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静脉浸润胃癌CD44v6,PKC及PCNA高表达与肝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静脉浸润胃癌CD44v6,蛋白激酶C(PK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表达与肝转移的关系。②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查并分析28例静脉浸润胃癌CD44v6,PKC及PCNA高表达与肝转移的关系。③结果28例静脉浸润的胃癌病人中有14例发生肝转移。有无肝转移两组间CD44v6及PKc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0,0.020),PCNA的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④结论胃癌细胞进入静脉仅仅是肝转移的一个解剖学基础,胃癌组织中出现了黏附分子、信号传导及细胞增生等复杂改变者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D4 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40例肺癌组织及 30例正常肺组织进行CD4 4V6表达的研究。结果 CD4 4V6阳性表达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P <0 .0 1) ;CD4 4V6阳性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组织学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中 ,CD4 4V6阳性表达提示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多见于晚期肺癌 ,预后差 ,CD4 4V6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和46.7%。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27.60、35.22,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16.08,P〈0.05)。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相关(2χ=4.59~13.6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χ2=14.46,P〈0.05)。结论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结直肠癌、20例结直肠腺瘤和2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 9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和46.7%.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27.60、35.22,P<0.05),而PTEN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结直肠腺瘤和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χ2=16.08,P<0.05).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脏转移相关(χ2=4.59~13.60,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v6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χ2=14.46,P<0.05).结论 CD44v6和PTEN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D44v6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浸润胃癌CD44v6,蛋白激酶C(PKC)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高表达与肝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查并分析28例静脉浸润胃癌CD44V6,PKC及PCNA高表达与肝转移的关系。结果:28例静脉浸润的胃癌病人中有14例发生肝转移。有无肝转移两组间CD44v6及PKC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20,0.020),PCNA的表达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胃癌细胞进入静脉仅仅是肝转移的一个解剖学基础,胃癌组织中出现了黏附分子、信号传导及细胞增生等复杂改变者易发生肝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 CD4 4 V6基因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65例手术切除卵巢癌标本、卵巢良性肿瘤 30例和正常卵巢组织 2 9例 ,采用 SABC免疫组化染色 ,观察其在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的表达并分析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1 CD4 4 V6基因表达阳性率恶性组显著高于良性瘤组和正常组 ;2 CD4 4 V6在转移癌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原发灶 ;3 CD4 4 V6在临床 ~ 期 ,生存期 <5年的患者癌组织 ,其阳性率分别高于临床 期、生存期 >5年者 (P<0 .0 5) ;4CD4 4 V6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 ,病理类型及恶性度分级无关。结论 :CD4 4 V6表达在分化差的肿瘤组织中较高 ,且病人预后差 ,故 CD4 4 V6可以作为预测肿瘤转移潜能 ,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44V6、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 P方法 ,对 6 0例乳腺癌及 15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进行了CD44V6、ER、PR检测。结果 :CD44V6、ER、PR在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 5 5 .0 %、85 .0 %、80 .0 % ;导管内癌 4 4 .4 %、4 4 .4 %、4 4 .4 % ;浸润性导管癌 6 1.1%、72 .2 %、6 6 .7% ;黏液腺癌 83.3%、5 0 .0 %、5 0 .0 % ;髓样癌 5 7.1%、71.1%、5 7.1% ;乳腺良性病变 33.3%、4 6 .7%、4 0 .0 %。乳腺癌组织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较 ,二者差异显著 (P <0 .0 5 )。在浸润型与非浸润型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在正常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癌旁的正常乳腺组织中无表达。CD44V6在腋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CD44V6和ER、P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转移、预后的生物学行为 ,对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CD4 4V6、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76例乳腺癌组织中 CD4 4V6、PCNA、VEGF的表达。结果 :CD4 4V6、VEGF在乳腺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6 .8%、80 .3%。CD4 4V6表达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相关有显著性 (P<0 .0 5 ) ;VEGF则与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状态相关有显著性 (P<0 .0 5 )。 CD4 4V6的表达与 PCNA、VEGF的表达相关 (P<0 .0 5 )。结论 :CD4 4V6、PCNA、VEGF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指标 ,三者在淋巴结转移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4V6表达与乳癌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名单组化染色方法和微波抗原修复检测78例原发性乳癌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分别各病理因素和CD44V6表达与乳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CD44V6的阳性表达率为55.1%,腋淋巴结阳性乳癌中的表达率为72.78%,明显高于阴性乳癌中CD44V6表达率32.4%,P〈0.01。CD44V6阳性乳癌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组差。结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CNA,CD44V6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CNA和CD44V6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中PCNA阳性表达率34/46(73.9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1/46(23.91%),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1.74%,33/46),癌旁组织中未见CD44V6表达。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相关性,而与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PCNA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而CD44V6则与之无关。在TNM分期中,CD44V6在Ⅲ、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Ⅰ期,而PCNA与TNM分期无明显相关。PCNA与CD44V6共同阳性表达有31例,共同阴性表达10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NA和CD44V6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CD44V6可作为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PCNA可评价胃癌细胞的增殖状态。  相似文献   

12.
