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为汀老师将痹证分为风痹、寒痹、湿痹、湿热痹、气血肝肾亏虚痹、痰瘀痹阻痹六大型,应用自拟经验方,分别以祛风除痹汤、散寒除痹汤、化湿除痹汤、清热利湿宣痹汤、养血补肾除痹汤、龙凤蠲痹汤结合食疗外用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从《内经》有关痹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痹证大体可分为广义痹证和狭义痹证两类。广义痹如食痹、水瘕痹、喉痹、胸痹、血痹、肠痹、五脏痹,狭义痹如行痹、痛痹、着痹、热痹、皮痹、脉痹、筋痹、骨痹等。本文仅对狭义(肢体)痹证的病因、性质、病机及传变规律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痹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痠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素问.痹论》篇中,先有行痹、痛痹、着痹,谓之"三痹",后又描述了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谓之"五体痹",紧接着论述了肺痹、心痹、肝痹、肾痹、脾痹,即"五  相似文献   

4.
周痹作为病名首见于《灵枢·周痹》篇中,在现代医学上大多数学者认为周痹是行痹之一种,在治疗上也主张应与行痹互参.周痹究竟是不是行痹之一,《灵区·周痹》篇中众痹又与周痹有何不同,周痹、众痹、行痹三者又是怎样的关系,笔者将对这几个问题进行逐一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内经》记载的痹证名称多达40余种,可按组织部位命名归纳为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等五种)、脏痹(肺痹、脾痹、心痹、肝痹、肾痹、肠痹、胞痹等)和其它痹(喉痹、胸痹等)三大类。因病位不同,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别。治疗难度较大,避免复发,尤为困难。笔者从1980~1982年用自制除痹汤治疗五体痹83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痹者,指筋骨、肌肉、经脉、气血凝滞不畅,其证多为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无力等症侯时称之为痹证,据其病变部位有肢体痹,经络痹,脏腑痹,脑络痹, 痹等之分.依其病理特性有行痹,着痹,痛痹,热痹, 痹之异.  相似文献   

7.
痹者,指筋骨、肌肉、经脉、气血凝滞不畅,其证多为肢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无力等症侯时称之为痹证,据其病变部位有肢体痹,经络痹,脏腑痹,脑络痹,痹等之分。依其病理特性有行痹,着痹,痛痹,热痹, 痹之异。  相似文献   

8.
中医无硬皮病病名,根据其临床症状及病情过程,属"皮痹"、"脉痹"、"痹病"范畴。如果累及内脏器官,则属"心痹"、"肾痹"、"肺痹"等。《内经》有"皮痹"的记载,《素问?痹论》说:"夫痹之为病,不痛何也……  相似文献   

9.
痹证作为病名,其含义有广义、狭义不同.广义泛指机体为病邪痹阻,而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如五体痹,五脏痹,喉痹,食痹,水瘕痹,血痹,孟春痹等等.狭义指的是因风寒湿等邪杂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生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或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如行痹、痛痹、着痹、热痹、久痹及五体痹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磁共振(MRI)表现与中医各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 23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热痹、痛痹、着痹、尪痹,每型为1组,共4组。行MRI检查后随机抽取每组20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型中软骨损伤中严重程度和半月板损伤基本符合热痹〈痛痹〈着痹=尪痹、痛痹与着痹与尪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着痹与尪痹患者的韧带松弛、严重程度着痹〈尪痹,尪痹与其他3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滑膜增生、骨质增生、关节游离体以着痹和尪痹增生较为明显,两者与热痹和痛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着痹和尪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关节腔积液几乎所有证型病例全部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着痹和尪痹程度明显轻于热痹和痛痹。结论热痹、痛痹滑膜增生及炎性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对应MRI表现为膝关节急性病变为主;着痹、尪痹与骨赘增生发生机理的关系较为密切相关,对应MRI表现为膝关节慢性病变为主。MRI应用于中医分型将对临床治疗本病有极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脉痹之名,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篇》以风寒湿三气著眼,有行痹、痛痹、著痹之说;以所遇之时及所客之处命名,又有骨痹、筋痹、脉痹、肌痹、皮痹之分。其论脉痹曰:“以夏遇此者为脉痹”。脉痹诊候,《内经》未详,后世医家间有发挥,均从痹阻脉道,血凝不流立论。由于心主夏,亦主脉,论者每将脉痹归于热痹一类,如《医宗必读》曰:“脉痹即热痹也,脏腑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  相似文献   

12.
研究痹病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及现代医学发展,对痹病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科学界定,以促进痹病的学科发展。论述痹病的狭义与广义、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发展、治疗的三原则及预防调摄;对痹病病名进行规范化研究,提出以五体痹、五脏痹理论指导风湿性疾病关节外损害的诊疗,通过特殊痹探索当代痹病理论研究和临床分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毒痹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痹"最早出现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中,<足臂十一脉灸经>中有"疾痹"的记载,<内经>系统地论述痹证,痹病首见于<扁鹊心书·痹病>.中医将痹病按病因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按病变部位,分为五体痹(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和五脏痹(肺痹、心痹、肝痹、肾痹、脾痹).历代医家对此阐述丰富."毒"是泛指对机体生理功能有不良影响的物质,有外来之毒和内生之毒,外来之毒如细菌、病毒、各种污染等;内生之毒是指机体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堆积、停滞所滋生的毒邪."毒"是脏腑功能失调和气血运行失常导致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蕴积体内过量,以致邪气充盛、败坏形体而转化为毒.毒邪浸淫人体,造成诸多危害,导致脏腑、经络、营卫、气血之间关系失常,引起人体阴阳失衡,诸病蜂起,即所谓"无邪不有毒,热从毒化,变从毒起,瘀从毒结".  相似文献   

