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的早期X线诊断.方法 临床可疑DDH婴幼儿185例,分别摄髋关节正位与Von Rosen's位,通过在X 线片上绘制Perking's方格,Rosen's 线,Shenton's线,测量髋臼指数等方法判断髋关节发育情况.结果 185例临床可疑DDH患儿,正常范围171例,发现单侧异常12例,双侧异常2例.结论 用髋关节正位结合Von Rosen's位摄片可以早期诊断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  相似文献   

2.
先天髋关节发育异常的超声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先天髋关节发育异常是一种常见病,一般临床发现较晚,超声学检查具有无创性、操作简单、诊断率高、便于随访等特点,现在已成为髋关节发育检查的首选方法。本文就超声学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被认为是导致髋关节早期骨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以解剖结构异常为基础、伴随生物力学异常的临床疾病.目前关于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手段不断发展.三维有限元分析是基于"化整为零"思想的力学分析方法,在分析物质力学特性和材料形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有限元分析在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诊疗中的应用不断扩展.本...  相似文献   

4.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是指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形态异常,在髋关节运动时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之间发生异常接触或碰撞,引起髋臼盂唇和关节的软骨、骨的损伤和异常,如果不早期干预处理,最终会导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1,2].X线检查是确诊其解剖形态异常的重要而简易的手段.由于FAI是近些年才被认识的病变,骨科和影像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收集FAI患者的髋关节X线片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加深对该病X线表现的认识,提高其影像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婴幼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05例婴幼儿(210侧髋关节)行超声检查,分析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本组105例婴幼儿,共210侧髋关节,其中异常的髋关节12侧,占5.71%(12/210);其余均为正常关节。双侧均无异常的患儿95例,至少有一侧异常患儿10例,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侧,占5.71%(12/210)。在被检者有临床体征29例中检出异常髋关节4例,占13.79%(4/29),其余则从无异常体征者中检出,占比6.90%(2/29);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的α角、股骨头覆盖率均低于正常髋关节,β角高于正常髋关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髋关节中6.67%(7/105)位于左侧,4.76%(5/105)位于右侧,不同侧别检出异常髋关节的几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被检者中男性检出异常髋关节的几率为6.12%(3/49)明显低于女性12.5%(7/5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评估髋关节发育状况,可作为早期筛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临床结合超声检查对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进行早期筛查的结果,为DDH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降低DDH的致残率。方法对我院筛选DDH体征阳性4896例患儿行超声进一步检查。结果体格检查可疑阳性婴儿4896例,经过超声检查,正常髋关节3591例,占73.3%(3591/4896),可疑异常髋关节1196例,占24.5%(1196/4896),异常髋关节109例,占2.2%(109/4896),其中脱位型髋关节7例,占0.14%(7/4896)。对确诊患儿进行临床治疗,106例异常髋关节转为Graf I型髋关节,治愈率达97.2%(106/109)。结论对婴儿髋关节进行早期筛查对提高婴儿DDH检出率有重要意义,对确诊患儿给予早期干预可促使发育异常的髋关节结构向正常的髋关节转化,改善婴儿髋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的疾病,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的病因.根据不同的解剖异常可分为Cam凸轮碰撞和Pincer钳形碰撞两型.髋关节X线正位片可观察到股骨头颈之间的凹陷度不足,表现为股骨头突起部向外侧伸延、头与颈间的凹陷减少或消失.CT及MRI能发现不明显的股骨头颈交界处及髋臼的解剖异常.而显示关节盂缘病变和邻近软骨病变及软骨下囊性变和滑膜疝,MRI较X线平片及CT更准确.主要就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影像学表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可引起慢性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屈曲和内收受限的疾病,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常见的病因。根据不同的解剖异常可分为Cam凸轮碰撞和Pincer钳形碰撞两型。髋关节X线正位片可观察到股骨头颈之间的凹陷度不足,表现为股骨头突起部向外侧伸延、头与颈间的凹陷减少或消失。CT及MRI能发现不明显的股骨头颈交界处及髋臼的解剖异常。而显示关节盂缘病变和邻近软骨病变及软骨下囊性变和滑膜疝,MRI较X线平片及CT更准确。主要就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分型及影像学表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前瞻性的分析股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 syn-drome , FAI)的影像学表现,探寻FAI诊断及分型的相关影像学指标,并与手术结果相对照,以期有助于术前对手术方案制定。方法对20例拟诊的FAI患者进行CT检查。观察指标如下:从股骨头异常突起、股骨颈a角、髋臼缘软骨增生硬化。结果20例患者中,共有20个髋关节诊断为FAI,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股骨颈a角的范围为31.3~69.1,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43.55°。股骨头异常突起位于股骨头颈连接处前部或前上部,共11例,占55%,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52.69°;髋臼边缘软骨增生6例,占30%,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39.8°;股骨头颈连接处前部或前上部骨质异常突起与髋臼边缘软骨增生并存3例,占15%,其股骨颈a角的平均值为38.9°。结论 CT诊断指标即股骨头异常突起、a角、髋臼缘软骨增生硬化有助于FAI的诊断、分型及术前病情程度评估,并指导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逐渐受到临床的重视,它是由于股骨近端和髋臼盂缘间解剖的异常,或解剖正常但长期不正常轻微、反复外力作用于髋关节,导致两者长期不正常接触、碰撞,产生髋关节盂唇损伤和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化,引起髋关节慢性疼痛,屈曲和内旋受限,最终发展为髋关节骨关节炎[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异常X线表现、成因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术后CR图像及病例资料。