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与经腹入路手术治疗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96例SiewertⅡ型AE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经胸组62例(经左胸入路行AEG根治术治疗),经腹组34例(经腹膈肌食管裂孔入路行AEG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及生存情况.结果:经胸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切缘间距、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多于经腹组(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个数、切缘阳性数与经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和经腹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胸组和经腹组3年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iewertⅡ型AEG,经腹入路相比经胸入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且不影响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手术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方式治疗,对照组采取经胸入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过程及术后的一些基本情况、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231.5±29.1﹚min、手术过程中的输血量(312.39±30.12)mL以及住院时间(13.21±0.35)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23、0.031﹚;试验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2.13±0.23)枚,而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11.78±0.23)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①肺功能不全;②心功能不全;③切缘阳性;④吻合口瘘总发生率8.33%(3/36)低于对照组的38.89%(14/36﹚,(P<0.05)。结论在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瘤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上,应优先选择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方式,大大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中输血量以及术后康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腹食管裂孔手术入路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及存活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35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依据手术路径不同分为对照组(n=17)与研究组(n=18)。对照组实施经胸手术入路,研究组实施经腹食管裂孔手术入路。术后随访1 a,统计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生存质量及术后1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为11.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研究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行经腹食管裂孔手术入路,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影响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对于近期安全性与远期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到2016年2月咸宁市中心医院(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经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近远期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清扫淋巴结个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日常生活、一般状况、社会影响、情感活动、治疗相关症状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到2017年1月,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2.94±3.22)个月,1年生存率为98.3%,均明显长于或高于对照组的(18.34±3.09)个月和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腹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能减少近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胸入路与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根治术治疗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0例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入路差异将其分为A组(经胸入路组,n=28)与B组(经腹食管裂孔入路组,n=32)两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观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时间为(2.17±0.02)h,术中输血量为(212.48±21.12)ml,住院时间为(10.34±0.12)d,均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1.12±0.21)枚,明显多于A组(P<0.05);B组肺功能不全1例,心功能不全1例,吻合口瘘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8%,均低于A组(P<0.05)。结论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瘤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取经腹食管裂孔入路,手术操作时间短,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增强MRI检查对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76例患者影像学资料.由2位主治医师通过盲法对增强CT及增强MRI图像进行病灶测量及诊断,采用Kappa检验分析2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76例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行影像学检查,仅行增强CT检查27例,仅行增强MRI检查9例,同时行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间隔1 d)40例,获得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67例,术前增强MRI图像49例.行增强CT检查的67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SiewertⅡ型35例、SiewertⅢ型32例,诊断正确56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值=0.672).行增强MRI检查的4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SiewertⅡ型27例、SiewertⅢ型22例,诊断正确44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1).术前增强MRI检查提示的阳性转移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一致性欠佳(Kappa值=0.115),增强CT检查提示的阳性转移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无一致性(Kappa值=-0.129).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增强MRI检查提示阳性转移淋巴结分组区域的准确率为59.2%(29/49),高于增强CT检查的41.8%(28/67).