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来群  李林运 《河北中医》2010,32(5):669-67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老年人较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减少,血运障碍,表现为眩晕及各种脑干功能障碍。由于血脑屏障作用,西药对颅内动脉难以起到作用,效果有限或副作用过大,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同军  辛成广 《新中医》2003,35(9):34-3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维脑路通、胞二磷胆碱、西比灵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比单用西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法德主任医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验介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林芳  李聪智 《新中医》2005,37(6):17-18
王法德主任医师认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病因病机是肝肾亏虚,髓海不足,痰瘀互结,阻滞经脉,脑失所荣。治则以发作期平肝熄风、化痰活血为主,佐以补益肝肾;缓解期以补益肝肾为主,佐以熄风化痰活血;强调辨病辨证结合。攻补兼施,标本同治,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赖瑜梅 《河北中医》2009,31(12):1832-1833,184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和左、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活血祛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晓军  陈欣童 《新中医》1999,31(6):32-32
笔者以活血祛瘀为治法,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兹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为1995年7月~1998年7月本科收治患者。其中女30例,男26例;年龄最小44岁,最大80岁,平均62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型...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张菊垣 《河北中医》2009,31(7):1016-101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2007—12—2008—12,笔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8例,并与养血清脑颗粒口服治疗3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辨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彭洁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2):22-22
眩晕症状经常发生的患者中,6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泽泻汤化裁辨治此病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迟 《江苏中医药》2002,23(10):39-39
近年来 ,笔者用中药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 5 2例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5 2例均为本院住院病人 ,均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应的诊断标准 ,并经 TCD及临床确认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其中男性 2 1例 ,女性  相似文献   

10.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组除西药外加用针刺治疗,15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70.00%)。结论:针刺对本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定眩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8%、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补阳还五汤,并随证加味治疗,1剂/d,2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91%。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a 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VBI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治疗组以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对照组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眩晕强度的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55/60)、80.0%(48/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4,P=0.01)。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左侧和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提高(治疗组t值分别为2.909、4.558、5.424,对照组分别为9.831、8.388、11.191, P均<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血流速度提高更显著(t值分别为7.385、6.940、3.890,P<0.01)。2组治疗后,眩晕强度分级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其中治疗组眩晕强度0级、3级的患者比例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298、4.547,P值分别为0.004、0.033)。结论血补气祛痰汤可改善VBI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及眩晕强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阳化痰法治疗痰湿中阻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VBI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温阳化痰法治疗,疗程14天。比较治疗结束后的临床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6%vs 80.0%,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明显升高,其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阳化痰法治疗VBI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312例眩晕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盐酸培他啶、尼莫地平片和西比灵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比较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侧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少。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风痰上扰型眩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改变。方法: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确诊后随机分成治疗纽和对照组,2纽综合治疗均给予西比灵、维生素E口服和维生素B6200rag、胞二磷胆碱500rag加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qd,治疗组除上述用药外,每日口服1剂清眩汤,水煎服,分早、晚两次口服,疗程为14天。观察项目包括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经头颅多普勒(TCD)及血流变学变化和3个月内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在起效时间、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CD和血流变学变化及防止复发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综合治疗中,加用清眩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脉络宁注射液(南京金陵制药)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3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予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对照组37例子常规治疗,2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和TCD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TCD检查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眩晕消失时间亦短于对照组。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医学以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因为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血流减少以致脑组织血流不畅,引起缺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血塞通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百会、风池、大椎、颈夹脊、阴陵泉、丰隆),每日1次,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口服,每日2次。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38/40),对照组总有效率70%(28/40)。结论:针灸联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敏  吴涛 《河北中医》2001,23(2):92-93
目的 观察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40例,依据气血两虚辨证,予养血止眩汤,水煎服,日1剂,对照组24例口服益脉康片,2片/次,3次/日。1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2.5%,对照组66.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取效时间短。结论 养血止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