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再造拇指的成活率近年来明显提高,拇指功能占全手功能的50%以上,手术的意义不仅是恢复手的完整性,而且要最大限度地恢复拇指功能Ⅲ。我科于2008年3月收治1例左拇指Ⅱ度缺损患者,成功行左拇趾甲皮瓣游离再造拇指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系统健康教育对再造拇指功能恢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是人体重要运动器官,拇指在手的功能发挥中至少起50%以上作用[1],对那些拇指缺失或断掉又不能进行断指再植的患者,手外科医生为了最大限度恢复患者手功能,常采用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进行治疗,为了使再造指更好的发挥拇指功能,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系统的健康教育,收到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手的功能靠拇指和其它各指对掌对指运动,才能完成精细,灵巧,复杂的动作,如拇指缺失,手功能将几乎丧失一半。我院于1986年11月为一拇指缺失病人行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石晓红 《黑龙江医药》2011,24(3):499-500
拇指约占手功能的40%。拇指的缺失将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影响人们的生产劳动、生活、学习和娱乐。足趾甲游离移植拇指适于拇指近节指骨缺损的再造。例如拇指皮肤套状撕脱伤,由于尚保留有骨、关节、肌腱,不需取骨植骨,因此更适合用游离拇甲皮瓣移植修复。再造术后不但外形  相似文献   

5.
爆炸伤断指移位一期再造拇指146医院(山东临沂276001)陈沂民冯承臣刘茂文刘瑞军杨殿玉拇指在手的功能中极为重要,应尽量修复保留。对爆炸伤引起的拇指缺失,常需Ⅱ期足趾移植再造拇指。从1989-10~1995-06,我科为8名手炸伤造成拇指缺失患者,...  相似文献   