结论 术前增强MRI检查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Siewert分型、阳性转移淋巴结分组区域的诊断准确性高于增强CT检查,可为临床治疗方法、手术路径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iewertⅡ、Siewert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SiewertⅡ、Siewert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42例患者采取左侧经胸手术入路,49例患者采取上腹部切口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围手术期死亡,并且达到R0切除。经胸手术组与经腹食管裂孔手术组在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总量、腹腔淋巴结清扫数、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纵隔淋巴结清扫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ewertⅡ、SiewertⅢ型AEG患者选经腹食管裂孔方式清扫淋巴结更彻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较经胸手术入路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AEG)不同手术路径患者的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病理资料,其中经胸手术路径19例,经腹路径33例。比较两组年龄、性别、Siewert分型、胃切除范围、肿瘤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TNM分期、肿瘤大小、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数。结果: 经胸组与经腹组在年龄、性别、Siewert分型、浸润深度、脉管癌栓、神经侵犯和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总数、淋巴结阳性数、小弯侧淋巴结总数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胸组行近端胃切除术为94.7%(18例),明显高于经腹组12.1%(4例)。与经腹组比较,经胸组肿瘤直径更大,上切缘距离更长,但下切缘距离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经胸路径手术比较,经腹路径手术在肿瘤R0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上无差别,但手术损伤小,可作为SiewertⅡ/Ⅲ型AEG治疗的首选手术路径。  相似文献   

9.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近年来在东西方国家发病率均明显增加,其发生与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等多种因素有关.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是进展期AEG的有效治疗手段,但SiewertⅡ/Ⅲ型AEG切除范围、淋巴清扫及微创技术应用尚存在争议.局限于黏膜内的早期AEG可以行内镜下治疗,腹腔镜技术在早期远端胃癌中安全有效,但腹腔镜及机器人手术系统等微创技术应用于进展期AEG其安全性及长期预后尚缺乏足够的循证医学证据.多数研究认为对于Ⅱ/Ⅲ型AEG,手术方式和入路并不影响患者长期预后,而TNM分期、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是影响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管状胃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经腹近端胃切除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确诊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72例患者分为两组,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传统组(38例)行传统食管-残胃吻合,管状胃组(34例)则行食管-管状残胃吻合。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术后出现胃食管返流症状的患者有12例(31.6%),而管状胃组中仅有4例(11.8%)(P=0.043)。术后经胃镜检查发现患有返流性食管炎的患者在传统组中有9例(23.7%),管状胃组中有2例(5.9%)(P=0.036)。结论近端胃切除后食管-管状胃吻合,可以减少术后胃食管返流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临床病理特点、手术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7月实施开腹手术的112例Ⅱ、Ⅲ型AEG病例资料。其中Ⅱ型AEG 77例,Ⅲ型35例;72例行近端胃切除,40例行全胃切除。结果 112例Ⅱ、Ⅲ型AEG患者肿瘤分期较晚、淋巴转移率高。按肿瘤部位分为Ⅱ型AEG组和Ⅲ型AEG组,两组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57例(74.0%)和15例(42.9%)行近端胃切除。按手术方式分为近端胃切除组和全胃切除组,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分别为(275.76±27.02)min和(304.12±23.12)min;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近端胃切除组有15例(20.8%)患者出现烧心、返酸,有9例(12.5%)患有返流性食管炎;全胃切除组有15例(37.5%)每日进食大于5次。结论Ⅱ、Ⅲ型AEG目前主要经腹手术治疗,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选择行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手术,两种术式术后都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尽管胃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胃食管结合部腺癌(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 adenocarcinoma,AEG)的发病率却急剧增加[1,2]。目前我国AEG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3]。由于AEG位于食管和胃之间,有关AEG的定义、生物起源、病因、分类、分期和手术治疗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因此,制定出AEG的最佳治疗策略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MR增强检查对于Siewert II/I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术前在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Siewert II/I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患者80人,经剔除后入组77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7人,平均年龄65.5±8.8岁,中位年龄68岁。术前一周内行影像学检查,只行CT增强检查28人,只行MR增强检查9人,同时行CT及MR增强检查(间隔1天)40人,获得术前CT增强检查图像67例,术前MR增强图像49例。由两位高年资主治医生盲法分别对CT增强及MR增强图像,进行测量及诊断,对照两种检查的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类比两种检查,评估术前MR增强对于Siewert II/I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行MR增强检查的49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Siewert II型27例,Siewert III型22例,诊断正确44例;Kappa=0.791,P<0.001,MR增强检查与病理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行CT增强检查的67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中,Siewert II型35例,Siewert III型32例,诊断正确56例;Kappa=0.672,P<0.001,CT增强检查与病理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比可见,MR增强检查术前诊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Siewert分型结果,与病理结果一致性比CT检查更高。