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急诊膝关节创伤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利用64层CT对26例急诊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快速扫描,将获得的原始数据分别通过不同算法得出骨窗及软组织窗(显示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膝关节韧带)薄层图像,然后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功能成像(包括MPR、MIP以及VRT成像,必要时辅以SSD图像)。结果:26例急诊行64层螺旋CT检查的急诊膝关节创伤患者,其中发现骨折39处(包括隐匿性骨折7处);髌及胫腓侧韧带、前后交叉韧带损伤34处,此外25例患者伴有软组织损伤及23例合并有关节腔积液,所有病例最终经过临床证实。结论:64层螺旋CT在急诊膝关节创伤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急诊膝关节创伤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胸部外伤患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胸壁损伤60例,胸膜和俄肺实质损伤74例.纵隔、横膈伤9例,合扑胸外脏器损伤17例。34例肺挫伤中,5例2h内CT检查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浅淡斑点状阴影,24h后复查病灶呈大片不均匀致密影,而伤后2h内X线胸片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0例单根肋骨骨折中,X线诊断7例,10mm层厚CT像上显示6例,薄层(3.75mm层厚)CT像上骨折全部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挫伤敏感,薄层重建图像能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骨折,是胸部损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秀荣 《临床医学》2013,33(9):66-67
目的总结肺淋巴管癌病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组织学确诊的肺淋巴管癌病的临床及胸部螺旋CT资料,对比分析肺淋巴管癌病的影像学不同表现。结果 7例胸部平片显示双肺弥漫性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部分纹理呈网格状分布伴结节,可呈肺叶或肺段分布。螺旋CT均有阳性发现,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双肺受累11例,单侧肺受累5例,16例患者均表现为2种或2种以上病变类型,伴肺内肿块6例,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胸水3例,肋骨骨质破坏2例。结论胸部螺旋CT检查可显示肺淋巴管癌病的各种特征性改变,可为诊断提供直接、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检查及诊断,并行主动脉夹层切除+人造血管置换术和(或)主动脉人工血管支架腔内隔绝术(EvGE)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结果与术中对照,64层螺旋CT对各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符合率达100%;根据测量数据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及腔内移植物规格型号经手术证实符合要求;术后随访,1例累及腹腔干及左锁骨下动脉;19例行腔内隔绝术,未见内漏发生。结论64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首选影像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胸部外伤患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胸壁损伤60例,胸膜和/或肺实质损伤74例,纵隔、横膈伤9例,合并胸外脏器损伤17例。34例肺挫伤中,5例2 h内CT检查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浅淡斑点状阴影,24 h后复查病灶呈大片不均匀致密影,而伤后2 h内X线胸片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0例单根肋骨骨折中,X线诊断7例,10 mm层厚CT像上显示6例,薄层(3.75 mm层厚)CT像上骨折全部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挫伤敏感,薄层重建图像能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骨折,是胸部损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创伤性湿肺的平片与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X线平片、螺旋cT胸部检查对创伤性湿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创伤性湿肺患者52例,全部病例行胸部X线平片与CT检查。结果创伤性湿肺多出现在一侧和/或两侧中下肺野,表现为:①间质型(9例):肺血管影增粗、模糊;②弥漫实变型(18例):肺实质内散在斑点状、小片状稍高密度灶;③云雾型(17例):呈磨砂玻璃样改变的云雾状稍高密度灶(即“面纱征”);④节段实变型(8例):大片状或呈叶、段分布的高密度灶;对病变的显示CT明显优于X线平片。结论胸部X平片与cT检查是目前诊断创伤性湿肺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临床疑为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首次建议行胸部X平片与CT检查,对确诊的患者行胸部X线监测。  相似文献   

7.
