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颅底凹陷症由先天性枕骨和寰枢椎骨骨质发育不良及畸形所致,是枕大孔区最常见的畸形,占位90%以上。主要是以枕大孔为中心的枕骨基部、颏部、鳞部及颅底组织内翻,寰椎向颅内陷入,枢椎齿状突高出正常水平进人枕大孔,枕大孔前后径缩短和颅凹缩小向上凹陷及齿状突上移畸形。由于在胚胎发生学上,神经管在寰枕部闭合最晚,所以本病常合并脑脊液和其他软组织畸形,如小脑扁桃体疝、脊髓空洞症及蛛网膜粘连等。同时该病多合并颅底颈椎交界区畸形,包括寰椎枕化与枕骨椎化、颈椎融合、寰枢椎脱位及齿状突发育不良。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减少致残的关键,影像诊断水平的提高是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寰枕融合     
寰枕融合即寰椎枕骨化,指寰椎和枕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如期分离形成的解剖形态,包括寰椎前弓、后弓、侧块部分或全部与枕骨骨性或纤维性融合,常合并颅底凹陷、寰枢关节脱位、枕骨发育不良、Kleipper-Feil综合症等畸形,为临床  相似文献   

3.
寰枕融合     
寰枕融合即寰椎枕骨化,指寰椎和枕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未能如期分离形成的解剖形态,包括寰椎前弓、后弓、侧块部分或全部与枕骨骨性或纤维性融合,常合并颅底凹陷、寰枢关节脱位、枕骨发育不良、Kleipper-Feil综合症等畸形,为临床上常见的颅颈交界区畸形之一,发生率0.08%~2.79%。大家对此病的认识逐渐加深,但此病具有手术危险性大、治疗效果欠佳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4.
2004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采取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关节脱位12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9-55岁,平均30.1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9例,新鲜齿状突骨折并脱位3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2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合并脱位、枕颈融合、颅底凹陷1例。本组病例均有枕颈部疼痛、颈僵硬、活动受限等表现,6例伴有高位颈脊髓病表现。  相似文献   

5.
<正>寰枕畸形为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包括扁平颅底、颅底凹陷,多伴有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传统的手术方法只作单纯减压,不做固定,我院骨科与神经外科合作,将椎弓根钉板系统内固定技术应用于寰枕畸形治疗中,采取在后颅窝减压的同时行枕颈后路固定植骨的新手术方法,改  相似文献   

