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急性视网膜坏死的玻璃体手术治疗的时机和疗效.方法 对13例(14只眼)伴有或将会发生视网膜脱离的ARN患者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其中5只眼加行巩膜外加压或环扎术,3只眼行晶状体切除,4只眼行30~360度视网膜切开,10只眼注入硅油,2只眼注入C3F8.结果 随访3月至3年,术后有2只眼复发视网膜脱离,其中1只眼发生黄斑前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另1只眼为取出硅油后出现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复位率为85.7%(12/14).术后6只眼(42.9%)视力有提高.结论 对于并发视网膜脱离或具有视网膜脱离危险因素的ARN患者行玻璃体手术疗效肯定,可保存和提高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Guo LB  Sun D  Ye JJ  Geng S  Xu HY  Zhang MF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7):631-637
目的 探讨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RN)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其疗效。方法ARN住院患者14例(14只眼),均符合美国葡萄膜炎学会ARN诊断标准。患者初诊视力为光感、眼前手动、数指者各1只眼,0.08~0.1者4只眼,0.2~0.4者5只眼,0.5、0.8者各1只眼。角膜后沉着物、房水闪光均阳性。眼底表现为周边部局灶性和(或)片状视网膜坏死、视网膜动脉白线、视网膜出血等。全身分别给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患者病情继续发展、恶化,但尚未出现视网膜脱离。再对14只眼行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其中2只眼注药后,病情不能控制,出现了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和视网膜脱离,即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患者随访4~74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后,12只眼视力显著提高,提高至1.0~1.5者5只眼,0.5~0.9者5只眼,0.3者2只眼。玻璃体切除术后的2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亦有提高,分别由眼前数指提高至0.4,光感提高至眼前数指。14只眼的眼前节炎性反应和玻璃体混浊消失或明显减轻,视网膜黄白色病变消退,出血吸收,视网膜在位。结论对全身抗病毒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的ARN患者,在尚未发生PVR或视网膜脱离时,及早给予更昔洛韦玻璃体腔注药术可获得满意疗效,能显著提高患者视力。(中华跟科杂志,2007,43:631-637)  相似文献   

3.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以视网膜血管炎、玻璃体和眼前节炎症、视网膜坏死以及后期出现视网膜脱离为特征的严重致盲眼病[1].因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若不能及时确诊并进行有效地治疗,预后极差.现将我院收治的ARN患者14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性视网膜坏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误诊率较高,现在将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诊治的9例(12只眼)ARN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98只眼AR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眼压、B型超声检查、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前置镜、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结合三面镜检查,屈光间质清楚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鉴定致病病毒种类,明确诊断ARN后抗病毒、选择性激光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对视力和眼底情况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1个月.结果 ANR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2.8岁,双眼发病率16.6%,视网膜脱离发生率57.1%.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以上视力高于0.02者分别为53.5%和35.5%.确诊时间在14 d内的ARN患眼以及双眼发病的继发眼预后较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本组ARN的主要致病病毒,占62.5%;单纯疱疹病毒-1型ARN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结论 ARN急性起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后期易出现严重视网膜血管病变,预后差.发病早期临床误诊多见,必要时可做PCR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急性视网膜坏死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necrosis,ARN)所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征,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16眼)因ARN所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5眼为巨大裂孔,9眼为周边多发网状裂孔,2眼视网膜表面见渗出和坏死灶。诊断明确后即予更昔洛韦200~400μg玻璃体腔内注射。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切除手术。病程<2mo者8眼,首次术中5眼充填硅油,3眼充填长效气体。病程>2mo者8眼,首次术中7眼充填硅油,1眼充填长效气体。结果:术后追踪观察16~39mo。病程<2mo者手术成功率100%,10眼(94%)视力增进,6眼视力在0.05以上。病程>2mo者手术成功率88%,5眼(94%)视力增进,3眼视力在0.05以上。