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05~2010年5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1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TOBS以老年人多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磁共振显示梗死灶位于基底动脉尖在内的5根血管分布区,幕上及幕下均有病灶。以丘脑及中脑病变为多见,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小脑、枕叶、颞叶等。病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房颤。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病情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产率。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及治疗预后。方法:对3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脑栓塞是其主要病因,早期诊断MRI优于CT。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症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该病预后差,病死率高,致残率高,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血管解剖、病因和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8月收治的2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MRI、DWI资料。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特殊的血管解剖特点;主要病因是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其危险因素有高血脂、吸烟、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糖尿病、心脏病等;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眼球运动障碍为主;影像学可以同时发现中脑、丘脑、小脑上部、颞叶内侧面和枕叶两处或者两处以上的病灶;本病治疗原则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同;预后差,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应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足够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警惕其并发症出现,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近4年来21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OB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影像学重要特征是丘脑或中脑梗死并发枕叶、颞叶、小脑等梗死.MRI较CT更敏感.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复杂多样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李文革 《吉林医学》2009,30(21):2627-2628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影像学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几率。方法:对30例TOBS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CT、MRI初诊无误诊或漏报。结论:CT和MRI是早期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只要影像科医师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合作,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科学认识与诊断水平,就能早期发现,早期得到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王如贵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6):531-532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14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TOBS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往往缺乏特异性改变,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结论 及时、正确地评估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和做好预后判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并对11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分析TOBS的临床特点。结果:治疗结果显示TOBS预后差,致残率高,均留有后遗症,尤其是眼部症状。结论:TOBS综合征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等为常见表现。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TO—BS患者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TOB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影像学重要特征是基底动脉尖5条血管供血区域内多发脑梗死。MRI较CT更敏感。结论基底动脉尖及其分支供血区域大,梗死后表现为多病灶状态。CT可除外出血病变,MRI是早期诊断TOBS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及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头颅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偏侧或四肢无力、共济运动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6例经头颅CT确诊,余15例经MRI确诊,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枕叶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多以中脑、丘脑缺血症状为主,头颅CT最具特征性改变为双侧丘脑蝶形低密度;MRI上为长T1长T2信号。MRI对该病的诊断较CT明显敏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预后较差。头CT及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3例确诊为基底动脉尖综合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眩晕、呕吐11例,视物不清8例,意识障碍19例,肢体瘫痪11例.所有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多发性病灶.经各种方法治疗后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5例,恶化3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MRI成像有助于早期确诊,早期给予溶栓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35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对比研究。结果 意识障碍、瞳孔及眼球运动异常、偏盲或皮层盲、眩晕、肢体瘫痪、共济失调、记忆障碍为该综合征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影像学MRI特征:丘脑、中脑、小脑、枕叶、颞叶合并梗死病灶为主。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同时具有幕上幕下多处梗死病灶的表现,结合头颅MRI检查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治疗及判定预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2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老年患者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心脏病等,临床常见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运动障碍。影像学特征常为中脑或丘脑合并枕叶、颞叶、小脑等部位的梗死,尤以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本病预后不良。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42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是高脂血症,脑栓塞是其主要病因,临床主要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结论: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TOBS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陈婷  白润涛  李竞  韩漫夫 《海南医学》2005,16(6):9-10,38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列2000-2004年收治的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等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其次是高脂血症,脑栓塞是其主要病因,临床核心症状是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结论CT和MRI是诊断TOBS的主要检查手段,MRI在早期诊断方面优于CT。TOBS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底脉尖综合征(RBA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对近2年收治的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头颅MRI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神经眼动障碍,视觉障碍和意识行为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人多数预后好,治疗应针对卒中病因尽早溶栓、抗凝、扩溶治疗。  相似文献   

16.
李晓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595-59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影像学上以中脑、丘脑病变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为主。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临床少见,如有疑似,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17.
吕回  车玉琴   《中国医学工程》2011,(12):38-39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4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TOBS患者的临床特点是意识障碍占77.5%、眼球运动障碍占62.5%、瞳孔改变占70%、眩晕占55%、肢体瘫痪占52.5%、视觉障碍占30%。头颅CT或头颅MRI提示受累部位位于丘脑27例、中脑24例、小脑25例、枕叶18例、颞叶4例。经治疗有23例预后不良,5例死亡。结论 TOBS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预后差;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起病急,进展迅速,多发生于老年患者,常以眩晕、恶心为首发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等。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常表现为多个病灶,以中脑和丘脑为主。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及预后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核磁共振成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主要症状及体征是突发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感觉障碍、视物模糊等。CT及MRI主要表现是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特征性改变。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早期全面综合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认识水平,减少漏诊误诊发生几率。方法汇总1995年1月至2005年5月我院经临床及影像学最终明确诊断的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3例完整临床及影像科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13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CT、MRI初诊全部误诊或漏报。结论 影像科医师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认识与评判尚存明显分歧与不足,需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合作、提高对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科学认识与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