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杨静 《大家健康》2013,(16):113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在侵袭性牙周炎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侵袭性牙周炎治疗和慢性牙周炎的患者100名,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其中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菌斑指数(PLI)、探针出血(BOP)、龈沟出血指数(SBI)及牙周探诊深度(PD)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PLI、BOP、SBI及PD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PLI、BOP、SBI及PD值均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或P0.01。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的对侵袭性牙周炎的进行临床治疗,对于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Initial Therapy)和牙周支持治疗(Supportive Periodontal Therapy,SPT)的疗效以及慢性牙周炎全口牙不同位点间病情的特异性。方法选择10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检测患者在治疗前,第一次SPT时和第2次SPT时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情况(Bleedingon Probing,BOP)和牙齿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检测位点为患者所有天然牙的4个位点。将全口牙分成前牙组、前磨牙组、磨牙组和所有牙组四组。比较四组间以及PD〈5mm和PD≥5mm的位点间两次治疗前后PD、BOP和TM的变化。结果四组受试牙两次治疗后PD、BOP和T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1)。PD〈5mm和PD≥5mm的牙周位点间PD的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深PD的牙周位点改善更明显。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支持治疗对慢性牙周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牙周炎不同位点的病情和对治疗的反应不一致。牙周支持治疗对慢性牙周炎治疗的远期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少华 《中外医疗》2012,31(23):16-17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慢性牙周炎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探诊出血(BOP)、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以及血清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BOP阳性率、PD、AL、血清CRP水平跟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指数BOP阳性率、PD、AL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79,r=0.531,r=0.585,P〈0.05),对照组BOP阳性率、PD、AL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782,r=0.720,r=0.690,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4.
甘建华 《当代医学》2013,(34):71-72
目的:探究用牙周和正畸联合的方法治疗牙周炎的疗效。方法取牙周炎患者40例,通过科学的手段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比较治疗前后的BOP、PLI、SBI、PD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L的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临床上采用牙周和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测定常规降糖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对照组)和以牙周基础治疗者(实验组)治疗前、后的PLI、PD、AL、BI、FPG和HbA1c。结果实验组治疗后PD、AL、PLI、BI、FPG、HbA1c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炎症,并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维护治疗阶段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6月在本院已完成牙周基础治疗进入牙周维护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约复诊方法进行复诊,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SESS评分)、复诊依从性、菌斑指数(PLI)。结果:术后第6个月,试验组SESS-DC、SESS-B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SESS-D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试验组复诊依从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试验组PL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口腔保健的自我效能,进而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牙周维护治疗阶段复诊依从性,巩固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口内卫生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干预是否能够维持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患者85名,牙周基础治疗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给予包括口腔健康教育的认知行为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治疗后4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牙周检查并记录牙周指标。结果治疗后2个月时实验组的菌斑指数(plague 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个月时实验组的PLI为1.48±0.29,对照组为1.77±0.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后4个月时实验组的BI(2.41±0.31)低于对照组(2.54±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实验组的PD(3.18±0.25)mm,低于对照组(3.38±0.3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4个月实验组的AL(2.59±0.21)低于对照组(2.77±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后6个月时实验组的PLI、BI、PD、AL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的疗效是有益的,可以纳入牙周维护治疗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黄蕾  娄新哲  苏盈盈 《中国医刊》2023,(12):1378-1381
目的 评估牙周护理指导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维护期的菌斑控制效果及口腔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牙周护理门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在牙周治疗维护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口腔卫生宣教,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每月于牙周护理门诊进行口腔护理指导。于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复查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包括全口Quigley-Hein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探诊后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在牙周治疗维护后3个月内的口腔卫生习惯及就诊满意度调查。结果 基线时两组的PLI、DI、GI、BI、BOP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的PLI、DI、GI、BI及BOP与基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均较基线时有所升高,且高于观察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邦沃DU-11A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清胃散治疗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牙周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SATELEC超声波洁牙机(P5型)进行龈下刮治和生理盐水含漱治疗,观察组采用邦沃DU-11A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清胃散含漱治疗,对比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指数(BOP)、探诊深度(PD)及疼痛指数(VAS)。结果两组在龈下刮治术后1个月的PLI、BOP、P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PLI、BO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VAS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邦沃DU-11A牙周超声治疗仪联合清胃散治疗牙周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减轻疼痛程度,抑制牙周致病菌含量,提高牙周病治疗疗效,远期效果也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机式访谈法对提高牙周支持治疗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7月本院诊断为慢性牙周炎并接受了规范化牙周系统治疗第一阶段牙周基础治疗后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干预组给予动机式访谈,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牙周支持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1年,干预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治疗信念评分、治疗依从意愿评分以及治疗依从信心评分均显著升高,并在干预后1年仍然保持在较高的水平(P0.01);在干预后3个月、6个月及1年,干预组治疗信念评分、治疗依从意愿评分以及治疗依从信心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机式访谈能够显著提高牙周支持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牙周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调查93例已进入牙周支持治疗阶段的慢性牙周炎患者,根据其依从性的程度,分为完全依从性组和不稳定依从性组,记录简化软垢指数、简化牙石指数、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依从性的因素。结果患者对牙周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依从性最重要的因素,年龄也对依从性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性别、收入、付费方式、文化程度等对依从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完善细致的口腔卫生宣教,努力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增强患者的依从性,有利于牙周炎疗效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2.