马宏远 《大医生》2023,(10):101-104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早期诊断效能及影像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检查、64排128层螺旋CT检查,并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统计周围型小肺癌检出情况、分析胸部X线及64排128层螺旋CT的诊断价值,采用Kappa检验验证胸部X线及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与病理检查的一致性;统计两种检测方法对血管集束征、空泡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细毛刺征、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等征象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89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73例;其中胸部X线检出阳性60例,阳性率为82.19%(60/73);64排128层螺旋CT检出71例,阳性率为97.26%(71/73);64排128层螺旋CT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敏感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Kappa检验显示,胸部X线与病理检查一致性尚可(Kappa值=0.508,P <0.001);64排128层螺旋CT与病理检查一致性极好(Kappa值=0.855...  相似文献   

8.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64排螺旋CT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天顺  邵成伟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134-1135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64排螺旋CT胸部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证实的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64排螺旋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表现为两肺广泛性地图样分布边界清晰的斑片状磨玻璃影,伴小叶间隔增厚,呈铺路石样改变,不同程度的肺泡实变,有拢聚倾向。行全肺灌洗治疗后肺部磨玻璃影不同程度变淡。结论肺泡蛋白沉积症的MDCT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即地图样分布、铺路石样改变的磨玻璃影,64排螺旋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舟状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36例舟状骨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及64层螺旋CT资料,比较x线平片、CT轴位及三维重建三种图像对舟状骨骨折的诊断检出率,并对舟状骨骨折进行术前分型。结果cT三维重建技术对舟状骨骨折的检出率高于x线平片及CT轴位。按Herbert分型,稳定型骨折10例(27.78%),不稳定型骨折26例(72.22%)。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舟状骨骨折的术前诊断、分型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I)结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0例临床拟诊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患者,在出现症状1d内,依次进行16排螺旋cT常规平扫,cT灌注成像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所有患者2~7d内复查cT平扫,观察cT平扫、灌注及血管重建图像。结果:首次CT平扫发现12例可疑脑缺血梗死灶,28例平扫未见异常,CTPI发现38例灌注异常,另2例未发现异常灌注区的患者复查cT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CTA显示颈内动脉狭窄42支,椎动脉狭窄16支,24例颅内动脉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6例未见异常。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结合CTA可以早期显示急性脑缺血病灶,区分脑梗死区及缺血半暗带区,显示供血动脉情况,发现缺血病变原因,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胸部外伤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近年来94例胸部外伤后均在早期做了普通胸片及CT扫描二项检查的病人的影像诊断结果进行对比,以层厚10mm、层距10mm进行平扫,部分兴趣区以层厚5mm扫描。结果:CT扫描可以及时诊断平片不能发现的轻微肺挫伤、少量气胸、纵隔少量积气、少量胸腔积液(血)、隐匿性肋骨骨折(包括肋软骨骨折)、心包少量积血(液)及被掩盖的病变。结论:CT在胸部外伤的诊断中对损伤程度的判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可为临床正确、及时处理及判断预后提供可靠而必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胸廓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 lightspeed64排螺旋CT对临床怀疑胸廓骨及肋骨骨折的病人17例进行容积扫描,将薄层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Advantage workstation 4.4,ADW4.4)后,应用容积再现法(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多平面重组法(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PR)等构建三维重建图像。结果 17例患者中,胸骨柄骨折2例,胸骨体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5例,胸腰椎骨折7例,肋骨骨折2例。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能快速、诊断胸廓外伤及骨折。VR技术在显示胸廓骨折的空间解剖结构上有优势,而MPR和MIP对于细微骨折显示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217例急性胸部创伤的X线与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胸部X线及CT检查对急性胸部创伤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7例急性胸部创伤患者的胸部X线和CT表现,对其诊断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肋骨、锁骨骨折X线阳性检出率高;胸壁血肿、纵隔及皮下气肿、气胸、血气胸、肺实质损伤、创伤性肺不张等均以CT阳性检出率高。