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对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镇静及术后遗忘作用的差异。方法将拟行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咪达唑仑组(M组:靶控输注咪达唑仑)和丙泊酚组(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每组50例,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的BP、R、HR、SPO2的变化、镇静程度、术后24h遗忘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室前、麻醉中、麻醉后、及手术结束时BP、HR、R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术中均介于95%~100%。两组患者BIS值在70~75期间时Ramsay镇静评分均是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完全遗忘率为80%;B组完全遗忘率为68%。两组遗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咪达唑仑与丙泊酚靶控输注镇静时均具有顺行性遗忘作用。在相同的镇静水平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具有相似的顺行性遗忘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椎管内麻醉结合持续靶控输注丙泊酚和咪达唑仑在临床中的应用,观察其镇静效果.方法 对在本院自2011年12月~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注射丙泊酚镇静,而对照组注射咪达唑仑镇静,注射完后记录患者平卧10 min、注射镇静药后2 min、5 min、10 min以及手术结束前10 min、手术结束时的OAA/S镇静评分值.结果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基本平稳;OAA/S值在注射药物2 min到5 min后都明显下降.实验组患者OAA/S值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偏高,且在注射5 min后及到手术结束前10 min都有明显下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结合丙泊酚、咪达唑仑采用持续靶控输注能够取得较好的镇静效果,且这样麻醉对患者生命体征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张安生  邓伟 《黑龙江医药》2009,22(3):354-356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臂丛观察神经阻滞患者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病人咪达唑仑清醒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方法:对40例ASAⅠ-Ⅱ级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的患者,运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镇静深度。采用咪达唑仑TCI行清醒镇静,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确定相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BIS相关性。结果:深度清醒镇静(OAA/S评分3分)时所需靶控血药浓度为118.0±10.8ng/ml。BIS与TCI血药浓度(C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IS=352.27-3.03Cp(r=-0.8854,p〈0.01)。结论:咪达唑仑靶控输注系统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患者清醒镇静可控性良好,镇静深度适宜,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应用老年硬膜外麻醉病人镇静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患者分成两组,年龄65-75岁为老年组,23-57岁为非老年组,硬膜外麻醉后,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应用OAA/S进行镇静评分.丙泊酚靶控浓度为3μg/ml,根据OAA/S评分达3分时,调整靶控浓度,观察镇静前与OAA/S评分3分时患者血液动力学变化,停药后呼唤睁眼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结果 在OAA/S评分3分时,两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镇静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达到目标镇静评分时间、靶控浓度均低于非老年组.结论 丙泊酚应用于老年病人硬膜外麻醉镇静具有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不同剂量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对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选择这2种药物间满意的复合方案。方法:60例ASA 1-2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 20)。P组:以3 mg·L-1的初始靶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1,维库溴胺0.12 mg·kg-1并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至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50时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M1组和M2组:在P组基础上,靶控输注丙泊酚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1,然后分别以0.04 mg·kg-1·h-1和0.08 m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于45-55之间。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及醒后镇静/觉醒(OAA/S)评分。每隔5 min记录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次日随访病人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咪达唑仑剂量增加麻醉维持中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苏醒时间略延长,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醒后OAA/S评分P组明显高于M1和M2组(P<0.05);M1及M2组术后嗜睡者较P组增多(P<0.05)。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持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丙泊酚效应部位靶浓度随咪达唑仑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以丙泊酚靶控输注为基础的静脉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复合0.08 mg·kg-1·h-1的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与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作为麻醉前用药的镇静效果及对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及咪达唑仑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OAA/S评分与AVA/SAI评分及在用药前后对水果图片的记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10 min的OAA/S、AVA/SAI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5 min,右美托咪定组用药10 min的OAA/S评分明显优于用药前(P〈0.05)。右美托咪定组对香蕉图片的记忆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咪达唑仑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具有同样良好的镇静作用,且前者对于记忆功能的影响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腰-硬联合麻醉下咪达唑仑清醒镇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建辉  陈杰  王希柱  郭东勇  高鲁渤 《中国药房》2007,18(29):2284-228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靶控输注(TCI)系统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患者清醒镇静的可行性及其靶控血药浓度。