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从病理学改变、酶学指标、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等方面,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方法取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百草枯20mg/kg,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5mg/mL的溶液,一次性染毒。对照组大鼠腹腔内注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在6个不同时间点观察其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肺组织匀浆内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肺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害,主要表现为肺泡水肿、出血、透明膜形成和程度不等的肺泡炎,炎症细胞浸润;肺组织匀浆内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OD活力下降(P<0·01);肺组织细胞浆内钙离子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第2~4d明显,钙离子荧光强度分别为82·91±28·68和55·42±29·61。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损伤机制可能与联吡啶阳离子产生反应态氧、胞内钙稳态失衡有关,最终导致不可逆的肺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2.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62年百草枯作为干燥剂和落叶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致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死于百草枯中毒。至今尚缺少特异性的解毒药。过去的40年中治疗百草枯中毒主要策略为改变百草枯代谢动力学。现对近年百草枯中毒若干机制和治疗方面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百草枯中毒后,在减少吸收和促进排出百草枯、清除氧自由基和诱发内皮细胞产生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进炎症缓解和减少炎细胞浸润、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肺纤维化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多脏器损害,但肺是百草枯作用的主要靶器官。百草枯对肺脏的损伤主要是引起不可逆的肺纤维化。目前其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氧自由基损伤、免疫激活释放大量细胞因子等有关。治疗上目前无特效解毒剂,仍然以支持治疗为主,疗效较差。百草枯治疗的一些新方法如新型抗氧化剂、免疫抑制剂、血液透析和血浆灌流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有关百草枯导致肺损伤的机制及其治疗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徐静  燕宪亮 《医学综述》2014,(24):4487-4489
百草枯是我国农村应用广泛的除草剂之一,属剧毒农药,中毒后可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最主要的是肺、肾损伤,早期为急性肺损伤,逐渐演变成肺纤维化。在治疗上,百草枯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治愈困难,病死率极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给予早期及时清除毒物、药物联合应用及血液净化疗法(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等治疗,以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该文主要对百草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中毒机制及临床救治方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肺的MSCT(多层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征象及其与中毒时间的关系.方法 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不同时期分别行胸部MSCT检查,并对36例胸部MSCT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病例早期即2~5D肺内表现不明显或仅为肺纹理增多,随后肺内呈毛玻璃样改变;中期即5~14D出现肺纤维化,肺实变出现于出现于2周以内;晚期即2周后以肺纤维化及支气管扩张、肺小囊变为主,其中合并胸腔积液2例,并发纵隔气肿1例,出现心影增大1例.结论 百草枯中毒在肺部有明确的影像学征象,不同的影像表现与患者的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所以MSCT检查在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赖伯才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72-3774
百草枯中毒患者往往容易引起急性肺损伤,但具体的损伤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与百草枯药物在肺组织中的聚集、产生氧类物质导致氧化损伤以及免疫激活和炎性递质的作用等有关。虽然目前主要采用的支持治疗法,取得的疗效欠佳,但在特异性百草枯抗体、免疫抑制剂、新型抗氧化剂、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持续静脉滤过以及血液灌流等治疗方法均有了一定进展。本文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及其主要的治疗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黄对百草枯(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毒组、大黄干预组和大黄干预对照组.PQ(50 mg/kg)灌胃染毒,生大黄(300 mg/kg·d-1)干预.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泡灌洗液中细胞计数、蛋白含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计算肺泡灌洗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肺泡通透指数. 结果:①染毒组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少数见纤维化改变,肺泡通透性增加,而大黄干预组上述改变减轻.