颈动脉狭窄进行支架成形治疗.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变及脑血流值的变化.结果 48例患者中50支颈动脉接受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均成功解除,技术成功率100%, 48例患者术后脑血流值均有明显改善,其中39例(81.2%)临床症状症状消失或好转,术中栓子脱落1例,治疗后恢复.术后30 d随访42例,再狭窄2例,死亡2例.结论 支架成形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障碍,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保护装置下颅外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0例脑保护装置(保护伞)下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种不同斑块类型在远端保护伞中组织碎片检出情况;围手术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及脑过度灌注综合征、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对患者行术前、术后1月以及术后1年神经功能评价,比较术前和术后的差别。结果术前颈动脉造影平均狭窄程度为(82.3%±10.2%),术后平均狭窄程度(14.5%±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12,P0.001)。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硬斑、软斑、以及混合斑三种不同类型的颅外颈动脉狭窄患者其保护伞中组织碎片检出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斑检出率最高(90%),硬斑最低(25%)。在术后1周和术后30d内不良事件发生4例(13.3%),1例脑血管痉挛,1例脑梗死,2例TIA,未出现脑过度灌注综合征及死亡病例;分别随访术后1月、1年,患者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评价均有所好转(χ2=53.073,P0.001)。结论脑保护装置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安全、有效。通过术前斑块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术前、术中选择合适的策略和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颅外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治疗的长期疗效,以分析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采用自膨胀支架进行血管成形治疗并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的颈动脉狭窄患者168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再卒中率和再狭窄率。结果168例患者共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79次(其中11例为双侧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均获得成功,血管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平均(76.4±12.5)%降低到(11.2±7.8)%。术后临床随访(12-56个月,平均24.5个月),其中5例发生治疗侧的TIA或小卒中(2.6%),1例为非治疗侧的小卒中,1例非卒中死亡(0.6%)。12个月以上的DSA随访中无症状性再狭窄2例(1.2%),63例有明显内膜增生(<50%)。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能显著降低卒中发生率及残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PTAS)治疗的疗效和近期安全性。方法 12例症状性颈内动脉狭窄患者,均经DSA证实,狭窄率≥70%,在远端脑保护装置保护下,植入血管内支架,计算残余狭窄率。结果 12例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植入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血管狭窄程度由原来的(86.3±11.1)%下降至(6.05±3.65)%,本组6例术中出现心率下降,2例患者出现血压下降,2例出现术后血压升高,3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伴瘀斑,适当处理,最后症状均完全缓解;无栓塞事件发生。6例病人随访6个月后复查颈动脉彩超、DSA,其中1例提示颈动脉狭窄在50%左右。结论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症状性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成功率较高,近期效果稳定,并发症风险可控,可明显减少近期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疗效及具体应用血管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共收集70例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均大于70%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脑梗死病史。32例符合介入手术适应证的患者接受了自膨式支架置入手术,介入手术组均采用脑保护装置。另38例未做手术的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波立维等药物干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统计病例的转归情况,评估介入手术组的再狭窄情况。结果 介入手术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50%。1年内随访,介入手术组:6例仍有TIA发作,2例新发脑梗死(为中灶梗死,且均有支架内再狭窄),年卒中发生率为6.25%;单纯药物干预组:38例患者中4例有新发脑梗死(2例中灶,2例大灶),18例依然有TIA发作,年卒中发生率为10.5%。两组病例1年内TIA及脑梗死卒中事件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应用脑保护装置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卒中较为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效果尚有争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在远端保护装置下采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分析22例椎动脉开口狭窄患者行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时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并对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在远端保护装置下22例患者共置入22个支架,术后椎动脉开口造影证实,狭窄由76.0%±9.6%下降至13.9%±3.2%。技术成功率95.4%,1例因血管痉挛,放置保护装置失败。在1、3、6个月随访时按Malek评分,12例评定分为1分,10例评定分为2分。结论在保护装置下治疗椎动脉开口狭窄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夹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颅外段颈动脉夹层患者9例,均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观察术后血管狭窄及夹层动脉瘤改善情况,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患者随访3个月到1年。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均≤30%,患者颈动脉平均狭窄程度从(75.0±17.6)%降低至(15.8±9.2)%,夹层动脉瘤均消失,支架置入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缺血相关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围术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性脑卒中,无手术相关死亡事件发生,随访无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患者可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操作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彬 《中国卒中杂志》2007,2(5):418-420
针对卒中,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的阵痛以后,我们《正本清源,回归血管》、《关注卒中,更要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对于缺血性卒中的预防,我们要《进一步加强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一级预防中的应用》。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当然要关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明确以后,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我们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若干经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脑保护装置应用的研究进展》,开展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我们之所以坚决的这样做,是由于我们有2006年的意大利颈动脉下支架置入指南和《2007年美国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专家共识》作为指导!除此之外,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不仅能预防卒中,而且《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支架成形术还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尽管如此,我们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脑供血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前景光明,慎重开展》!脑血管狭窄的支架成形术只是血管神经病学(VascularNeurology)很小的一部分,关注卒中的血管病变,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陈康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