6.
枕颈部位于颅枕交界处,是指寰枢椎和其附属结构及与之相连的枕骨以及其包含的神经组织等,该部位畸形可致寰枢椎不稳和脊髓压迫,轻者可出现轻度肢体感觉运动障碍,重者出现高位截瘫,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手术治疗枕颈部畸形在临床上病例较少,我科自1993年8月至2003年2月成功地对9例枕颈部畸形和6例枕颈部创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均进行随访。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和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磊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384-386
枕颈部是指枕骨、寰椎、枢椎及周围的寰椎横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组成的解剖功能复合体,其结构围绕延髓、延颈髓交界区及上颈髓[1]。该复合体是颈椎活动度最大的部位,创伤、先天畸形、退行性变、炎症、肿瘤以及手术等都可引起枕颈部失稳,而枕颈部失稳的危害性较大,随时会发生延髓和脊髓受压,危及生命[1-2]。枕颈融合术是治疗枕颈部失稳的一种永久性稳定措施[2]。枕颈部的融合分为枕颈融合及寰枢椎融合两类。采用单纯寰枢椎融合治疗寰枢椎失稳,减少了固定节段,从而保留了颈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颈交界区畸形诊断中应用.方法 004年5月至2011年12月进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颈交界区畸形诊断病例72例进行总结.结果 72例经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颅颈交界区畸形诊断为3例蝶枕软骨未闭合,17例寰枢椎脱位,6例寰椎后弓未闭,4例寰椎前弓未闭合,18例寰枕融合,7例颈2~3 融合,3例颈5~7融合,6例齿状突型颅底陷入,4例扁平颅底,Arnold-chiari畸形8例,2例齿状突发育不全.结论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颅颈交界区畸形诊断,可以从多切面、多角度对病变进行观察,充分的弥补普通CT的横断面图像的不足;通过三维重建可以对图像进行随意切割,对颅颈交界区局部骨结构和血管脊髓关系更清楚观察,为进一步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统计患者影像学数据,显示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明确变异的发生与表现,提高相关变异的影像学诊疗水平.方法 1)利用我院影像归档和通讯系统(PACS)资料,查找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病例共590例;2)分析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影像学表现,进行解剖变异分型;3)利用三维重建技术,进行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的三维重建成像与分析;4)比较影像学检查方法.结果 1)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 590例,其中男性293例(49.66%),女性297例(50.34%),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剖变异包括4类:第1类,寰椎椎动脉沟环变异419例(71.02%);第2类,骨性融合或缺如113例(19.15%),其中寰枕融合10例,寰枢融合9例,C2-3融合84例,齿突变异5例,寰椎椎弓发育不全5例;第3类,椎动脉变异26例(4.41%),其中椎动脉走形异常5例,椎动脉发育异常4例,椎动脉纤细14例,椎动脉缺如3例;第4类,颅底畸形32例(5.42%),其中Chiari畸形20例,扁平颅底5例,颅底凹陷7例.2)影像检查与诊断:X线、CT、MRI分别发现第1类变异357例(60.51%)、93例(15.76%)、0例(0.00%);发现第2类变异4例(0.68%)、65例(11.02%)、15例(2.54%);第3类变异20例(3.39%)、6例(1.02%)、0例(0.00%);第4类变异17例(2.88%)、6例(1.02%)、24例(4.07%).接受2种以上影像学检查15例,其中结论不一致11例,均发生于第2类变异;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寰枢关节相关解剖变异发现率为7.13%,男女无显著差别.第1类变异椎动脉沟环最多,都是经X线检查或CT诊断;第3类椎动脉变异由三维CT诊断最多;第4类Chiari畸形由MRI诊断最多.影像学检查诊断不一致均为第2类变异骨性融合或缺如,三维CT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寰枢椎疾患因其位置特殊,结构复杂,毗邻颅脑、延髓、椎动脉等重要组织,致使开展此部位的手术治疗也相对困难。慢性寰枢椎脱位行颅骨牵引不易整复;单纯后路手术行寰椎后弓切除减压加枕寰原位融合,不能解除脑干的压迫,也不能清除病灶或达不到完全复位的效果。因此开展经口咽入路清除寰枢椎病灶组织及前路松解、寰枢椎撬拨整复脱位的手术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寰椎和枢椎 ,其结构特殊 ,形态复杂 ,他们与枕骨共同承受着头颈部的屈伸、侧屈和旋转运动。由于胎生学的障碍可出现多种类型的先天性异常 ,其中 ,寰椎单独出现异常的情况较少 ,常伴有枢椎和枕骨的异常 ,但C1~3 与枕骨畸形融事却极为少见。本教研室在处理骨骼标本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因为头部的活动频繁、头颈之间活动度大;头的重心在前、枕寰枢之间关节面近于水平,无椎间关节突,关节囊较松弛,寰枢之间无椎间孔等解剖上的特殊情况;所以枕寰枢不论由于先天畸形,病理改变或外伤,多易导致进行性脱位,使脊髓、脊神经受压。造成不同程度的四肢瘫痪或枕部疼痛。采用牵引治疗,这些患者的大多数神经症状可以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是可能引起颈脊髓受压而导致病人生命危险的一类损伤。以往的治疗方法是枕颌牵引、颅骨牵引、头颈胸石膏固定,因其有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固定不确实且不易行融合术等缺点,现已少用。我科自1997年11月至1999年8月应用Halo-Vest架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1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男9例,女3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3岁。包括齿突骨折6例,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4例,寰椎椎弓骨折(Jefferson骨折)2例;其中合并寰枢椎脱位或半脱位6例。行后路枕颈或寰枢椎融合术9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颈…  相似文献   