结论:ARN可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加硅油充填术效果肯定,并存的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血管病变及黄斑疤痕是限制视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因而早期诊断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以及改善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和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PORN)是一种迅速进展的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病变,可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ARN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可合并发生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炎、伴视网膜血管炎的周边视网膜坏死.PORN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其坏死性视网膜炎可能会迅速累及周边视网膜及黄斑,而并无显著的眼内炎症及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眼内液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脉络膜组织活检、戈德曼-威特默系数分析是两者重要的诊断方法.ARN和PORN的治疗方法相似,主要是明确诊断后及时抗病毒药物诱导和维持治疗;可以改善ARN预后,而PORN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长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ARN患者19只眼接受PPV治疗后随访观察1年及以上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症状、裂隙灯显微镜以及间接检眼镜检查明确临床诊断.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无光感~0.1,1只眼为0.1,其中18只眼存在视网膜脱离.19只眼均行常规PPV治疗.19只眼分别接受1~5次手术,平均手术次数2.8次;18只眼接受再次或多次手术,占94.7%.治疗后随访观察12~12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4个月.分析首次PPV手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统计再次或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对比观察治疗前后BCVA、眼压、视网膜以及眼球形态变化.结果 首次PPV手术后第1天17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再次或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为单纯硅油取出(RSO)、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低眼压和视网膜脱离.随访期间9只眼BCVA≥0.1,但末次随访时仅4只眼BCVA≥0.1.19只硅油眼的平均眼压12.7 mm Hg(1 mm Hg=0.133 kPa),其中15只眼RSO手术后平均眼压5.1 mm Hg.19只眼PPV手术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PVR.末次随访时8只眼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球萎缩.结论 PPV治疗ARN的长期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例 (4只眼 ) ARN晚期并发全视网膜漏斗状脱离、周边融合性视网膜坏死、蜂窝状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 ,术中彻底切除玻璃体 ,并经巩膜外顶压切除基底部玻璃体 ,36 0°切除坏死视网膜 ,复位赤道部视网膜 ,在正常视网膜上做 36 0°3~ 5排眼内光凝 ,注入硅油。3只眼联合行晶状体切除。4只眼均未行巩膜外环扎及加压。结果  4只眼随诊 6~ 34个月 ,术后视力 0 .0 2~ 0 .2者 4只眼 ,视网膜在位。随访期间 3只眼已行硅油取出术。结论 视网膜脱离是 ARN晚期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 ,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玻璃体手术是该类视网膜脱离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间葡萄膜炎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36例中间葡萄膜炎患者66只眼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8~70岁,平均年龄34.8岁。双眼30例,单眼6例。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玻璃体混浊,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病变,视盘水肿,黄斑水肿和后囊下白内障。FFA表现为周边部视网膜血管炎性病变,视盘强荧光,黄斑囊样水肿和视网膜静脉染色。经治疗后,31例患者60只眼视力提高,占90.9%;4例5只眼视力稳定,占7.6%;1例1只眼视力下降,占1.5%。导致视力损害的主要并发症有黄斑囊样水肿、后囊下白内障和玻璃体积血。结论 中间葡萄膜炎是一种较常见的双眼慢性进行性眼内炎症,主要累及前部玻璃体、睫状体扁平部和周边部视网膜血管,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可防止发生永久性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1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眼底血管造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及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临床诊断为ARNS的患者28只患眼的眼底、FFA和ICGA检查资料。结果FFA图像中,视盘边界不清、晚期强荧光24只眼,占85.71%;周边部病灶区视网膜动静脉血管广泛闭塞23只眼,占82.14%,部分仅见闭塞的血管暗影,检眼镜检查所见的部分呈白线状的血管仍有荧光素通过; 病灶区与较正常视网膜交界处较多荧光素渗漏点者22只眼,占78.57%;视网膜脱离20只眼,占71.42%,其中9只眼未发现视网膜裂孔,占视网膜脱离者的45.00% ;8只眼黄斑囊样水肿,占28.57%。ICGA图像中,视盘强荧光8只眼,占28.57%,其中有5只眼晚期视盘内见颗粒状染色;周边部病灶区脉络膜血管模糊不清者20只眼,占71.42%;病灶区脉络膜散在片状弱荧光区19只眼,占67.85%;ICGA晚期图像中,视网膜血管内栓子及视网膜血管闭塞区清晰可见。结论ARNS 的FFA表现主要是视盘强荧光和视网膜血管闭塞;ICGA主要表现是病灶区脉络膜血管模糊不清及散在片状弱荧光区。两种检查联合使用,可进一步了解病变损害的程度以及脉络膜与视网膜之间的相互关系,对ARNS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100-102)  相似文献   

12.