②血清SOD活性:染毒6 h后染毒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干预组升高,48 h达峰值并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染毒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干预对照组升高,但升幅低于大黄干预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血清MDA活性:染毒组、大黄干预组均升高,大黄十预组升幅小于染毒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大黄对PQ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减轻了肺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益赛普(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百草枯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毒组和益赛普干预组,一次性灌胃染毒造模,肺组织切片行免疫组化方法测定TNF-α、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毒组TNF-α、NF-κB表达均明显较高,只是各时间点程度有所不同。与中毒组相比,干预组TNF-α、NF-κB表达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α、NF-κB对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而益赛普对减轻其损伤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百草枯中毒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草枯中毒所致急性肺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肺泡Ⅱ型细胞具有聚胺转运体而使百草枯在肺内选择性聚集,产生活性氧类物质、激活免疫系统的和释放炎性递质等有关。治疗上目前也无特效解毒剂,仍然以支持治疗为主,疗效较差。百草枯治疗的一些新方法如新型抗氧化剂、特异性百草枯抗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免疫抑制剂、血液灌流和持续静脉滤过等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对有关百草枯所致急性损伤的机制及其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急性百草枯中毒致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paraquat,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对人具有中等毒性,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入及误服均可造成急性中毒,口服是PQ中毒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内因中毒剂量、就诊时间、抢救方法及个体耐受性不同,报道的PQ中毒死亡率为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前后和肽素(Copepti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诊科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APP患者68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治疗组,各34例。入院后尽早给予洗胃、催吐、导泻,常规组给予血液灌流、清除自由基、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50 mL,静滴,1次/d,疗程3 d。所有患者入院后2h内(患者中毒后4 h内)、6h、3d抽取静脉血3 m L,检测Copeptin、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常规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06%和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 h,两组Copeptin、cTnⅠ、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opeptin水平高于参考范围。入院后6 h,常规组Copeptin、cTnⅠ、CK、CK-MB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3 d,Copeptin、CK、CK-MB恢复到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常规组cTnⅠ水平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PP患者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心肌确有保护作用,对提高患者治疗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高危因素,并建立预后风险的预测模型,从而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后出现AKI的高危因素确定及预后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2017年9月—2021年4月因急性百草枯中毒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200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在疗程中是否出现AKI进行分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一般社会学资料、临床指标、疾病史、流行病学资料、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将其纳入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究其高危因素。并将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列线图,建立预后效果的预测预警模型。结果 在20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的患者中,出现AKI的患者为154例,发生率为77.00%。在出现AKI的患者中预后良好者为41例,占26.62%,预后不佳者为113例,73.37%。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547,95%CI:2.108~9.723)、百草枯剂量(OR=12.425,95%CI:5.294~19.837)、中毒至入院时间(OR=8.659,95%CI:4.1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肺损伤评分(LIS)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预测急性肺损伤患者转归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30例ALI患者血浆AGEs浓度,同时进行肺损伤评分(LIS);根据转归情况将ALI患者分为死亡组(8例)和生存组(22例),结合AGEs、LIS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死亡组与生存组血浆AGEs及L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GEs与LIS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926,P<0.01)。结论:血浆AGEs及LIS评分可用于预测ALI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4.
