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6,(1)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对104种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作了分级。适用于本标准所列入的职业性接触毒物。 2 引用标准 GB 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4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及其行业举例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0,(4)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是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技术依据,也是工作场所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类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之一。既是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行业常见职业性接触毒物进行分级、采取相应预防控制措施的技术依据,也是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部门实施职业卫生分类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开展职业病危害评价的重要技术法规依据。 相似文献
4.
季欣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6,(4)
化工部[化督发(1996)228号]文通知,由化工部劳动保护研究所起草的《化工行业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和上海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起草的《职业性一甲胺中毒诊断及处理》行业标准草案,已经化工部审查批准,标准编号分别为HG24001—96,HG24002—96。上述标准自1996年5月1日起实施。《化工行 相似文献
5.
职业性噪声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探讨利用噪声作业指数法进行职业性噪声危害程度分级,即采用A计权声级和接触噪声时间为基础,提出将超过《标准》范围的噪声再分成5个级别,以利卫生监督部门据轻重缓急原则分别处理。本结果认为噪声指数法是目前能够较客观有效地进行职业性噪声危害程度分级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提出需要进一步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徐新云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6,(6)
毒物危害程度的综合分级方法探讨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徐新云本文拟就评价毒物危害程度的指标及分级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评价毒物危害程度的指标选择198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5044—85。该标准提...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某铜冶炼技术改造拟建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进行评价,为铜冶炼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对策和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法采用类比企业调查及检测、评价表法、风险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粉尘、高温、热辐射、噪声、毒物进行类比调查检测,发现类比企业火法冶炼转炉出铜处和出渣处、铜包修砌的磨砖工的粉尘超限倍数即超过国家标准,熔炼鼓风炉风机、圆盘浇铸机、渣选矿破碎机的噪声强度大超过国家标准,其余类比的各种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相关标准;对熔炼系统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砷及其化合物、可溶性镍化合物、锰及其化合物、H2S、CO进行危害程度分级,其分级结果为H2S为高度危害(Ⅰ级)、砷及其化合物与CO为高度危害(Ⅱ级)、可溶性镍化合物与锰及其化合物为中度危害(Ⅲ级)。结论该拟建工程为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但项目设计自动化程度较高,拟采取各种有效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严格实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措施和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运城地区两个工厂甲醛作业工人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和现场空气甲醛浓度观察,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对中毒诊断提供线索。 某地图厂,空气中甲醛主要来源于所用印刷纸张,工作地点空气中甲醛浓度为0.46—1.03mg/m~3。某软木厂用骨胶将软木粒子胶合成坯,在骨胶中加入甲醛,在各个生产工序均有甲醛释放,其空气中甲醛浓度为0.93—23.41mg/m~3。 两厂接触甲醛工人为接触组共55名,年龄18—51岁,工龄4个月至25年,男女比例约2∶3另选当地卫生纸厂工人41名为对照组。 健康检查结果 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衰 相似文献
9.
10.
11.
广州市1939个生产性毒物作业岗位危害程度分级调查广州市劳动卫生监督监测所(广园路,510405)曹燕庄,林炳均,秦丽芬,何锦辉,何健民为了解我市生产性毒物作业危害现状,为企业做好一级预防和劳保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防治对策,我们于1994年对我市121... 相似文献
12.
13.
14.
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职业病诊断标准分委员会于1983年11月16~20日在杭州市召开全体委员会议,审议并通过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职业性急性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和热裂解物中毒、职业性铍病、慢性烯丙基氯(氯丙烯)中毒和局部振动病等五种诊断标准(尘肺诊断标准因有一些 相似文献
15.
职业性铅接触危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调查了接触铅烟平均浓度为0.578mg/m~3的蓄电池厂工人53名,0.0015mg/m~3的小焊锡工52名以及0.0006mg/m~3的对照组绣花工50名。从临床症状与生化指标来看,蓄电池厂工人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危害,小焊锡工与对照组工人相比未见异常,可见铅的毒性危害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铅的毒性早期症状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和四肢肌肉关节酸痛等。本文见乏力、腹部隐痛和关节酸痛的发生数与PbB、PbU及ZPP的浓度成正比,其症状阈浓度分别为30μg/dl、0.045mg/l及40μg/dl。铅接触的指标可以采用PbB、PbU、ALAD、FEP及ZPP,但作为预防性监护的过筛指标以ZPP为宜。铅接触组的正中神经运动及感觉传导速度均较对照组为慢(P<0.05)。在铅接触组工人中,传导速度的减慢与铅接触程度未见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5,(2)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职业性铅危害的现状,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长沙地区涉铅企业39家的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进行检测;以3 975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触组,不接触铅的250人作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健康检查。结果作业场所空气中铅烟、铅尘几何均数浓度分别为0.358、0.255mg/m3;蓄电池制造业铅烟、油漆使用业铅尘超标率分别为32.4%、40.5%,明显高于其他组和对照组(P0.01);工人血铅平均浓度为0.07mg/L、红细胞锌原卟啉(ZPP)平均浓度为2.86μg/gHb;手颤、窦性心律过缓检出率分别为0.5%、3.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该地区铅危害较大,重点是蓄电池制造业;油漆铅危害不同于蓄电池铅尘、铅烟危害,处于可接受水平;定期驱铅治疗可有效防治铅对密切接触工人健康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85,(4)
急性氮氧化物中毒常见于:制造和使用硝酸、合成氨,制取二氧化氮,硝酸盐类燃烧,硝基炸药爆炸时的炮烟,焊接,青贮饲料长期堆放等。根据国内外报道资料,本病常由于意外事故引起,并可造成多人同时中毒。吸入氮氧化物气体后,经过一段潜伏期后,可引起化学性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水肿及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等。胸部X线表 相似文献
18.
19.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85,(4)
1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 1.1 统一诊断分级标准,可作为防治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1.2 为卫生立法提供科学依据。 1.3 便于统计积累资料和总结经验。 2 关于诊断指标的选择本标准中诊断指标参考有关文献,遵循临床实践,选择呼吸系统损害作为本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急性氨中毒部分病例尚有肝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1998,(3)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标准规定了风疹的诊断及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风疹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建议作为强制性标准发布。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标准规定了甲肝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作为甲肝的诊断及治疗依据。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建议作为强制性标准发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