关于淋巴结转移的N分期,术前MR增强检查提示的阳性转移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Kappa=0.115,P<0.001,一致性欠佳;CT增强检查提示的阳性转移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Kappa=-0.129,P<0.001,基本无一致性。但其中MR增强检查提示阳性转移淋巴结的分组区域结果与病理结果准确率为61.70%(29/47),高于CT增强检查40.58%(28/69)。结论: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术前MR增强检查相较于CT增强检查,Siewert分型结果的一致性更高;虽然对于术前N分期,CT增强检查与病理结果无一致性,MR增强检查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但MR检查提示的阳性转移淋巴结分组区域的准确性高于CT增强检查。故而,MR增强检查对于Siewert II/I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术前评估,可为临床治疗方法、手术路径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较CT增强检查可提供更有利的证据,具有一定的术前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近几十年来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发生率显著增高,且预后远不及胃窦部癌好。外科手术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由于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其在诸多问题上存在争议。本文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分型、病理分期及外科手术治疗中存在的争议性问题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中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腹腔镜手术的112例Ⅱ、Ⅲ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患者45例(LAPG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患者67例(LATG组)。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肿瘤大小、肿瘤距上切缘距离、TNM分期、近期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TG组清扫的淋巴结数目(22.9±6.7)枚,较LAPG组(19.7±4.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G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40.0%),远较LAPG组(3.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均是可行和安全的,考虑到术后并发症发生及生存质量,建议尽量选择LATG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回顾分析该院胸外科21例采用经胸入路治疗食管裂孔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平均年龄58.7岁;男女比例1∶2;病程1个月至20年余。合并疾病9例(42.8%);食管裂孔疝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1例右侧胸腔胃患者,均采用经胸入路食管裂孔疝还纳修补术;手术时间平均92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5 mL;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总住院时间平均14.4 d。结论经胸入路治疗食管裂孔疝具有高安全和复发率小等特点,特别是针对病程长、Ⅳ型或难复性疝患者。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255例,其中经左胸入路手术81例,经腹手术174例,所有患者均行胃周淋巴结及下胸部淋巴结清扫。选取年龄、性别、Siewert分型、Borrmman分型、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食管侵犯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临床特征因素,分析其与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02例(79.2%)患者存在胃周淋巴结转移,其中19例(7.5%)同时伴随下胸部淋巴结转移。与非下胸部淋巴转移组(n=236)相比,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组(n=19)具有食管侵犯长度更长、TNM分期更晚的特点(P<0.05),同时两组在Siewert分型方面也有统计学意义。下胸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食管侵犯长度及肿瘤TNM分期对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OR分别为:30.1、17.3。结论:AEG的下胸部淋巴结转移率低,其转移与否同肿瘤的Siewert分型、食管侵犯长度、肿瘤的TNM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入路方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将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采用经腹入路,对照组采用经左胸入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手术参数、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生存率、切缘癌组织阳性率、手术切除率及淋巴结清扫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150±27)mL比(230±30)mL、(180±10)min比(220±10)min、(10±3)d比(1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淋巴结清扫量显著少于对照组[(11±3)个比(14±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8%(3/44)比22.7%(10/44)],腹部感染率高于对照组[9.1%(4/44)比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腹入路和经左胸入路手术各有优劣,在临床应根据患者全身状态、肿瘤侵润及转移情况,选择合理个性化入路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全球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但有关机器人辅助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报道较少.了解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术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目的 比较机器人与腹腔镜肿瘤根治术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疗效,探究影响患者预后的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治疗AEG的临床方案的选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等有关腹腔镜下AEG切除术、传统开腹AEG切除术术后疗效分析及对比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筛选并提取相关数据资料,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除数目和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腹腔镜手术时间加权均值为182.21±42.35 min,开腹手术时间均值为140±26 min,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的住院时间加权后为12.7±2.8 d,开腹手术的住院时间加权为15.0±3.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量加权均值为96.24±68.75 mL,开腹手术为220±58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加权均值为26.34±5.79枚/例,开腹手术为28.1±1.4枚/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EG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显著长于传统开腹手术,说明AEG镜下手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