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慢性牙周炎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浩  杨霞  李丛华  向学熔  黄孝庆 《重庆医学》2011,40(32):3287-3288,3290
目的观察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49例患者中基础治疗后未接受维护治疗者21名(未维护治疗组),完成基础治疗后接受维护治疗者28名(维护治疗组)。记录并分析初诊和复诊时各项临床指标,包括缺失牙数、探诊牙周袋浓度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和牙周附着水平。结果维护治疗组缺失牙数少于未维护治疗组。两组患者复诊时BI、PD情况优于初诊时(P<0.05);维护治疗组BI、PD情况优于未维护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复诊时牙周附着水平优于初诊时(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牙周维护治疗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纯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3.
位于美学区的上前牙因重度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外伤等原因丧失大量牙周支持组织、出现移位及明显松动时,常被临床医生评估为“预后无望”[1],此类患牙的治疗计划包括试保留、拔除后种植、拔除后修复等。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治疗计划,临床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牙周状况、牙周生物型、局部解剖结构、面部结构、美学要求、经济状况、社会心理状况等诸多因素。因外伤、根折、龋坏等原因被评估为“预后无望”的上前牙,患牙的牙体组织损坏严重,而牙周组织损失量相对较少,采用拔除后种植或修复的治疗方案往往能达到良好的功能和美学效果,但因牙周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等原因被评估为“预后无望”的上前牙,患牙的牙体组织完整,而牙周软硬组织丧失严重,若采用种植/修复治疗的策略,难度较大,治疗效果可能不佳,随着牙周再生性手术日渐成熟,许多以往被认为“预后无望”的牙齿得以长期健康保留。Cortellini等[2]的研究结果表明,预后无望的重度垂直型骨吸收患牙经过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与牙周再生治疗后可以长时间健康存留。 此外,上前牙美学区的重度牙周炎患牙往往伴随牙齿伸长、移位、继发性咬合创伤等问题,这不仅会进一步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也会影响牙周再生手术的治疗效果。随着牙周与多学科联合治疗的普及,对于发生重度牙周破坏并伴有牙齿移位、咬合创伤的患牙,牙周再生手术与正畸联合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分析1例上颌中切牙重度牙周炎、牙齿移位的典型病例,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牙周基础治疗、正畸治疗与牙周再生治疗联合应用的方法,重建上前牙周围牙周支持组织,改善咬合关系,达到长期的健康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长期疗效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治疗长期疗效中的作用。方法:对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接受过牙周基础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回顾研究,其中未接受维护治疗者22例,接受维护治疗者17例。临床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牙龈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缺失牙数,并拍摄全口根尖片评价牙槽骨高度(骨根比值)。未维护治疗组的初诊和最后一次复诊的间隔时间平均为5.09年,维护治疗组平均为7.53年。比较初诊和最后一次复诊的上述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未维护治疗组每人每年缺牙0.28颗,显著高于维护治疗组(0.09颗);复诊与初诊相比,未维护治疗组的P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13 mmvs.4.03 mm,P>0.05),而维护治疗组的PD值明显降低(4.02 mmvs.3.03 mm,P<0.05);未维护治疗组的牙槽骨骨根比由初诊时的59.15%下降到复诊时的54.76%,平均每年下降0.86%(P<0.05),而维护治疗组的牙槽骨骨根比复诊与初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51%vs.60.09%,P>0.05)。结论:牙周维护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年缺失牙率、PD、BI,而且能明显减缓牙槽骨的进一步吸收,确保了基础治疗后效果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5.