方法:对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运用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评估镇静深度。采用咪达唑仑TCI行清醒镇静,以血浆室为靶控目标,确定相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BIS相关性,记录不同OAA/S评分时的血药浓度(Cp)、BIS、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适度清醒镇静(OAA/S评分3分)时所需靶控血药浓度为(122.8±20.8)ng.mL-1。BIS与C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BIS=—3.28Cp+355.22(r=—0.862 5,P<0.01)。结论:咪达唑仑TCI系统用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清醒镇静可控性良好,镇静深度适宜,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妇科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择60例妇科手术病人,分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组(MF)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BF),均于手术开始进入腹腔前静脉给药。结果: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较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对于妇科手术维持镇静时间长,镇静期间患者循环稳定,呼吸抑制发生率低。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具有很好的镇静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 ~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MF组,n =25)和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DF组,n=25)。两组均为T12~L1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T6-L3,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术中两组中MF组更好地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手术开始后5、15、30 min三个不同时间点两组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MF组明显低于DF组;MF组患者术中遗忘率高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有良好的术中遗忘、镇静及抗牵拉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中的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7月间85例应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技术行ESD术的患者,持续监测并定时记录患者在ESD术中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随访患者对术中的记忆和疼痛的感觉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85例患者在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下行ESD全部成功,82例(96.47%)麻醉效果满意,3例患者术后主诉术中有轻度痛感,能忍受.5例术中出现循环及呼吸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咪达唑仑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清醒镇痛的麻醉技术用于ESD术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ESD手术条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ropivacaine,RPC)硬膜外用药后对胃肠肿瘤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时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生理盐水组(GG)和硬膜外RPC组(GR),硬膜外穿刺置管成功后连接BIS,设定丙泊酚TCI的效应室浓度2.5μg/mL维持麻醉,手术开始前15min硬膜外给药,GC组用0.9%的生理盐水,GR组用0.75%的RPC,首次剂量10ml,然后以5ml/h持续硬膜外注射,记录患者麻醉维持时的BIS值。结果清醒状态两组BI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Gc组30rainBIS值平均85.46、GR组BIS值平均80.33,60minGC组BIS值80.19、GR组BIS值72.51,两组患者BIS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硬膜外RPC阻滞显著降低丙泊酚TCI麻醉时的BIS值,增强了镇静深度,可适度减少丙泊酚的用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在硬膜外麻醉术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或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M组)和氟哌利多组(D组),硬膜外麻醉后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和氟哌利多0.05mg/kg。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镇静程度、术后遗忘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用药前比较,用药后两组患者MAP、HR、RR、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T1(用药后5min)时MAP、HR、RR及SpO2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组比较,两组在各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OAA/S评分较用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各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完全遗忘、不全遗忘及无遗忘的发生率分别为78%、17.1%和4.9%,D组分别为12.2%、19.5%和68.3%。M组完全遗忘率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和氟哌利多均为用于硬膜外麻醉中安全有效的镇静药,但咪达唑仑独特的顺行性遗忘作用明显减少患者对手术的痛苦感受,其效果优于氟哌利多。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选取择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0例:0.2μg/kg剂量实验组(S1)、0.5μg/kg剂量实验组(S2)、0.8μg/kg剂量实验组(S3)和对照组(D)。记录患者麻醉前(T0)、用药后5 min(T1)、15 min(T2)、30 min(T3)、60 min(T4)、术毕(T5)的MAP、HR、SpO2及OAA/S评分。结果 OAA/S镇静评分显示S组各组较D组具有显著的镇静效果(P〈0.05),与剂量呈正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HR和MAP)比较,S各组均有下降,且S2、S3组的下降较S1组明显,D组上升,S组间与D组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中具有良好的辅助镇静效果,且与剂量呈正相关;0.2μg/kg的小剂量组疗效确切,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和副反应较中、高剂量组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硬膜外麻醉下患者镇静中的效果,以探索更安全有效的临床麻醉辅助镇静方法。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硬膜外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进行镇静,根据镇静状态评分评估镇静深度,镇静目标值为镇静评分3~4分。监测和记录患者镇静药物使用前(T1)、镇静药物使用后25 min(T2)、术毕时(T3)以及术后10 min(T4)时的MAP和HR;观察患者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记录达到镇静目标的时间,评估术后24 h患者对手术过程的遗忘程度。