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患者26例33眼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20眼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视网膜脱离发生后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及时玻璃体切割手术组13眼给予抗病毒治疗及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随访6~48 mo。结果:在常规治疗组,发生视网膜脱离11眼(55%),眼球萎缩4眼(20%),视力提高者3眼(15%),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组,发生视网膜脱离1眼(8%),视力提高者5眼(38%)。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结论: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可以有效地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3年3月至2006年10月,共连续17例(17只眼)ARNS患者在我科做了玻璃体手术.伴有视网膜脱离13例,无视网膜脱离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玻璃体切除术,剥离视网膜前膜和坏死视网膜,部分病人做了松解性视网膜切开或切除,用重水压平视网膜后眼内光凝或直接眼内光凝,气液交换后,用C3F8填充2例和用硅油填充15例.取出以前环扎带1例和做环扎1例.结果 追踪时间至少半年,除膨胀气体填充的2例手术失败外,其余15例患者在术后1~12月顺利取出硅油,视网膜保持复位.最后一次随访最好矫正视力:光感至指数4例,0.2~0.3者5例,0.5~0.7者5例,≥1者3例.结论 全玻璃体切除术、眼内光凝和硅油填充治疗ARNS具有良好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除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 syndrome,ARNS)的治疗方案选择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对2003-01/2009-01收治的56例64眼ARNS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告一组Ⅰ~Ⅱ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经预防性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20例(20只眼)Ⅰ~Ⅱ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接受预防性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完全玻璃体切除联合激光光凝及硅油填充,术中用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以增加玻璃体可视性,术后常规面朝下体位,术前、术后均给予阿昔洛韦等药物治疗.随防10~12月.结果 20例20只眼中,硅油取出后,18只眼视网膜在位;2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1只眼再次行视网膜前膜剥除+硅油注入+激光光凝术,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在位;另1只眼因术前视网膜坏死广泛,视网膜动脉广泛闭塞,再次手术后,视网膜未能复位.术后视力提高13只眼、不变5只眼、下降2只眼.结论 预防性玻璃体切除联合激光光凝及硅油填充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术后患者能改善或保持视力,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联合视网膜光凝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0例(10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视网膜脱离进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和增生膜剥离术,术中氩激光光凝视网膜裂孔和残留的正常视网膜边缘,并行硅油填充术,3眼因晶状体浑浊同时行晶状体切除术,术后5~6个月取出硅油,硅油取出之前3周行赤道部的氩激光光凝,观察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复位及视力状况。结果术后短期内(〈1月)视网膜全复位,随访14~26月,8眼视网膜复位良好,复位率80.00%(8/10),2眼因视网膜表面增生膜形成,视网膜再次脱离。术后视力:光感者1眼,手动者1眼,数指者3眼,0.05~0.1者3眼,0.12者2眼。结论现代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联合视网膜光凝术提高了急性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复位率,但因视网膜坏死结构破坏以致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7.
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的视力预后、手术时机及其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葡萄膜炎专科门诊确诊为全葡萄膜炎并发TRD的13例患者15只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眼的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19.0~70.0岁,平均年龄42.8岁。葡萄膜炎病史3~15年,平均病史7年。15只眼中,视力为眼前数指者7只眼,0.01~0.1者7只眼,0.2者1只眼。均有玻璃体混浊,间接检眼镜和B型超声检查均存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TRD。13例患者均口服泼尼松,其中3例同时口服硫唑嘌呤。眼部滴用1%百力特、1%阿托品和复方托品酰胺眼液。15只眼葡萄膜炎炎症控制静止时间0.5~4.5个月,平均时间2.0个月。炎症静止后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的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光凝、惰性气体(C3F8)或硅油填充等联合手术,其中7只眼同时行晶状体切除手术。手术前给予患者顿服糖皮质激素,手术后全身、眼部继续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同时口服硫唑嘌呤。手术后随诊3~1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结果手术后15只眼均无葡萄膜炎复发,眼前节无炎症反应,玻璃体炎症消失。13只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视力提高,占86.7%。其中,2只眼视力提高显著,分别由0.2提高至0.8,0.03提高至0.6。1只眼视力无改变,占6.7%;1只眼视力由手动下降至光感,占6.7%。随诊中,4只眼出现并发性白内障,均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手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只眼虹膜出现新生血管而发生前房积血。另外1只眼视网膜表面再次出现机化膜及局限性TRD。结论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TRD可以获得较满意疗效。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选择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围手术期全身及眼部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108-11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选取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26例31只眼.单眼21例,双眼5例.自发病至手术时间为半个月至6个月.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环鸟苷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或就诊时已有严重的玻璃体混浊或已并发视网膜脱离患者,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中彻底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包括用巩膜顶压法或在全视网膜镜下切除基底部玻璃体,对于视网膜表面的较厚渗出物用笛针仔细予以吸除,仔细剥离、切除视网膜前增殖膜,对于有视网膜脱离者注入重水压平视网膜,光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及坏死萎缩的视网膜区,气液交换后行C2F6、C3F8或硅油填充玻璃体腔.硅油填充眼视眼部情况择期行硅油取出术.观察炎症控制情况及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情况.随访期为6个月至2年.结果 随访期间所有病例炎症均控制良好,单眼发病患者对侧眼未出现发病.25只眼(80.65%)视力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8只眼视力≥0.1,占58.06%,最好视力为1.0.视网膜完全复位者28只眼,占90.32%;视网膜部分复位、硅油维持眼2只眼;低眼压、硅油维持眼1只眼.结论 对于急性视网膜坏死病情严重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