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PSVCS),其发病的直接原因是上腔静脉内血栓形成和(或)纤维性狭窄,同时无有效的例枝循环建立,导致上腔静脉阻塞,治疗方法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上腔静脉形成术及支架置入术、手术治疗,根据其病程和发病原因,采用不同方法积极治疗则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人工血管转换上腔静脉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上腔静脉切除行人工血管转换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技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全组共26例,右侧中心型肺癌21例、周围型肺癌5例,行肺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及的上腔静脉切除,采用人工血管转换切除的上腔静脉。术后口服小剂量抗凝剂的短期治疗,并进行长期的随访与观察。结果 全组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的发生。随访2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经皮静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12例(男11例,女1例,平均年龄51岁).术前行胸部CT检查了解上腔静脉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局麻下股静脉穿刺插管,沿下腔静脉逐渐向上,到达头臂静脉至上腔静脉的入口处进行造影,明确狭窄部位.  相似文献   

4.
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支架置入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 12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 (男 11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5 1岁 )。结果 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率为 92 % (11 12 ) ,无早期血管堵塞、支架移位等临床并发症 ,复发率 16 7%。结论 经皮静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上腔静脉综合征缓解率高 ,相对安全简单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在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切除行人工血管置换在晚期肺癌外科治疗中的作用、技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全组共26 例,右侧中心型肺癌21 例、周围型肺癌5 例。行肺癌原发病变、转移淋巴结及受侵及的上腔静脉切除,采用人工血管置换切除的上腔静脉。术后口服小剂量抗凝剂短期治疗,并进行长期的随访与观察。结果 全组无术中及术后早期死亡,无术后近期及远期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梗阻症状的发生。随访23 例,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 (22/26) 、39% (7/18) 、36% (4/11) 。结论 人工血管置换受侵及的上腔静脉使部分晚期肺癌获得根治性切除,扩大了肺癌外科手术适应证,提高了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可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4例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特点和消融治疗。方法 分析4例病人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标测上腔静脉和心房确定房性心律失常的激动起源,局灶点消融上腔静脉内异常电活动最早起源点或消融电隔离上腔静脉-右心房连接以终止心律失常,临床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4例病人均有频发房性早搏和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例病人有短阵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的异常P波在Ⅰ、Ⅱ、Ⅲ、aVF和V1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房性心律失常的最早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内,距其口部0.4—4.0cm。局灶消融和电隔离消融分别有效终止房性心动过速(2例)和完全电隔离上腔静脉-右心房传导(2例)。随访4~14个月无临床症状发作。结论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房性心律失常有特殊的心电图表现,射频消融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血管外科技术在胸部肿瘤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上腔静脉及无名静脉切除 ,人工血管置换术在胸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实验研究 :健康成年犬 18只 ,分为单纯阻断组 :阻断上腔静脉或上腔静脉奇静脉联合阻断 (9只 ) ;人工血管置换组 :切除上腔静脉 ,行人工血管置换 (9只 )。对上腔静脉阻断前后上腔静脉压力的变化、人工血管置换后的病理改变、抗凝治疗及长时间阻断上腔静脉后脑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临床研究 :胸部肿瘤患者 56例 ,其中肺癌 42例 ,纵隔肿瘤 14例。行肿瘤根治切除术及受侵上腔静脉和 (或 )无名静脉切除人工血管置换 ,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实验研究 :实验犬上腔静脉加奇静脉阻断后 ,上腔静脉系统压力为 (49 2 8± 14 72 )cmH2 O(1cmH2 O =0 0 98kPa) ,高于单纯上腔静脉阻断的 (3 7 83± 1 3 5)cmH2 O (P <0 0 5) ;腔静脉阻断 2h未见脑实质充血及水肿 ;人工血管置换组犬术后 1个月血管腔内壁已有纤维素沉积 ,2个月始有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移行覆盖 ;未应用抗凝治疗情况下血管无附壁血栓形成。临床研究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及术后近、远期上腔静脉系统梗阻症状。肺癌组患者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84%、41%、3 9% ;纵隔肿瘤患者术后 1例死亡。结论 血管外科技术的应用 ,扩大了胸部肿瘤外科手  相似文献   