结果对照组达到镇静目标时间明显短于实验组(P〈0.01);实验组患者T2、T3时MAP低于对照组,HR慢于对照组(P〈0.05或P〈0.01);对照组烦躁、呼吸抑制和对手术过程的遗忘程度达到2~3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中静脉给予咪达唑仑能提供有效的镇静,但易出现烦躁、呼吸抑制、遗忘程度高,而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辅助镇静更安全舒适,可有效避免患者出现紧张和焦虑情绪,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用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URHL)的镇静效果。方法将312例行URHL的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156例。术中A组与B组分别静脉泵注DEX、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前(T0)、置入输尿管镜(T1)、碎石时(T2)、灌洗时(T3)、术毕(T4)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 T2T4时,A组HR、MAP低于B组(P<0.05);T2T4时,A组HR、MAP低于B组(P<0.05);T2T4时,A组SpO2高于B组(P<0.05);T2T4时,A组SpO2高于B组(P<0.05);T2T3时,A组OAA/S低于B组(P<0.05);T4时,两组OA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DEX用于URHL持续硬膜外麻醉,镇静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拟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中清醒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R+P组)。C组:给予0.3ml/(kg·h)生理盐水连续输注。P+R组:给予3μg/(kg·h)瑞芬太尼和1.5mg/(kg·h)异丙酚同时连续输注,输注过程中调整输注速度使患者OAA/S=3分。记录于人室后(T0)、输注药物前(T1)、输注药物后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子宫切除时(T6)、药物停止输注时(T7)、药物停止输注后10min(T8)时点记录MAP、HR、SpO2,自主呼吸次数(sRR)。于T0、T5、T8时点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用VAS评分法评定患者术中的焦虑分数。结果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别。两组患者的MAP、HR变化: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5),各时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从T1时点较T0开始降低,但这种降低无统计学意义。SpO2的变化:C,P+R组患者的SpO2在各时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P〉0.05)。SRR的变化:组内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P〉0.05)。PaCO2在P+R组的,115时点较T0显著升高(P〈0.05)。P+R组的焦虑分数(VAS)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应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清醒镇静作用,患者焦虑分数低,呼吸、循环功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清醒镇静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清醒镇静应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下妇科手术中,观察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80例ASAⅠ—Ⅱ级择期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C组)、异丙酚组20例(P组)、瑞芬太尼组20例(R组)、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组20例(R+P组)。患者腰硬联合麻醉,调整麻醉平面达T6。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15min后,P组:给予3mg/(kg·h)异丙酚连续输注,R组:给予6ug/(kg·h)瑞芬太尼连续输注,P+R组:给予3ug/(kg·h)瑞芬太尼和1.5mg/(kg·h)异丙酚同时连续输注,对照组:给予0.3ml/(kg·h)生理盐水连续输注。输注过程中调整输注速度使患者OAA/S=3分。术毕停止输注药物,镇静过程中持续鼻导管吸氧。由于呼吸抑制或维持OAA/S评分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时,R组以1ug/(kg·h)增减,P组以0.5mg/(kg·h)增减,P+R先增减瑞芬太尼0.5ug/(kg·h)如果仍未达到目标再调整异丙酚0.25mg/(kg·h)增减。记录于入室后(T0)、输注药物前(T1)、输注药物后5min(T2)、10min(T3)、15min(T4)、30min(T5)、子宫切除时(T6)、药物停止输注时(T7)、药物停止输注后10min(T8)时点的SpO2、自主呼吸次数(sRR),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于T0、T5、T8时点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药物停止输注后观察15min,直至OAA/S评分为5分。用VAS评分法测定术中焦虑程度。结果 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别。P组异丙酚平均输注速度为(2.8±0.6)mg/(kg·h),R组瑞芬太尼平均输注速度为(6.4±1.5)ug/(kg·h),P+R组瑞芬太尼(2.7±0.4)ug/(kg·h)异丙酚(1.6±0.6)mg/(kg·h)。四组患者的呼吸频率从T1时点较T0开始降低,但只有在R组的T4、T5时点较T0有品著意义的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下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做为硬膜外静脉辅助用药时,起效时间,恢复时间,使用剂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78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咪迟唑仑组(M组)和丙泊酚组(p组),硬膜外麻醉完善后分别恒速输注0.1%的咪达唑仑和1%丙泊酚注射液,然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用药剂量,恢复时间,静脉用药总量,平均动脉压(MABP),心率(HR),脉搏血样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不良反应(术中知晓,注射痛,烦躁,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达到预期镇静深度的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1.0±3.66(min)、6.2±1.88(min)。恢复时间M组和P组分别为18.6±6.50(min)、10.1±3.65(min),M组长于P组。平均动脉压(MABP)较基础值波动〉20%M组2例(5.3%),P组11例(28.9%)。需面罩加压给氧,M组11例(28.2%)p组8例(20.5%)。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为硬膜外麻醉静脉辅助用药时,咪达唑仑和丙泊酚均能达到预期的镇静深度,丙泊酚起效和恢复时间均较咪达唑仑短,但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咪逸唑仑剧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引导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T8水平,平面固定后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μg/ml)再以异丙酚镇静,A组在BIS监测下靶控输注异丙酚;B组异丙酚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输液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手术过程生命体征较稳定,无明显波动,不良反应少;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较快(P〈0.05)。结论 BIS引导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行腹腔镜手术可精确调控麻醉深度并降低异丙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