14.
論痹第三十三 [原文]痹者,風寒暑濕之氣中於人[1] 臟腑之為[2] 也.入腑則病淺易治;入髒,則病深難治.而有風痹,有寒痹,有濕痹,有熱痹,有氣痹,而又有筋、骨、血、肉、氣之五痹也.大凡風寒暑濕之邪入於肝,則名筋痹;入於腎,則名骨痹;入於心,則名血痹;入於脾,則名肉痹;入於肺,則名氣痹.感病則同,其治乃異.  相似文献   

15.
华佗论五痹     
《光明中医》2012,(7):1319
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脏腑之也。有风痹,有寒痹,有湿痹,有热痹,有气痹,而又有筋、骨、血、肉、气之五痹也。大凡风寒暑湿之邪,入于肝则名筋痹,入  相似文献   

16.
笔者1962年随李公卓先生毕业实习,深得治痹教益。后经多年实践,总结为五型五部十三法,规律如下: 五型五部,指行、痛、着、热、尪痹五型;上肢,下肢、颈椎、腰椎、足踝痹五部。《素问·痹论篇》说:“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若痹证不愈、或郁久化热、或感邪而从热化;或侵害筋骨、深入肝肾、则可形成热痹或桎痹。这便是痹证的五型。除此《内经》还有皮、肌、脉、筋、骨五痹之称,“五型”指原因,“五痹”指部位,皆由风寒湿邪所引起,实属同一范畴。例如,骨痹应寓于痛痹、桎痹之中;筋痹应寓于行痹之中;脉痹应寓于热痹之中;肌痹应寓于着痹之;皮痹应寓于行痹或热痹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所论之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新陈代谢病的痛风 ,以症状辨之 ,在祖国医学则统于痹门、风门中论及。痹症极为复杂 ,其法甚多 ,含义亦广 ,诸如风寒湿所致之周身及关节疼痛 ,肌肤麻木 ,均以痹症言之。《素问·痹论篇》之“风寒湿之气杂至 ,合而为痹”。又云“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以痹症之证候而言分为行痹 (痛处行而不定 ) ,痛痹 (掣痛苦楚 ) ,着痹 (定而不移 )。以邪侵部位之深浅 ,而分别之 ,则有骨痹 ,筋痹 ,脉痹 ,肌痹 ,皮痹等。以病因辨之则有 ,风痹、湿痹、寒痹、热痹、血痹等…  相似文献   

18.
以肩周炎的局部病理变化为特点,根据临床症状从中医病位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以五体痹理论将其分为皮痹、脉痹、肌痹、筋痹、骨痹5种类型,结合现代医学病理生理变化,提出“皮痹宣散祛邪以通经””脉痹活通血络以止痛”“肌痹通行揉肌以解肌”“筋痹松解经筋以缓筋”和“骨痹温通气血以止痹”的中医外治理念,将肩周炎的发病、诊断及治疗的中医认识与西医挂钩,以期为临床外治法提供新思路,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腰腿痛的中医辨证和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腰腿痛是由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其发生率约占骨伤科门诊量30%左右。因其发生率高且严重地摧残着劳动力,故己引起骨伤科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就1984年全国腰腿痛专题学术讨论会的论文作以简要综述。一、辨证分型腰腿痛的辨证分型,祖国医学早有记载。《素间·痹论篇》中分为行痹、痛痹和着痹及五体痹(骨痹、筋痹、脉痹、肉痹、皮痹)和五脏痹(心痹、肺痹、肝痹、肾痹、脾痹)。《诸病源候论》云:“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膝骨关节炎的局部辨证证型分布规律,分析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证型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治疗膝骨关节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运用自制膝骨关节炎局部辨证证型采集表对1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将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导入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得出局部辨证证型的分布特点。结果:1在局部辨证证型中,单一证型包括寒痹、湿痹、热痹、瘀痹、尪痹,复合证型包括寒痹+湿痹、热痹+湿痹、瘀痹+湿痹、寒痹+瘀痹、热痹+瘀痹;常见证型有瘀痹、寒痹、尪痹、热痹+湿痹及寒痹+湿痹。2局部辨证证型与整体辨证证型相关性分析中,整体证型中肾虚髓亏与局部证型尪痹密切相关;而在阳虚寒凝寒凝证型中,局部辨证为寒痹及寒痹+湿痹证型占大部分;瘀血阻滞证型中,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表现为瘀痹;而在气血平和证型中,局部辨证证型为湿痹所占最多,表明部分膝骨关节炎发病与岭南多湿有关。结论:局部辨证常见证型有瘀痹、寒痹、尪痹、热痹+湿痹及寒痹+湿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