近10年来,铁死亡作为一种非传统细胞死亡形式参与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在体内体外模型中,中药活性成分靶向调节铁死亡可以减轻肾小球、肾小管的损伤及肾间质纤维化,缓解急性肾损伤。在这里我们回顾了铁死亡参与AKI的机制,归纳中药活性成分调节铁死亡机制治疗不同类型急性肾损伤的途径,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肾损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中毒心肌损伤早期检测和肽素与缺血修饰白蛋白( IMA)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中毒3 h内患者255例,根据是否存在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160例(其中轻度30例、中度60例、重度70例)和非心肌损伤组95例,另选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 I( cTnI)、和肽素、IMA 水平。结果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心肌损伤组明显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高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IM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非心肌损伤组(P<0.05),重度组低于心肌损伤轻、中度组(P<0.05)。心肌损伤组、非心肌损伤组、对照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重度组患者cTnI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但轻、中度两组间cTnI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轻、中、重度组患者CK、CK-M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和肽素与IMA水平呈负相关(r=-0.603,P<0.01)。结论和肽素、IMA水平可在早期反映急性中毒性心肌损伤程度并评估预后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尿联合检测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肾脏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并发肾损害的63例AOPP患者,其中轻度中毒12例(轻度组),中重度中毒51例(中重度组).另择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对象血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Scr、血清胆碱酯酶(chE)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a1-微球蛋白(a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并分析血尿指标的相关性.结果63例AOPP患者中60岁以上者明显多于21~40、41~60岁者(P<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及中重度组血清chE活力明显下降(P<0.05或0.01),血Scr、CysC及尿mAlb、a1-MG、NAG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血清chE活力显著下降(P<0.01),血Scr、CysC及尿mAlb、a1-MG、NAG均显著升高(均P<0.01).尿mAlb、a1-MG、NAG含量均与血清chE活力呈负明显相关(r=-0.23、-0.48、-0.43,P<0.05或0.01).结论AOPP的严重程度与肾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一致,易发生于老年患者,血CysC及尿mAlb、a1-MG、NAG的变化与肾脏损害的严重程度也是一致的,血尿联合检测有助于AOPP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对比剂相关早期肾损伤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为进一步运用中医药临床干预对比剂相关早期肾损伤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2020年9—12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区拟行冠状动脉造影且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正常的住院患者172例。根据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后24 h内肾小球、肾小管功能是否出现损伤,将172例患者分为损伤组(33例)与非损伤组(13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候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对比剂相关早期肾损伤患者的基本特征及中医证候特点。[结果] 1)两组患者在性别及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患者的年龄及合并高血压病数量高于非损伤组(P<0.05)。2)病性比较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证的证候分布方面,损伤组血瘀证占比最高(46.43%);在虚证的证候分布方面,损伤组的气虚证占比最高(69.57%);在两组患者基本证候的比较中,损伤组的气虚证和血瘀证的占比均高于非损伤组(P<0.05);两组患者在血虚、阴虚、阳虚、火热、痰湿、水停等证候分布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老年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后更易发生对比剂相关早期肾损伤。2)虚实夹杂证在对比剂相关早期肾损伤的患者中较为多见;气虚证和血瘀证是对比剂相关早期肾损伤患者中占比较高的证候。临床中关于对比剂相关早期肾损伤的治法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顾益气养阴、行水化痰。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33-139+封三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中药对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2015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7 月30 日。用Revman 5.0 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及对主要指标放射性肺炎的疗效,辅助指标包括生活质量、细胞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6 项研究,共3983 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使用中药能有效治疗放射性肺炎[OR=0.32,95%CI(0.27,0.39),P<0.001],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OR=-7.82,95%CI(-9.64,-6.01),P<0.0001],改善患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SMD=1.17,95%CI(0.47,1.87),P=0.001],减轻药物治疗副反应[OR=2.4,95%CI(1.63,3.53),P<0.001];亚组分析显示治疗效果与是否联合使用激素、是否使用中成药注射制剂以及用药总时长无关。结论 中药可使放射性肺炎患者的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得到改善,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药物治疗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肝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APP患者46例,以住院期间临床死亡作为观察终点,分为存活组24例、死亡组22例。分别采集患者入院第1、3、7天空腹静脉血进行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白蛋白(ALB)检测,两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存活组入院第1天ALT、AST、DBIL、ALB,第3、7天ALT、AST、TBIL、DBIL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入院第1、3、7天ALT逐渐升高(P〈0.05),ALB逐渐降低(P〈0.05),而AsT未见明显变化(P〉0.05);死亡组入院第3天A1月、AST、TBIL、DBIL较入院第1天显著升高(P〈0.01),入院第3天ALB较第1天显著降低(P〈0.01)。结论:APP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变化与中毒程度有关,是判断APP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情况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1):110-112
目的 探讨中药肠道灌洗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急性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肠道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压、血气指标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76.00%,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酸碱度(pH)高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农药中毒患者实施中药肠道灌洗联合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血气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