周丽珍  黄黎 《重庆医学》2015,(6):785-78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伴重度牙周炎患者不同牙周治疗后,牙周状况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 C 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将90例伴有重度牙周炎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冠心病治疗,基础组在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冠心病治疗基础上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和翻瓣术,比较3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和基础组经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袋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斑指数(PLI)、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均明显下降(P <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P <0.05);联合组与基础组治疗后比较,PD、SBI、临床附着丧失(CAL)、探诊深度、探诊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联合组和基础组 TNF-α、IL-6及 CRP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5);基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血清中 TNF-α、IL-6及 CRP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牙周治疗和翻瓣术均能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相关血清炎性因子 TNF-α、IL-6和 CRP 水平,但相对于牙周基础治疗,翻瓣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吸烟对钙拮抗剂致牙龈增生的牙周非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对18例因钙拮抗剂致牙龈增生患者进行牙周非手术治疗,分别选取吸烟组(58个位点)与非吸烟组(46个位点)患者的多个位点观察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增生指数(GO)、附着丧失(AL)和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分析吸烟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治疗前,吸烟组SBI明显小于非吸烟组(P<0.05),PD、PLI、GO、A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吸烟组与非吸烟组PLI、PD、SBI较治疗前均有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吸烟组的改变量明显高于吸烟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吸烟组钙拮抗剂致牙龈增生患者的牙周非手术治疗效果好于吸烟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水平。方法: 共纳入35例DM-P患者,所有参与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和红细胞、血小板指标。结果: 与基线时相比,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的探诊深度[(3.370±0.601) mm vs. (2.729±0.431) mm]、出血指数[2.160 (1.550~3.410) vs. 1.420 (1.000~2.970)]、附着丧失[(3.307±1.577) mm vs. (2.990±1.587) mm]明显下降(P均<0.001),红细胞计数[(4.727±0.392)×1012/L vs. (4.825±0.394)×1012/L,P=0.010]、血红蛋白水平[(145.886±11.792) g/L vs. (149.200±12.979) g/L,P=0.007]、红细胞比容[43.40% (37.50%~48.50%) vs. 43.80% (38.50%~53.20%), P=0.003]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216.714±61.900)×109/L vs. (205.886±62.051)×109/L,P=0.016]显著降低。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显著改善DM-P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降低DM-P患者发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对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对20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检查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出血指数、探诊出血及菌斑指数,并且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结果:(1)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所有20例患者的牙周状况都明显改善,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出血指数及探诊出血位点百分比均显著降低(分别由3.98±0.12、1.23±0.10、2.63±0.14、94.26±1.84降至2.39±0.13、0.84±0.08、1.48±0.08、33.57±2.06,P<0.05),并有显著的附着获得(附着丧失由5.17±0.21降至3.92±0.16,P<0.05),说明牙周治疗效果显著,牙周感染的范围减少,炎症程度减轻。(2)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下降(分别下降了0.25 mmol/L和0.20 mmol/L,P<0.05),与此同时,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升高(升高了0.18 mol/L,P<0.05),其中8例患者的血脂水平降至正常。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并有利于降低中、重度慢性牙周炎伴高血脂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增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因此有助于降低这类患者患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chronic periodontitis,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的水平。方法: 共纳入35例DM-P患者,所有参与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基线及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临床指标和红细胞、血小板指标。结果: 与基线时相比,DM-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3个月的探诊深度[(3.370±0.601) mm vs. (2.729±0.431) mm]、出血指数[2.160 (1.550~3.410) vs. 1.420 (1.000~2.970)]、附着丧失[(3.307±1.577) mm vs. (2.990±1.587) mm]明显下降(P均<0.001),红细胞计数[(4.727±0.392)×1012/L vs. (4.825±0.394)×1012/L,P=0.010]、血红蛋白水平[(145.886±11.792) g/L vs. (149.200±12.979) g/L,P=0.007]、红细胞比容[43.40% (37.50%~48.50%) vs. 43.80% (38.50%~53.20%), P=0.003]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216.714±61.900)×109/L vs. (205.886±62.051)×109/L,P=0.016]显著降低。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显著改善DM-P患者的红细胞、血小板相关指标,可能降低DM-P患者发生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olatile sulphur cornpounds,VSC)水平与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炎症程度的关系及其对牙周基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CP患者(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岁),在治疗前用金刚牙周诊断仪检测硫化物水平,并记录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探诊出血等临床指标,基础治疗后3个月再次检查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前,浅、中、深袋组的VSC阳性位点率分别为17.1%、52.3%、86.0%,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各个水平级别的VSC在不同袋深组中均有分布,各组中VSC水平〈1.0的位点占绝大多数,随着袋深的增加,高水平的VSC位点比例逐渐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VSC阴性位点的各项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VSC阳性位点的临床指标虽较治疗前有改善,但探诊深度、附着丧失的改善均明显差于阴性位点。结论:VSC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牙周的炎症程度,并影响牙周基础治疗的效果。VSC的检测可以作为评判牙周炎活动性及预后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