CD44v6在骨肉瘤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骨肉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与骨肉瘤侵袭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70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患者和15例正常人的骨组织进行CD44V6、ki-67检测;对60例有随访资料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CD44V6在骨肉瘤中普遍呈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软骨瘤及正常骨组织,与预后无明显相关,与细胞增殖指数ki-67无明显相关。结论 CD44V6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标志,并可作为骨肉瘤诊断的辅助指标;CD44V6不是决定肿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唯一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 P1 6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及与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33例子宫内膜癌 P1 6 蛋白和增细胞核抗原 (PCNA)进行检测。结果 :P1 6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率为 6 0 .6 % ,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 (10 0 % ,P<0 .0 1) ,且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逐渐降低。 PCNA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率为 81.8%。结论 :P1 6蛋白与子宫内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测定子宫内膜癌 P1 6 蛋白的表达有助于确定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髓样癌CD44V6表达与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Envision法对36例伴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LNM)、13例无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MTC)、甲状腺滤泡型癌(FTC)和正常甲状腺组织(NT)各21例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中无CD44V6表达,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滤泡型癌中均有CD44V6表达,但MTC+LNM组的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MTC组和FTC组(P<0.05,P<0.01)。结论 CD44V6在甲状腺髓样癌中有异常表达,且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髓样癌CD44V6高表达,说明CD44V6阳性表达与其颈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对颈淋巴结转移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MP2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扩散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观察MMP2和CD44V6在 71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1)MMP2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在肠型组、弥漫型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 (P <0 .0 1)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2 )CD44V6在胃癌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 (P <0 .0 1) ;肠型组表达明显高于弥漫型组 (P <0 .0 1) ;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未转移组 (P <0 .0 5 ) ;粘膜及粘膜下组表达与肌层组、浆膜层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 (3)胃癌MMP2和CD44V6两者表达间呈正相关 (r =0 .75 6 ,P <0 .0 5 )。结论 :MMP2、CD44V6在胃癌中均过度表达 ,MMP2、CD44V6均与胃癌的发生、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骨肉瘤组织中CD44、CD44V3、CD44V6及PC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中CD44、CD44V3、CD44V6及PCNA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①骨肉瘤中CD44、CD44V3、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骨软骨瘤。②骨肉瘤中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44、CD44V3。③骨肉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无关,与预后无关。④CD44及CD44V6的表达与PCNA的关系密切,尤以CD44V6更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结论 CD44V6可作为骨肿瘤恶性表型的标志,但与预后的关系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CD44V6、CD44V7-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群  宗璐  杨整哉 《医学争鸣》2003,24(16):1500-1503
目的 :探讨CD4 4V6和CD4 4V7 8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对 10例正常宫颈上皮、1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1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CD4 4V6和CD4 4V7 8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 4V6、CD4 4V7 8均无阳性表达 .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侵润癌中 ,阳性表达均呈上升趋势 ,两者呈正相关 (r =0 .96 3,P <0 .0 5 ) .CD4 4V7 8阳性表达早于CD4 4V6 .CD4 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r=1.0 0 ,P <0 .0 5 ) ,有淋巴结转移者CD4 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结论 :CD4 4V7 8阳性表达是一个较早的分子事件 ,对宫颈癌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早期诊断宫颈癌的潜在指标 ;CD4 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估计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联合检测CD4 4V6、CD4 4V7 8,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免疫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增殖细胞抗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胃癌侵袭性转移的关系以及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62例原发性胃癌中CD44v6,PCNA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阳笥率为64.5%,PCNA阳性率为100%,其中弱阳性(Ⅰ-Ⅱ级)表达率为24.2%,强阳性(Ⅲ-Ⅳ)表达率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经以及为75.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CD44v6,PCNA的表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CD44v6的阳性率以及PCNA的强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未发生淋巴结转移者。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PCNA的异常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分子学改变,联合检测其结果有助于评估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44变异型(CD44V6)与甲状腺癌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0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和50例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的CD44V6水平,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患者血清中CD44V6水平高于甲状腺良性肿瘤组(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中CD44V6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P0.05)。结论血清中CD44V6水平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可作为甲状腺癌患者手术前重要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黏附分子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骨桥蛋白和CD44v6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中OPN和CD44v6阳性表达率78.8%和63.5%,与癌旁正常组织表达率11.5%和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N和CD44v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有关(P<0.05);大肠癌组织中OPN与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rs=0.311,P<0.05)。结论:OPN和CD44v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有关。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为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