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邓巍  奚锦要  梁冬生  黄乔  邓世伟  黄国珅  苏夏  黄玉耀  钟珊 《广西医学》2022,(13):1449-1452+1461
目的 比较窄带成像内镜下结直肠病变的毛细血管分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在结直肠肿瘤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6例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患者(共216个病灶),对其进行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和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二者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诊断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准确率为97.69%、灵敏度为99.00%、阴性预测值为86.67%,均高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诊断的准确率79.63%、灵敏度81.50%、阴性预测值19.57%(均P<0.05)。结论 与普通高清白光内镜检查相比,窄带成像内镜下Sano分型联合靛胭脂染色检查可提高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可为制定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窄带成像技术(NBI)放大内镜、染色内镜及白光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差异。方法选择结直肠微小息肉患者126例,分别行NBI放大内镜(46例)、染色内镜(40例)和白光内镜(40例)。比较各组结直肠微小息肉检出率、病理结果、微小息肉的诊断效能。结果NBI组对微小息肉的检出显著高于染色内镜组和白光内镜组(P=0.031);各组微小息肉病理诊断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NBI放大内镜对于微小息肉的诊断灵敏度和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其他两种诊断方法。结论NBI放大内镜在结直肠微小息肉中的诊断灵敏度明显高于染色内镜和白光内镜,便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在大肠息肉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6月常规结肠镜发现88例110个直结肠息肉样病变,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其腺管开口类型,研究其与病理组织学的关系。结果NBI放大内镜对结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1.8%,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2.0%,准确性优于普通内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窄带及放大内镜观察结肠息肉的腺管开口类型,对息肉样病变的肿瘤性、非肿瘤性可更好地鉴别,接近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大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5-2008.12间共981例患者进行常规内镜检查,其中发现大肠新生物或息肉样病变者共334例入选。分别采用常规放大技术、NBI放大技术及染色放大技术对病变作出诊断,并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相比较。结果在334例病人中发现新生性病变676个,其中常规放大内镜下发现病变91.1%(616/676),NBI放大模式下发现病变99.1%(670/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BI放大内镜对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判断的符合率为91.6%(619/676),染色放大内镜符合率为82.0%(555/676),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 NBI放大内镜对大肠肿瘤性及非肿瘤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高,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息肉早诊早治可以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虽然结直肠息肉检查方法有多种,但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息肉诊断的金标准,从而大大提高了腺瘤的检出率。结肠镜下不但可以评估息肉大小,进行内镜分型诊断,而且更能在内镜下将息肉切除。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结直肠息肉内镜下切除术成为结直肠息肉早期治疗的首选技术。该文就结直肠息肉结肠镜下分型诊断评估其浸润深度和内镜下治疗进行综述,旨在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董金斌  石益海 《浙江医学》2021,43(10):1101-1104,1110
目的 评价非放大内镜应用窄带成像国际结直肠内镜(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的效能及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肠镜检查的患者286例,共计547处结直肠息肉样病变纳入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NICE分型判定结直肠息肉样病变性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放大内镜和粘膜染色技术判断粘膜腺管开口分型,探讨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断大肠粘膜病变性质的价值。方法:在大肠内镜检查中,发现病变后对病灶进行靓胭脂染色,采用放大内镜观察病灶粘膜腺管开口形态,按Kudo分型作病灶性质判断,并与切除或活梭组织作组织病理比较。结果:在223处病灶中,放大内镜根据腺管开口分型诊断为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凹陷型肿瘤和大肠癌的病理符合率分别为96.9%、97.3%、91.6%、100%及100%,总病理符合率为97.8%。