8.
布-加综合征是由肝静脉或其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门静脉高压伴或不伴有下腔静脉高压的临床综合征,中国人群主要以下腔静脉隔膜形成和(或)阶段性合并肝静脉梗阻为特征。目前人们对布-加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所知甚少,所做研究多为诊治策略方面的临床研究,针对其发病机制的实验探索相对稀缺,而稳定模型往往是疾病机制研究的必要条件。就目前布-加综合征模型的构建方法、各种模型的特点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和分析,以便为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探索提供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泰璜 《山东医药》2001,41(21):54-55
转流术是将人工血管 (涤纶 Dacron,聚四氟乙烯 PTFE)吻合在肠系膜上静脉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之间 ,以恢复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流 ,解除肝脏和下肢淤血 ,降低门脉压力 ,防治消化道出血和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手术方法。1 肝前腔房转流术手术目的是解除下腔静脉阻塞 ,恢复下腔静脉血流 ,同时使肝脏淤血改善、门静脉压力降低。其适应症为 :1下腔静脉阻塞而肝静脉通畅者 ,或肝静脉在肝内形成丰富的侧支血管、相互交通与阻塞远端下腔静脉交通者。 2下腔静脉阻塞位于膈肌裂孔水平者。其手术禁忌症为下腔静脉广泛阻塞、狭窄或肝静脉完全阻塞者。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上腔静脉起源的异位冲动诱发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和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特点,总结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上腔静脉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连续收治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108例,对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上腔静脉的11例患者行上腔静脉造影,明确上腔静脉开口位置后应用标测导管于上腔静脉进行激动标测,标测上腔静脉最早激动点及肌袖电位分布位置进行消融,直至房性心律失常终止及上腔静脉电位消失。结果:11例患者中,房速5例,房颤6例。5例房速患者上腔静脉房速发作周长为260~390ms;P波形态除1例判定不清外,其余4例均为Ⅰ、Ⅱ、Ⅲ、aVF、aVL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6例房颤患者中,4例在环肺静脉隔离后仍可诱发或自发短阵房速或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经标测起源于上腔静脉;2例术中自发房颤标测过程中发现上腔静脉电位频率较肺静脉电位频率更快。上腔静脉电隔离后,术中均成功终止心动过速。随访6~20个月,1例患者阵发性房颤复发,1例患者因窦性停搏行永久起搏器治疗。结论:上腔静脉是房速和房颤的起源部位之一,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 3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进行诊断和治疗 ,并观察其疗效和预后。结果 :3例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均治疗成功 ,好转出院。结论 :对肺栓塞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者在下腔静脉滤器的保护下进行局部溶栓、取栓及全身抗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研究表明,部分患者的房颤由上腔静脉触发或驱动,上腔静脉隔离是治疗此类房颤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上腔静脉的解剖、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发生机制、电生理特点与消融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的介入封堵治疗方法.方法:对3例诊断为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患者,输送系统沿右髂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最上静脉、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房和左房进行介入封堵方法治疗.结果:3例患者均成功治愈.结论:房缺伴下腔静脉缺如患者如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肋间最上静脉发育正常,能够采用介入封堵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4.
2005年8月~2006年8月,我们对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D-D)水平进行了动态监测,现探讨其临床意义。一般资料:本组26例DVT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26~65(35.31±6.72)岁,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为(9.17±6.93)d,治疗(11.43±2.23)d。其中上腔静脉阻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访ECG和Holter。结果上腔静脉起源7例,其中仅2例可根据体表ECG诊断。腔内电生理均发现上腔静脉起源的快速激动触发或驱动房颤,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成功。界嵴上部起源2例,腔内电生理发现局灶激动触发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均获成功。1例在隔离上腔静脉时出现一过性窦性停搏。结论少数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与界嵴的异位灶,腔内电生理具有特征性,上腔静脉电隔离和局灶消融可以有效治疗此类房颤。  相似文献   

16.
周云峰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87-1288
目的探析肺癌累及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经手术治疗的肺癌累及上腔静脉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上腔静脉压力及阻断时间的测量结果;上腔静脉置换患者给予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治疗;运用4-0Prolene无创伤滑线进行缝合;观察术后患者吻合口出血等情况。结果上腔静脉置换19例患者中,未阻断的患者有5例,上腔静脉阻断患者的阻断时间为10~32 min。阻断患者的上腔静脉压力在术前测定为30 KPa,术中最高压力为40 KPa。整个围术期及手术中未出现死亡现象;12例患者术后出现肺炎、肺不张、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治疗过程中,减少上腔静脉阻断时间可避免患者出现脑水肿;选择适宜的人工血管,运用无创伤滑线连续外翻缝合,可有效控制出血、血管栓塞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复习近年来国外医学文献上有关主动脉腔静脉瘘的报道,概述了此病在病因、发病机理、病理生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上腔静脉节段性电隔离的具体手术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入选2017年11月至2018年9月期间我院阵发性房颤患者50例,患者常规进行肺静脉隔离后,继续行上腔静脉隔离.消融前进行上腔静脉造影,显示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解剖关系,并在CARTO系统运用PentaRay电极导管进行上腔静脉及右心房三维...  相似文献   

19.
静脉血栓多见于下肢静脉,发生于上肢或锁骨下静脉的血栓比较少见,目前仅有个别作者报道。静脉系统血栓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在放置腔静脉滤器基础上进行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由于生产厂家的缘故,目前只有下腔静脉临时和永久滤器两种,尚未见到上腔静脉滤器。经过改良,我院成功地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上腔静脉1例。  相似文献   

20.
广泛门静脉、下腔静脉系统气体栓塞是肝门静脉积气症(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HPVG)的晚期表现,临床罕见.本文报道因腹部闭合伤所致门腔静脉系统广泛气体栓塞1例,结合文献复习,从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等方面系统认识HPVG,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