结果:102例中共15例髋部有异常X线表现:假体髋臼结构异常并发脱位2例、并发劈裂骨折2例、大转子位置偏高4例、碎骨片及异位骨化钙化、残留7例、假体钢丝断裂错位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异常X线表现可分术后并发症及关节结构异常两大类。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异常X线表现不同,其成因及与临床的关系也不同,但互有联系,必须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伴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6例CMT患儿超声检查时双侧胸锁乳突肌(SCM)厚度、髋关节Graf分型及临床相关资料,将其分为CMT+DDH组和CMT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CMT+DDH占11.4%(20/176);2组性别比、两者发病方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MT+DDH组双侧SCM厚度差值和双侧SCM厚度比率均明显高于CMT组(均P0.05);分别以双侧SCM厚度差值≥0.74 cm和双侧SCM厚度比率≥0.24为临界值,预测DDH的敏感度分别为50.0%和45.0%,特异度分别为77.6%和83.3%。结论:CMT和DDH有一定共存比例,超声显示双侧SCM厚度差值和厚度比率对CMT伴DDH具有预测价值,是早期诊断CMT与DDH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作为早期髋关节退行性变的一种病因已逐渐得到公认[1~3],目前国外多数学者主张将这种撞击现象作为一种独立疾病.FAI是指股骨和髋臼解剖学异常,致使股骨近端与髋臼边缘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产生异常碰撞,从而导致髋臼唇或(和)相应关节软骨损伤,最终引发髋关节炎,近年来国外学者针对FAI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Graf髋关节超声诊断技术评价有异常体征合并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高危因素婴儿髋关节的发育状况。方法:对我院488例临床体检提示有臀纹或大腿纹不对称、下肢长度差异、髋外展受限等异常体征同时合并其他DDH高危因素(女性、胎位为臀位、家族史或伴有其他骨骼肌肉畸形等)的婴儿行髋关节超声检查。采用Graf法和Graf髋关节病理分型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976个受检髋关节中,Ⅰ型髋关节914个,占93.6%;Ⅱ型49个,占5.0%,其中ⅡA型25个,ⅡB型13个,ⅡC型11个;D型4个,占0.4%;Ⅲ型7个,占0.7%;Ⅳ型2个,占0.2%。其中不成熟髋和DDH髋62个,检出率6.4%。结论 :超声能对有异常体征合并DDH高危因素婴儿髋关节的发育状况进行准确的定性评价,并能比较不同高危因素婴儿之间DDH发病率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X线平片、CT、MRI表现及早期征象。方法从65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中筛选出23例符合入组标准、资料完整、临床证实的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发现髋臼囊变出现率100%,出现在其他异常征象之前,且能独立出现,并存在于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全过程。本组23例中18例髋臼囊变单独存在,而无其他异常征象,其他征象如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囊变等均与髋臼囊变并存,无一单独存在。结论髋臼囊变应该是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早期影像征象,在所有征象中最具特征性,对确定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骨科中存在很多可以同时导致双侧髋关节疾患的疾病,如原发性骨关节炎;因创伤、骨坏死、髋关节发育异常、头骨骺脱位等导致的继发性骨关节炎,还有一些炎症和代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Crohn,S病、Paget’S病、血红蛋白沉着症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则是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治疗手段,能有效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分期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花费少,缩短了住院和康复时间,但其手术创伤更大,手术难度相应增加,对病人的打击也更大。最早的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报道于1967年,随着手术方式的改进和发展,以及对人工关节研究的深入,目前行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髋关节病变的MRI表现及受累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AS患者临床及MRI资料,分析AS髋关节病变的MRI表现,并依据其特征,将本组病例分为髋关节受累组与未受累组,比较两组间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中的差异。结果 95例患者中,MRI显示髋关节异常72例(75.8%)。44例(46.3%)髋关节滑膜炎,表现为滑膜增厚和(或)关节积液;19例(20.0%)关节面下骨质侵蚀;23例(24.2%)关节间隙异常;髋关节骨质增生、骨髓水肿及脂肪沉积分别为25例(26.3%)、31例(32.6%)、4例(4.2%);47例(49.5%)可见髋关节及其周围附着点炎,累及部位依次为耻骨联合、坐骨结节及股骨大粗隆;未见髋关节强直。统计分析表明,两组间发病年龄、髋关节症状阳性、CPR及ESR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S髋关节病变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附着点炎及滑膜炎是最常见的表现。发病年龄、髋关节症状阳性、CPR及ESR水平与MRI髋关节受累相关。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分析了12例经证实的慢性败血症性髋关节炎的CT表现。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0~79岁。临床均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表现髋关节疼痛、发热和软组织肿块者各3例,2例平片显示异常需做进一步检查,1例因褥疮性溃疡引起髋关节瘘管形成。病程从2例到数年。其中几例为腹部CT检查时偶然发现髋关节异常,所有病例均行经皮或手术髋关节穿刺引流术。CT扫描范围从髂嵴到股骨干近端,扫描间隔5或10mm,分别用软组织和  相似文献   

19.
股骨髋臼撞击症(FAI)是引起青年人髋关节运动障碍及髋部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股骨、髋臼解剖形态学异常密切相关,髋关节运动时异常撞击进而导致软骨损伤。X线摄影、CT定量测量及MRI等观察软骨的影像方法可进一步明确FAI的分型,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就FAI的影像学典型表现及其定量测量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目的基于髋关节镜对髋关节异常的评估来验证术前髋关节MRI检查进行髋关节炎MRI评分(SHOMRI)分级的准确性。方法 2名放射科医师回顾性分析了39例股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