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规范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的HBV耐药基因突变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98例不规范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进行乙肝耐药基因突变的检测,分析HBV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结果 98例中共检测到62例(63. 27%)发生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存在23种变异形式,最常见模式为M204I,M204V,N236T+M204V,L180M+M204V; 17例为多重耐药突变;主要变异位点为M204V、M204I、L180M、N236T。耐药药物的使用与产生的耐药位点基本一致,单用拉米夫定的突变率为70. 97%,较单用阿德福韦酯及恩替卡韦高。C基因型组中多基因突变比例75%较B基因型组的34. 29%高。停药组的突变率为72. 97%,明显高于非停药组33. 33%。结论 不规范使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特别是自行停药易引起耐药,早期行HB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加强宣教,对乙肝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连荣  丁洋 《肝博士》2014,(1):14-15
正目前我国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核苷(酸)类似物主要有4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和恩替卡韦,都是口服药物。曾经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过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包括有三类人群:①曾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达到了停药的标准而停药,停药后的不同时间复发的人群;②曾不规范应用核苷(酸)类似物的人群,如未达到停药标准自行停止用药;③核苷(酸)类似物治疗过程中无疗效或发生了耐药的患者。一、对达到和没达到停用核苷(酸)类似物疗效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重新治疗原则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中达到了指南规范的停药标准,停药后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昆明地区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和HBV核苷(酸)类似物耐药相关的10个位点的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3月期间,住院及门诊就医的2 707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常见的核苷(酸)类治疗乙肝病毒的相关耐药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分析不同耐药的突变模式。结果昆明地区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占62.4%,B型次之占37.3%,D型也有发现占3.4%,2 707例患者中,共有274例(10.1%)患者检测到发生耐药基因突变,变异率为10.12%。其中,168例患者发生拉米夫定耐药突变,突变比例为6.20%。耐药突变位点主要集中于rt M204V/I和rt L180M,替比夫定5.68%和恩曲他滨(5.91%)次之,阿德福韦1.07%和恩替卡韦2.10%耐药率较低。替诺福韦尚未发现耐药株,敏感度最高为99.66%。结论昆明地区的HBV基因型分布状况有独立特征。一线核苷(酸)类治疗药是高耐药屏障的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在乙型肝炎治疗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使用基因测序法进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检测,准确有效,可以更好地指导... 更多  相似文献   

4.
刘浏  杨冬华  何海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3):3042-3042
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主要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及替比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但这些药物各有利弊,尚未能完全有效、持久地抑制病毒复制。因此,寻求高效、能持续应答、耐药性低的抗HBV药物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最近,韩国学者Yoo等研究发现,新一代核苷(酸)类似物——克来夫定可强效、持久抑制HBV复制,特别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negative chronic hepatitis B,e—CHB)转阴率高,且患者的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未出现明显耐药。该研究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肝脏病学》杂志(Hepatology,2007,46:1041—1048)。  相似文献   

5.
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8周时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迟迟不能转为阴性。阿德福韦酯疗效欠佳的患者病毒复制仍较高,继续给予原方案的治疗耐药风险过高,从而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临床结局。对于阿德福韦酯治疗欠佳的患者给予优化治疗,多数专家建议换用更强的核苷(酸)类似物或加用更强效且无交叉耐药的核苷(酸)类似物[1]。目前我国上市的4种核苷(酸)类似物中,恩  相似文献   

6.
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型)的重要抗病毒药物.国内外已批准上市的核苷(酸)类似物分三类:(1)L-核苷类: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2)无环磷酸脂类:阿德福韦酯;(3)环戊烷/烯类:恩替卡韦.以上四种药物通过直接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脏组织学病变,延缓慢乙肝病情进展,疗效得到肯定[1].但因该类药物对HBVCCCDNA无直接作 用,需长期使用,易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产生耐药变异,如拉米夫定治疗一年耐药变异率为15-30%,第4-5年耐药变异率可高达65-75%[2],阿德福韦酯治疗1-5年的耐药变异率分别为0,3%, 11%,18%,29%[3].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独特机制和在感染个体中持续存在,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核苷(酸)类似物抗HBV的效果良好,并被推荐使用。目前,在我国上市的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疗效及耐药特点不尽相同。恩替卡韦强效抑制病毒、最低病毒变异率以及e抗原的较高转化率;特别对于重症肝病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该院2013年-2015年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分布及病毒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及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和基因芯片技术检测240例乙型肝炎患者乙肝病毒(HBV)基因型和对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药物突变基因型。结果 24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HBV基因型包括:B型61.3%(147/240)、C型25.0%(60/240)、B和C混合型5.4%(13/240)、其他型8.3%(20/240),未检出D型。182例未出现耐药,拉米夫定耐药突变44例,阿德福韦出现耐药突变者7例,恩替卡韦出现耐药突变者6例,替比夫定出现耐药突变者为1例。M204V以及M204I是两种常见的拉米夫定耐药突变情况,在阿德福韦耐药突变中以N236T±A181位碱基替换相对常见;T184位碱基替换是恩替卡韦耐药突变的典型代表;M204I是替比夫定耐药突变的主要表现。部分从来没有采用核苷酸等药物治疗者也有可能被检测出耐药突变情况。44例出现拉米夫定耐药的基因型中,180M及其混合突变型占86.4%(38/44),C型HBV基因突变占61.4%(27/44),且主要为180M耐药突变型(24/27)。结论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突变基因,可以帮助医学工作者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耐药性,从而选择恰当的抗病毒方法对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9.
娄红梅  刘洪海 《广东医学》2012,33(9):1279-128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自然变异耐药性,并对自然变异相关因素HBV DNA、HBeAg、ALT、AST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提取血清对HBV逆转录酶(RT)基因所有核苷(酸)类似物自然变异耐药突变10个位点进行检测,同时进行HBV DNA载量、HBeAg 、ALT和AST检测.采用焦磷酸测序技术(pyrosequencing)进行 DNA测序,数据分析采用PSQ-96MA型焦磷酸测序仪配套的分析软件进行.结果 102例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的患者,95例未发生自然变异,7例发生自然变异,检出率为6.9%,其体内病毒常以突变/未突变共存形式存在.突变位点和突变形式均以M204V/I为主,相关耐药主要为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发生自然变异者与未发生自然变异者比较,HBV DNA载量、ALT、AS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者HBeAg阴性率高于未变异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34,P<0.05).结论 未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确存在自然变异耐药相关突变,自然变异与相关因素HBV DNA载量、ALT及AST无显著相关性,与HBeAg相关.因此,抗病毒治疗前进行多位点耐药突变检测,并对自然变异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使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更加规范、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现已上市的口服核苷类药物在治疗乙型肝炎过程中均可出现耐药性[1],特别是最近报道发现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多重耐药性等更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关注[2-3].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耐药的研究,如临床耐药和HBV基因组序列分析等已开展十余年,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越来越复杂的病毒突变问题要求更有效的研究手段加以分析.近年来已有一些表型耐药分析技术成功地应用于HBV交叉耐药研究和抗HBV治疗监测,本文将对基于聚合酶代谢和基于培养细胞株两种HBV表型耐药体外实验研究模型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