结论急性胸部创伤的影像学改变多种多样。多种诊断方法相结合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检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PHILIPS公司16层螺旋CT对1 000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对原始数据做薄层图像重建并传输至工作站,然后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图像重建方法,将不全或无错位骨折定为隐匿性骨折。观察分析肋骨和肋软骨骨折情况,及其周围解剖结构的病变。结果 1 000例中,170例诊断为单发或多发肋骨隐匿性骨折。肋骨骨折总数为195根。CT轴位扫描显示肋骨骨折184根,检出率为94.4%。三维容积重建图像后显示肋骨骨折193根,检出率为99.0%。其中2根肋骨骨折CT轴位扫描显示而三维重建未能显示,11根肋骨(肋软骨)骨折三维重建显示而CT轴位扫描未显示。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对诊断肋骨隐匿骨折的准确性要优于常规CT轴位扫描,为临床诊治肋骨骨折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扫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年龄23~58岁,均有胸部外伤病史及临床症状,对比分析其常规X线胸片和胸部螺旋CT资料.结果胸部螺旋CT发现20例肋软骨骨折,X线平片均为阴性.CT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明显错位(15例)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不连续伴断端明显错位(5例).结论螺旋CT扫描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MRI在下腔静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证实的80例下腔静脉病变的16层螺旋CT及0.35T MRI资料,CT以多期增强检查为主,MRI以平扫为主。重点分析下腔静脉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结果检出下腔静脉先天畸形9例(其中CT诊断5例,MRI诊断4例),下腔静脉栓子形成36例(其中血栓5例,癌栓31例;CT诊断32例,MRI诊断4例),布加综合征16例(其中CT诊断15例,MRI诊断1例),外压性狭窄12例(其中CT诊断8例,MRI诊断4例),支架置入3例(均为CT诊断)。结论多层螺旋CT及MRI能够快速、无创较为准确显示下腔静脉及其病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小红  高勇 《上海医学影像》2009,18(1):58-59,7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检查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肋骨骨折伤残鉴定中的价值。方法23例胸部外伤患者均行x线及16层螺旋CT检查和扫描后图像后处理,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结果23例患者中,x线平片发现肋骨骨折63处,16层螺旋CT发现肋骨骨折111处。16层螺旋CT在轴位图像、冠状位、矢状位重组图像及MPR图像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的数目、错位情况及判断骨折系新鲜或陈旧性,VRT图像可准确定位骨折部位。结论16层螺旋cT检查及其后处理功能在肋骨骨折的伤残鉴定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分析43例踝关节及跗骨骨折,所有病例均行普通x线摄影和螺旋CT薄层扫描,35例螺旋CT扫描后选择性应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图像重建。结果在43例骨折病例中,28例(65.1%)普通x线检查报告为阳性的病例经螺旋CT扫描又发现其他部位骨折,15例(34.9%)普通x线检查报告为阴性的病例经螺旋CT确诊为阳性;螺旋CT上骨折线表现为长度、宽度、走行及数量不同的线状低密度影,对粉碎性和撕脱性骨折病例再行SSD和MPR图像重建,进一步明确骨折线的空间走向和碎骨片的形状、大小及空间位置。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及跗骨骨折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aroli病的64排螺旋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Caroli病的64排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CT均表现为肝内多发囊状或条状低密度影,与肝内胆管相通,增强扫描无强化,其中4例可见"中心圆点征".Caroli病I型12例,其中2例合并肝内多发血管瘤及肝内多发小囊肿,4例在扩张的胆管内见结石并3例见有胆管积气,1例合并胆管炎改变,其余5例仅发现肝内胆管扩张.Caroli病II型3例,其中2例伴有肝硬化;1例合并肝内小胆管炎及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的应用,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观察肝内多发囊性病变的分布及与肝内胆管分支的关系,对Caroli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明确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局限性气胸的发作特点、诊治的有利措施。方法对我院1997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21例局限性气胸患者进行基础疾病,病人临床症状,病灶分布,诊疗方法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生局限性自发性气胸的病人均有基础疾病,其中以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为主,占所有病人的85.7%。以普通X线拍胸片为主要初诊方法,胸部CT为最全面的诊断手段。治疗上吸氧保守法,胸穿抽气法,胸腔闭式引流法,以及胸腔闭式引流并胸膜固定术。结论局限性自发性气胸以重度COPD病人最常见。其诊断手段主要是临床医生一定要有该病情的意识,仔细查体,做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胸部CT检查。做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避免误诊和或漏诊,其治疗方法主要为胸腔闭式引流,胸穿抽气,胸膜固定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