结论:放大内镜结合粘膜染色技术判断腺管开口分型对大肠粘膜的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能较好地区分肿瘤与非肿瘤性病变、良性与恶性病变,有利于决定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Scan染色内镜技术在大肠肿瘤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分辨率结肠镜检出大肠息肉样病变180个 ,应用i-Scan放大观察病变腺管开口类型(PP) ,预测病变的病理类型,并与染色内镜及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高分辨率结肠镜i-S ca n染色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6.2% ,特异度为78.9% ,准确度为87.4% ,阳性预测值为89.8% ,阴性预测值为72.5%.色素内镜对大肠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90.2% ,特异度为85.9% ,准确度为90.8% ,阳性预测值为93.2 % ,阴性预测值为80.3%.两者对大肠肿瘤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 高分辨率结肠镜i-Scan染色能较准确预测大肠肿瘤的病理类型 ,准确度与色素内镜相当 ,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放大肠镜在结直肠肿瘤样病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结直肠肿瘤患者的71个病灶应用放大肠镜进行染色后放大观察,按照Kudo分型法对腺管开口形态诊断;同步进行内镜下摘除或手术切除后,将放大肠镜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较后分析一致性.结果 本组病例应用放大肠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样病变,总体符合率为94.4%,敏感性97.6%,特异性85.6%.结论 放大肠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样病变及时、准确性高,在检查过程中可以同步实施对病灶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李涛  白东莉  李海  杜勇  杨力  杨银学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1):1126-1129,1237
目的探讨染色放大内镜下观察大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对诊治大肠息肉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行常规肠镜检查发现的73例息肉样病变中,给予0.2%的靛胭脂染色,结合放大技术观察息肉表面黏膜腺管开口形态,在工藤分型法基础上增加了混合型,Ⅰ、Ⅱ型为非瘤性息肉,ⅢS、ⅢL、Ⅳ及混合型为腺瘤性息肉,V型为癌变,比较息肉腺管开口形态与组织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检出的73枚大肠息肉病变中,病理诊断非肿瘤性息肉共22枚,内镜下非肿瘤性腺管形态(Ⅰ~Ⅱ型)占86.4%(19/22),肿瘤性腺管形态(ⅢL及混合型)占13.6%(3/22);病理诊断肿瘤性息肉共39枚,内镜下非肿瘤性腺管形态(Ⅰ型)占2.6%(1/39),肿瘤性腺管形态(ⅢL、ⅢS、Ⅳ、混合型)占97.4%(38/39);病理诊断腺癌12枚,都无一例外的呈Ⅴ开口。诊断非肿瘤性(Ⅰ~Ⅱ型)和肿瘤性(Ⅲ~Ⅴ型)息肉病变的病理符合率达94.5%(69/73);诊断非肿瘤性息肉诊敏感性达86.4%,特异性达95.0%;诊断肿瘤性息肉的敏感性达98.0%,特异性达94.3%。结论大肠腺管开口对判断大肠息肉病变性质有较高的病理符合率,并能有效的鉴别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有助于在检查过程中及时的选择处理大肠息肉。  相似文献   

11.
胆囊息肉样病变3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息肉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对398例B超诊断PLG病人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结果,手术方式,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性别、年龄与PLG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临床上无特异症状;胆固醇性息肉表现为多发,平均直径<5 mm,而良性非胆固醇性息肉及息肉型早期胆囊癌患者息肉平均直径>10 mm,单发息肉,合并胆囊结石的比例显著高于胆固醇性息肉。结论:直径>10 mm,单发,有明显临床症状,合并结石,短期增长明显增快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5~10 mm有明显临床症状者首先经正规的内科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直径<5 mm无临床症状者可定期B超随访,注意调节和控制胆固醇代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PLG)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及手术指征。方法: 对病理诊断的胆囊息肉样病变1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胆囊息肉样病变好发于中青年,临床上无特异性症状。胆固醇息肉为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表现为多发,平均直径<5 mm;腺瘤性息肉倾向于单发,直径>10 mm。结论: 单发、年龄>50岁、直径>10 mm或合并结石的P LG,应行外科手术治疗;直径<10 mm但有明显临床症状、影响工作生活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对无症状者可定期B超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7例中超声诊断出91例,符合率93.8%。结论声像图上根据息肉的数目、大小、形态、蒂宽窄等状况,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孙桂荣 《黑龙江医学》2008,32(3):186-187