6.
叶根茂  王炼 《江苏医药》1997,23(1):21-22
报告5例前臂皮瓣加骼骨急诊再造拇指的长期随访。近腕部尺动脉多普勒超声波检查表明术侧尺动脉内径增宽,血流速度加快和血流量增大。手无缺血症状,骼骨条指骨化。再造拇指有保护性感觉,功能良好,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例拇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对拇指缺损进行修复再造。拇指修复后观察统计患者的拇指再造成功率。根据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者的拇指再造效果优良率。结果 12例患者的拇指缺损再造均获得成功,即拇指再造成功率为100%。根据功能评定标准,12例患者的拇指再造中效果为优的7例,效果评定为良的有5例,无效果差情况,最终统计优良率高达100%。12例患者均为I期愈合,出现动脉危象2例,皮瓣坏死1例,伤口感染1例。结论游离第一趾趾甲瓣联合第二趾再造拇指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拇指缺损对整个手的功能影响极大,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手指是将患者自己的足趾经过一次手术移植于手上以替代手指。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手术难度大,如发生血管危象处理不当就可造成手术失败,而且还会损失一个足趾,给患者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接收并治疗21例拇指缺损患者,采用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治疗方法,对比患者接受治疗前后再造拇指成活率、坏死情况以及对比治疗前后感觉运动功能,分析外观满意度。结果 21例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成活20例,甲床部位坏死1例;且患者治疗后感觉运动功能高于治疗前,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针对拇指缺损患者临床采用踇甲瓣联合第2足趾组合移植Ⅰ期塑形再造拇指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缺陷情况,同时提高外观美观,确保感觉运动功能正常,对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吻合血管蒂的■甲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5指)拇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通过吻合血管蒂的■甲皮瓣复合组织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统计再造拇指的存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术后手指关节活动度、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满意度评分,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评估其手功能。结果 15例(15指)患者的再造拇指全部存活,存活率为100.00%(15/15)。创面愈合时间为21~28 d,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4.42±2.40)d。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局部溃疡或者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仅1例出现轻度感染,发生率为6.67%(1/15),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术后,患者的手指关节活动度(88.65±5.32)°、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4.86±11.70)分、满意度评分(71.80±4.85)分均高于术前的(21.60±4.28)°、(59.84±10.25)分、(41.76±5.2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随访(12.35±2.14)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手功能优9例,良5例,中1例,差0例,优良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腹部带蒂皮瓣一期去薄加植骨术急症拇指再造的临床意义并推广。方法:通过髂骨移植并带旋髂浅动脉的腹部带蒂皮瓣一期再造拇指。结果:临床15例皮瓣全部存活,植骨融合良好。经过平均9.5个月的术后随访,全部病例均有S1以上的感觉恢复功能,S2的有78%,S2+的有47%。再造拇指无臃肿、青紫、皮肤溃疡、植骨吸收拇指缩短现象。结论:腹部带蒂皮瓣一期去薄加植骨术急症拇指再造术后拇指的外形及功能均能够得到较满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趾移植行拇指再造术后护理的要点。方法对136例足趾移植行拇指再造术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康复期护理要点及具体方法进行回顾,归纳。结果136例患者再造拇指全部成活,并具有良好的功能恢复。结论严谨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尽早发现血管危象,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科学的康复期指导有助于患者再造拇指的各种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移植行拇指再造术后护理的要点。方法对12例足趾移植行拇指再造术患者的术后护理要点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12例再造拇指全部成活,大部分具有良好的功能恢复。结论严谨细致的术后护理可以尽早发现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可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患者再造拇指的各种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手指再造的方法 及术后再造指的外观和功能.方法 采用足拇甲瓣、腓侧皮瓣嵌入第二趾等方式治疗手指缺失65例,其中再造拇指42例、示指12例、拇示指联合再造11例,共76指.结果 65例再造指全部成活,按上肢功能标准评定[1]:再造拇指优62指、良8指、可6指,结论 足趾移植再造是治疗手指缺损较为的理想方法 .可获得相当满意疗效,且供区无后遗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56例农村常见手部严重复合损伤处理的体会。对5例断手、断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再植成活。对24例手(指)毁损伤,应用传统的整形外科技术进行修复,保存手、指大部或部分功能。对失去再植条件的断指(11例12指),将断指去除皮肤、皮下组织,指骨原位固定,用快速皮管或皮瓣再造手指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一例Ⅳ型断拇,应用中指尺侧血管神经蒂—胸肩峰瓦合皮瓣再造拇指,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16.
1980年Morrison和1981年工井一辉报导了用吻合血管的拇趾皮肤指甲瓣再造拇指。1982年陈中伟等首次在国内报导。本方法除了具备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的优点之外,足趾个数不致减少,对足的功能影响很小,而且再造拇指的外形更加理想。我院从1983年3月至5月间,对三例拇指缺损患者施行了此种手术,完全获得成活,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靳书祥 《河北医药》2011,33(10):1553-1553
拇指脱套及末节毁损伤临床较常见,基层常受无显微外科条件及技术限制无法再造,致拇指缺损,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即使皮管修复在一定程度上保长了拇指,但其臃肿、感觉功能差,日后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相似文献   

18.
急诊手再造几种术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急诊手再造的最佳术式。方法采用携带伴有足拇趾近节腓侧皮瓣的双侧趾蹼皮瓣、双侧足背皮瓣的双足3趾移植再造手49例,带两套血供的拇趾甲皮瓣+第二、三足趾及前臂皮瓣组合移植再造手29例,带足背皮瓣的第二足趾或拇趾甲皮瓣+远隔游离皮瓣移植再造手22例,废弃指异位再造手16例。结果再造手116例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感觉及运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吻合血管的多元组织组合移植急诊再造手,具有最大限度的保留手部残存非失活组织及功能,具有最大限度修复重建手部功能的特点,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手术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效果。方法对36例患者实施第二足趾游离移植拇指再造术,并给予精心手术配合。结果本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再造拇指成活率为100%,患者手足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密切的手术配合和积极的术后观察护理是再造手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拇指缺损后进行重建拇指功能的方法较多,各有其优缺点。我们于1980年3月为一例左拇指外伤性缺损的患者,采用植骨延长残端,同时用足背皮辦游离移植再造拇指的方法获得成功。经过10月的随访,拇指功能及外形均甚为满意,此法确有较多的优越性,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