14.
韩宝君  王磊 《华夏医药》2009,4(1):58-60
目的探讨寰枢椎体层摄影在儿童寰枢椎半脱位诊断小的作用及其替代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的可行性。克服儿童寰枢椎普通摄影(张口位)中存在的患儿不合作及体位不适宜的问题。探讨儿童寰枢椎断层摄影的最佳检查方法以减少患者辐射量,提高影像质量。总结儿童寰枢椎正常与脱位的影像学诊断标准。马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比17例寰枢椎张门位与断层摄影的影像特点。结果17例寰枢椎断层摄影照片中有7例可显示普通张口位无法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结论标准的摆位、精确地选定屑面以及合适的摄影条件是显示寰枢关节形态的关键。掌握正确的投照方法能够提高影像质量、减少辐射量、减少漏诊的发生。寰枢椎体层摄影能够显示张口位不能显示的寰枢关节形态。  相似文献   

15.
寰枕部畸形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虎龙  王春华 《江苏医药》1997,23(5):309-310
报告寰枕部畸形47例,其中36例行后颅窝减压术。颅底陷入21例,环枕融合9例,环枢椎脱位6例。疗效:痊愈29例,好转6例,1例死于呼吸中枢衰竭。手术要点;(1)全麻需头颈过度后仰时,改行气管切开插管麻醉安全;(2)术中操作不要粗暴牵动头部而移动头位;(3)下疝小脑扁桃体不需切除;(4)颈椎脱位术中不予复位,术后行牵引。手术效果好,适宜病例应积极手术减压。  相似文献   

16.
胡伟 《临床医药实践》2003,12(10):765-766
<正> 寰枢椎骨折脱位、横韧带断裂所致寰枢椎不稳,颈后路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横韧带断裂所致寰枢椎不稳的一种良好方法。寰枢椎不稳定使上部颈髓处于危险状态,可渐进出现颈髓压迫,也可出现外力作用下急性颈髓损伤,危及生命。所以需要应用寰枢椎牵引复位,解除颈髓压迫并行内固定及融合术,以维持上颈椎的稳定。本组采用后路关节间隙螺钉内固定治疗寰枢椎不稳定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寰枢椎损伤诊断除临床的症状和体征外,主要依靠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笔者收集了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寰枢椎损伤患者22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对寰枢椎损伤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作进一步探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寰枢椎损伤患者2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4例,年龄13-66岁,平均41.4岁。主要临床症状:枕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查体时枕颈部均有压痛,2例伴有颈髓损伤,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颅脑损伤12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其中2例枕骨骨折。1.2检查方法:①X线检查:主要为颈椎正侧位和张口位。②CT检查:采…  相似文献   

18.
鲁亚君  徐瑞生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1):1779-1780
目的观察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后设计出相应的引导器,以更为安全、方便地开展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方法观察100套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点并进行解剖学测量,针对其形态学特征设计了引导钛缆穿绕的引导器并应用于上颈椎的手术操作。结果(1)寰椎后弓横截面呈扇形,内侧面从后上方向内下方倾斜;枢椎椎板较粗大,上窄下宽,内侧面基本垂直,内侧面下缘多形成一骨嵴;(2)寰椎后弓的引导器设计成头端折弯的弧形,枢椎椎板引导器则头端圆钝的弧形,以适应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应用于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手术损伤。结论根据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的形态学特征.设计专用的钛缆引导器后可以使颈后路寰枢椎Atlas钛缆固定术的操作更为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寰枢椎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重建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4例寰枢椎损伤患者均行X线检查、CT扫描及CT图像后重建评价.结果:螺旋CT及三维重建对寰枢椎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寰椎骨折、枢椎椎体及附件骨折显示清楚,能直观地显示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螺旋CT是目前诊断寰枢椎损伤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在颅底凹陷寰枕畸形中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8-05~2020-05收治的80例颅底凹陷寰枕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后路枕颈融合术,实验组患者给予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比较两组近远期疗效、手术指标、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两组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评分均增高,且实验室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骨牵引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应用于颅底凹陷寰枕畸形患者是可行的,且该技术近远期临床效果较好,有效控制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