目的讨论胆囊息肉样变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与病理分类的相关性。方法观察胆囊的大小、形态、囊壁厚度及内部回声,测量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数目、大小及与胆囊壁的关系,并与手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胆囊息肉样病变声像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隆起样病变,呈中等回声,后方不伴声影,不随体位改变移动。其中,胆固醇息肉121例(74.2%),乳头状腺瘤12例(7.4%),胆囊炎性息肉17例(10.4%),腺肌瘤10例(6.1%),腺癌3例(1.8%)。结论B超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为临床手术指征的选择提供一种无创、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 (PL G)的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2~ 1999年收治的 10 3例 PL G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除 2 3例无临床症状外 ,其余的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或疼痛 ;有 2 1例合并胆囊结石。以上病例全部手术治疗。病理检查发现胆囊腺瘤同胆囊癌的关系密切 ,其癌变率高达 38.9%。 结论 在PL G中 ,<1cm的多发病灶良性占多数 ,>1cm单发病灶以恶性居多。应将 >5 0岁的 PL G患者定为高危人群 ,如有发现应及时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 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 年1 月-2011 年10 月住院治疗的13 例APA 患者临床诊疗情况及结局。结果 APA 多发于绝经前,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及不孕。6 例全子宫切除患者,随访至今,最长67 个月,定期复查未见异常。5 例宫腔镜下肿物切除+ 诊刮患者,3 例病理为APA,未行进一步治疗,单纯随访未见异常。2 例病理为低恶性潜能APA(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APA-LMP),给予孕激素治疗,其中1 例复发,均给予助孕治疗,尚未妊娠。所有患者无恶变。结论 APA 是一种良性病变,多数预后良好;但有恶性潜能,可以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同时辅以孕激素治疗,严格随诊;手术及复查推荐宫腔镜。  相似文献   

17.
收治胆囊息肉样病变2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良性病变22例(84.6%),恶性病变4例(15.4%)。其临床症状与胆石病相似。诊断主要依赖B超,正确率为92.0%。当与胆囊结石并存时,会出现误诊。病变的良恶与息内的大小和发病的年龄有关,恶性病变直径大于2.0cm,年龄高于60岁。癌瘤侵犯的深度和播散的范围与预后关系密切,侵润不超过肌层,无淋巴结转移者(3例)预后较好。良性病变行单纯胆囊切除,恶性病变加行胆囊床附近部分肝组织的切除及所属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8.
结石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高危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结石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的高危因素。方法:将72例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按是否合并结石分为A(合并结石组)、B(不合并结石组)两组。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应用光镜观察胆囊粘膜上皮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结果:①72例PLG中发现胆囊粘膜上皮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肠化生共计17例。包括胆囊癌7例,腺瘤性息肉3例,肌腺瘤2例,胆固醇息肉5例。②A组26例中发现上述病理损害12例,占46%。B组46例中5例,占11%。经统计学处理,A、B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结石及其重复炎症反应对PLG是肿瘤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琳  王金娟  成九梅 《北京医学》2015,37(10):967-969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adenomyom-atous endometrial poly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行TCRP手术并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31例均行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31例患者的年龄为33~66岁,平均年龄48.72岁,其中绝经患者21例(占67.74%).21例绝经期患者中非典型腺肌瘤性息肉8例,其中4例合并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4例合并子宫内膜轻-中度非典型性增生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中冰冻其中2例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行腹腔镜下子宫内膜癌分期术.10例生育年龄患者中非典型腺肌瘤性息肉3例,1例合并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2例合并子宫内膜复杂性及非典型性增生,口服高效孕酮治疗后再次内膜活检无异常.结论 宫腔镜结合病理是诊治子宫内膜腺肌瘤性息肉的可靠方法,非典型腺肌瘤性息肉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或辅以高效孕酮治疗.  相似文献   

20.
100例患者的结肠经过气钡双重灌肠(DC-BE)和结肠镜检查发现111个息肉,全部被手术病理证实。DC-BE发现99个息肉(正确率为89%),结肠镜发现97个息肉(正确率为87%),两种方法配合的正确率为98%。本资料显示2/3结肠息肉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以及疑有结肠息肉患者在好的肠道准备下,DC-BE稍优于结肠镜检查,并强调两种方法互为补充的效应。同时讨论了DC-BE和结肠镜检查对结肠息肉的早期发现早期切除的重要意义和结肠息肉被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